她们赁的宅子便是钱娘子曾经住过的宅子,原本就打理的很好,现在前面还加了卷棚,植种了几样树木,翠幄的枝叶,显得愈发郁郁葱葱。
刘大娘子见到锦娘很是亲热:“原本想早些请你们过来的,但是宅子赁了得修,这就晚了。咱们俩说起来五六年没见面了,你还是一点儿也没变,我却是发福了许多。”
“瞧您说的,我看您这细腰才是和以前一样的,原先那王府台离开了,我还在想朝廷会派谁来呢?没想到是你们,我这心就踏实多了。”锦娘也笑着把臂一道进去。
刘大娘子以前一直在京里,若非是在比较近的大名府,她也不会跟着过来。
锦娘跟她介绍了一番基本情况,过了一会儿纪夫人还有大名县县令夫人,主簿夫人也都过来了,吃茶聊天倒是很正常。
只不过刘大娘子约下一次,竟然是让大家下次去桐花园赏花,顺便各自准备好食材,一人做一道拿手好菜来……
锦娘擦了擦汗,她可不会做饭啊?
第112章
观音绣好之后, 锦娘休息了半个月,又开始重新给丈夫儿女裁制衣裳,这几年她几乎都是拿了布匹, 请外头的裁缝做的。但人家裁缝可不会给你绣花, 找绣匠又贵,故而,锦娘准备给她们一人绣一套衣裳。
先帮蒋羡做一件宝蓝色缠枝牡丹暗纹的圆领袍, 里面则着暗红色的对襟衫子, 在袖口和领口处都绣上梅竹鹦鹉,中间则配上和对襟衫同样的勒帛。
锦娘把设计图给蒋羡看, 蒋羡指了指自己:“这真的是我吗?”
“那是当然啊,这画的不就你么?”锦娘脸不红心不跳的道。
蒋羡虽然常常照镜子被自己俊到, 但看锦娘图册里的自己, 他忍不住笑道:“娘子, 这是十年前的我吧?”
锦娘看了看丈夫,立马摇头:“现在的你更俊,玉树临风, 连我常常都不能自已。”
蒋羡搂住妻子, 含住她的耳垂,含糊不清道:“娘子,我一直是你的。”
“嗯。”即便她们成婚十年,锦娘依旧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且不说夫妇二人白日关门亲热了一会儿,锦娘穿戴好后又躺榻上看书, 说起刘大娘子的要求:“好端端的竟然要我们去做菜, 你知道我的,几乎不下厨的人,我都不想去了。”
蒋羡伸了个懒腰, 懒懒的道:“你若不去倒是不好,若她不认得你,你不去倒是没什么。偏咱们关系都好,你若是不去,反倒是觉得你故意。”
“那怎么办嘛?我还真的学下厨啊?我爹娘让我学下厨,我都懒得学,凭什么为了她学啊。”锦娘撇嘴。
这才是他的小姑娘,蒋羡听她这么说,连忙哄道:“我教你做一道菜,我教你好不好?很简单的。你不知道这刘大娘子也是有个缘故,她丈夫韩效常常吃不下去饭,真的到了吃饭非常困难的地步,所以她肯定也是在想哪家主母庖厨好,可以把方子要过来。”
锦娘见他语气莫名有些宠溺,觉得自己也的确有些情绪化:“那好吧,我学,我学还不行吗?可是你要教我。”
“放心,那韩七郎喜欢吃什么我大概清楚。还记得你有一回让我送吃食去韩家,那韩效破天荒的多吃了几口饭,我觉得他是看卖相的。那我就教你做一道橙玉生,都不必开火,永雪梨和橙子捣碎,加上醋、盐、酱,饮酒时作为下酒菜。”蒋羡知晓妻子怕火,所以如此道。
什么叫糊弄学大师啊,人家还说的这么一本正经,锦娘实在是太喜欢自家夫君了,又起身搂着他的脖子道:“全天下我最喜欢我家郎君了。”
蒋羡摸摸妻子的头:“我说过你有什么事儿,大事小事我都会为你分忧的。”
一瞬间,不知道怎么这个平日觉得非常“弟弟”的人,现在好像变得很可靠了。
夫妇二人腻歪半日,到了下午,筠姐儿和宁哥儿回来,二人才分开。筠姐儿笑嘻嘻拿着一盒点心回来:“娘,这是如烟姑姑给的。”
锦娘在外面称如烟是她认的干亲 ,如此筠姐儿也喊如烟为“姑姑”。
“我不是说过不要随意拿东西么?”锦娘就怕女儿伸手拿惯了,将来刹不住,所有的腐败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筠姐儿笑道:“您放心吧,我偷偷把钱放柜台上就跑了。”
锦娘点头:“这才是娘的好宝宝。”
筠姐儿道:“娘,孙家的小郎君听说得了咳疾,孙家姐妹随她娘又回馆陶了。我们先生今日就说先不上马球课了,说人不齐呢。”
锦娘也有所耳闻,说周四娘子专门陪读两个女儿,把儿子放家里。说实话,便是马养娘再精心,锦娘都会把孩子们拢在身边,因为下人们只是把伺候当成一种工作,锦娘自己就曾经做过丫鬟和做过生意,将心比心,肯定是做母亲的更细心妥帖。
孩子年纪小本来就容易多病,就更需要大人看顾了。
但这是人家的安排,她也不予置评,只是道:“既然不打马球,你把帷帽拿回来洗洗。”
母女二人又说了几句家常,很快就摆饭了,等饭毕,蒋羡带着锦娘到厨房。
橘香本来正喝着羊汤,做厨子的也就这点好处了,主人吃饭她能跟着喝汤。见蒋羡和锦娘进来,赶紧放橱柜底下,又胡乱抹嘴:“娘子,郎君,可是有事吩咐?”
平日这两人贵脚几乎都不踏足厨房的,难不成是来抓她偷吃的?天地良心,她可是采买菜从来都是最省钱的,报账也从来不乱报的人啊。
却见蒋羡清咳一声:“娘子要做菜,你拿些橙子和雪梨出来。”
橘香一溜烟的跑去井里把篮子拉上来,麻利的把果子拿来,没办法天热储藏不容易。她是偷吃心虚,殊不知锦娘根本没有留意她,就见蒋羡轻松用刀子削皮,又演示给锦娘看。
锦娘看他放酱料很随意,忙用笔记下:“等等,你刚才太快了,我没看法醋放了几勺?”
“少许放些就好了,我从来不记几勺,主要看菜有多少。”蒋羡如此道。
锦娘只好道:“好吧,我就先按照你现在做的份量做,等以后我学会了,就会这么游刃有余了。”
娘子说话实在是太可爱了,蒋羡忍不住笑的脸都疼了:“十年做一次饭么?”
他曾经听岳母说娘子减肥的时候是自己做菜,减肥下来之后,就怎么都不进厨房,立马请了下人。
锦娘听他挖自己的底,打了他一下:“真是的,总爱说大实话。”
“哈哈哈。”蒋羡捧腹大笑。
把美食笔记做好,锦娘在次日一个人到厨房又复刻了两遍,成功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不料,魏夫人那边又有事请她过去,锦娘不明所以,连忙让范思备车送她过去。现在家里分工是刘豆儿负责蒋羡那边的事情,举凡公文书写甚至外面应对都是他,陈小郎帮锦娘打理家务,范四现在便负责锦娘出行。
等锦娘赶到时,正好外面来迎她的人是魏夫人身边的心腹,见到锦娘的第一句话便是:“三姑奶奶,您能过来太好了。”
“到底是有何事?怎么火急火燎的。”锦娘不明所以。
那心腹道:“也不知怎么今日早上起来我们夫人就不进水米,喊大夫过来,说是心窍迷住了。四姑太太请了几个道士在外头念经,也没起色。”
锦娘心想人怎么可能无缘无故这般,念经拜佛都是迷信,她这个人也是遇到大事胆子就更大,因此只沉着的走了进去。心腹跟在后面道,这位半路联宗的三姑太太遇到事情还挺有静气的。
此时,魏夫人正躺在床上 ,周围倒是站着她的几位族中的妯娌妇人,锦娘平日与她们熟悉。虽然她不是魏家真正的姑太太,但她妻凭夫贵,丈夫是本府推官,有个官夫人的身份在这里,自然又不凡。
锦娘把手放在她鼻息下面,见还有呼吸,忍不住松了一口气:“还有气息,应该是突发晕厥。”
大抵是因为锦娘上辈子写剧本的时候,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医生的故事,查过许多资料,甚至她有一位编剧朋友也这般过。仿佛就有这种叫血管迷走性晕厥,她虽然不敢十分断定,但想来应该无事。
她道:“这病房里不宜有太多人了,我先在此处守着,若是再过一个时辰,还无法醒过来,就让巽医馆过来施针。桂英,你去厨下那些盐巴和水来。”
等她醒了,多补充点电解质就好了。
众人见她成竹在胸,便先退下,锦娘不让人轻易挪动她,她看了大夫的诊断也是晕厥,是差不多的意思。
真是富贵险中求,若是魏夫人有个三长两短,恐怕魏家会把过错推到她的身上,然而魏夫人醒了,她便有功劳。
想到这里,她对阿盈道:“你把我手绣的莲台观音拿来这里镇着。”
这幅观音像也是给自己加持光环,这一幅普通的观音像五十贯左右,但若是有些光环加持,不知道的人恐怕二百贯也愿意买。
将来有一日,她若重操旧业,便只卖观音像都可以衣食无忧了。
等阿盈出去之后,魏七郎跑了进来,锦娘看到他倒是很诧异:“七郎怎么在这里?乖孩子,你娘只是在睡觉,你先去读书吧。”
“三姑母,我是溜进来的,我娘没事儿吗?”魏七郎很担心。
锦娘知晓魏夫人颇宠爱小儿子,七郎的大哥都已经娶妻了,跟着魏大人在任上,七郎却不耐舟车劳顿,所以魏夫人一直陪着小儿子在老家。
母子二人自然是感情很深厚,也难怪魏七郎担心母亲。
“没事儿的,你好好读书,我在这里守着,你还不放心么?”锦娘笑道。
说罢,见魏七郎还那样憨憨的站着,她有些于心不忍:“好孩子,不如你拿纸笔来,咱们俩一起为你娘抄写经书,好么?”
这些也不需要他亲自拿,吩咐一声,很快就有人拿过来,锦娘就和他在一起抄经书。二人还时不时说些话题,锦娘属于是那种只要想聊天,和路上的狗都能聊几句的人,也因为她有两个孩子,和魏七郎也能聊几句。
“就是说你每日读完书,还得吃宵夜么?”
魏七郎点头:“是啊。”
“那你喜欢吃什么?”
“我爱吃梅花汤饼,但是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
锦娘笑道:“这梅花汤饼开胃理气、清肺热,若是做的好,对身体也很好的。”说完她心想,这小孩还挺会吃的,梅花汤饼可不是直接在汤里放梅花就好,还很复杂,一般是先把梅花洗净、切末,用檀香煎汁,和梅花末、面粉混匀做成馄饨皮状,再用用梅花形模子在皮子上凿取梅花形薄片,最后把梅花形薄片放入熬好的鸡汤中。
二人说了些话,又低头抄写经书,过了一个时辰,魏夫人悠悠的醒了过来,锦娘忙让人喂了盐水进去。看她还是很虚弱,不让人挪动,只是让再把大夫请来。
魏夫人醒来就见锦娘坐在身边,再看到魏七郎也在这里,心中稍安。但见锦娘丝毫不居功,等大夫说无事,只需静养,她便带着她的莲台观音绣像离开了。
还是心腹告诉她说这次全赖锦娘主持大局,当然这心腹此次也收了锦娘私下送的一对二两重的金镯子,不遗余力的说着她的好处:“咱们都慌了手脚,隔房的八太太还说要不要准备寿材,是三姑奶奶探了探您的鼻息,又把她的莲台观音请了过来,让我们拿了盐水过来,亲自在这里和七郎君一起抄写经文。我们本以为也是唬人的,没想到您还真的醒了。”
“这般说来,还真的仰赖她了。”魏夫人道。
心腹笑道:“可不是。”
魏夫人看了那心腹一眼:“这两年我和她相处,见她这个人是有好事不会凑上来,但关键时刻比家里真正的亲戚倒是还要靠得住。”
心腹虽然说锦娘好话,但也怕魏夫人怀疑自己,忙道:“您说三姑奶奶是为了和咱们家结亲吗?”
魏夫人摇头:“我试探的问过她关于筠姐儿的亲事,她说娃娃亲指婚并不可靠,不如等女儿长大些,看她性情如何,再择一相配的。”
心腹没有做声,又听魏夫人道:“其实蒋家一门双进士,蒋羡还如此年轻,官声极好,才干也很不错,家境也非常殷实。”
……
锦娘这边回来之后和蒋羡提起此事,忙道:“这魏夫人和邬娘子是姻亲,若是邬家大老爷举荐你,那就太好了。”
“娘子真是深谋远虑。”蒋羡也是不得不佩服锦娘,她看起来不似别人那样一下就和人家关系搞好,但是细水长流总能找准机会。
但话说回来,娘子若是不会绣观音像,或者手里有钱,不会做的那般一气呵成。
至于魏夫人好了之后,锦娘又去探望了一回,则赴刘大娘子之约。
刘大娘子见到纪夫人和锦娘都微微颔首,几人游玩了一番,锦娘不必开火,早早就做好了,只等在旁边说话:“我也不太擅长庖厨,便只做了些下酒菜,大娘子莫怪罪。”
“你这是哪里话,不过是作个耍子罢了。”刘大娘子道。
锦娘心想虽然之前有段时间二人关系不错,但如今她丈夫官位高,自己要小心说话才是,故而笑道:“我还是真羡慕您,刀功那般好,这荔枝白腰子的做法怕是我一辈子也学不会了。”
听锦娘这般奉承,刘大娘子只微微一笑,她这样的大族女子,行事含而不露,恼人或者不恼人人家也不知道。
纪夫人吭哧吭哧做了一锅鸡汤出来,不知放了多少山珍人参在里面,她也不管别人喜不喜欢,反正图个贵就对了。
倒是蓝氏做的葱白泼兔算得上很拿的出手了。
蓝氏本乃勋爵之女,家世不凡,性情又率直,原本钱娘子在的时候,她二人都在钱娘子麾下,如今蓝氏得了刘大娘子青眼,锦娘也为她高兴。
很快蓝氏就成了刘大娘子的座上宾,锦娘这边知晓蒋羡和韩效关系不错,她也不必走夫人路线,只是面上过的去就行。
往往夫人交际,都是为了促进家族男子往来,但若男人们已经熟识,锦娘也偷个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