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丫鬟_分节阅读_第145节
小说作者:春未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67 KB   上传时间:2025-04-27 17:14:49

  另外还有一位都是天章阁待制,这位算是高级官僚了。

  夫妻二人先挑了一下门第,再想着问问男家的情况,考察那么一二年再定亲。在此期间,还帮女儿再攒些嫁妆。

  另外一边许氏也跟蒋晏提起她侄儿:“五弟家的康哥儿你是知晓的,我大姐姐说他一表人才,想为他做媒呢。只我想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侄女筠姐儿比他年纪小三岁,彼此知根知底,不比外头的人瞒东瞒西的,若是她们做成亲,那你我二人也算是对得起你弟弟了。”

  “这……”蒋晏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许氏趁热打铁道:“我们康哥儿的学问可是好些人夸,连集贤相都说他是许家千里驹。弟妹的亲弟弟那般寒素,张家还不是一眼看中了,我想十六郎和弟妹肯定也是一样的。”

第124章

  锦娘在孩子们满了六岁之后, 都是每个月给两贯的月例银子,就是让她们对钱有概念。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日后便是偌大的钱财给她们, 恐怕也掌控不了,蒋羡的姐姐何尝不是带着好几千贯出嫁的,现如今回京之后, 一家人赁的宅子住的, 那里都下不了脚。

  见蒋羡回来之后,先换了鞋, 锦娘就道:“怎么样?日后姐姐姐夫就在京里了么?”

  “这倒不是,姐夫已经被授颍州知州了。”蒋羡道。

  薛家姐夫之前是监察御史, 如今回京被授予颍州知州, 倒也是一件好事。锦娘笑道:“那我就先让人打点些程仪吧 , 免得她们走的时候,咱们没个准备。”

  蒋羡点头:“好,那你先去准备。”

  说罢, 二人分手, 蒋羡去了园子里的书斋,锦娘则先去了库房打点。这位姑姐和蒋羡的感情一般,也从未站在蒋羡这边说过公道话,她让人准备的吃食土物就更多些。

  等回到正房,锦娘洗把手, 又去看定哥儿。虽然有养娘照看, 但锦娘依旧是日日都会亲自查探。

  现下孩子三个月了,喜欢吃手,锦娘笑着看着孩子, 摸了摸他的额头,再看着紫藤道:“尿布一定要及时换,否则屁股就容易发红。”

  “您放心吧,我隔半个时辰都会来看的。”紫藤也不敢怠慢。

  锦娘点头:“这就好,等二郎君大了,你们也就好了。”

  她正说着,见筠姐儿来看弟弟,手里还拿着一个十分精致的绢孩儿,忍不住道:“这东西可不兴给他玩儿,他现在还小呢,什么都往嘴里放,别糟蹋了。”

  筠姐儿笑道:“女儿只是给弟弟看看,这可是女儿攒了半年才买的呢。”

  因为习秋是她妈妈,她要买个什么,直接跟习秋说,习秋让范四帮她去买的。锦娘这次让刘豆儿去洛阳买地,因罗大在京里忙,她就让范四先去京里附近的庄子看看,要不要种些旁的。

  范四倒真是个中好手,他建议在北方的田地应该也如南方一般用越南引进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锦娘自然是同意了。

  以前只有罗大支应门庭,现在锦娘得把人都培养起来。

  回过神来,锦娘又叮嘱:“知道了,但是他太爱把东西往嘴里塞了,你可一定要小心。”她这般说,筠姐儿便让娇杏把绢孩儿拿着,只蹲下来逗着弟弟说话。

  母女二人又一起到正房说话,筠姐儿弹月琴给她听,锦娘则又开始做针线。

  她现在又在绣观音,除了已经绣好的提篮观音和送子观音外,她又在绣另外一幅白衣观音图。锦娘是把绣观音当每日功课,空闲的时候用做蒋羡的衣裳做调剂。

  没办法,谁让她这个丈夫成日都是小孩子心性,有时候一件衣裳就能哄的他十分高兴。

  一曲毕,锦娘笑道:“越发好听了。”

  “娘,明日咱们要去国子祭酒家里吗?大郎也去吗?”筠姐儿问。

  锦娘点头:“是啊,咱们一家四口都去。如今已然快冬月了,能看到花圃的花盛开也是很好啊。”

  如今还未到相看,只是先看看对方如何,蒋羡呢,看男方擅不擅长时文,锦娘这边则看人家做婆婆的性情如何,家庭状况怎么样,是不是空架子。

  最重要的是女儿的气场合不合得来,若是不成再相下一个也无所谓。

  现在谁都没挑破,大家也只是看看,不影响什么。

  筠姐儿笑道:“女儿还要多谢娘熬夜替女儿做的衣裳,可真好看。”

  “嘘,小声点,让宁哥儿听到又吃醋了。”锦娘一幅这是我们的小秘密的模样。

  筠姐儿吐吐舌头。

  锦娘则看着女儿,心想若是可以,她希望女儿能在家里一辈子。不过,就是女儿在家住一辈子也很好,反正园子都空着没人住呢。

  即便是嫁出去,也至少十八岁再嫁,她要多留几年。

  筠姐儿哪里知晓她娘所想,高高兴兴的回自己房里午睡,锦娘摇摇头继续做针线。

  深秋天黑的早,蒋羡回来时,拨霞供里的沸汤正咕噜咕噜的煮着,旁边还有冒着热气的羊蝎子,一人一碗饽饦,前面放着满满一碗青菜。

  “我怕你们吃多了上火,青菜一定要吃。”锦娘嘱咐。

  蒋羡拿筷子指着两个娃:“听到没有,说你们呢。”

  筠姐儿和宁哥儿同时撇嘴。

  一家人吃的开心,次日又一道去了国子祭酒家里,正好许氏也来了,锦娘和她稍稍颔首,又去国子祭酒李夫人这里,正好魏夫人也在,大家都认识,锦娘打入这个圈子也快。她一直都是这般,先在自己这个圈子混好,再往外面混。

  筠姐儿以前都是梳丫髻,现在梳双髻,头上戴着蝶形珍珠排簪,额前则用三颗小珍珠的梳帘,发饰后面则插着流苏步摇,身上穿真红樱桃锦的长皮袄,领抹处绣上十二月花,底下则配上秋香色的百褶裙,脚上穿一双翘头履。

  众人见这小姑娘身着锦绣罗衣,眸若星子,眉若远岫,亭亭玉立,心道不知等她长大了又是何等的玉容花貌。

  锦娘倒不刻意吹捧女儿,毕竟无论从哪方面说女儿都是好的,放在这里坐着都能看到。

  “你家这小娘子生的真好。”不住有人夸。

  锦娘还要谦虚道:“瞧您说的,不过是带她出来见见世面,您不知晓这孩子在家里常常烦我呢。”

  魏夫人指着锦娘道:“看你,这是又胡说了。”

  几人说笑着,又听李夫人问起锦娘她们打哪儿来的,还道:“离我这儿不远吧。”

  “还好,我们住金梁桥,不远。”锦娘笑道,她很清楚这是在打听她们住的宅子价作几何。

  但现在又没正式开始说亲,她可不会透露自家住址。

  又见那李夫人道:“我因喜欢芙蓉,所以特地在园子里养了不少芙蓉花,反而那菊花、茶花做了陪衬了,魏娘子可别笑话。”

  “我们园子里也种了些芙蓉,真是一日三变化,如今都剩红的了。”锦娘即便不一定说成亲,但也不能装穷。

  李夫人听到锦娘家里有园子,也是暗自点头,要说许氏也自有一帮认识的人。她堂姐毕竟是集贤相的儿媳妇,也有些人和她说话,只许氏和锦娘彼此不怎么提及。

  众人说了一会话,又起身去园圃处赏花,筠姐儿一直跟着锦娘在一起,母女二人赏花喝饮子,倒是没有任何异常。

  许氏也不以为意,因为如今连相看都算不太上,她也以为只是普通花宴。

  熟料,等从花宴回来之后,锦娘和蒋羡顾不上喝水,两人就往内室走,丫鬟们面红耳热还以为她们要干什么。

  “你先说。”锦娘坐下来道。

  蒋羡道:“我看他之前出过诗集呢,看起来也像是名士,结果问了时文之后,他似乎就言语不上来了。”

  锦娘也道:“李家外边看起来不错,我带筠姐儿赏花时故意给了一钱的赏钱给我们上饮子的侍女,原来她家老爷已经决定要致仕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常年配药吃。这便罢了,前头两个妯娌还不和。”

  综合起来二人都觉得不成,所以第二次李夫人请锦娘的时候,锦娘推辞了几回。大家都是聪明人,李夫人人家也是国子祭酒的夫人,人选也不少,等冬至刘豆儿从洛阳回来的时候,李家老三已经定下亲事了。

  刘豆儿这便则是把田契拿了回来,原来一等田赤淤田都被人买走了,只能买二等的良田,两贯一亩,所以刘豆儿就买了三百亩。

  锦娘笑道:“辛苦你了。”

  “娘子哪里话,都是小的分内事儿。”刘豆儿也很会说话。

  锦娘赏了他一张十贯的交子,一匹粗绸,一匹细绸。

  又在年底优秀员工特地给了五钱的赏钱,还额外给了一双羊皮手套,同时今年还有两位优秀员工则是范四,小云。范四在京里庄子规划一遍,增加了产量,会珠则因为点心、蜜饯、蟹酿橙,做的又快又好,且从不推诿。

  范四得的是重绢的尺头,会珠得的是香粉胭脂一方翠帕。

  每次员工大会总是有人欢喜有人绸,阿盈为刘豆儿欢喜极了,夫妻两个还花钱置办了一桌席面,对酌一番。范四和习秋又把重绢的尺头好生收着,会珠本是外头雇来的,却得到这般殊荣,生出了长久在蒋家的想法……

  至于虎头,甚至因为没得到还哭了出来,在后园和她娘罗大家的道:“儿子今年做的很好了,明年还会继续努力的。”

  恰好又被蒋羡听到了,蒋羡听的扶额。

  锦娘这里正好扎帐,塌房收入和甜水巷铺子的钱收了过来,再有蒋羡这几个月的月俸,还有京里庄子的收入,一起一千九百多贯。

  年节下做衣裳、付月钱,节礼准备,一共差不多拿了五十贯出来,旁的银钱就全部都攒下了。

  之前的钱买了宅子,又要攒女儿那三千贯嫁资,如今则是为自家攒一些能够活动的银钱。如此想着,又去看了定哥儿一回,定哥儿如今四个月了,开始学会翻身了,锦娘逗了她一会儿,自己累的也直打哈欠,回来就在床上歇息了一会儿。

  次日便是除夕,今年一家人都要去老宅过年,锦娘把老成的方妈妈留下来看家,顺便照看一下定哥儿,孩子才几个月是不能吹风的,别的孩子倒是都要过去。

  今日大家身上倒都是簇新,先去长房蒋大老爷那边,蒋家祠堂在那边,先要拜祭先祖一番,再一齐在长房用饭。以前因为分家没这么些规矩,如今蒋家本家,出了两位进士,蒋晏和蒋羡二人在衙门公廨办事,所缺小吏只要有能干的蒋家子弟都会提携,也算是为家族做贡献,蒋家族里也开始重视起来。

  锦娘则和许氏还有其儿媳小邬氏说话,筠姐儿则和族里的小姑娘们一起说话,她们家之前也常请蒋家族人过去,筠姐儿常出来帮忙招待小客人,所以回来就很熟悉。

  许氏见状正道:“弟妹,筠姐儿这孩子真是好,我家姐儿能似她这般,我就阿弥陀佛了。”

  “嫂嫂哪里话,我看你家筝姐儿也是玉雪可爱。”锦娘正狐疑许氏怎么夸起自己女儿来了,但也谦虚的说了几句。

  许氏一笑:“我年纪大了管不过来,她倒是和她嫂嫂很亲近。”

  锦娘看向小邬氏,又对许氏道:“难怪大家都羡慕嫂嫂迎了位好媳妇进门。”

  许氏想不知丈夫和小叔子说了没有,即便是让她娘家侄儿娶筠姐儿有一层拿捏之意,但终究也是娘家侄儿一表人才,小叔子夫妻要去寻那少年俊才,也不容易啊。

  不料,蒋羡却是一口回绝了。

  方才,蒋晏把侄儿许康带到蒋羡这里,让他考较一番,见蒋羡夸了好几句,等康哥儿下去,蒋晏便试探的提起。

  “看十六郎对他颇为赞赏,这许家小郎君尚未婚配,不知十六郎意下如何?”

  蒋羡当然不可能同意,国子祭酒的儿子,她们夫妻还没同意呢。那许康的确有几分才具,可许家就不可能让他们同意,甚至是下嫁女儿。

  他家又不是张九郎那样,荫官出身,所以要找个进士女婿,不让门楣坠落。他本身就是进士出身,儿子年纪不大,也是读书种子,女儿完全能找个既富贵又才高的人,这又不冲突。

  但这许康毕竟是哥哥的侄儿,蒋羡笑道:“筠姐儿年纪不大,我和娘子还想多留几年。”

  这就是不同意了,蒋晏原本是代妻子问一句,许康也的确人中龙凤,弟弟不同意就罢了,故而兄弟二人又说起旁的事情来。

  这说的是外放的蒋放,“他今年要回京述职,也不知晓如何了?十六郎,咱们不如同时引荐他,这般他若能留在京里,可比什么都好。”

  蒋羡听这句话心里是有点愤怒的,他只能说和蒋放保持表面和平,但是还要他扶持那个过继出去的哥哥,他不愿意。

  蒋放既然已经自请出去,那他就和这家无关了,当族人相处还成,还真当亲兄弟相处啊。

  似他这种从不露出心思的人都难免道:“大哥,二哥既然已经过继了,咱们是不是……”

  “三弟,你怎么能这么想呢。他到底是你我的亲兄弟,更何况姨母也亲自上门说对不起母亲,这些年年节和我们走动频繁,冤家宜解不宜结啊。”蒋晏是这般想的。

  蒋羡不好和哥哥犟嘴,只是心中有些郁闷。

  回到家中,她夫妇二人先去看了小儿子一趟,方才回房说起。

  锦娘一听就拍了下桌子:“我说大嫂无缘无故的夸筠姐儿呢,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呢。真是想的美呀!”

  “这些我已然回绝,哥哥自然懂我的意思,倒是他让我在范大学士面前推荐蒋放?真是可笑。”蒋羡有些委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0页  当前第1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5/1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丫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