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夫妇二人歇下,蒋羡脚冰,非要放在锦娘腿窝里,被锦娘踹了一脚,他还撒娇来着。
“娘子,你是我的小暖炉。”
锦娘翻过身看着他:“可是你也不应该冰人家。”
蒋羡乖乖的道:“我知错了,还不成么?”
锦娘笑眯眯的搂着他,又说起一件事:“你同我说想把扬哥儿调到京中来,我自己的弟弟,我不指望他好是不可能的。但是,总得能力匹配,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你不会做官,偏偏在要害衙门,那害你的人可就多了。
蒋羡笑道:“放心,是正七品工部员外郎。”
“可以么?这可是京官啊?”锦娘知晓多么不容易。
蒋羡道:“有我在呢,你弟弟原本也擅长这些。如今做官,便是千番本事,朝中无人提携可不成。”
靠张家肯定是靠不了的,张家现在只是荫官。
魏家又不是很了解魏扬,最好的便是蒋羡提携,锦娘听到这些,也希望魏扬能够好好干,将来为自己的小家撑起一片天。
次日起来,雪越下越大,隔壁江颂却给筠姐儿还有孟家姐妹孙家姊妹下了帖子,去她家赏雪作诗。
大抵在锦娘的教导之下,蒋家的孩子若是太闲了,就会觉得很无聊,她们都爱忙里偷闲,觉得更有意思。
筠姐儿想着自己住的近,把最后一双鞋面绣好,才披上裘衣,让人撑着伞过去。
锦娘还嘱咐她:“别吹了风。”
“知道了,娘。”筠姐儿说完就过去了。
姑娘家们专门玩耍的功夫不多,锦娘也希望女儿能够出去玩玩,她则躺在榻上看书。下午,筠姐儿回来时赢了彩头回来的。
锦娘问道:“你们今儿玩的好么?”
“还成吧,大家也不论什么输赢,人人都有彩头。”筠姐儿笑道。
锦娘摸了摸女儿的头:“平日咱们家的孩子都很紧绷,这般去玩玩也好。”
锦娘很难松弛下来,孩子们大抵也是如此,故而,她希望女儿能比她更好些。筠姐儿却道:“娘,我觉得江颂有点和我互别苗头的意思。”
“哦?这怎么说?”锦娘道。
筠姐儿笑道:“孟家两姐妹是我先认识的,和我的关系不错,孙家姐妹呢,孙二姑娘性情很随和,孙大姑娘带着妹妹出来交际,她明年又要嫁去孟家,我就帮她们两边认识,江姑娘就不高兴了。”
女人之间的这种较劲,毋须言语说出来,应该都能察觉出来。
这样的事情锦娘就不多过问了,即便是大人和孩子,都还是要有隐私。
孙家姑娘们倒是收获颇丰,不仅得了两盆茶花回来,还提前和未来小姑子打好关系。唐朝王建的诗中就有写,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率先和小姑子们把关系打好,总比多树一个敌人强。
孙二姑娘在马车上和姐姐道:“姐,孟家二姑娘性情率直些,三姑娘性情温和,看起来都好相处。今日也要多谢蒋姑娘,她两边撮合咱们认识,说咱们好些好话呢。”
“傻瓜,她是什么都有了,所以不吝啬做好人。等你什么都有了的时候,你亦是云淡风轻。”
看她们孙家为了她的嫁妆到了节衣缩食的地步,家具首饰付了定钱还要准备茶具、杯具,碗筷,甚至还有新娘子要做的新衣裳布匹,都一笔不菲的钱。
可是显然蒋家经济状况很好,人家也有底气。
人嘛,仓廪实而知礼节,什么都有了,何苦还斤斤计较?
孙二姑娘心想姐姐为了亲事太胆子大了,竟然自行把亲事要定下,幸而是母亲开明,如今却嫁一个庶出的。
如今又羡慕起蒋家姑娘,殊不知人家正是因为结了这门好亲,人家爹才升官连连。
孙家二位姑娘又来周四娘子这里,周四娘子正筹算钱呢,年礼就耗费了不少,周三娘子看到她给女儿的是鸡翅木就说了好大一通。说普通乡绅人家都是用红酸枝的,她倒好官宦人家,女儿的嫁妆穷酸,惹人笑话的,不得已又要换成大红酸枝的。
如此焦急,以至于整个年都没过好。
锦娘这边也是忙碌起来,她是主要替女儿做嫁衣,筠姐儿在之前锦娘的规划下,这一年纯休息,针线就不必做了。她还请妇科圣手专门帮女儿把脉,女子多半都有气血亏的毛病,要不要滋补云云。
明年三月出嫁,说起来还有一年的功夫,但是时光可是过的很快呀。
这个时间,锦娘已经把中衣对襟边缘都缝了珠子去,外边的大袖开始裁剪,她在做的时候,筠姐儿就凑把手教定哥儿功课,也算是减轻娘的负担。
“我看你养了这些日子,头发也好多了。”锦娘笑道。
筠姐儿笑:“还是娘让我每日早上吃麻饮,又让我跳百索,女儿觉得现在是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锦娘放心了:“你可千万别和娘似的,常常久坐以至于腰腿不好。是了,我和会珠说了,让她教你做蟹酿橙,这可是一道拿手菜,什么时候拿出来,这可是你的独门活。”
“娘说的是,只是人家怎么愿意把独门活教我?”筠姐儿不解。
锦娘笑道:“会珠想把活契作死契,既然都是咱们家的人了,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原来如此,筠姐儿知晓娘也是这般慢慢的十八般武艺俱全的,她正好无事,自去找了会珠,会珠为了讨好筠姐儿,还教她怎么腌制鸭蛋和辣菜。
“姑娘可别小看我这辣菜,原本我在一大户人家做饭,人家不愿意吃饭,全靠我的辣菜。”会珠如今也把自己当蒋家人了,当然也是一心为筠姐儿着想。
锦娘听说了也赞成女儿学,这辣菜和前世四川的水泡茶很像,可好吃了。
再有鸭蛋的腌制,有的人腌的只有咸味,有的是腥味重,能腌制好鸭蛋也是不容易。
会珠的秘诀是放甘蓝:“这甘蓝会把萝卜变成粉红色,很漂亮的颜色,还有呢,有的人在最后一步随意加水,这也不行,一定要加煮沸之后变凉的水,这样就不会起生白花了。”
筠姐儿赶紧拿笔记着,放了七日之后拿出来,让橘香用辣菜炒牛肉,好家伙,简直是太下饭了,锦娘还不忘送一盘给在府学的长子打牙祭。
“娘,没想到寻常小菜也这般好滋味。”筠姐儿自己都很惊讶。
锦娘笑道:“你看你说的,这菜哪里有什么贵贱之分,不过是合不合口味罢了。你也不必事事亲躬,春纤可是跟她们都学了手艺的。”
但灶上丫头会,主子也不能完全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就像锦娘家里有针线人,但锦娘本人刺绣就更精湛。
筠姐儿知晓娘的意思,她又跟会珠学着腌鸭蛋,首先内行人都知晓,咸鸭蛋在鸭蛋的选择上就不同,得选麻鸭子生的绿皮鸭蛋。
但最重要的还是泥浆水和草木灰的比例,最后揉搓好后,放入坛子里放一个半月就好了。
“那岂不是到下下个月才能吃到我家筠姐儿腌的鸭蛋啦?”锦娘问。
筠姐儿笑着点头。
经过一个半月,锦娘把婚服做好了,她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这衣裳配上等肩冠,华贵非常啊。
筠姐儿也是目光在衣裳上流连忘返,又听锦娘道:“娘为了你可是绣了好几年,腌鸭蛋我要吃两颗才好。”
“一坛给娘吃都成。”筠姐儿赶忙找会珠。
哪知这个时候魏七郎从外回来了,他正在门口,被去孟家串门的宋娘子和江颂看到了,二人正欲说话,却见魏七郎直接进了隔壁蒋家。
宋娘子没想到他们竟然有往来,她正愁怎么和魏家接触呢,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据说汴京全福人酬劳不菲,她家并不缺钱,那魏锦娘上次主动跟孟夫人提起做全福人的事情,看也爱黄白之物。若是她以钱诱之,让魏锦娘帮忙引荐一二,那倒是很好。
宋娘子不免问起孟夫人:“这蒋夫人和魏大学士家关系亲近么?我方才似乎看到魏大学士家的七郎去了她家。”
孟夫人捂嘴直笑:“你这是说哪里话,魏大学士是魏娘子的族兄,那魏七郎是魏娘子的女婿,明年成婚呢。”
“什么?”宋娘子有些不可置信。
第140章
“姑母, 这是给您的玉灵膏,有益气安神之用,尤其是对睡眠极好。这是雪蛤, 神疲乏力, 心悸失眠吃最好了。”魏七郎在锦娘家里住过几个月,知晓锦娘有个失眠的毛病,人还容易焦虑, 因此全部带的这些。
锦娘笑道:“你有心了, 我这也是老毛病了。”
其实现在她的身体比以前健康多了,记得那个时候刚减肥完, 免疫力特别低,身上还容易过敏呢。
所以怀筠姐儿的时候, 连她自己都非常诧异。
魏七郎是去年她生辰时离开的, 今年五月回来, 快一年的功夫,他个头窜的很高了,从少年变成了青年。
难为他样样周全, 带了不少礼物上门, 锦娘蒋羡的自不必说,连最小的定哥儿都有一幅上等文房四宝。
锦娘笑道:“正好我们要用饭了,你也留下来吃些,今儿是你妹妹亲手做的。”
魏七郎答应下来。
锦娘又问他这一趟如何,很是关心他, 魏七郎当然能够感受到岳母对他的关怀。二人说话间, 筠姐儿带着人上了菜,魏七郎也看到了未婚妻。
也许在家中,她身着胭红的抹胸, 柳绿的褙子,褙子领抹处绣着粉桃,乌黑油亮的鬓发中插着一排珍珠排簪,耳朵上缀着水滴形状的白玉耳环。
整个人仿佛树枝上的花苞生长成了花骨朵。
“筠姐儿,你先下去吧。”锦娘让他们打个照面就好,若是安排在一处不好。
筠姐儿倒是落落大方:“是。”
今儿恰好是筠姐儿学做的几道菜,蟹酿橙、辣菜炒牛肉、咸蛋黄南瓜、咸蛋黄排骨。除此之外,还有两样时蔬,一样冬瓜汤。
锦娘把筠姐儿做的菜都指给魏七郎看,魏七郎都尝过了。
“好吃么?”
魏七郎忙道:“好吃好吃。”
这倒不是魏七郎虚夸,这几道菜都是极其下饭的,要不然锦娘也不会让女儿学。
因蒋羡不在家中,锦娘也不好久留魏七郎,魏七郎也是从蒋家回到自家,去和魏夫人说了不少事儿。
“儿子去的时候,姑母家里正在用饭,听闻是表妹下厨做了好大一桌菜,儿子原本不好留下,姑母苦留,就吃了饭回来的。”
魏夫人听了笑道:“那也是你姑母看重你。”
难得蒋家大姑娘真是养的很好,游妈妈前几日去过蒋家,说那边大姑娘生的愈发出挑,身体也好。
又说锦娘这边,晚上就服用了玉灵膏,她总算是把女儿婚服做完了,没有太多牵挂的事情,很快就睡着了,蒋羡从书房回来,她都不知晓。
孟家端午之后嫁女儿,请了锦娘做全福人,锦娘是做熟了的,和孟家亲戚也认得。吃席时她和宋娘子坐在一起,宋娘子神情十分淡,和之前判若两人,锦娘也不知晓何时得罪了她,也懒得理会她。
如今的锦娘已经是四品诰命,在酒宴上也是十分体面的存在。
“蒋夫人,小女六月定亲,不知您可否赏脸做全福人呢?”有位庞太太凑上来道。
锦娘含笑:“我要先等六月再答复您,现下我也不知晓。”
她也不能胡乱给人做全福人,万一这家名声不好就不好了。
庞太太见锦娘头戴三凤衔珠的步摇,手上戴着茉莉花串,身上衣裳精美繁复,就忍不住鼓起勇气,不曾想人家完全没有拒绝。
锦娘差人去打听庞家如何,又见弟弟一家进京了,让厨下准备接风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