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丫鬟_分节阅读_第2节
小说作者:春未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67 KB   上传时间:2025-04-27 17:14:49

  一直在旁听母亲和陈娘子敲定了事情,锦娘才彻底放下心来,陈娘子又拿了契约出来,签完之后给家里人一份,陈娘子自留一份,到时候到汴京给周家。

  举凡雇佣人力,寻专业的人员,便由行首推荐促成雇佣事宜,这和卖儿卖女不同,要买丫头子伺候是找牙婆。

  陈娘子把纸折好,笑道:“我自个儿也是一纸契约,锦娘识字,应该认得这上头约定好了三年之后的冬至节就到期了。将来若是周家爱重她,舍不得她离开,你们也想留在周家,再重立一张契就使得了。”

  锦娘迅速摇头,主家再好,谁愿意真的为奴为婢啊。

  陈娘子见她如此,倒是欣慰一笑,又叮嘱道:“记住了,三日之后的卯时三刻在渡口相会,我在那儿等着你们。”

  罗玉娥和锦娘都连声道好。

  却说这陈娘子等二人离开之后,又亲自去了知府衙门,见了知府的娘子,说了人手安排妥当的事宜。

  知府姓何,进士出身,来江陵做官已经两年有余,其家中大娘子何夫人据说娘家来头不小,娘家出自宰相之家,方才还在锦娘母子面前一派悠然的陈娘子,此时极其小心。

  只听那何夫人淡淡的道:“既如此,我知道了,这些绣女们都是好人家的孩子,你们且不能苛待了她们。”

  陈娘子唯唯,才恭敬的退步出去。

  等她出去了之后,何夫人身边的嬷嬷道:“要奴婢说这汴京什么好绣娘没有,怎么偏偏让咱们从江陵送过去,将来若是不好,怪到咱们头上可不好。”

  何夫人笑道:“你看的太浅了,我妹子是周家的长媳,我那两个嫡亲的外甥女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只签三年的契,多半是供她们出阁用,至于还有两个庶出的,怎么好便宜她们?这次送去的五个人,三年单工钱就快五百贯,那些小妇养的,用的起吗?”

  嬷嬷也跟着笑,她很清楚,何夫人和周夫人姐妹二人无论是在闺中还是出阁后,都是个顶个的能干,十个男儿也未必能及她们,只不过这姐妹俩都善妒,何夫人下嫁还好些,周夫人却是平嫁,面子功夫得做好啊。又要为自己的女儿谋好处,又不愿意便宜别人,这才有托何夫人送人去。

  **

  三日的功夫对锦娘是稍纵即逝,她头一日亲自买了几两绵,扯了几尺布头,帮弟弟做了棉衣棉裤,又把她头一年绣坊发的棉衣和夹衣线松了的地方补了一下留下给母亲,接着又给家里买了几块肉,留了一坨践行的时候吃,其余的嘱咐罗玉娥做成腊肉,也好让她们过个好年。

  爹娘二人帮着她打包行李,被褥、床褥、被衾等等全部压的实实的在一口布袋里,又准备了两个包袱,一个包袱装几件衣裳鞋袜,另一个包袱装的吃食,有一坛咸菜,十颗煮熟的鸡蛋,再有烙饼馒头。

  一家子几乎忙的了半夜,罗玉娥又悄悄喊锦娘进去,锦娘有些累,还不耐烦道:“娘,我还想歇息一会儿呢,您又有什么事儿啊?该不会又是说打架先拽人家头发的事儿吧……”

  罗玉娥把女儿哄了过来,才道:“不是,你已经开始长大了,娘要教你缝月事带,这月事是每个姑娘家都要经历过的,娘又不在你的身边,只好提前教给你,日后若是来了月事,千万别怕啊~”

  不知怎么,锦娘鼻酸了。

第3章

  初冬的江陵白日天气晴好,早晚却很冷,锦娘一身靛蓝的夹袄,头发梳成丫髻,正随着爹娘上了马车,今早一家子都送她去渡口。

  罗玉娥抱着还在睡的儿子,只恨不得把昨日未尽之言说的更多:“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次是你机灵,被陈娘子选上的事情,亏你憋到最后才说,连你们绣坊的人未必都知道,若是还像以前,真的是被人坑死了。”

  “女儿记下了。”锦娘抿唇应是,也只有亲娘才会这般殷切叮咛,但这也是源自于上次她就被坑过一次。

  上回绣坊的胡娘子接了一个活,递了几张花样子让房长发给各房做,若是绣好了的,到时候手艺好的就去本地富户家做衣裳,这样一单活计赚的肯定不少。没想到房长把花样子昧下来了,她只自己私下学着画,并不告诉花鸟房的众人。

  虽说这房长后来虽然没被选上,但这事儿也的确让锦娘凡事多留了一个心眼。要知道这房长平日可是以憨厚老实著称的,人看起来很热心。

  可见人家平日九分的好,都是为了一分为自己谋私,十足十的憨面刁,可见人不可貌相这话还是有道理。

  但锦娘也有话吩咐她娘:“我会给你们写信,但是托蜀绣阁的人带回来,只恐中途怕还被人拆看。”

  “怕什么,又不是写什么不好的。”罗玉娥大大咧咧的道。

  锦娘知道她娘就是这样一个做什么事情都觉得光明正大,不怕人窥见的人,可这样不行啊:“娘,那万一我说的是我攒的钱的事情呢?罢了,您记住了,我一般不会托人带钱回来,因为带钱回来,恐中途被人昧下,但是衣物那些,我会包好包袱,写在信里,他们若不给或者推脱遗失了,那就找他们算账去。”

  一听说吵架打架,罗玉娥眼睛都亮了。

  锦娘也是忍俊不禁。

  她们一家四口到渡口的时候,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连陈娘子也似乎才匆匆过来。罗玉娥便数落丈夫和女儿:“每次你们俩都慌的跟急脚鸡似的,我说晚点到吧,偏偏这么早过来。”

  “娘,现在早点过来,一路畅通无阻,等再过一会儿这里就围的水泄不通了。”锦娘看了这江津渡口,被风吹了一下,她才放下车帘。

  外面的魏雄搓着手笑道:“锦娘,爹在外面替你看着呢,别伸头出来。”

  锦娘笑道:“等会子我和陈娘子她们上了船,你们就在渡口那个地方过早了再回去,阿弟早就和我说想吃一碗鸭汤面。”

  罗玉娥立马问:“你是不是想吃啊?让你爹给你端一碗来。”

  “不用了,我到绣坊上工的时候,中午不回来,常常在这里打牙祭,什么没吃过啊,你们不必管我。”

  几人正说着,方见陈娘子匆匆过来了,锦娘连忙从车上跳了下来,其余和她一起去汴京的绣女们也都过来了。本以为还有机会道别,不曾想船一靠岸,就开始让搬行李,来不及道离别,就已经和家人分离了,锦娘忍不住红了眼睛。

  还是陈娘子劝道:“快回舱里去吧,外头风大,你们几个也好生熟悉认识一下,将来可是要在一起共处三年的。”

  如此,锦娘方才进去,她的床铺她爹已经是替她铺好了,毕竟她爹魏雄禁军出身,动作特别快。旁的人却还在铺床,她便坐在床铺上把刷牙子,澡巾子、木盆都拿了出来,听对床的姑娘道:“你是哪儿人啊?”

  锦娘望过去,见她个头小小的,皮肤微黄,人纤细玲珑,头上戴的两样绢花,倒是打扮入时,遂笑道:“我原籍安陆府,后来爹妈在这里置办了房屋,就一直在江陵府了。你呢?我听你口音和我好像。”

  那姑娘笑道:“我也是安陆的。”

  其实在这个年头能够认得几个字,还能够有手艺的,家境都算不得很差的。真正穷的人,莫说是纺织绣花了,成日在家跟着做农活照顾弟弟妹妹都来不及呢。

  她二人只浅浅交谈一句,另外两位姑娘也加入了,大家按照年纪叙齿,年纪最大的秦霜十三岁,她也穿着粉袄,但是竟然是用绸子做的,头戴插着两股钗,连她的铺盖看着半旧不新,却也比她们的好。

  年纪第二大的是和锦娘最先搭话的同乡,她叫方巧莲,年纪排第三的叫江善姐,一身灰褐色的袍子,脸上长了一些暗疮。

  “这么说来,陈娘子是各房选一个了。”锦娘笑着。

  这绣坊专门绣花又分为四个门类,人物、花鸟、虫鱼和山水。锦娘本人就是花鸟房的,其余三人又是各房头的。

  又见秦霜儿拿了一捧炒蚕豆分给大家吃,方巧莲接过来还笑道:“方才我见有人送你过来,是你妹子吧,生的挺漂亮的。”

  秦霜儿表情也有点怪:“那不是我的亲妹子。”

  “难不成是堂妹?”锦娘也拿了一把蚕豆,准备把她带的烙饼分给大家吃。

  却见秦霜儿道:“也不是,我亲爹在世时,原本是小官儿,还在姑苏一带做官。后来上七岁我爹死了,我娘回了江陵老家,又改嫁了,我娘只有我一个,现今继父家里还有一儿一女。”

  “原来你是官宦家的女儿啊,怪道你与我们穿的不同。”锦娘这才恍然大悟。

  秦霜儿笑着谦虚道:“什么官宦,我爹以前也只是个小官。只不过我娘改嫁到这家里,家里人多耗费大,我穿的这些都是我娘的嫁妆做的,若是我不穿,怕是早就被人拿光了。”

  锦娘唏嘘道:“难怪如此的。”

  一个家里,男主人若是一去,女人若是无法支撑门户,即便有钱也会被人掏空。

  秦霜儿看的出来很懂人情世故,很快也夸起锦娘来:“你家看起来很殷实,又有房舍,又有骡车的。”

  “别提了,就是买了那房舍,所以手里没钱了,好容易爹娘攒了些钱,我祖父一死全花光了,我祖母虽然跟着我叔父做活,却还要我爹每个月给钱,为这我娘都气的不行。家里是等着米下锅,否则我哪里会去人家家里做使女呢。”锦娘半真半假的哭穷。

  人别把自己说的太富,这样遭人嫉妒,也别把自己说的太穷,否则人家东西第一个不见了就找你,把你当小偷,这是她亲身体会。

  那时候她爹还在禁军时,她读的女学里多半是富商或者秀才的女儿们,她就因为老实说了自家爹原本是厢兵后来做禁军,都被人孤立瞧不起。

  江善姐在旁道:“我家里是没有这些婆媳困扰的,我祖父母早已过世了,我爹比我娘大十八岁。”

  “你娘多少春秋?”锦娘问起。

  “我娘今年三十了”。江善姐笑。

  锦娘点头:“你娘和我娘年纪相仿呢,可是你是怎么会绣花儿的呢?秦姐姐是家学渊源,她母亲就是学过苏绣的,难不成你和我一样,半路出家?”

  善姐迅速摇头:“这倒也不是,我娘会纺布,我家我爹种田,原本我是跟着我娘纺布的。我们隔壁住的是一位姓冯的塾师,我无事时跟在外面认得几个字,又跟着冯娘子学针线,三岁我就会拿针了。”

  “我五岁开始拿针,比你大两岁,她说技多不压身,所以从小就让我跟着别人学的。”方巧莲淡淡的道。

  众人或多或少能看的出来,方巧莲的娘之前离开的时候就和陈娘子说了,说她家孤儿寡母,她在知府家的小厨房打杂,很不容易。

  大家是各有心事,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到了中午,锦娘把自家烙饼拿出来分给她们吃,还一人分了一颗鸡蛋,见她这样大方,方巧莲也不小气,把她娘给她的府公家的点心分给她们。

  陈娘子在舱外听到她们说话分东西吃,也是忍不住笑了,又走出去和何家的下人说话。何家要带节礼上京,就是租的这条船,陈娘子和何家跟过来的窦婆子道:“这些孩子背井离乡,也是不容易,不比我们在外头做惯了的人。”

  “你也是多余操心,将来去了周家,富贵迷人眼,还说什么背井离乡的话,恐怕到时候一个个都不肯回来了。”窦婆子是何夫人的陪房,自诩一双火眼金睛阅遍千帆。

  陈娘子笑道:“是我带她们出来的,将来还要在一处做事,我只想怎么把事儿办好,不拖我后腿就好。不过,还想请窦姐姐教我,也别让我去了周家两眼一抹黑啊。”

  窦婆子见陈娘子不似那等奸猾之人,对自己也不错,她又有意卖弄一番,先道:“周家原籍在姑苏,也算是书香门第,只不过周老爷子年少时父亲去世,由寡母抚养长大,后来因为才学好,被资政殿学士韩家选为女婿。这韩氏进门诞下两子便撒手人寰,后来周老爷子又娶了韩氏的亲妹子小韩氏为妻,偏小韩氏无子,只生了个女儿。”

  “如今那家里,周老爷子死在了泉州任上,长子也就是现任周家家主,很是出息,甲科进士及第,娶的是周老爷子的同僚之女,也就是我们姨太太,我们蒋家本也是宰相门第,算得上门当户对。次子恩荫出仕,不爱读书,倒是很机变,也是续弦了一房读书人家,至于还有个老幺,那是偏房所出,只跟着打理家业罢了。要说你们要去的大老爷家里,他家正头娘子蒋氏生有长子今年十八,在国子监读书,又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师师,小的闺名叫慧慧,房下还有两位小娘,一个生了三姑娘令令,另一个生了四姑娘素素,三姑娘的小娘是蒋大娘子的陪嫁丫头所出。至于她们的性子,我也是三五年才见一次,也就不清楚了。”

  陈娘子慢慢的捋了一遍,不禁咋舌:“周家果真是人丁兴旺,人多我们倒不怕,就怕家中不平静。”

  窦婆子打了个饱嗝,摆摆手:“这有什么,你们针线房躲在一处,到时候满头做活,也是清静。况且你们是大房请过去的人,别的房也不敢那么没眼色。只不过,我有一句话嘱咐你。”

  陈娘子提心吊胆的道:“什么话,你只管说,我那里还有一角羊羔酒孝敬你老人家。”

  “蒋大娘子的儿子周大公子正在议亲,平日她就严防死守的,连亲戚们家的小娘子们都不大待见。我瞧你们这跟着去的几个丫头,有人的心思看着就不纯,若是作出些什么不三不四的事情出来,小心你被连累的分文不赚是小事,到时候被打烂了脸都没处伸冤去。”窦婆子断断续续的说起,到最后,醉倒在椅子上了。

第4章

  夜深了,锦娘闭上眼睛,她有一种在大学宿舍的感觉。想她穿越前刚提前还完贷款,房子也装修好了,还没进去住,竟然就穿越了。

  说来她前世也和这辈子差不多半路出家,原本大学学的小语种专业,后来因为特别爱追剧,尝试开始做编剧,起初是业余开始写,后来慢慢就加入了工作室,好不容易有她编的一部剧算是小火了一场,却又被某平台的一个小博主开始逐帧吐槽,骂了个狗血淋头。

  加上那部剧还有位人气颇高的流量明星,本来黑粉也多,到处扩散,导致她好容易出圈又泡汤,还好她坚持了下来,收入也算不错,从十八线普通家庭走出去其貌不扬的女孩子最后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子。

  唉,一朝回到解放前。

  还好她绝对不是容易被打倒的人,她这两年也一直贴补家中,平日的工钱一年共八贯多,加上逢年过节掌柜的赏赐,一共十贯多。她有五贯都给家里了,另外的银钱跟着裁缝学裁剪,如今手里也不过两串钱。

  翻了个身,她很快进入梦乡。

  船上的日子很是无聊,因船太晃,也不好看书做针线,众人要不就睡觉,要不就说说闲话。何家专门雇了人烧饭,这一路她们吃的是何家的饭,中午是杂饭一样,菜是酸菜豆腐,酸菜里还有沙子,锦娘都用筷子先挑了出来。

  秦霜儿气的摔筷:“咯的我牙齿都快掉了。”

  “是啊,吃的比咱们在绣坊的烂叶子菜还不好。”方巧莲也如此道。

  其实锦娘何尝不是如此,她娘手艺挺好的,但是现在也没办法,她只好拿出她娘的咸菜就着饭吃:“嗯,我娘腌的萝卜酸酸甜甜的,配着这汤汁儿还挺下饭的,好吃。”

  秦霜儿哭笑不得:“怎么你吃什么都喊好吃啊。”

  锦娘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这个人就是不挑嘴,所以喝凉水都容易长胖。”她是真的不太挑嘴,前年吃咸菜吃了一年,她娘都破口大骂,她依旧能够下咽。

  “锦娘,其实你刚进绣坊的时候我见过你,当时还挺惊艳的呢,以后你瘦下来肯定好看。”方巧莲挺认真的说道。

  锦娘笑着摇摇头,她前世也是嫌弃自己一下胖了三十斤,气的要减肥,没想到就因为肉多,被小汽车撞了一下,都只是脚扭了一下,甚至身上没任何毛病,之后她就逐渐接受自己什么样都行,只要身体健康。

  况且,她反而觉得现在这样其貌不扬进周府是好事儿呢。

  只不过当江善姐从外面倒了尿桶进来就不忿道:“原来咱们吃的是何家的下等饭,她们跟着去周家的管事还有四个菜一个汤,窦婆子那里十个菜,就是陈娘子也有好几个菜呢,我瞟了一眼,有炸的又枯又大的肉圆。”

  枯是一句方言,意思就是用油炸的很干巴的意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0页  当前第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丫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