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丫鬟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春未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67 KB   上传时间:2025-04-27 17:14:49

  蒋氏打开盒子一看,见这两方帕子说不出的俏丽精致,不免道:“这样的绣活倒是真好”

  在一旁的吴氏不曾想锦娘有如此造化,遂在旁建议道:“大嫂,不如让这孩子同她母亲元宵过来说说话。”

  “嗯。”蒋氏不置可否。

  香茗还卖了个关子:“锦娘姐姐如今大变了样子,两位夫人若是见到肯定大吃一惊的。”

  这话勾起了蒋氏和吴氏的兴趣,都道:“且下帖子请了她,我们是迫不及待的想见她一面了。”

第53章

  锦娘收到口信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旋即又抓了一把散钱给跑腿的小幺儿,又让阿盈包了些点心给他,自己则去告诉罗玉娥这个消息。

  “说是让您和我一起去说说话。”锦娘道。

  罗玉娥“啊”了一声, 又有些踟蹰道:“我也不懂那些礼节, 到时候不会丢你的脸吧?”

  锦娘笑道:“这不是还有我么?更何况,还有半个月咱们准备呢。其实,咱们对周家也没什么要求的, 人不求人人最大。”

  只有求官的, 别有所图的人,才会畏首畏尾生怕自己出错。

  今年在新宅过第一个年, 罗玉娥和橘香做菜,陈小郎在一旁帮忙, 锦娘则开始做那对母女的衣裳。

  阿盈在一旁道:“姑娘也不说松快几日。”

  “我这不是已经在松快了么?今日睡到日晒三竿才醒来, 也不过是做做针线罢了。”锦娘心想跟别人做和给自己做还是不一样的。

  说罢, 又对阿盈道:“你不耐烦做针线,就下去帮她们做年饭去。”

  阿盈平素便坐不住,见锦娘这般说, 就立马去厨房帮忙了。锦娘暗自点头, 这孩子倒是懂得些许眉眼高低,不是偷奸耍滑之人。

  中午大家也没什么主仆的规矩,都聚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吃完饭,大家都准备沐浴洗发, 倒是真应了“除旧迎新”这四个字了。

  到了年初一, 阿盈、橘香和陈小郎一起给锦娘磕头,锦娘给她们一人用红纸包了六十六文的铜子儿做赏钱,还一人发了一盒桂花糕, 两位女子送了红头缯,陈小郎则送了头巾。

  又有罗玉娥也给了她们三人一人一双四十文的丝鞋和一双草鞋。

  锦娘一家人都准备出去游玩,马行街、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的甬路上,全部都结扎着彩棚,彩棚里都是各式各样的摊铺,摆着各种奇珍异宝、珠宝翡翠、头饰、衣裳、花朵等等。

  “等会儿我们逛累了,就去附近店家用饭,我请。”锦娘笑道。

  众人都抚手称道。

  罗玉娥想着要去周家,选了两对绢花,锦娘则花一贯买了一枚上面坠了一排小珍珠的鎏金插梳,和一对碎叶的银耳环,买了之后肉疼了半天。

  她倒不是说不爱这些精美首饰,作为女孩子,谁不喜欢这些东西。可是赊贷未还完,离她一千贯的目标还远着呢,所以,花些小钱不计较,但是花多了真的会心疼。

  阿盈和橘香倒是都很雀跃,但她二人关系不太和睦,阿盈聪明,擅长应对,偶有懒惰,但她却不贪婪,金银在眼前都不会去拿。橘香这个人灶上活计还可以,但是脑子转的不快,可人任劳任怨,逆来顺受。

  这两人锦娘都取其长处,都打算留着她们。

  这话她也就直接在桌上告诉她们了:“我提前告诉你们,是怕你们提心吊胆的,等年过完,我就喊牙婆上来,要了你们的身契来,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阿盈她们都很欢喜,她二人都是绝卖之契,也就是死契,将来跟着锦娘这样的主家,比旁处要好太多了。

  她们三人进来这么久,穿的好了,也有人关心了,做活也不太累,人情简单,实在是好地方。

  但是,锦娘也对她们三人都提了要求:“我们家没什么大规矩,但是我希望大家都学一门新手艺,橘香要学会做三道拿手菜,小郎呢,要学会辨认各种布帛,阿盈要学会怎么梳头。你们若是做的好,将来客人们给你们的赏赐,你们悉数都拿着,我也不要。”

  人没有目标就容易得过且过,有了目标总会有点事情做。

  三个人都笑嘻嘻的答应。

  从外面回去,锦娘在榻上歇了一会儿,夜里阿盈陪着她做针线活,她道:“这做衣裳,跟人家说的是十五日,可就得七八日左右做出来,如此心里不慌。有时候碰到突发的事情,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咱们就能空出时辰来。”

  “姑娘,何时咱们发一笔大财就好了,您就不必这么辛苦了。”阿盈想姑娘赚钱这么辛苦,还得养她,方才还送了一枚戒指给她。

  锦娘笑道:“谁不想发大财啊,可是,没有能力的人掌握一大笔钱财,就很容易被人吃干抹净。”

  说罢,她又提醒阿盈:“咱们元宵去周府,周家贵妇人多,你也看看人家的发髻怎么梳的,记得啊。”

  阿盈拍着胸脯连忙说自己不会忘记。

  除了正月初一锦娘出去过一回,其余几日她都在裁剪绣花,弄完亲手熨烫好,为了避免有痕迹,就挂在衣架上。

  初七之前锦娘把衣裳做好了,初八开门,锦娘又开始绣各色月季、牡丹、玉兰的布贴绣,她绣月季的时候参考的是黄筌的《蝴蝶月季图》。

  对黄筌的图她已经非常熟稔了,看几眼几乎就能下笔作画,好在今日也没什么客人,她能够安心作画刺绣。

  阿盈长吁短叹起来:“姑娘,方才来了几个人都问问就走了。”

  “这也很正常,有哪家能每日做的起衣裳的,就是大户人家也不过是一季做几件新的换换。”锦娘上个月月底收了二十五贯,即便是元宵前一个人都没有,她这个月都差不多完成任务了,更何况这才初八,离元宵节还有好几日呢。

  况且她这里主要是绣铺,不是裁缝铺,不少没那么有钱的人家都是选的裁缝铺裁衣裳,她爹娘就是在巷口找人做的衣裳,两三百文就能裁一件。

  阿盈也自个儿拿了针线,她现在是贴身侍婢,锦娘的袜子、亵衣、月事带都得她来做,她知晓姑娘虽然上个月收了些钱,但是买了他们三人就花了十几贯,还要交赊贷的钱,其实也所剩无几了。

  所以,她着急。

  好在初十的时候,有人上门,要在百迭裙的裙摆处绣花,一条草绿色的,一条是纯白色的,锦娘让她们选了几种花样子,收了两贯,要加急赶制出来。

  刚把大小画好,见有个嬷嬷进来问她做不做百子被,锦娘摇头:“我这里多是做花鸟绣样的,您可以去别处问问。”

  等她离开时,正好罗玉娥听到了,不免问锦娘:“你怎么不做这个?”

  “娘,术业有专攻,我若是擅长绣人物,当时不就选人物了吗?我还是在花鸟这一行做好,比什么都强。”锦娘有自知之明,她又没有自带系统和金手指,也不是真的天赋满级的人,她就是普通人的聪明加勤奋。

  本来她绣花鸟的技术还没混出名,再去做自己不擅长的,到时候两边都丢了。

  罗玉娥一想也是:“也是。”

  她现在每日早点铺收摊了,也在前面铺子里玩,如今家里的衣裳有人浆洗,饭有人做,她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以前手上冻疮,今年都没怎么犯了。

  转眼到了元宵节,上午锦娘还在铺子里忙,中午关了门,开始梳洗打扮起来。脸上薄薄的施了一层脂粉,眉毛是阿盈帮她画的,不得不说有些人天生就擅长些什么,阿盈在妆容梳头方面就很有心得。

  若她自己画眉,就很容易画的不齐整,还容易画的不适合自己的脸。

  她五官量感较低,就不能走艳丽路线,要化清新淡雅的妆容才会招人怜爱,也更适合她。因为未成婚,头发还不能全部盘上去,阿盈就给她只把前面的头发盘起来,插上鎏金的插梳,簪上两朵蓝色的绢花,绢花的颜色和衣裳的颜色一致。

  站起来对着镜子照了照,锦娘见镜中的自己整个人都显得温婉柔和许多,倒是很满意。

  阿盈帮锦娘梳妆之后,又喊了罗玉娥来帮她盘了个髻,罗玉娥原本就属于每次出门换衣裳都得一个时辰才够的人,如今要去周家,更是各种要求。又说阿盈帮她盘的头太老气,又说锦娘的粉太厚。

  “娘,我的罗兰粉五钱银子一盒呢。”锦娘气道。

  罗玉娥摆手:“算了,算了,我还是用我八十文买的米粉敷脸就行,我可用不惯你们这么贵的东西。”

  锦娘提醒道:“您得快点,咱们赶在人家饭点之前请个安就回来,别到时候真的饭点儿去,人家还以为咱们是去蹭饭的。”

  罗玉娥赶紧抱歉:“好好好,乖女儿,等会儿就好了。”

  锦娘和阿盈对视一笑。

  好容易母女俩出门,是魏雄驾车送她们娘俩过去的,到了乌鹊巷,她们下来后,阿盈扶着锦娘道:“小姐,哪户是周家啊?”

  “这里一路都是周家的,他们三个房头都挨在一起。”锦娘左看看右看看,倒是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只是此时心情舒爽了许多。

  周家门口依旧是车水马龙,锦娘对阿盈道:“你先把帖子递给门房。”

  “好,但是他们会不会不理我啊?”阿盈看到这样的高门大户也有些怕。

  锦娘笑道:“没事儿,你去前面先说,不行再叫我。”

  阿盈忐忑的上前递了帖子,门口的人让她们稍微等一会儿,锦娘她们等了好一会儿,才见香茗出来了,她笑着迎了上来:“锦娘姐姐,罗娘子你们久等了,大夫人特地让我们请你们过去戏楼那边说话。”

  “戏楼?今儿家里有客吗?”锦娘问道。

  香茗小声道:“是有客,也是为了四姑娘相看。大夫人娘家的人、老太太娘家还有出嫁的大姑娘她们都来了。不过,姐姐莫怕,来的人越多,对姐姐倒是越好。”

  锦娘一愣,这丫头说的什么意思?正细问几句,香茗却不肯多说了。

  一路行来,锦娘没有太大的感受,罗玉娥和阿盈倒是都小心翼翼的,到了戏楼后,又从水榭上走过去,到了对面的厅堂,她们又是在外等,等香茗进去说了再请她们进去。

  里面衣香鬓影,珠翠环绕,不知在说什么话题,里面都吃吃的在笑。

  却说今日蒋氏带着两位妯娌,中午外客已经走了一批了,如今留下来的都是娘家亲眷,都在这里说话。

  正好听闻锦娘她们到了,忙让人进来。

  只是见到人走进来,她看了一眼,就十分吃惊,外表出众的女子她们不是没有见过,但是很少看到如此气质的,就那么浅笑盈盈的行礼问安,仿若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变化太大了,她一时都有些认不出来。

  还是吴氏让人拿了两把椅子让锦娘母女坐下,正问她们这些年的经历,锦娘知晓这些夫人们凑在一处,都会安排些会说话的人,有新鲜人或者新鲜事儿,才能让这个宴会更好玩儿,而她今日便成了这样的人。

  坐在下首的四姑娘这才恍然为何周存之看上魏锦娘了,她之前一直觉得奇怪,如今看来人家是真的美,且还很有能力。

  “……从府里出去之后,便考上了文绣院,进去文绣院之后,又在绣铺里帮忙绣些东西,所以便置办了些房舍……”

  锦娘没有过分吹嘘自己,在她看来,她连冯胜的财产都比不过,怎么好在周家班门弄斧。

  吴氏倒是有意为她抬桩:“我听说是在甜水巷置办的房产,还有门面?怎么也不请我们过去坐坐。”

  “是起初手头紧,只买了一块地,后来才让人建了宅子和门脸,地方太小,我又才开张没几日。总想着等过些日子生意好些了,才有个脸面,不曾想碰到香茗正好修补缂丝,所以这才厚着脸皮送了节礼过来,还是几位夫人不嫌弃。”锦娘说话很是谦虚。

  却听香茗笑道:“魏娘子这是谦虚呢,奴婢去她店里的时候都不敢进去,三间阔面的门面,正中隔着月亮门还能看见后面的楼。这些前面的门面和后面的楼,全部是她一个人想出来的。”

  锦娘赶紧摆手:“香茗越说越夸张了。”

  蒋氏笑道:“你送来的酥油鲍螺很好吃,我吃着比别处的好。”

  殊不知周围的夫人们听的都是在心中咋舌,正好蒋氏把锦娘送的帕子给她们赏玩,众人原本怀疑锦娘的钱来路不正,就是没想到人家真的绣活非常好。

  甚至罗玉娥也道:“原本那文绣院的人说让她考女官,日后便一直能做绣头,甚至升都绣头也不是没可能。只是她孝顺,就回来自己做生意。”

  四姑娘在心里算着,门面和宅邸还有地契,少说也两三千两,她还有这般手艺,每个月都是活钱进账,竟然比自己这小姐的钱财也差不了什么了。

  “听说罗娘子还有个儿子?”蒋氏问起。

  罗玉娥笑道:“是,小人还有个小儿子,比锦娘小十岁,如今跟着翰林院的吴侍诏读书。”说完又把功劳都推到锦娘身上。

  吴氏一听,还奇道:“吴侍诏说起来还和我娘家有些亲呢。”

  她此话一出,蒋氏及其她的妇人对锦娘倒是都多了几分欣赏,谁都喜欢有本事的人。

  更何况她对答如流,如蒋夫人问道:“我听说去岁江南多雨,所以绵帛短缺。”

  “是,所以开封府今年准备出卖有污渍的浙绢,以纾解绢荒,第一等的每匹一贯两百文到一贯四百文之间,彩绢每匹也才一贯。我正好认识绫锦院的人,所以也拿了几匹回来,我这中衣就是找开封府买的彩绢做的。”锦娘笑道。

  众人见她褙子里面的中衣纹路十分精美,不曾想却是这般来的,有的夫人也动了心。

  别说有钱人就不爱占便宜,有钱人想占便宜的更多。听她娘说有那些穿锦袍的男子吃她家几文钱的笼饼都讲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0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丫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