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同事们在化妆间闲聊,并近距离欣赏着等会拍戏要用的道具。
道具组给它的名字是“莲花面具”,不过要凌穗岁来说,这个更像是莲花口罩,区别只是在于它没有挂绳,而且不是用棉花做的。
身为超英,在打怪时当然需要蒙面来隐藏身份。凌穗岁记得第一次试妆时,化妆师给她安排的蒙面道具是面纱,还是挂宝石、镶金边,很闪亮的那种。
好吧,剧组倒是研究过华国的蒙面通常是遮下半张脸,但用面纱……感觉和李茉的人设风格不搭配啊!
当时编剧给的解释是,这也是个特殊道具,因为她是有法力的,所以没有人能透过薄纱看清她的面孔,而且它还带着一股有毒的香气,可以理解为魅惑(?)技能。
凌穗岁当时槽多无口,如果能用法术让别人看不清她的样子,那为什么还需要面纱呢?
香味这个也很怪,她合理怀疑,大概是研究华国文化的专家把多种超自然体系混在一起,一股脑往李茉身上加了。
凌穗岁不得不和他们强调,华国文化源远流长,派系众多,就算取其精华,也是要讲究和谐与完整性的。
虽然这个面纱很漂亮,但它和李茉的“新中式穿搭”风格完全不搭边,反正她不建议这样混搭。
在她的劝说下,剧组放弃了面纱,改用她手上拿着的莲花面具。
这个面具非常重工,因为它的使用方法是“李茉伸手拂过脸颊,两朵莲花就覆盖住了她半张脸的面容”。按照电影剧情,这不是现实制作出来的东西,而是李茉的法术。
所以,剧组为了打造出栩栩如生、仙气飘飘的莲花面具,是真的下了血本。以凌穗岁的眼光,这已经脱离了工艺品的范畴,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了。
围观此物的同事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不过大家再喜欢,都只能隔着透明展示台看,不能上手摸。至于拍照录像,那就更不行了,这可是电影的珍贵物料,绝对不能被偷跑。
而且,因为这件面具的成本很高,而且是纯手工制作不能复刻,凌穗岁只有拍特写和近景时用它,其它镜头都用仿品。
往常超英片里展现的都是各种高科技,带着点科幻色彩,《功夫大师》打出一张东方文化牌,应该能起到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为了赚钱,迪兰德对每个细节都很用心。虽然好莱坞的环境还不至于让凌穗岁产生“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之类的想法,但从目前的拍摄情况来看,她对这部电影充满信心。
拍都拍了,她当然想拍到最好。希望《功夫大师》上映后的票房,能给她带来一个长期offer吧。
当然,展望它的成绩还为时过早。时间进入七月下旬后,《屠龙者》的上映先迎来了倒计时。
沃纳在上映国家和地区投了不少广告,主演们的宣传活动也在全球火热展开。
凌穗岁和理查德等人都录了“如果变成龙会做的三件事”特效短视频,不过凌穗岁把这方面的宣传重心放在了内娱。
她打开联系人列表,挨个给圈内好友发消息,希望对方能帮个忙。
张玟还特别认真地问她:“这是不是你出道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摇人?”
“不是,之前游戏开播也摇过。”凌穗岁认真回想后说,“不过当时我不红,也不是所有人都答应了,还有人直接没回我消息。”
这就唤醒了张玟的记忆,《游戏已上线》确实是在冷档期空降,奥奇完全没给主创们多一点反应时间。这部剧开播前没有一个人称得上“流量”,身为主演的凌穗岁厚着脸皮动用了所有人脉,请朋友帮她转发微博,宣传一下。
“那真是好久以前了。”张玟感慨。
“也不是很久。”凌穗岁一边发消息一边说,“大概是六年前吧。”
对哦……这个时间跨度让张玟都有点想象不到。
谁让凌穗岁的大魔王形象深入人心,如果不是特意回忆,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性遗忘了她角色比人红的时间,以为她从一出道就红得发紫呢。
话又说回来,凌穗岁完全能理解当时不回她消息的艺人。虽然这是个小忙,可如果她不能提供对等的偿还,别人为什么要做慈善呢?
当然,理解归理解,这只是意味着凌穗岁不会主动做什么。对她来说,在红了之后直接把他们屏蔽掉,让他们逢年过节发单机祝福的感觉也是很爽的。
今时不同往日,这会再发消息求助的凌穗岁,遇到的就全是热心肠的好人了。
虽然她需要帮忙的事比随手转发微博复杂,得特意腾出时间去录个短视频,但大家还是毫不犹豫答应了。
许时龄以为自己秒回,而且在两分钟内搞定视频的行为遥遥领先,没想到李明煦更卷。
他不仅自己拍,还带动了他目前拍戏剧组的同事一起拍。男顶流合作的同事在圈内也算有名有姓,能帮凌穗岁都凑几个上热搜的人名也行啊。
得知此事的许时龄气到咬牙,在当小弟这件事上,努力型选手还是比不过天赋型!李明煦看起来一点都不聪明,脑容量应该也很小,怎么就能装下这么多心眼啊!
许时龄一边骂他,一边毫不犹豫跟上内卷。
就他会拉人?就他会给岁姐表忠心?许时龄不仅拉同事朋友录视频,还找各种地方的《屠龙者》海报合影,整整发了十八宫格,在热搜上挂了大半天都下不来,实时广场上是全国各地打卡的。
两大男顶流的这种隔空battle,又让吃瓜群众找到了乐子。
众人感慨,要不怎么是人家屹立于赘婿之巅呢,看看这昂扬向上的积极性。以后内娱新人不要再在嘴上说崇拜凌穗岁,她的每部作品都喜欢了,都和这两人学学,拿出点实际行动来。
所谓“生粉地狱”那是针对普通人的,向岁皇靠近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他们都是岁丝同担罢了。
这操作把应年都看呆了,他想了又想,本来想做点实际的事,比如包场请亲戚朋友看电影,结果夏天领先他一步。由于他俩的社交圈重合度比较高,导致他能邀请的人已经不多了。
应年:……
所以现在他还能做点什么,等电影上映后写影评安利吗?
这倒是个可行的思路,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条赛道的选手更挤。比如陈越宁,比如池嘉——后者甚至可以把感想写成歌。
于是,当不在国内,且有时差的凌穗岁再次链接内娱网时,就发现参与“变龙三件事”特效宣传的明星名单上已经有两百多人了。
凌穗岁:……
等等,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她不是只邀请了几十个吗?
这几倍膨胀的人数,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呀!
第322章
我家是凌穗岁亲自邀请宣传的!
一开始的人数膨胀,是因为她的朋友又拉了别的朋友。这类行为以李明煦和许时龄为代表,引起了不少人的学习模仿。
从流量上看,他们两个算是和凌穗岁合作后收益最大的。这就让其他人不禁产生这样的想法:虽然不确定这么做是否有用,但跟着学就对了!反正不会亏!
凌穗岁有点感动,又有点哭笑不得。她想了想,给李明煦等人发去私信感谢,又让助理记下来,等他们有新作品上线时,记得提醒她去还人情。
说实话,她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热情。
如果问他们为何如此,他们就会回答,因为凌穗岁很少向别人求助。有人是真心想帮她,也有人想给她示好,让她欠一份人情,不过凌穗岁觉得以上因素可以同时存在,不冲突的。
不过,这种“朋友的朋友”数量也很有限,之所以有大半个娱乐圈都在用这个特效,还是因为它目前很火。
凌穗岁之前的预料没有错,只要有第一批数量足够多的用户使用,并分享到他们的社交圈子,这种互动性、娱乐性很强的东西就会迅速成为互联网时尚单品,引起一波跟风潮流。
这件事的难点其实在于怎么吸引“第一批用户”,因此凌穗岁才会广撒网拉人,努力通过各种刷屏,来促成网友的跟风行为。
从结果上看,这个方案很成功。变龙三事特效火了之后,哪怕没人邀请,也有很多明星网红自发录制视频,好玩和蹭流量两不耽误嘛。
虽然特效上没有直接给电影打广告,但这都变龙了,特效的默认bgm也是电影主题曲,再加上沃纳在广告投入上没少砸钱,很容易就让网友想到几天后要上映的《屠龙者》。
所以,《屠龙者》的预售票房又迎来了一轮增速上涨,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未来一个星期,关于电影的宣传节目也要迎来集中播放,凌穗岁人不在国内,但她社交账号要配合的宣发还挺多。
这件事不用她本人操心,不过别人找她帮忙转发新剧的宣传微博,她还是要和团队交代一声的。
最早找凌穗岁兑换人情的是傅凝云——以上说法属于凌穗岁的调侃。事实上,她和傅凝云合作过《游戏已上线》,即使没有这件事,她也是很乐意帮忙的。
不过对傅凝云来说,要是没在《屠龙者》宣传上给凌穗岁出过力,她其实不太好意思找她。毕竟双方差距太大了,她总有种“穷亲戚上门打秋风”的别扭感。
凌穗岁并不知道傅凝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如果知道,她就会告诉对方,女明星在娱乐圈混,脸皮还是要厚一点。
哪来那么多不好意思啊,勇敢出击就对了。
虽然宣传文案是傅凝云提供的,微博也是工作人员转发的,凌穗岁在片场休息时,还是抽空拿出手机,搜索了这部新剧的预告片。
在大量影视项目都抛弃长集数,以横屏短剧形式出现的今天,傅凝云还能出演平台重点长剧,并担任一番女主,在圈内的地位怎么也算不上低了,奈何她在心中对比的是凌穗岁,这内娱谁来了都打不过啊。
这部新剧挺有意思,古装,悬疑,探案,复仇,预告片氛围感拉得很满。凌穗岁认识女主傅凝云,对男主男配女配都有点眼熟。
她回忆一番,女配是参加过《大侠请接招》的女演员,虽然把放弃挂在嘴边,但每次训练都会咬牙坚持,可惜底子太差,纵然有进步也追不上进度。
不过再看看她预告片里表现出来的状态,和凌穗岁印象中的样子已经天差地别,看来这两年很刻苦啊。
身为《大侠请接招》的师姐,凌穗岁对这些年轻演员都抱有一点长辈心态,这会更是微妙地感受到了养成系的爽感,不错不错。
再看男主,挺年轻的一张脸……凌穗岁想起来了,在新星奖的电视剧单元,她给他投过一票,可惜他最后没选上。
回忆起这届宣传搞得轰轰烈烈,结果却有点潦草收尾,观众认可度也就那样的新星奖,凌穗岁扯了扯嘴角,决定笑一下算了。
这就是娱乐圈,或者说很多行业都非常尴尬的现实。如果你团结的力量不够多,那你们做不成什么事,但如果数量足够,这件事真有可能做成了,又难以保证别人不会另打算盘,谁还没点自己的小心思了?
如果说这事对凌穗岁有什么意义,大概就是让她更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涉及到利益,就不要对“情怀”二字抱有任何幻想。
她不是一杆子打翻所有人,但例外者确实不多。
凌穗岁叹息一声,感觉她给这部剧做宣传也不全是为了傅凝云。针对目前她看到的演员阵容和预告片内容,她还是很希望他们都能上桌吃到饭,好作品不会被埋没。
对了,这个男配也挺眼熟的,但凌穗岁想了很久,都没在脑海中检索到自己和他的交集。
凌穗岁去搜他的名字,这个叫程景源的演员倒是出道蛮久的,但他的演艺经历和她也不沾边啊,真是奇怪。
她盯着他百科上的公式照看了一会,脑子里突然闪过一道光。
她觉得眼熟,不是见过他本人,而是见过另一张和他很相似的脸……
在老家,郝萱的女儿,琴琴。
凌穗岁盯着手机屏幕看着有点久,助理过来给她送咖啡时,很自然地瞄到一眼。
“岁姐对他有兴趣吗?”助理还以为这是凌穗岁挖掘的哪个男演员。
“没有。”凌穗岁将这个页面关掉,“就随便看看。”
凌穗岁相信,如果郝萱需要找到这个人,那她肯定会向自己寻求帮助,至少也会旁敲侧击地打听一番。既然她没有这方面的表示,凌穗岁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了。
如果郝萱需要,她会帮忙,但她不会默认把女性代入到“被抛弃”的处境,更不会出于“好心”,擅自替她做决定。
凌穗岁很快就将这件事抛之脑后,正在拍摄的《功夫大师》和即将上映的《屠龙者》才是她应该关心的。
前者的拍摄按计划顺利推进,凌穗岁这阵子的工作地点转移到了棚内。虽然特效多了,对打戏的动作难度要求变低了,但不意味她的工作强度也会跟着变低——同一个施法手势拍几十遍是什么体验,谁尝试谁知道。
对于后者,凌穗岁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做完了,剩下的交给观众来决定吧。
她是这么想的,沃纳那边也觉得凌穗岁在宣传工作上真的非常配合了,她甚至还提供了超好用的点子,而且这个特效在华国互联网的热度比他们预期得还要高,流行时间也更久。
凌穗岁倒是感到意外,她觉得这玩意能坚持到两日抛就很厉害了,很可能流量爆发期就那一天,甚至几个小时,说它流行了好几天?真的假的?
——真的,而且背后的原因还很抽象。
在变龙三事特效席卷互联网,且众多明星纷纷参与后,有好事者根据明星们的特效视频点赞、转发等数据,从高到低拉了个人气表格。
不得不说,这对一生爱拉小表格的内娱追星er来说,实在是再普遍不过的操作。但问题是,这个“凌榜”的数据,含金量有点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