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蔡一繁有点难受,但能给他争取到官学夫子位置,也算对得起了。
曲夏州衙门吏司,即将接收纪楚的工司,都陷入尴尬。
他们面见许知州的时候,只见知州笑着道:“放心吧。”
放心什么?
知州跟学政正在下棋,学政直接问:“这么肯定?那可是正六品的位置,咸安府确实需要他。”
就算一时说他见利忘义,可有些人三年任期又三年,大概率还在原地踏步。
纪楚一步两个台阶,大部分人都知道怎么选吧。
州城衙门再次讨论起这件事。
还有人忍不住道:“怎么日日都是纪楚的事。”
“没办法,谁让大家喜欢讨论他。”
“主要这人太过不同啊。”
正说着,只见邓捕头带了个年轻俊朗的官员过来。
纪楚!
刚还在说他呢!
邓捕头带着笑道:“请问工司主事在吗,纪大人就要回安丘县了,特来拜见。”
啊?
他们主事去见许知州了。
那些人看向纪楚,客气打招呼,他们都是工司的人,以后都是同僚。
纪楚这个时候来拜见他们主事,就是不走的意思?
怎么可能啊。
他到底怎么想的!
等工司主事匆匆赶回来,忍不住多看几眼纪楚。
许知州猜得没错,他不走。
许知州方才说,他把小宋训导带到数科,把蔡一繁推荐为数科夫子,就绝对不会走。
别说给他正六品的官,即便是让他降为从七品,纪楚也不会走的。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咸安府那边的招揽他并不在意,纪楚认定的事,便一定会做下去。
像他这样的人,自有盘算,别人轻易改变不了。
而纪楚自做官以来,所有事情,都在为百姓考虑。
即便是他们这些久经沉浮的老油条们,也忍不住感叹一句青年人锐气。
工司主事眼神带着欣赏,笑着道:“以后都是工司的人,不须这般客气。”
“来来来,正好年底,大家都在,本官带你见见人。”
一司主事带着下属见人,这是什么排场?
其他人都看愣了啊。
众人又明白,这是纪楚应得的,谁让他如此信守承诺,如此坚定不移。
就连对纪楚最有脾气的学政,嘴也软了些:“是个好人。”
旁边户司主事欲言又止。
等学政离开,纪楚那边也见过未来同僚们了。
最近事情颇多,但现在大家对纪楚的印象,已经好到不能再好。
大家想法差不多。
这人怪是怪了点。
但人不错!够仗义!
眼看就要晚上,纪楚告别同僚,准备回驿馆。
明日就要启程离开,不能耽搁。
可他根本没离开衙门,就见邓捕头等着他。
此刻已经到官员下班时间,除了当值的差役之外,没人逗留,竟然显得有些冷清。
邓捕头等着他,也只为一件事。
旁边李师爷深吸口气:“大人,邓捕头说,许知州在等您。”
上次见许知州,纪大人把自己从户司弄到工司。
时隔几日,这次又要怎么样啊。
李师爷觉得他最近胆战心惊的!
纪楚安慰几句,笑着道:“邓捕头,咱们走吧。”
快到知州书房时,邓捕头忍不住道:“大人,您似乎知道知州大人喊您过去做什么。”
“有些猜测。”纪楚说得严谨,邓成也没追问,反正马上就要知道了。
许知州书房内,一个是喝茶的知州,另一个是老老实实沏茶的知州弟子,也就是户司主事。
或因此地都是自己人,户司主事无语道:“给某个人留了半年的位置,人家说走就走。”
“看来是户司不够好。”
“也罢,人往高处走没办法。”
事实证明。
此时最不高兴的,正是认认真真留位置,却被放鸽子的户司主事张大人!
张大人白眼都要翻上天了。
半年啊!
整整半年!
专门给纪楚腾的位置!
现在好了,你犯错了,老师要惩罚你,所以把你调到工司。
那他怎么办?
谁来补这个缺?
纪楚连连解释,那边户司主事已经拿出一份文书,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种棉之要。
“因为你临时离开,户司右都事的位置,至少要到明年乡试结束,方能补上人选。”
“户司事情又多,纪大人帮忙分担分担吧。”
啊?!
纪楚震惊抬头。
他?
纪楚震惊表情看着过于明显,就连一直吃茶的许知州都放下杯子,似笑非笑道:“不想做?”
邓成在好奇道:“纪大人,您猜到知州大人要见您,可猜到他老人家找您是为这事?”
没有啊,谁能猜到,还让他兼任户司的职务?!
再对上许知州的眼神。
纪楚的表情收敛了点,他装的是不是有点过了。
说实话,他知道,只要自己在曲夏州,棉花必然交给他做。
所以许知州喊他过来,这事并不意外。
果然许知州接下来一句,让他不得不应下:“棉花之事未完,你务必善始善终。”
“不要辜负一腔热血。”
许知州知道他的想法,也知道棉花的重要,所以户司右都事就是给纪楚的,至今都没有变。
但让匠人进官学,实在要给其他人一个交代,所以转而去了工司。
工司事宜,也跟纪楚想做的事有关,实际上不算惩罚。
同时,户司的事情,他依旧要做。
至少做到明年年底,也就是再过一个棉花季。
再给他一年时间,把棉花之事做好了。
这不仅是许知州的想法,也是纪楚的想法。
可以不做户司右都事,但这事,他想办成。
纪楚深吸口气,开玩笑道:“知州大人,您这又是让一个人打两份工啊。”
纪楚一说,知州,户司主事,邓捕头忍不住笑出声。
“没错,就让你长长记性。”许知州笑着道,“再说,你难道不想管棉花的事?”
“想。”纪楚认真道,“下官很想。”
到了这会,就没必要再说假话。
“那就去做。”许知州看向手里的卷宗文书。
曲夏州百姓值得有这样好的官员,他也很期待,棉花种植越来越广泛那一日。
这么好的东西,必须大力推广。
要推广,却不能张扬,只有纪楚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