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张推官很能理解,为何许知州对纪楚如此推崇,就连巡考想找他麻烦,也被其他官员们挡回去。
这样厉害的下属,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才是,这肯定是上司们的心声。
世上的官员极多,真正能做事的,却少之又少。
纪楚能力如何,那还用讲?
张推官甚至预料,只要让曲夏州平稳发展四五年时间,本地人口绝对会迅速增加,到时候直接成为府,那都是有可能的。
只看如今的安丘县,人口已经跟之前相比,已经增长了两三千,几乎家家户户都添丁添人口。
以后的曲夏州,估计也会像安丘县那般愈发壮大,人口多了,本地的发展会更迅速。
陶乐薇则有点紧张。
这是她头一次脱离相公自己做事,之前相公太忙,她也不好打扰,便跟张娘子,李娘子一起摸索着做。
如今终于有些规模,怎么看都觉得高兴。
见相公夸赞,乐薇更是高兴,在听相公开玩笑讲,他如今吃喝都靠娘子时,乐薇下意识道:“怎么会,这些可都是你教的。”
纪楚不算开玩笑?
毕竟那分红确实比他工资高啊。
纪楚对乐薇能做成这事,一点也不意外,她一向聪明还有不同寻常的毅力。
想到曲夏州的蜂蜜远销平临国各地,纪楚便无比高兴。
只要有这种长久买卖,当地百姓日子就不会太难过。
说起来,是不是还能跟数科合作,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器可用。
纪楚让乐薇把如今制糖作坊遇到的麻烦,统统都记下来,之后提交给数科,让他们来解决麻烦。
“不要怕写得细致,只要能省力,更提高效率,都要记下来,也别管能不能实现,反正让数科他们操心。”
也就是小宋训导他们没听到纪楚说什么,不然肯定要无语啊。
什么叫不管能不能实现!
哪有这样使唤人的!
但大家想想,刚开始种油菜的时候,谁又会想到,油菜产业会有今天的盛况。
所以别怕!
敢想敢干才是真的!
制糖作坊的三位娘子,还真的立刻开始找问题。
陶乐薇一个劲点头:“好,最近问题确实很多,炉子的火不够稳定,搬运也有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会造成许多麻烦,所以一点也不能将就。
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她们可以的!
作坊里人来人往的,还有不少人在看纪楚。
这就是纪大人吗,乐薇的相公,教她读书写字,教她骑马,教她开作坊的纪大人吗。
今年二十八岁的纪楚本就生得好,这些年强身健体,也强壮不少。
看着风度翩翩,面容棱角分明。
而且他这人并不倨傲,不管是谁跟他说话,都和和气气的,跟其他官员不同。
别看他这么年轻,已经是被许知州器重的从六品官员,真厉害啊。
她们各家能靠着蜂蜜以及蜜糖作坊挣钱,靠的就是他们夫妇两个。
纪楚回去之后,又让乐薇组织本地的蜂农工会,以及蜂糖作坊商会。
“前者以交流技术为目的,多找勤快踏实的蜂农,这样各家蜜蜂出现问题,能及时交流。”
“后者不以作坊大小来论,只讲人品口碑。”
行业内的抱团,可以最大程度抵御风险,是一定要做的。
纪楚并不牵头,也是他的身份不合适,还是娘子更好一些。
陶乐薇惊讶。
她刚学会办作坊啊!
这又来一个新事?
可她也不觉得为难,反而兴致勃勃,一个劲点头:“好,我跟张娘子李娘子一起,一定办起来。”
今年二十五岁的陶乐薇放到现代,也正是刚刚步入职场一两年,开始打拼的年纪。
这个时候不奋斗,什么时候努力呢!
夫妇两个各忙各的。
纪楚这边更是被派到各县,去检查主粮跟经济作物比例是否合适。
工司那边,则让他统计各地的水渠修建。
自从工司主事景大人支棱起来之后,两司事情越来越多。
纪楚被户司派去查看农田,工司干脆也让他监管了。
不过两边都透露出同一个意思。
那就是,最近不要待在都城。
看来今年的巡考大人,确实很烦他。
对此纪楚当然没意见,反正都是办差,在哪都一样,他立刻出发。
李师爷和纪振跟在左右,现在又多了个李纹,看来李师爷彻底放弃他的学业。
但他们不是最高兴的,最兴奋的,还是许久没有撒欢的追风。
平日也带它在城郊转悠,但哪有乡下地方宽敞啊。
走之前纪楚偷偷去了趟数科,看他们认真筹备弹花机八号,他也就彻底放心。
只要按部就班下去,今年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除了那位巡考大人,一切都好说。
果然,纪楚离开州城没几日,巡考便想到他了,专门点名道:“听说如今曲夏州大半税收,都来自油菜,连隔壁的咸安府都受益,所以今年两地考场布置得非常不错。”
“如此功劳,都是那个叫纪楚官员所为吧。”
巡考绕了一大圈,就为了说这句话。
王学政在旁边点点头:“听说是这样的。”
说完之后,便不再搭话。
巡考看向王学政,就等他再介绍介绍,谁料一言不发。
张巡考算是看出来了。
这曲夏州上下官员,都没打算让自己见到纪楚。
如此败坏学风之人,不值得这么多人维护。
还是左右训导开口道:“大人们,这是备下的流程,还请两位审阅。”
今年的乡试在八月十六开始,连考三日,八月十九傍晚出考场。
最后的成绩,在八月二十六公布。
一共十日时间,决定六百三十七名秀才的命运。
这么重要的事巡考不敢再耽误,专心办自己的差。
一直到八月份开始考试,纪楚还在下面巡查。
他为人和善,又懂公务如何处理,跟各地县令关系都还不错。
谁让他不仅能力强,态度也好。
有这种办实事的上司,谁会不喜欢?
除了这些事之外,纪楚还着重问了匪贼的事。
各地盗贼,基本都是春风吹又生的,不可能完全剿灭,必须时时刻刻提防。
好在各地经济好起来,很大程度能抑制犯罪。
众人最大的问题,其实还在耕田十分辛苦上。
这点谁也没办法,除非能突破种子技术,化肥技术,以及后世的机械化种田。
这些科技树只能一点点地攀爬了。
纪楚觉得遗憾,大多数百姓却十分知足。
眼看日子越来越好,哪有不高兴的呢。
不少人家能有积蓄跟囤粮呢,反正比之前的日子好过太多。
纪楚并未说话,只是稍稍叹气。
只要给淳朴百姓一点活路,他们便是最乐观最勤劳的人。
等纪楚要离开时,多数官员都会问弹花机的事:“听说制造弹花机的人手不够,是真的假的,我们能如期拿到东西吗。”
现在已经八月中旬,州城那边乡试都开始了。
他们各地的棉花也快到收获的季节,各家都很紧张啊。
事到如今,谁要是看不出棉花的好处,那就是瞎眼的。
旁的不讲,让百姓们穿上棉衣,冬日里少死几个人,对当地官员来说都是功德一件。
而且其他地方的人不冻死,他们这里死了好多人,那找谁说理去。
再者,已经有聪明人,想到要多做棉被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