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自然是开玩笑,跟纪楚交好的刑司右都事刘大人,以及学政等人,也是笑着摇头,气氛更加轻松。
都是熟人,以后更好做事。
而且新朝新气象,听说新皇是个有想法的,他们这些官员好好做事,肯定能被看到。
再聊到今年各处的税收。
在其他地方,除了商业最为发达的江浙,其他地方的税收,都是田税占了大半。
他们曲夏州则不一样。
户司卓主事道:“油菜籽,棉花,这还属于经济作物,也是田税的一部分。”
“可咱们卖的棉被服则不一样,其中的税收已经占了不少。”
“但如今税收占比最高的,在官学。”
在官学。
众人都看向州学学政,但刘学政根本不管这些,直接让宋左训导去讲。
官学税收最高,说出去谁相信?
谁家学校不是吃银钱的大户,每年拨款都要多少了。
也就曲夏州官学不一样。
准确说,是曲夏州数科不一样。
人家扩建之初就说了,自负盈亏。
当时多少人还笑话。
现在好了,看看人家盈利了多少?
“工业作坊园建起来之后,产出的物件越来越多,其中缝纫机,链条车最为热门。”
缝纫机不用讲,对于纺织行业的进步,可以说肉眼可见。
可链条车的火热,却在各个行业里都有体现。
就说一句话。
谁家买卖货物不用车?
就连官府押送税银,那也要用车马啊。
链条车这种节省牛马体力,增加载重的好东西,不流行才叫奇怪。
单这两项的税收,就已经占了曲夏州税收的一半。
这对多数传统官员来说,冲击力极大。
主要以前没见过啊。
自古以来,田税都是朝廷财政的主要来源,谁能想到其他收益能超过田税?
正因如此,本地农户的日子轻松不少,衙门税收不再只指望他们,各家交田税的时候,也就没那么苛刻。
只是大家的注意力,基本转到官学数科上了。
现在来说,主要在工业作坊园。
如今还未正式营业,已经有如此成效,倘若全都发展起来,又会如何?
现在的作坊园,主要是工司跟数科一起运营,所以大家看向他们的时候,都带着震惊跟惊喜。
户司卓大人继续道:“照这样来看,明后年官学的税收,按理说占比会更高。”
这让在场官员喜笑颜开。
本地税收好,意味着他们事情做得好,自然是高兴的。
可工司景大人跟官学宋左训导却对视一眼。
他们听出卓大人的潜台词。
按理说应该更高,但没那么高,是为什么?
卓大人其实是在说另一件事。
官学管着技术,工司管着原料,自然是景大人开口。
“只怕不成。”景大人直接道,“工业作坊园大体已经落成,如今产能不够的原因,并非人手不够,也并非没有订单。”
“是没有原料。”
景大人看向廖知州跟纪通判,继续道:“这地方对煤矿,铁矿消耗极大,本地已经供应不上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都工业作坊园了。
没有足够的煤,没有足够的铁矿,什么都做不成的。
毕竟如今的产能,对这两样原材料的消耗可谓巨大。
作坊园一年的用料,抵得上之前十年的消耗了,自然会原料不足。
之前拨给工司的铁矿煤矿,已经不够用了。
若不是景大人强行留下一部分,都不够火器研究的。
现在也正因为他留下的这些东西,各方都有点不满,明明有材料,却不造缝纫机,链条车,这不是有钱不挣吗。
户司不满的,多也是这回事。
纪楚听到这,也有点无奈。
作坊园的发展比他想象中还要快。
只要给了规划,作坊园的诸多作坊,以及外面旺盛的需求,自然而然形成规模。
说起来,那两个矿还是为了火器要来的,没想到火器一再推迟,反而先便宜各路商家了。
衙门各司争执是常态,纪楚之前站在主事们身后,并不需要参与。
现在跟廖知州两人,则变成劝架的那个。
户司说有订单你们不做,税收不就白白浪费了。
工司说原材料他们有计划,不能一股脑全用。
然后官学那边还讲,数科的自负盈亏是数科的,经科经费,户司还要拨款啊。
再加上兵司那边提起自家装备的事,明显也想让工司跟数科多赚钱。
一整圈停下来,纪楚心道,这就是官员们的日常吗。
之前旁观的时候没什么,现在只觉得可怕啊。
廖知州显然早就习惯,熟练端水,熟练平衡。
最后大家又绕回最后的问题。
缺煤缺铁。
实际上,这是整个平临国的问题。
纪楚知道,这两样对他们国家来说,一直都很缺,特别是高质量的煤铁,更是缺少的。
纪楚朝西北关外方向看过去。
其实再往西,那边可是有大量煤炭资源的,甚至是有露天矿场。
要是能把那些煤矿铁矿运过来,本地的作坊园还会缺材料?
可惜现在关外的部落有异心,还想趁乱侵扰边卫,这种情况下,贸贸然谈合作,很容易被认为是软弱。
看来廖知州他们说得对。
两年内必有一战,打赢了,不仅能让他们少些想法,还能打通这条路,从陆上运煤运铁。
海上也是同理。
海外的煤炭资源更不用说,想要的话,就必须增加商船,可贸易增加,海盗就多了。
同样需要武力威慑。
听到最后,纪楚更加确定接下来要做什么。
研发火器啊!
还能干什么!
景大人都替他顶住压力,留了不少煤铁。
再加上帮他设计火雷的夫子们,估计现在满腹疑惑。
还有偷偷帮他把火雷做成的穿云道长,估计很久都没敢出门。
他还是赶紧行动吧。
对于朝中要重启火器这件事,不少官员都清楚。
只是清楚归清楚,火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多数人并不知晓,也就沿海一带过来的官员听说过。
“其声如雷,火光冲天。”
这八个字或许有点夸张,但说起来也不算错。
不过户司众人有些遗憾,还以为纪楚做了通判之后,会帮忙发展经济啊。
现在好了,不仅没有想办法接更多订单,反而也要分一部分铁矿煤炭使用。
也就是纪楚人缘好,户司卓主事并未多说,否则肯定要争上一争。
提了一两年的火器终于可以开工。
在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纪楚这般的进度堪称飞速。
作坊园本就准备了造火器的作坊,分属于工司下面。
被请来的穿云道长一脸担忧,他看向纪楚的时候,明显知道自己调配的火药最后做成了什么。
火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