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会,有个妇人偷偷过来,低声问道:“听说有位嬷嬷善妇人症?”
妇人症,孩童病,都是极难的,也是后宅里最需要的。
乐薇明白对方说的什么,只道:“我这会要待客,这位夫人先去屋里坐坐,稍等片刻。”
给夫人们看诊,对嬷嬷来说不算什么,她们也为自己这身本事自豪的。
看着嬷嬷对病症十分熟稔,说起病症头头是道,那位夫人走后,乐薇下意识道:“嬷嬷可想过著书立传?”
“您这身本事,倘若没有留下姓名,实在可惜。”
说完之后,乐薇发觉,这似乎是相公会说的话,却也正合适。
那嬷嬷眼睛一亮,想是想,但宫中规矩大,只言片语流传出去,都不合规矩。
等会,这不是宫里,这是原化州乡下啊。
陶乐薇发觉,相公赴任之后,她不仅有水泥作坊的事要做,还有这一件事可忙啊。
此事说定,嬷嬷倒还有话要说。
跟着的六个宫女里,有两个同纪大人身边的弓堂弟,还有个童小多随从交好,想让她帮忙说说媒。
这种事肯定要经过乐薇跟纪楚同意,到时候禀告给京城那边。
满月酒过后,这些零零碎碎的琐碎都要处置妥当。
纪楚女儿满月酒办完,离开的时间正式提上日程。
弓堂弟跟童小多的婚事也由纪楚做主。
那两个宫女无父无母,自幼在宫里长大,之后跟着睿王妃她们,也由纪楚跟乐薇写信,帮她们迁了户籍。
趁着这个时间,再给曲夏州那边写信,让男方家里同意等等,不过这个要有弓堂弟他们亲自回家一趟,毕竟是婚姻大事。
纪楚还跟乐薇道:“本以为会先给振儿办婚事,没想到还没机会。”
说起这个,大家也是哭笑不得。
“对了,趁着他俩回去,再带一些会种棉花的农人过来,最好还会弹棉花的。”
弓堂弟跟童小多带着这两个重任回家的。
一个婚事,一个棉花,他们肯定会办好的。
宫女们自然还在纪家村住着,等京城那边给她们脱籍。
琐碎事情处理起来,也是耗费时间。
等到七月初六,绵绵满两个月的时候,纪楚跟李师爷终于要上任了。
李娘子跟乐薇也是互相告别,这些年她们一直互相陪伴,难得有分开的时候。
“等孩子大一点,你们就能过去了。”
纪楚抱了抱女儿,跟家人依依惜别,骑马离开纪家村。
这一去,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可昌河州的百姓们还在等着。
他们从四月份收到考生信件,以及家乡官吏写信回去的时候,就在翘首期盼了。
盼了一月又一月,纪大人还是没来。
不能让他们失望。
更不能让棉花种下去之后没人管。
纪楚,李师爷,两位随从,还有祝亚祝耘,再加上一头壮年狼追风。
几个人快马加鞭,从原化州出发,去往两千七百里外的昌河州。
昌河州,地处平临国最北边,其民被称为刚健之民,平日以渔猎为生。
之前只是兼种高粱等物。
那里地广人稀,只靠渔猎便可顾全生活。
再早之前,在那边种地的多是官府的屯兵。
可以说普通百姓的生活,跟派过去的屯兵几乎是两种模式,久而久之,也都成习惯。
所以昌河州管辖的广宁卫,一直被拿出来单独说。
因为除却广宁卫,昌河州其他的十二个县习惯大致相同,只有广宁卫不大一样。
但凡能以渔猎为生的地方,都是自然资源丰富之地。
那昌河州十二个县里,四个县靠海,自然资源丰富,还产珍珠。
剩下八个县靠山吃山,熊掌虎皮再加上鹿茸山参等名贵药材。
不过近些年种田的人明显增加,尤其是逃荒过去的内地人,过去之后都在种大田。
这里说的大田,指的便是高粱等物。
这些事情,多少在那边的纪振,李纹说的。
还有邓将军跟邓副将邓融。
纪振跟李纹不必说,都是自己人。
他们俩在邓融手底下做事。
这邓融正是邓成的大哥,平时做事很稳重,为人也很温和,颇有些运筹帷幄的大将之气。
今年四十六的邓融,只等着接他爹邓将军的班了。
说起来,邓将军今年已经六十四,这应该也是最后一年。
以后跟纪楚搭档的,基本就是邓成他大哥邓融。
七月初六出发的纪楚等人,终于在七月底到达目的地。
这一路上为了赶时间,众人风尘仆仆。
其间李师爷李娘子还担心纪大人的身体。
当年前往曲夏州,就是这么赶路,以至于一病不起。
李师爷自己都笑:“我现在也是瞎担心。”
肯定啊,如今的纪大人,身体可是很好的。
话是这样,众人还是极累的。
还有追风也被绑到马背上,这一路也是累得够呛。
此刻的昌河州州城门前,当地三班六司,以及通判知事等人,还有纪振,李纹已经在城门口等着了。
日盼夜盼,终于把纪大人盼来了!
天知道,他们知道纪大人要来他们这做知州时,大家有多高兴啊。
但是怎么等,大人他就是不来。
之后才知道,是纪大人第一个孩子要出生了,这才耽误。
大家虽然能理解,但该着急还是着急,不时去问纪振跟李纹,想从他们那里知道点情况。
可他们两个的嘴极严,半个字都不肯透露。
纪振更不用讲,他都不会说话,沉默得要命。
还是两人愿意讲的时候,才说了确切的时间。
看着来来往往那么多人,终于盼到纪大人的身影。
李纹喊道:“爹!纪大人!”
李师爷跟李娘子马匹加速,赶紧奔向儿子。
从安建三十五年七月,到如今的漳兴二年七月,整整三年时间!
看着孩子明显长大不少,就是手上多了不少伤痕,难免落泪。
纪楚也是看向侄儿纪振,见他又高又壮,显然是真正成年人的模样,多了不少感慨。
当初这孩子十七就跟着自己,如今都二十五了,确实不一样。
他们并未说太久的体己话,等等私下再讲也行。
眼前还有昌河州的官吏们等着呢。
一众官吏齐刷刷拜见他们的新长官纪大人,这位大名鼎鼎的纪大人,终于来了啊!
这位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年轻许多。
“拜见知州大人。”
“见过纪大人。”
“大人一路辛苦了。”
“大人,下官是昌河州通判杜忠,见过大人。”杜通判客气道。
他虽有监督职能,但官职为从六品,再加上大人身份不同,肯定要客气。
“见过大人,下官乃本地同知晁盛辉,以后都是同僚,还请大人多多关照。”晁大人更是恭敬。
同知。
这个职位约等于副知州。
有些地方并不设,比如曲夏州就是。
可之前说过,昌河州地方宽广,约等于两个州,甚至三个州的面积,故而有同知的官职,协助知州办公。
这个职位为正五品,比通判还要高一些。
最后就是即将卸任的现任昌河州知州刘大人,也由他给大人一一介绍下面其他官吏。
其他官员见此,立刻上前打招呼,不指望纪大人一下子就记住他们,总要先有个好印象才是。
跟着这位做事,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