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次交换,后面的交换更是顺理成章。
以贸易促进和平,便是邓将军在做的。
而纪楚负责的,则要保证这些物资的充沛。
两人各司其职,共同守卫昌河州的安全。
当然,私下里,邓将军该练兵练兵,纪楚该补充军备补充军备,更不会耽误事。
得知边境稳定的平临国百姓,更愿意来这里种地。
人所求的,不就是和平安定,有田有房吗、
现在的昌河州都能满足。
与此同时,跟关外另外两个小国有来往的祝亚以及带着的施工队,还在梁国努力赚钱。
根据祝亚送来的信件,他详细描述了做火墙的过程,以及那国王的大方。
最近半个月里,他们已经做好一间房屋的火墙,还提前烧了炭火,让梁国国王感受其温暖舒适。
“不管是梁国国王,还是其国贵族,都极为满意。”祝亚的信中写着,还道,“送来的水泥也很好用,非常结实耐烧,比之外地买的水泥质量更好。咱们州里最好也用这些水泥来做火炕。”
这些内容都没问题。
但再往下看,便看到祝亚的犹豫跟纠结。
“咱们施工队只做技术,所有苦力皆由本地人承担。”
“一日十二个时辰,竟然逼迫他们只休息四个时辰,一日一顿饭。”
“奴役劳力如同牲畜,皆口不能言,目不能直视。”
后面写得更是揪心。
即便是一日一顿饭,吃得跟牲畜也无异。
睡觉的时候手脚要捆着,说是防止他们逃走。
三四月份的天气,全都睡到一起,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如此。
这些人,都是因梁国王宫要大兴土木,所以把他们征调进来的。
明明是该春耕的时候,却在王宫修殿宇,修火墙。
祝亚是外国人,梁国侍卫本就对他有防备,自然不能多问,更不能跟苦力们交流。
一边看着两国国王奢靡的生活。
一边看着苦力们一日一餐的辛劳。
祝亚于心不忍,便把事情说给纪大人听。
纪楚看着送来的金银珠宝。
这些金银并不如平临国的精致,纯度也不算高,但都是真金白银,那么小的一个梁国,却能搜罗出这么多金银,若非压榨百姓,实在极难获得。
还有拇指大的珍珠,估计也是从当地渔民处巧取豪夺来。
纪楚头一次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心里就有些怀疑。
现在祝亚待的时间久,便更表露无遗。
相比于草原,岐国梁国显然更加封闭,当地百姓已经习惯世世代代被国王以及国王家族这般奴役。
并不是他们麻木不仁,只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
就像有些封闭的地方,奴隶制都能存在上千年。
而祝亚这个考过秀才,从曲夏州再到原化州,还到过京城,又来建设昌河州的人看来,肯定于心不忍。
梁国底层人过得太苦了。
苦到暂时不能说苦。
倘若真想揭穿,让他们知道几乎相同气候,相同地方的百姓过得是什么日子,那才是痛苦。
祝亚便处在这种痛苦当中。
他甚至说:“当初在曲夏州死活考不上功名的时候,我与哥哥觉得人生最苦的不过如此,如今看到他们,颇有些无病呻吟之感。”
纪楚却回他:“不能这样类比,他们饱受苦难,也不能说明当时你们的苦不存在。”
这句话倒也罢了。
后面的话,却让祝亚看完信件之后,心里怦怦跳,然后迅速烧了信件。
大人说。
昌河州还有大片空置的土地。
可以容纳很多人。
啊?
这意思是?
祝亚这会不痛苦了,心里只剩震惊。
大人说的,是他想的吗?
大人只看了信件,就做好决定了吗?!
这是不是太快了。
而且,大人怎么完全不会焦急的,上来便是解决问题的?!
连着好几天,祝亚在梁国皇宫都是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
身边匠人们问了,他只道:“在想岐国王宫的情况。”
这边只剩下建设,留几个有经验的匠人看着即可。
他可以动身去岐国了。
对了,岐国那边,不会也是这样吧?
想想那边的国王,出手似乎也很大方。
如果真是这般,他是真的看不下去。
没想到匠人也叹气道:“希望岐国的情况好点,看着这些百姓吃糠咽菜的,真是不好受。”
他们昌河州是穷,但朝廷征税还算合理,大家认认真真种一季庄稼,还是有饭吃的。
哪像这样啊。
这哪是人,分明拿他们当牲畜用。
祝亚看向身边众人,之前他一个人苦闷,没发现从平临国带过来的匠人们,几乎是同样的想法。
都看这里的国王贵族不顺眼,都觉得这里的人生活得太苦了。
没办法,从昌河州来的百姓,真没经历过这种日子。
因是边陲,朝中一向宽厚治理。
那些想要捞钱的官员,也不会选他们这地。
总之昌河州除了寒冷之外,其他情况远比岐国梁国要过得好。
但这总要有个原因吧?
本地百姓为何要被奴役至此,看着也不反抗?
祝亚没说纪大人的想法,只跟大家道:“要是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去问问?”
除了祝亚之外,还有三十五位工匠,总能跟本地人搭话吧?
可那梁国侍卫以及梁国国王,似乎有意隔绝本地百姓跟平临国的人,大有严防死守的架势。
吃饭睡觉甚至方便都不让在一起。
以前没有特意关注,还没发现问题所在,
现在注意力在这,他们这三十六个平临国的人,显然越发觉得奇怪。
信件经过秘密传递,又送到纪楚手中,纪楚看到这信反而笑了,回道:“越是严防死守,说明情况越脆弱。”
好像也是。
当地百姓如果真的不想走,又或者怎么都劝不动。
也不用这般防备了。
从这之后,祝亚便在寻找跟本地人接触的时机。
终于在一处火墙建得有问题时,他跟梁国百姓总算有了对话。
让他庆幸的是,还好岐国梁国距离昌河州很近,有些土话他虽然听不大懂,可带来的匠人们却能听明白,有个交流的桥梁,一切就好办了。
只是在交流之前,建设火墙的百姓先要被鞭打三十下,才能开始修复。
祝亚等人,眼睁睁看着十几个梁国百姓被打得鲜血淋漓,还不敢大声哭喊,不然会扰了王宫清静。
等打完三十鞭,他们还不能走,必须去把自己做错的部分修复了。
刚刚打完,祝亚就从腰间卸下酒壶,笑着走向梁国侍卫,让身边人翻译:“大家辛苦了啊,这边有些好酒,你们歇口气。”
打了那么多鞭子,侍卫们确实也累了,又听平临国的人道:“这可是平临国佳酿,味道极好,你们不尝尝?还有肉干,都是我们平临国的好东西。”
祝亚把人带出去喝酒吃肉干。
剩下的匠人,则抓紧时间跟本地人交流。
那些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本地人,只听平临国来的匠人道:“你们怎么不跑。”
“跑到其他地方,总比这里好吧。”
“国王能建冬日的房子。”
“只能靠他赏赐住所,方能抵御冬日。”
等到晚上。
祝亚才明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