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机会简直千载难逢,肯定轮不到平日偷懒的官员。
倒是之前冒着风雪,也要跟纪楚前去查看棉花的两个县令被额外调动,让他们跟着纪楚一起到岐州“开荒”。
前年那会,棉花的事还没着落,这两位县令一听说纪大人要去广宁卫看棉花,争抢着跟过去。
因此,去年学习种植棉花的名额也多给了他们一些。
今年两人都到任期了,眼看着明年要挪地方,纪大人再带他们去岐州,这不是提拔,还能是什么啊。
这两位县令别提多兴奋了。
岐州虽然远,但那是开荒啊,需要做的事极多,他们不怕事多,就怕有劲没地方用!
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那是天大的好事。
没被选到的官员则扼腕叹息。
让他们之前躲懒,现在好了吧?
当然,也有勤勤恳恳做事,却没被带走的。
这一部分则因为昌河州离不开他们。
比如李师爷,以及州衙门各司主事。
纪楚带走的,基本是下面有才干的副手。
各司主事欲言又止,把他们得力手下都给挖走了,他们怎么办啊?
不过纪大人开口,没人不听的。
七月初五,纪楚告别家人,又跟李师爷交代事情,带着随从,官员等人前往岐州。
他走得很是低调,现在过去就是收拾烂摊子,没必要大张旗鼓。
路过广宁卫时,又把李纹,纪振,还有邓将军挑出来的几位精壮将士,以及两队士兵。
这算是文武官员都有了。
文官共计十二人,武官九人。
其余书吏差役士兵则有三十七位。
如此的班底放在其他州,人数肯定不多。
但在仅有二十六万人的岐州,已经算不错的了。
再加上本地官员,一定能治理好岐州。
纪楚跟岐州打过不少交道,还是头一次过来,看着岐州低矮的房屋,荒废的土地,还有眼神怯懦的百姓,实在让人心里不忍。
跟着纪楚身边的石天一石县令道:“大人不必忧心,咱们很快就能把这里建设起来的。”
另一位县令卞恺也道:“是啊大人,我们可是信心十足。”
而钮海则带着众人州城门前等着,别看他今年只有十七,但心里稳得住,他爹话不多,却也是靠谱的。
只是他们到底离开岐国多年,物是人非,很多东西本就无力去管,如今更是如此。
这也是钮海父子两人,确定要把岐国变为岐州的原因。
钮海再次看到纪大人,心里简直无比敬佩。
无数人都说他只有十七岁,可心思拿得准,做事很有谋略。
但钮海却明白,不管是那些计策,还是带过来的金银,以及跟着的士兵谋士,都是纪大人带来的。
每一步都告诉他了,甚至各方反应都在他预料之中。
这也是他能顺利掌握局面的原因。
可接下来要如何做,他是真的不知道啊。
李纹纪振两兄弟对这个小孩倒是好奇,主动道:“做得不错。”
被夸了!
还是被纪大人的侄子夸了。
钮海自然知道他们两个的身份,更知道他们自己跑过来参军的勇气,心里难免佩服。
有两人缓和气氛,再有纪大人在旁边点头,钮海本就是心思沉稳的少年人,现在彻底不紧张了。
众人一路来到州城中央的官署里,这里面已经打扫干净,会作为临时的州衙门,以后再慢慢布置。
而岐国原来的王宫则暂时封存,谁住里面都不合适。
到了官署后,钮海把岐州最近的事都讲了一遍。
自从之前的国王等人被信众杀了之后,岐州的情况基本就稳住了。
等这些人的尸体送到广宁卫,让邓将军辨认之后,钮海便提出岐国要改为岐州。
原本就不算平静的岐国,自然掀起轩然大波。
残留的岐国旧党肯定不愿意,可看着钮海背靠平临国,明面上并不敢说什么。
众人多是私下同钮海商议。
什么当了国王有多少好处。
当人家属地,不如自己当国王等等。
还说前国王搜罗不知多少新奇宝贝,都是您的啊。
可钮海东躲西藏这样多年,别看年纪只有十七,经历的事情却很多,知道这些不过是假的。
等他真的当上国王,难道还能掌控局面?
没了平临国在后面,他怎么可能除掉自己的仇人。
所以他意志坚定,谁说都不松口,坚持到纪大人过来。
只要纪大人一来,朝廷的圣旨一来,这些本地官员就会老实。
纪楚听着,点头道:“这样是他们最后的时机,负隅顽抗罢了。”
果然,岐州本地官员看到平临国纪大人过来,再想到最近发生的事,脸色变得十分精彩。
就在他们还在想歪招之时,发现纪楚他们身后,还跟着长长的马车队伍。
那是什么?
钮海也在往后看,纪楚并不卖关子,直接道:“棉花籽。”
什么?!
棉花籽?!
纪楚更是道:“给岐州百姓的棉花籽。”
隔壁那梁国,是因为平临国拐走他们百姓,所以给予补偿。
但所分的棉花籽并不多,他们四十多万人,也只分到几千斤棉籽。
可岐州百姓,平临国的岐州百姓,不过二十六万人,则运来上万斤棉籽。
谁让这是自己人?
因为是自己人,扶持起来,一点也不会吝啬。
超过梁国的待遇,那还不是简简单单。
不等岐州本地官员再说什么,纪楚立刻吩咐人做事。
愿意配合的本地官吏,自然会重用。
不配合的人,则会被逐渐边缘化,直到消失。
纪楚带过来的文武官员也不是吃素的,十分有眼力地去做差事。
看那两个县令,石天一跟卞恺就知道了,只要好好做事,大人一定会提拔重用。
有这样的先例在前,众人自然卖力。
本地官员能力本就一般,再面对这样气势汹汹的“外来者”,节节败退是必然的。
要说他们的优势,不是没有。
作为本地人,自然有当地势力。
可平日里他们怎么对岐国百姓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而新来的官员会如何对他们,大家很快更有数了。
纪楚并未管两方官员的争斗,倘若这些人都斗不过,被调离也是正常的。
只要大家好好执行政令即可。
首先是统计人口。
之前一直讲,岐州有二十六万人,可这数字是真是假,各自又是什么身份,很难查明。
借此机会,重新清查人口,再上平临国岐州籍贯,可以更好地掌握情况。
这种做法,既方便周围邻居互相作保,也能随时发现匪盗。
对于维护治安来说,自然是极好的。
接下来肯定是田地。
岐州到底有多少土地,哪些是官田,哪些是民田,又是什么土质等等。
一个查本地官员隐田隐户,再者摸清岐州百姓具体情况。
这些事情听着便无比复杂,真正做起来更是如此,十分考验官员们的能力。
纪楚也不是什么刻薄上司,把配合清查人口,以及田地造册的好处也说明了。
只有户籍登记在册的岐州百姓,才能享受从今年开始的三年免税。
不仅如此,各家划分好自家田地,更能在明年种田之前领到棉花籽。
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下面官员的事情就会好做很多。
岐州堪称百废待兴,各项事情想要有个规范,都要日夜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