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纪楚,他的事情终于忙的差不多,可以带着班凯班贤两兄弟去沾桥了。
现在二月初,按理说纪楚应该早就去了,但一时没走,就是处理各地修路的事。
依旧是李师爷跟谢主簿主持,还有范县丞带队。
天气稍一暖和,就可以动工了。
魏家镇先开始,接着是呼文村,以及其他各地陆陆续续开工。
最麻烦的,一个是通拜村,因为他们有两条路要修,一个通往县城,一个通往沾桥县。
好在银钱都是衙门出,他们能派出人监督就好。
另一个便是县城通往州城的官道。
县城大户们颇有些不情不愿,却也知道再怎么磨蹭也没用,在官府催促下,咬牙拿出不少银子。
修路到底是好事。
不过他们也有要求。
“纪大人,修路可是大功德,其他地方修路,向来会记上捐钱人的名字家族。”乡绅们说的时候,语气是委婉的,但态度却很迫切。
一整个冬天,他们终于琢磨出东西。
路要修,钱要捐。
但能不能留个好名声啊。
修桥铺路,是该立个石碑的吧,他们可捐了不少银钱呢。
纪楚看着他们笑,没说成不成,只向纪振招招手。
只见纪振从后面拿出一块红纸覆盖的板子,从上到下,依次那些县城各家大户的名字。
那谁在上,谁在下?
众人挤着上前查看,其中的张姓人家兴奋道:“我家!第一!”
他家捐了四百两!
在第一!
哈哈,就知道多捐钱有用。
这张家人本就信服纪县令,而且他家货物不少,正是需要官道的,所以在捐钱时也就多拿了点。
当然,只要多拿一点。
因为第二名的吴家,捐了三百八十两。
就因为差了二十两,他吴家排第二?
凭什么啊。
第三名更加委屈。
“我家也捐了三百八十两,为什么是第三?!”
“你家给钱给得慢。”李师爷直接补充。
纪楚笑眯眯的,在一旁听他们说话,还跟班凯班贤打招呼。
班凯班贤正奇怪呢,怎么衙门正堂还吵起来了。
纪楚笑着道:“看热闹就好。”
眼前果然热闹。
“我家要再捐五十两,成为第一。”
“我先说的,我家才是第一!”
“一百两,多一百两就能当榜一。”
大户乡绅们没想到,纪大人早就想刻石碑了,甚至还提前做了排名。
可他们还没想到,纪县令把各家捐钱多少也写出来。
捐的多就能排第一,就能让后世人都知道他们家族的慷慨大方,那肯定要争第一啊。
大家差距又不大,凭什么让对方抢先了。
李师爷那边拿着毛笔,谁家多给银钱,就在板子上立刻更改。
如此直观的感受,对在场不少人冲击很大。
只差一点点,自家就是第一!
为什么不努努力呢?
在现场的大户乡绅们头脑发热,觉得不能输。
没在现场的人颇为冷静:“不就是个石碑,名字在上面便不错了。”
“纪大人说,等路修好了,就把碑立在县城的界碑旁,还说每年派人描红,一定要格外醒目。”
冷静的人依旧道:“不用,都是花银钱买面子。”
如此冷静的人却被家里族老再三催促:“不过多一两百银子的事,某某对头家已经去送钱了,他家排名要超过咱们。”
“你们想丢人丢一辈子吗?”
“还不快去,想让自家祖宗丢人吗?以后在祠堂里,你抬得起头?”
话说到这份上,再冷静的人也会被赶着过来。
没办法,谁让面子大过天。
怎么办,感觉又被纪大人拿捏了。
年前那会,大家还想着随便捐点钱算了。
现在可倒好,上赶着给钱。
想要功德碑是吧?
满足你们。
甚至把谱摆得足足的,只要愿意出钱就好。
虽说衙门众人,已经习惯纪大人的手段,可再看一次,还是觉得震惊。
更别说班凯班贤两兄弟。
还能这么问大户们要钱?
可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大户们要的吗。
修路的功德碑上排名第一,便是莫大的荣耀,以后说出来,谁不要讲这是积善之家。
内里如何大家可不知道,但面子功夫,谁家都要做足了。
纪楚看着大事已定,也就放心了。
这些人凑出来的银子,甚至挤出一部分,用作安丘沾桥两地之间的道路修缮。
看来无论现代还是古代,谁都不能拒绝当榜一。
从衙门离开,纪楚再次去了趟县学。
他没进门,只是在外面听了听,便对身边的马典吏,纪振,以及班凯班贤等人道:“走吧,去沾桥县。”
宋教谕看到纪县令背影时,已经赶不上了,他却心里暗道:“纪大人,等着县学的好消息吧。”
这次去府试的十个书生,定然会给您好消息的。
他非常有信心。
他们安丘县的学生,绝对会在今年的考试上一鸣惊人。
第40章
能不能一鸣惊人, 纪楚不太清楚。
因为他发现追风还是要跟他一起,甚至都在城门口等着了。
县城的人都熟悉追风,倒也不怕它, 反而看着它夸耀:“真是好威风的小狼。”
“怎么在城门口蹲着。”
“等县令大人吗?”
纪楚无奈,上次跟着它去沾桥县还好, 当时天气冷, 路上也没什么人。
就算这样,回来时, 也是让它提前自己回家的。
现在春暖花开,安丘县到沾桥县的道路也在修, 人肯定不少。
安丘县的人就算了,大家都熟悉追风。
就怕吓到沾桥的人。
追风到底是头狼,看着就跟其他狗不一样的。
追风出去了一次,就有点闲不住,在其他人面前还算高冷,但在纪楚面前就差撒泼打滚, 尾巴摇的跟螺旋桨一样。
纪楚无奈道:“好吧, 那就一起走。”
班凯班贤以前就见过追风, 但还没看到过它这个模样。
不过大家等了会道:“大人,还不走吗?”
纪楚摇摇头, 众人才发现马典吏不在。
过了片刻, 两驾马车赶过来, 马典吏在旁边跟着。
这马车里面, 正是马典吏的妻儿, 后一车装的是他家的随身物件。
不出意外的话,马典吏今年会常驻沾桥县,他已经暂代县丞一职, 只要做得不错,或许就能领实职。
家里都不用多考虑,便决定去沾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