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钱学东钱厂长,她心里有数,应该是培训班多出来那几名插班生表现不错,让钱厂长开心了。
行李放好后,唐良开车直接把二人拉去了纺织厂。
陈霏坐在右侧,下车比较方便,赵小甜慢她一步。
只听一道中年男音,“这不是小唐吗,怎么有空来纺织厂了?想来我们宣传科看看?”
唐良下车,笑道:“原来是柳副厂长,还真是巧了,以前柳副厂长都是车间里的大忙人,完全见不到影的,没想到这次我运气好,竟然在门口遇见了,柳副厂长今天请假了?要出门?”
柳青钢面色微怒,“难不成修理厂的干事还要打听纺织厂的情报?”
唐良面不改色,“哪能啊,我们做宣传的,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柳副厂长这么大个人物,能劳您出厂见的人,肯定是个人物,我要是能知道,指不定会给我们厂带tຊ来效益,互相合作的事,柳副厂长可别见外啊。”
赵小甜低头,憋住笑,余光瞥见陈霏眼角的弧度,心中感叹,不愧是宣传科的能人,她似乎欠了钱厂长还有唐良一个大人情。
柳青钢确实拿唐良没办法,不是一个系统的,管不到别人头上去。再说唐良能力确实出众,纺织厂少不了要和他合作。
只能把怒火转到一旁的赵小甜和陈霏头上。
他不认识哪个是赵小甜,只能凭感觉,一看那个高挑又满脸嘲讽表情的就像,没什么能力还愿意出风头的,肯定就是这模样的。
至于旁边那个长相精致小巧可爱,一笑甜出蜜的姑娘,肯定不是。
柳青钢冲着陈霏道:“这是哪位?我不记得纺织厂今天请人来参观了,你不会就是那个故弄玄虚的赵小甜吧,小唐,可不能什么人都要带进去。”
唐良刚想解释,只见陈霏平视眼前的柳青钢,直接嘲讽拉满,“柳副厂长,”她加重那个副字,下颌微抬,“我倒不知道纺织厂是什么机要的地,我们厂长凭什么不能来了?还是说副厂长原来不知道故弄玄虚是什么意思,那我可要请教一下请我们厂长来的孟正厂长了。”
说真的,要不是场合不合适,赵小甜都想给霏霏小姐姐拍手叫好了。
天知道个子小有多么艰难,每次打脸剧情都要看着人鼻孔说话,难受极了。
又不是曹振东那款的男菩萨,她才不想看。
千里之外做任务的曹振东打了个喷嚏,摸摸左胸的护身符,喃喃道:“小甜,等我回去!”
柳青钢没想到自己认错人,而且这姑娘还这么勇,偏偏又挑不出大错,若是他直接将人赶走还说不过去,只能像个没事人一样,一个眼神也没给赵小甜,转头回了厂子。
他身后跟着的一位男青年,还转头看了看赵小甜,神情颇为不屑。
等人走远了,唐良解释,“这位就是柳青钢副厂长,他身后跟着的,应该是郝永超,厂子里技术员的一把手。”
说话间,还不忘赞赏的看一眼陈霏,没想到这姑娘一点都不受气,非常好。
至于陈霏,她完全没多想。
那柳青钢一副瞧不起人又高高在上的模样,她看着就牙疼。长这么大,还没受过真正的委屈,她怎么可能允许有人在她头上拉屎。
针对赵小甜就是针对她,她们是一条战线上的。
还别说,柳青钢这一番操作,反倒激发了赵小甜的胜负欲。
嫌弃她年纪小,履历不光彩,不信任她也就罢了。可柳青钢明显看不起女同志,甚至拿那种微妙的目光看人,让人犯恶心!
她只恨陈霏的嘲讽开得不够大。
不过没关系,这种人,就要用真材实料碾压他,戳他痛处。
不是瞧不起女人吗,那你这个老男人,活了这么多年还不如一个小姑娘,干脆退位让贤算了。
还在办公室拍桌子的孟厂长还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赵小甜已经到了,扯着嗓子冲着电话喊:“谁说我们不行!还没比试呢,你怎么知道我们输定了!你给我等着,这一单我们一定拿下!”
等孟厂长撂下电话,技术科袁书翠匆匆跑了过来,“厂长,我见唐良带着两个面生的姑娘进来了,隐隐以一个小个子的姑娘为首,是不是赵厂长来了?”
孟厂长摇头,“不应该啊,我让小王一起去接人了。”
袁书翠苦着脸,“小王正在相看对象,正好是柳副厂长的外甥女...”
孟厂长直接拍了一下桌子,“里外不分的玩意,回头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后他不用来了!”
不敢再耽误,马上跑出去迎赵小甜。
孟厂长也没见过本人,但他听别人说过,赵小甜身量不算太高,所以马上就认出来了。
用不着人介绍,他主动道歉:“是赵小甜同志吧?我是孟普,这里的厂长,实在抱歉,我这边安排失误,竟劳烦小唐替我们跑一趟,你看我们先去办公室还是先去车间转转?你难得来一次,也算是我们交流交流经验。”
这话说得漂亮,没点名赵小甜是来改良技术的,直接说交流经验,这样双方都有余地。
赵小甜也理解他的紧迫,他们不熟,没有叙旧的必要,还不如直接进入正题。
官方的话还是要说的,“孟厂长你好,我是赵小甜,我把互换的福利物资已经带来了,随后你可以亲自去看看,要是没问题,就按照我们说好的比例兑换。”
孟厂长点头,“好,稍后我就去看看,今天一定能处理好。”
不是他着急,而是新鲜的鱼不等人。
赵小甜微笑,“孟厂长,来之前我看了下厂子的编年史,咱们龙江纺织厂建厂已经快四十年了,一直都以纺织为主业,这么多年的坚持不容易啊。”
孟厂长很意外,没想到赵小甜还提前做过功课,心里的信任多了几分,主动道:“是的,建国后,我们自动划入龙江县的国营厂中,一开始纺织工都是人力,没什么技术含量,后来从老大哥那里引进了设备,虽然有点笨重,好歹效率不错,这一用就是十几年,再好的老大哥,也磨损的差不多了。”
不是没引进过新机器,可都反响平平,他们厂子看起来规模大,很气派,实际上空的很。
很多小纺织厂的技术远超他们,无论效率还是质量,都是完虐,就算他们走薄利多销的路子都不行,毕竟大家多不贵。
赵小甜上辈子并没有听说过龙江纺织厂,想必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了。
赵小甜没多说,“孟厂长,方便参观一下你们的设备和技术车间吗?”
孟厂长忙道:“当然可以,这边请。”
第69章
其实龙江纺织厂的问题出在原材料上。
七零年代初期, 国家的粮食产量不丰,棉花的产量更低,毕竟, 填饱肚子比穿暖更重要。
尽管国家已经号召大量收集棉花, 但产量仍然上不去,纺织厂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棉花,这才出现一布难求的现象。
赵小甜看过资料,西方很多国家已经改良了纺织技术,用化纤代替棉花, 龙江纺织厂也是这么干的, 不过他们只有基础的粘胶纤维车间。
赵小甜查资料时想到一个节点, 这个世间, 国家应该已经开启了“四大化纤”的建设了,不过最快的一个化纤厂,也要两年后才能投入使用。
化纤的合成速度与合成效率赵小甜确实没办法, 看过生产车间的细纱机和并条机后, 赵小甜明白了, 为什么孟厂长确定她能做这次技术改革。
心中有数, 赵小甜没在车间说什么, 人多嘴杂, 很多事情不方便。
参观差不多了,孟厂长带着赵小甜进了厂长办公室。
不愧是龙江县第一纺织厂, 办公室十分气派,装下十几个人都不成问题。
办公室里,钱学东、唐良、袁书翠都在, 再加上赵小甜和陈霏,正好六个人。
孟厂长关上门, 叮嘱助理送茶。
“小甜同志,这里没外人,这位是袁书翠,是厂里的技术员,剩下的你都认识,我不介绍了,咱们关起门来谈,我想听听你的真实看法,厂里的机器能不能改良。”
赵小甜没想到,孟厂长确实很有魄力,为了让她安心,竟然找来了钱厂长。
此刻,孟厂长也十分坦诚,“小甜同志,不瞒你说,我在市里立了军令状,这个季度的产量一定要翻倍,可现状你也看到了,靠那些东西,我的军令状就是一纸空谈。”
估计也是被逼到立军令状的地步了,赵小甜还有心情无伤大雅的玩笑,“孟厂长果然有大将之风。”
孟厂长都被都被逗笑了,“行了,知道你们都笑我鲁莽,笑我吹牛,可在座的应该都知道,化纤厂开工了,也许马上就能投入生产,到时候我们原材料肯定是不缺的,要是我们速度上不去,早晚都要淘汰。”
改革势在必行,老一套不管用了。
破釜沉舟的勇气,孟普有,但也发虚。
“孟厂长干的漂亮!”没想到孟厂长是一个实打实等我改革派,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激进派,而是充分权衡利弊后,肯勇往直前的那种。
孟厂长盯着赵小甜,“小甜同志,厂里的未来,你可有把握?”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赵小甜身上。
赵小甜淡然一笑,“说实话,就现状而言,我觉得龙江厂有未来。”
她说得毫不留情,“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争取一个未来。”
接下来,她不再大喘气,继续道:“说白了,目前厂里的产量最低的就是化纤,不仅仅是咱们的设备不够先进,而是细节部分错误率太高,我刚刚简单算了一下,损耗率竟然超过了15%,这还是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如果纯机械生产线,不敢想象这个数字会有多大。”
“所以,我觉得,厂里要想提高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两点入手。”
赵小甜抽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各型号细纱机、并条机的利弊,还有化纤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有解决方案。
纺织厂的状况和这些例子不太相同,但触类旁通,多实验几次,肯定能找到问题关键所在。
孟厂长也不含糊,直接拿过笔记本开始翻阅。
赵小甜的笔记十分规整,图文并茂,部分零部件还有英文标注,甚至那部分国家还没掌握核心技术都画出来了。
不说别的,单说这份笔记,就知道赵小甜用心了,她在很认真准备这次见面。
难受的是,一个不在纺织厂的小姑娘,可以用短短几天时间找到这么多资料,可他们这些纺织厂干了一辈子的老人,就知道吃老本,不懂变通。
心里悬着的大石终于放下了,他知道,他没找错人,赵小甜,就是他等待的那个奇迹。
恋恋不舍的将笔记本还给赵小甜,语气真诚很多,“有心了,就算只有这份笔记,让厂里技术工熬一两个月,也能找到问题所在。”
同为技术员的袁书翠眼睛一亮,到底没好意思看那本笔记,只是目光越来越火热。
赵小甜把笔记交给了陈霏,实际这份笔记都是李晓霜和陈霏合作完成的,她早就把内容记在了脑子里。
赵小甜道:“厂里的问题我确实能解决,用不上一两个月,如果零件加工能跟得上,最多一周时间,改造好后,出错率大概在5%左右,我说的是纯机械做工。”
孟厂长激动的直说好,不过他可没忘记,赵小甜不是他请来修理的,是请来看看的。
作为一个爱才,有魄力的领导,他个人很想把赵小甜吸纳进组织,但现实不允许,人家也是厂长,大概率也看不上他这个几近穷途末路的纺织厂。
当然,该问还是要问,“小甜同志,修理这件事还是要过明路,把你安排成厂里的特邀顾问怎么样,当然,如果你想加入纺织厂,我自然双手欢迎。”
赵小甜可没想独自一人接单,她不仅代表小小的机器厂,细说的话,农场的修理厂也是她的。
虽然很心动能来县里工作,但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孟厂长,今天我就是来互换福利物资的,顺便以433修理厂代理厂长的身份参观一下纺织厂,如果纺织厂想做技术或者机械改进,欢迎随时找我们。”
孟厂长有些遗憾,但还是问道:“那合作方式?”
技术改造是大事,要是付钱,他很可能付不起。
赵小甜早就想好了,就等着他问呢,“是这样的,孟厂长应该知道我有一个修理培训班,学员也差不多都能毕业了,我打算这次毕业实践场地就定在纺织厂这里,我亲自带队,一周之内,尽我所能,完成改造任务。不需要钱票,但有三点要求。”
一听到不要钱,孟厂长放下一半心,“你提。”
“第一,我大概会带着二十人过来,食宿方面需要孟厂长操心一下,住在纺织厂的员工宿舍就行,吃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