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政委级别还没到,马妹花之前就没想过买,拿到了洗衣机票券奖励还和别人换成了别的。她干活利索又有劲,在她看来,有那闲工夫来回提水,她几件衣裳早都洗完了。
苏麦麦从屋里拿来换下的床单被套扔进去,倒了水漫过水位线,便开动起来。
马妹花听着那哗啦哗啦的摇响,稀奇地啧道:“就这转过来转过去的玩意,能洗得比手干净?”
苏麦麦答道:“我力气小,洗一次被套老费劲了,用洗衣机能省事些。把水倒进去让它洗,自己还能去干别的活,干完过来衣服也洗干净了。冬天还能护手,不用被冻着。”
排水的时候,马妹花看着那汩汩流出的泡沫水,暗暗的就也有些心动起来。
她听苏麦麦教的方法,最近用港产的珍珠霜抹脸,用便宜的雪花膏擦手。还别说,她以前只当自己三十三四人老珠黄了,结果呢,涂完那些霜啊膏的脸嫩手滑,有时候睡觉前廖满仓那家伙还会忍不住盯着她看几秒。
听到洗衣机冬天能护手,马妹花就觉得可以搞上一台来。不过,她得先让廖政委把电视机搞定了。
要不怎么说小苏搬进来后,生活都丰富多彩呢。马妹花以前看电视机,那就是个大黑盒子,有个毛线意思。
最近她经常过来小苏家凑电视看,看电视里的歌曲演唱、新闻联播、电视剧演员,觉得眼界都不一样了,说普通话都标准一点。马妹花便催着廖政委赶紧也去搞台电视机,晚上两口子也能少斗两句嘴。洗衣机就等年后再看,这大两件下来得花小一千块钱喽!
晚饭苏麦麦做了老燕京炸酱
面,还有在市里熟食店买的卤猪蹄、酱牛肉,炒了一盘酸辣土豆丝,青椒腊肠。
到了入冬季,北疆新鲜的绿叶菜就很少了,基本日常就只是白菜、萝卜、土豆这些易保存的。
在部队供销店还比地方上有优待,比如从山东运来的冻带鱼冻鲳鱼,以及南方调来的冬瓜、大芹、芥菜头等蔬菜种类,不过得每天赶早去买,去晚了就买不到。
所幸她今天在市里的蔬菜店,买回来了黄瓜、绿豆芽还有红心萝卜。苏麦麦用刨丝器推成细丝之后,拌入做好的杂酱面里,再加点儿她自制的黄豆酱和甜面酱。
只见三个大瓷碗里,手擀面劲道,酱浓肉香,色味俱全,把个贺衍和陈建勇吃得,一吃一个不吱声。
这俩都忘记了说话了。
陈建勇连扒两碗还不过瘾,再想吃,贺衍用筷子拦住不让了,他又喝了碗面汤才算垫住食欲。
贺衍也吃了两碗面,还把碗里的黄瓜丝和酱料都挑吃得干干净净。
苏麦麦傲娇地嗔他:“堂堂四团干部,像没吃过饱饭一样,你这碗都可以不用刷。”
陈建勇打了个饱嗝,由衷赞叹道:“前年跟贺副团去燕京出差,吃了碗炸酱面,念念不忘。现在吃小苏嫂子做的,感觉比记忆里的还要好吃,嫂子你这厨艺没谁了。不行,我得和我妈说说,找媳妇甭管别的,找个会做菜的就成,别的啥事我全包,就想饱个口福!”
呵,贺衍大快朵颐,面不改色地揶揄:“得了,吃饱了嘴皮子溜,先把地板扫了再说。”
留他两个做厨房善后,苏麦麦休息了片刻,出去把床单晾了。然后嘱咐贺衍八点来接她一块去洗澡,她就去领健美舞了。
姚红霞要结婚,这两周都是她和丁琳领舞。跳到快八点钟时,大伙儿兴味盎然地散了场。
*
晚上夫妻俩洗完澡后,贺衍把白天晾晒的衣物叠好收进柜子里,苏麦麦便坐在床沿边,分开双臂跨过他,主动开始了正式活动。
贺衍凶猛之势无可比拟的令人难耐,今晚她事先约好了,最多只能两回。她还暗自存了小心机,必须自己主动占领支配权。
苏麦麦吻着贺衍硬朗的喉结,随即滑落下纯棉小扣睡衣。贺衍粗粝掌心拢住她,倍感生疏她的放肆,任由她胡来。
他坚韧的热烈化作冲击时,把苏麦麦弄得眼泪都冒出来了,趴在他宽阔的肩头打哆嗦,却仍不屈不挠。
但这次贺衍的呼吸紊乱仓促而紧迫,他觉得再乱下去就该失控了,即使是失控,他也要将苏麦麦一起拉入失控!
贺衍魁梧的身躯赫然起立,将媳妇摁到一边抵去墙角。
完事后,电视机声音从连续剧播放到了一片雪花。
苏麦麦躺在被窝里香汗淋漓,又搞到没台了。
贺衍沉默了一会,似乎有什么欲言又止的忧虑,那结实的身板上挂着汗珠和咬痕。凶恶狼野之后的他,隽贵冷肃的脸庞变得更加五官清锐。
苏麦麦问他:“怎么了?”
他低头睇了眼床单,踌躇道:“我检查过没漏,怎么炕上湿漉的一块。”
他知道她不想怀孕。
听得苏麦麦很想丢他枕头,分明已经是个老练的好架势,结果连这都不懂么。
见他担忧,只得凶恼地科普:“那是我的,女同志也有反应的。”
等到第二回的时候,贺衍的目光就会意地往后移了,晓得了那些床单湿掉的来历。
他深深地箍紧苏麦麦,连睡觉了都还抱着不想放,觉得她是个珍奇的宝贝。明明还没到真正入冬呢,捂得苏麦麦热滚滚的,脸颊也晕染得像朵桃花。
*
隔天周日,姚红霞和张垒结婚,他们先在连队的食堂办结婚仪式,食堂弄了几桌饭,让相熟的战友们吃顿喜酒。
吃过午饭后回到家属院,再给大伙儿分发了喜糖。姚红霞头上插着塑料花和彩珠子,是兰青嫂她妈兰大娘给梳的髻,画了眉笔和口红,穿一件大红西装外套和红色呢绒裙子,张垒则一身绿军装,胸前别着大红花。
姚红霞脸上喜气洋洋的,藏尽了之前睐眼顾盼的浮躁,像一瞬蜕变成个居家过日子的媳妇。张垒则很会来事,见人就能叫出人姓名职务,“张班长”、“李教导”的,好像没个谁不认识似的。
家属们私下就都说,这姚红霞也是个好命的,之前那么折腾来去,最后挑了个灵活勤快能扛事的张垒。
苏麦麦和马妹花也一道过去祝贺了,她送给姚红霞一个帆布单肩挂包,挂包上有手绘的玫瑰图案,新婚送礼合适,平时背着也时髦。
晚上苗素莲在自个家里摆了两桌席,本来是要请旅部领导和各团的团干部都过来吃。但旅部领导一般不参加团部的请客,格外注重群众影响,因此就请来了四个团的团长、副团长和政委夫妇。
同时请来的还有丁琳和柳淑芳夫妻俩。干部们坐一桌,家属们坐一桌,干部的席支在苗素莲自己堂屋里,家属的则摆在了同院的徐干事堂屋,于是把徐干事两口子也请了。
饭菜都是托食堂那边做好送过来的,之后给结钱。
这么个大阵仗,可见虽然只找了个司机班战士,但苗素莲对外甥女婿是很看重的了。
吃过一会儿酒菜,苗素莲举起酒杯,咳咳嗓子略带尴尬地说道:“那个,他们爷们那边吃他们的,咱们家属吃我们的。反正大伙儿都是一个大院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住久了各家也都没啥秘密,我说话就比较直接点啊。”
“小苏你别见怪,我知道你脾气好,不然这事儿我也难开口……先前呢,我是安排过饭菜,让贺副团和红霞见过面,但没跟他说相亲,后来贺副团也没在意,红霞呢就不甘心了。我见贺副团和你结婚,心里刚开始不是滋味,就在淑芳面前故意嘀咕了几句‘糖衣炮弹’。为这事差点闹出了大误会,还有淑芳,这一杯酒我当做赔礼道歉。”
“再有李娜,红霞那孩子之前浮躁,做事冲动,没问清楚就瞎嚷嚷。回到家后,当场就被我批评得眼泪哗哗淌了。一会我把她亲自撵过来赔礼道歉,你今晚能来吃这顿饭,我是惊喜又意外,这杯酒我敬你。”
“再这一杯呢,就敬在座的所有嫂子、大妹子了。都在一个院里,是部队的军属,都算一家人。红霞结婚后啊,她也就是大人了,不会再那么冲动让人笑话,她要有个啥不是,你们只管提意见。还有张垒这小伙,司机班的,虽然是个兵,但手脚勤快稳重,各位有啥事儿只管喊他帮忙,多照应着些!”
苗素莲说完,一口气喝光了面前摆着的三杯满酒。
要不怎么说她最会算计、会做人呢,姚红霞之前招蜂引蝶的得罪人,说到底影响的是苗素莲和陈团长。今晚姚红霞结婚请客,她趁此机会说抱歉话,就冲着大喜的日子,别人也不能不给这面子把酒喝了。
李娜今晚也来了,她以前从不参加这样的活动,嫌吵吵闹闹。但她觉得,既然她与郭强重新开始,那就主动融入随军的生活,所以便来了。
见苗素莲说的有诚意,她也不爱计较,随着大伙儿喝了一杯。
干部那边,姚红霞和张垒也正在敬酒,说着些谦虚道歉和敬业的话。苗素莲等他俩分完一圈烟,就把人喊过来,亲自陪了礼。
隔天下午,姚红霞又和张垒,带了一篮子喜糖花生和苹果,拿上那条围巾,去到李娜家里道了歉。
这桩事儿也就翻篇过去了。
新的一周开始,苏麦麦开始进入了美丽新军嫂的采访筹备工作。
第63章 苏麦麦坐下来,忽就闻到……
上周三苏麦麦把表格油印出来后,小魏就送去给了六旅九旅的组织部,十一旅则由苏麦麦代转。
三个旅组织部的效率都很高,毕竟这是事关总军区的宣传口号——“扎根军营,建设美好北疆”,既要解决部队官兵的个人婚姻问题,也要提高家属们的随军生活质量,共建繁荣祖国。
宣传各旅的新军嫂,不仅有利于全旅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助力推进未婚官兵们的婚姻大事啊。
因此,收到资料调查表后,六旅、九旅组织部就及时地把表格填上了,还派干事专门去家属大院做了个简单的了解,这周二就把材料都递交了过来。
十一旅的家属委员会也在周一晚上组织了投票活动,按照上周几个负责人商量的建议,把表现突出的新婚两年内军嫂都写上,由大伙儿按数字选举。
姚红霞名字也在黑板上,不过在投票开始时,她自己就站起来主动放弃竞选了。姚红霞说她才刚结婚,还年轻,之前又冲动说过一些冒昧的话,暂时就先别选她,等下一回了她再参加。
苗素莲在座位上小声批评她,明明有机会表现干嘛不要,姚红霞则坚持这回不参选。倒是让大伙儿觉得印象很是改观了。
国庆放假三天,分报社并没放假,还在加班加点。
周三的下午,欧主任组织分报社开会讨论,从各旅的表格中都初步筛选出了六个采访对象。采访任务主要由陆韬和小苏配合,等全部采访完成,最后再汇集出十个军嫂的典型事迹用来撰稿。
苏麦麦粗略估算了一下,上午采访一家,下午采访两家,大概一星期时间能搞定。
她主要负责的是摄影和协助采访话题的引导,毕竟是军嫂,女记者有时比男记者更好聊天,也能更懂得女性的心理。而采访完剩下的撰稿工作,则由陆韬来负责了。
正好战术演练结束后,贺衍也要用十天左右时间,做总结报告以及团部整顿工作,当然还少不了开会。等忙完这些,两人刚好就可以一块休假回乌市了。
他回乌市后,估计还得专门去总军区开几趟会。苏麦麦却能直接休息了,她想起许久不见的吃饭搭子贺昀,虽然只有结婚那几天的短短相处,但小家伙真是可爱极了,时而腼腆时而主动,吃到喜欢的东西会鼓起圆圆的脸蛋,她还挺想念的呢。
关于美丽新军嫂的宣传,苏麦麦觉得提取的典型可以分为多种,重点则是朴实接地气,让人看了有真切的认同感,而不必过于渲染和假大空。
比如有的新军嫂文化水平低,来了部队之后参加学习班,能读书识字了,思想也跟着进步,并且找到随军岗位自己赚到了工资;
或者远方的姑娘为了爱情,远道而来随军嫁给心上人,从地方工作转到了部队,经营新的军旅生活。
老家的人,一家子大大小小要顾及,过日子柴米油盐的,虽然时有磕磕碰碰,误会与不理解,但克服困难,欣欣向荣。这也是一种实际的宣传,更容易打动人心;
又或者九旅有个军嫂是画家,一开始奉父辈的约定,而勉强与参军的副营长结婚。刚来随军不适应,和丈夫缺少共同话题,几度想拿起行李回去,半年后度过了磨合期,夫妻感情越来越浓。她主动打理院子,种植花草果蔬,还在市文化馆办了个人的军旅生活画展,在边疆发光发热。
……
等等,从这些例子里抽取出素材,以小见大,让人看到有烟火气息的北疆大院生活。
对此欧主任和几个同事们都觉得很好,能真正打动人的,必然是这样动态的多面体。欧主任提议,让苏麦麦以自己是军嫂的角度,再想想还有哪些可侧重宣传的点。
苏麦麦穿上这身整洁立挺的军装,虽然没领章,但也自然多出了爱岗敬业的责任感来。
她每天晚上,都会提前看看次日要采访的军嫂资料,先拟好提问的要素,做好笔记。有时会跟贺衍商量探讨一下,部队里她不知道的相关常识。然后在现场采访过程中,引导军嫂们打开话题,深入挖掘更多可以提取的素材,还从邻里之间也做了侧面的了解。
几天下来,连从业多年的陆韬都深感敬佩,不停地赞叹说,还得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些事适合男同志干,有些事则女同志更能发挥出优势。尤其在与军嫂的话题引导、亲和放松等方面,陆韬做不到像小苏这般恰到好处。
有赖于苏麦麦采访话题的逻辑梳理,每回采访完毕,陆韬就觉得心里已经有了个清晰的草稿脉络,效率大大增加啊。
还有小苏的速记本,辅助记录也做得详尽,比录音机也差不了多少了!
周六下午,苏麦麦和陆韬正在六旅采访一名叫王勤凤的军属。这个军属随军两年了,被大伙儿叫作六旅的“豆腐西施”。
王勤凤家有个祖传的豆腐坊,她父亲三个女儿,家里没啥传男不传女的讲究,自小就学得了一手做豆腐的技术。因为乔连长休假回家相亲认识,很快就结婚了,结婚没两个月就被两边的家长劝说来随军。
她在川省吃惯了鲜香麻辣,刚来就后悔了,觉得嘴里没劲手上没活。
然后乔连长就建议她,不然自己做豆腐消遣吧。老家父母非常支持,当即给她寄了个石磨过来。
于是王勤凤就把一门手艺带到了部队里,先开始她做的豆腐量少,只分给左右的邻居吃,过不久大伙儿都闻到了香味,纷纷来找她买。王勤凤就越做越多起来,还供应给了六旅的各个食堂。
因为味道太好,需求量逐渐增加,王勤凤乐在其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她家小院子不够做太多,乔连长就主动跟上级领导申请,给她在部队里租了一间闲置的房子,专门做豆腐卖。还请了几位得闲的军嫂,一块儿帮忙,又能多赚点儿收入。
做豆腐先得磨豆浆,早上孩子们上学路过,都已经习惯从她豆腐房买一杯热腾腾的豆浆来喝了。据说还有酿造厂子闻讯而来,想找王勤凤技术合作呢,这名声传播得响当当了。
王勤凤是个十分健谈的女人,别看才二十三岁,做啥都风风火火的,歇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