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老师。”小满仍然激动得小心脏使劲跳儿。
他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情看上去很难,但只要努力去做,做完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
他以后不会再害怕面对很多人讲话。
班主任轻笑,这孩子非常有礼貌,她很少听到学生说谢谢。
等升旗仪式结束,四人包括多宝立刻聚到一起。
“小满,你没有挤眼睛。”
“对,一次都没有,你太棒了。”
小满也觉得自己很棒,他可以控制脸部表情,不做任何小动作。
“你的抽动症一定会好。”
“那是肯定的。”
四人兴高采烈地往教室的方向走去。
等到放学,舒苑去学校接小满,问他发言怎么样。
小满的表情轻松又自豪:“妈妈,我没有抽动,发言完成得很好,以后再有发言我不会觉得难了。”
——
中午,骆宾往印刷厂跑了一趟,拿了两份报纸给舒苑,说:“你看,你那篇民办教师的稿子被报纸刊发了,这是路城日报,这是内参的转载,能上内参啥意思,就是说能得到上边重视,这说明稿子有影响力。你刚入行,就能写出有深度的稿子,说明你适合这个行业。”
舒苑眼睛亮了起来,赶紧接过报纸看,说:“想不到还能被刊发,真是好消息,杂志没戏了,可这篇稿子顺利发了出来,谢谢你鼓励我。”
她跑了好几处,又是拍照又是写稿,不想让稿子浪费,就给别的报纸投稿。
骆宾说:“两张报纸都留给你收藏吧,捡字工这工作咋样?”
舒苑笑道:“跟别人比我太慢了,怎么都追赶不上。”
骆宾说:“早晚轮岗会结束,你就能当出版编辑。”
这天上午,舒苑先干到十点钟,跟徐师傅请了假,立刻骑车去出版社,两个地方本来就挨着,两三分钟就到。
舒苑想要调岗,她想负责人事的未必能给她安排,但总编可以,她直接上三楼去总编办公室,敲门进入。
直接找总编当然冒昧,但是她在出版社认识的人不多,不找主编又能找谁呢。
再说主编本来就是杂志社的社长,他的名字明晃晃地印在杂志封二上,不过他并未受到停刊影响,一点影响都没有。
说明来意,总编还算有耐心,说:“你们轮完岗都有当编辑的机会。”
舒苑说:“可是过个三四年,激光照排印刷技术会取代铅字印刷,等这项技术推广起来,捡字工这个工种就要彻底消失,我干得就是注定会消失的工种。”
总编这才抬头打量舒苑:“……”
他说:“现在日本流行的是第二代机械式照排机,欧美流行的是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来,坐下,聊聊你说的激光照排。”
舒苑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都说了一遍,肯定地说几年之内出版行业将告别活字印刷,从铅与火走向光与电。
主编的思路被引导,差点热血沸腾,现在他们出书的效率特别低,从打印稿子到印刷,得三百天,激光照排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看主编认真在听,舒苑还把出版行业现状跟未来前景分析了一通,作为传播学的学生,对出版了解不多,知道啥说啥。
主编不确定舒苑说的会不会成为现实,但是她自信,有想法,她想当编辑,本来就是轮岗,可以提前给她这个机会。
“我给你安排,你明天来总编室报道。”总编说。
舒苑觉得真是柳暗花明,赶紧致谢,又返回印刷厂上班。
——
舒苑如愿当上了出版社编辑,暂时没有工作,她只能看书,不过为了让父子俩放心,她跟他们俩说已经调岗成功。
舒苑说:“我就去找总编说我干得捡字工是个要被取代的工种,总编就同意让我去当编辑,就是手里还没活儿。”
陈载很佩服舒苑,她有勇气,有魄力,总编一定觉得她是个可用之材才给她调岗。
小满立刻问:“妈妈,有工资拿吗?”
听着儿子小大人似得语气,舒苑笑着说:“当然有,没给我降工资,跟以前一样,还是四十八块。”
小满送上暖心安抚:“那妈妈就安心等着安排工作吧,不可能让你只拿工资不干活。”
舒苑把最近洗好的照片当了书签,还拿给他们俩看,陈载只看了一眼就赶紧移开视线,是他们拥抱在一起的照片,舒苑抱着他的腰,头部倚靠在他的胸口,而他的手抚在她的头顶,虽是摆拍,但毫无做做痕迹。
不得不说,专业摄影师就是不一样,照片是暖色调,构图很优美,很温馨,就是太过亲密让人不忍直视。
小满很感兴趣,立刻拿过去看,发出惊呼:“哇,你们俩啥时候拍得?”
照片上的爸爸妈妈看起来很亲密,哪儿像不能和睦相处的样子。
陈载赶紧解释说:“你妈前段时间干捡字工,她要想办法换岗,我给她做头部按摩。”
小满看着照片乐得呲出小白牙:“原来你们关系这么好啊,这就是证据。”
那是不是可以推断爸爸妈妈在他看不见的时候还干了别的亲密的事儿呢,想到这儿,小满小脸上的笑容攒得跟朵花一样。
陈载见解释对儿子没啥用,顿时觉得窘迫。
不能不把照片给孩子看啊。
舒苑拿着照片指指点点:“你以后就要这样对待我。”
陈载严防她得寸进尺:“咱俩现在这样不挺好?”
小满开启“教育”模式:“爸爸你就要这样对待妈妈哦,这么小的要求都不答应吗。”
听小家伙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陈载心说儿子的表达能力可比他强得多,忙说:“答应,一定答应。”
——
在摸鱼好几天之后,舒苑终于跟着开了一次选题会,隔行如隔山,她对出版并不了解,但是她弄清楚了出版社最感兴趣的两个出版方向。
一是因为运动造成的知识荒跟舒荒,现在有股读书热,很多像四大名著之类的小说、文化类的传统书籍销量都很高,现代作家写的小说跟诗集也很畅销。
另外华国还没有加入伯尔尼公约,无需作者授权,国外书籍可以直接拿着原版书翻译出版,出版社要考虑经济效益,国外社科著作也是编辑感兴趣的方向。
舒苑作为菜鸟,她无法准备评估文史论丛、文心雕龙这些书籍的意义跟市场反响,就在她一头雾水时,听总编说有为平反学者的新闻学学术著作要出版,她立刻说新闻学是自己的专业领域,别的编辑对专业类书籍的兴趣都不高,舒苑顺利把这本书揽了下来。
不过她手里只有一本书,去跟老编辑请教,老编辑跟她说每一本书都要精雕细琢,每年出三四本书就行。
就这样,舒苑被动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换了个赛道,只能先干着,就算积累点阅历,等有了合适的机会再换工作。
等舒苑手里有了活才在吃饭的时候跟李红霞说:“我现在是出版社的编辑,不是待业人员,也不是捡字工,工作还能没有嘛,你们不用操心我。”
李红霞说:“我看你就心虚,吃点亏是好事儿,就在一个单位干,别再换工作了,我就没见过像你这样干得好好的换单位的。”
舒荷说:“妈,我二姐是编辑,现在是文化人,比当照相师傅强,出版社可是好单位,不会倒闭。”
李红霞哼了一声:“我还不是怕她瞎折腾。”
不过李红霞觉得好像不用太操心舒苑,她是能折腾,但工作单位好像确实好了点。
——
周五快下班时,坐舒苑旁边的同事李玲问舒苑明晚要不要去跳交谊舞。
这个话题立刻引起大家的兴趣,有老编辑说:“现在不正流行交易舞嘛,你们都去。”
交谊舞从改开第一年就重新流行起来,还出现在大会堂的联欢会上,算是八十年代的时尚。
舒苑知道周六晚上三层大会议室会有舞会,过了晚饭时间,坐在楼下都能听见音乐声。
她没啥兴趣,有那时间不如回家陪着小满,不过李玲说:“明天有歌舞团请来的老师教,你想啊,跟着歌舞团的人学,很快就能学会。”
舒苑自己不想去,但她想可以带着小满涨涨见识,这个好奇宝宝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可他应该还不知道啥是交易舞。
于是舒苑痛快地说:“行啊,那明天下班去食堂吃晚饭,吃完饭就去三楼看看。”
她先去看看情况,有意思的话再带上小满。
明天不回家吃晚饭,当然要提前跟陈载还有小满说,“我明晚要参加单位的交易舞会,不回来吃晚饭,要是有意思的话我再带小满去。”
好奇宝宝小满睁大眼睛,马上说:“妈妈,我想去。”
舒苑摸着他柔软的头发说:“有意思我就带你去。”
陈载提问:“交谊舞不是得俩人跳吗?”
他最关心的是舒苑的舞伴是谁,会不会是固定舞伴,舒苑现在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想不到她的社交已经扩展到跳交谊舞。
男女舞伴要是总是一起跳舞,像什么话!
就好好过日子不行嘛!
听出他话里的紧绷,舒苑笑道:“我一个人跳也可以,另一半是空气,不过我也可以带家属,你要去吗。”
陈载对交谊舞完全没兴趣,说:“可是报纸上的批评说有些人的舞姿丑态百出,低级庸俗,世风日下,伤风败俗。”
不是他批判交谊舞,是确实有些报纸上这样发表评论,舒苑莞尔:“你就放心吧,我们单位组织的肯定是健康的文艺活动。”
他就像是个接受不了潮流文化的老古板,继续持反对态度,等小满跑去卫生间才说:“听说很多男女青年是通过跳交谊舞认识的,还会造成第三者插足。”
舒苑笑出声来,说:“这么有趣的话,那我更要去看看。”
她感叹说:“有些男女青年不用通过跳交易舞,就帮忙挑桶水都能认识,还能偷吃禁果,陈医生,你比谁都新潮跟勇于冲破束缚,现在连交谊舞都接受不了?”
陈载的脸微微发烫:“……”
小满从卫生间出来,俩人便把对话打住。
而小满很希望妈妈能带他去舞会看看。
次日五点下班,舒苑跟李玲一块儿去食堂打饭,吃过晚饭就去办公室等着,等到从三楼传来音乐声,才上楼去大会议室。
大会议室只比平时多了些拉花增加气氛,音乐是用录音加音响播放的,场地跟设备都很简陋,但架不住来参加的人积极。
今天有专业老师,来的人格外多,李玲指着坐在不远处的人说:“你看那两人是出版局的局长跟他媳妇,两口子有时间都会来。”
连局长都来,舒苑立刻觉得这舞会高端起来。
李玲要去学跳舞,但舒苑不肯去,说:“我一点都不会,我先在旁边看着。”
李玲表示理解:“你先看看也行,我第一次参加舞会比你还胆小呢,多来几次就好了。”
见舒苑孤零零地站着,总编把她叫过去,说:“舒苑,怎么不去跳啊?”
舒苑笑着说:“总编,我不会跳,我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