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市井发家日常_分节阅读_第3节
小说作者:岑清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78 KB   上传时间:2025-05-05 13:40:51

  回家乡去,无父无母的,又能说到什么样好亲事呢?

  虞蘅不说答不答应,只笑道:“母亲在时,常与阿蘅提起表姨,阿蘅印象最深当属昔年王爷微服,对表姨一见倾心,欲接表姨入王府。”

  乍听她提起,钱氏竟陌生至在想,这说的是谁?

  有些恍惚,一瞬间,似乎又看见那梳三角髻少女一脸高傲:“侧妃如何,还不是与人做妾,我不做!”

  然而二十多年过去,见识过京城繁华,她早已不复当年气傲。

  虞蘅接着笑道:“阿蘅与表姨血脉相连,心性亦是一样的。”

  钱氏脸上有些臊。

  气氛沉默下来有些尴尬,虞蘅倒了盏茶推过去:“阿蘅知道,表姨怜惜我,想将我放眼皮子底下疼。”

  这话是替她找补,钱氏却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应下,这门亲事?她实在不愿。况且官人那儿,也不好交代。

  虞蘅看在眼里,心说有戏,顺着话儿道:“实则,阿蘅进京一趟,方知天地广阔,便想效仿老祖宗当年白手起家、破釜沉舟之勇。”

  她能这般说,乃是因为在本朝,女子成婚最佳年纪并非十五及笄,而是从十八至双十。

  而她今岁将将十八,确实不急。

  钱氏惊讶看向她,毕竟虞蘅表现一向柔顺乖巧,很难看出胸中竟有如此志向。

  钱氏这些年虽然安于内宅,相夫教子,但当年能说出那样一番言论、又单单凭着“情意”便远嫁离家北上,怎么不算“破釜沉舟”呢?

  直至此刻,她才认真审视起这贸然投奔的表甥女来。

  眼前的虞蘅神情依旧,然而那双总盈着雾似的杏眼里闪动着熟悉的光。年轻真好啊,自己当年亦是这样的自信。

  有这样的本性,哪里是个乖的?钱氏忽觉自己与祯儿怕是都被她给骗了。

  反应过来后,钱氏心里那点子羞臊、愧疚尽散了,她笑着用手虚点虞蘅:“我没有什么不许的,只是你既要闯荡,我再给你打点好一切又有什么意思?”

  虞蘅再露出个微笑。

  这一切还是得感谢那位也是穿越来的前辈,时下酸腐言论虽有,却不敢太狂妄,女子自由程度与前朝相差无几。

  钱氏拿了十五两来,又说给她一年时间,若一年后依旧是石沉大海,这十五两便当自己打了水漂,届时她亲自送虞蘅登船返家,或留在京中,自己会替她谋一门亲事。若虞蘅的确是经商这块料,自己便不再插手她的事。

  不过,钱氏话锋一转,眼里也闪过丝精光。

  届时虞蘅得还给她两倍的银钱。

  “料那时,这几十两对你来说不值什么。”钱氏也不装了,算盘打得极好。

  虞蘅失笑,果然还是诚实的钱氏更可爱些。

  这钱比起在汴京置办铺面需要的少得多,但看韩家状况,的确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靠多年积蓄买下这一处宅邸,料想不剩多少。

  二人合笔写了封书信寄去给族中,言明情况,钱氏自然美化了一番自己作为,虞蘅也未拆穿,眼下钱氏是她最亲近长辈,日后同在汴京,还有走动的时机。

  她拜谢过钱氏,挽着来时的小包袱,与阿盼没什么留恋地走了。

  出了韩宅,无事一身轻,虞蘅又有些感慨,都说商人重利,从前她在虞家父母身上不觉,倒在与钱氏相处中体会得淋漓尽致。

  恐怕连她这位表姨母自己都没意识到,面对唯一表妹留下的血脉,还是算计多过亲情。

  

第3章 萝卜排骨

  阿盼很高兴,一路上哼着不成调的家乡曲子,折磨得虞蘅离她五步远。

  今日天色已晚,二人还得暂且找个邸舍住下,明日,再物色久居的住处。体面解决了婚约问题,族中那边也有了交代,还拉到了初始资金,路过肉市,虞蘅忽而兴起:“今天咱们炖骨头汤吃。”

  在时人眼中,羊是山巅高岭之花,一年只偶尔两回能买着,毕竟是贵族肉,价钱、渠道都不好搞定,因为难得,便也显得可贵了。

  牛则吃的是刺激,虽说有禁令、有刑罚,还有高额税,可没人管,吃的人一点也不少,天子脚下更是嚣张,最后官家干脆废了牛肉税。但虞蘅总嫌这会的牛肉老,但凡店家煮得久一些,嚼起来与皮筋无异,一点儿也没有后世奶香柔嫩的涮牛肉的味道。

  鸡鸭鱼地位略低,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算不得肉。

  猪肉比较特殊,先前是“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①,穿越前辈狂搞基建多同时,大刀阔斧改善了许多民生需求,也没忘了教人们阉猪。是以,这时候的猪肉跟虞蘅上辈子吃的猪肉并没太大差别。

  但士大夫中风气仍在,更有顽固守旧古董唾弃豕肉为“贫贱困苦者食之”。

  在虞蘅老家,猪肉是平民打牙祭的存在,就是不知道汴京如何了。

  虞蘅挑了家生意不错的肉铺,今日只得了一头羊,早早就卖光了,牛肉、猪肉还有不少。

  她这一路逛来买了不少米粮日用,店主老远瞧见了,本是带着笑迎上来,却听她要那些没人买的豕骨,脸色略冷了冷:“五文钱。”

  虞蘅并不以为耻,笑吟吟地:“多谢了。”

  阿盼忍着在外没有拆台,等寻到了邸舍,进了厢房才问:“蘅娘子怎么买这些没人要的骨头?”

  虞蘅最近爱上了跟小姑娘卖关子,偏不急着说。

  借了邸舍的厨房,虞蘅将排骨斩小,浸冷水里泡出血水,又将买来的萝卜切滚刀块,统统倒进锅里炖上。

  她刀起刀落十分痛快,震得案板都嗡嗡作响,旁边的庖厨诧异地投过来好几眼,开始见虞蘅模样还以为是娇滴滴的贵女,没想到竟这般利落。

  阿盼更是已经呆了。

  她见过虞蘅做玫瑰卤子、做鲜花饼,无不风雅精细,便是比起京中那些贵女也不差,却没想还能将这菜刀舞得虎虎生风。

  阿盼对虞蘅越发信服起来,我家蘅娘子这般人物,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今天排骨买得好,足够新鲜,鲜红的肉渣紧紧附在白色软骨上,虞蘅剁排骨时几乎能想象出咀嚼时那嘎嘣脆的口感。

  炖萝卜排骨汤亦有讲究,多方放排骨,少放萝卜,少加水,要慢火煨。

  这可不是说笑,虞蘅有十分的自信,照这法子去做,一尝便知。

  “好吃!”

  阿盼这丫头先前还不以为意,眼下面对一大钵热腾腾的萝卜排骨汤,吃得直吧嗒嘴,啃光了骨头上的肉还要去嘬骨缝,即便已经饱了,也还是再加了一碗饭,用汤泡着扒完才意犹未尽地放下碗筷,骨头渣子堆成了小山状。

  在家时,哪里轮得到她吃肉?

  虞蘅眼里带笑,给自己也舀了一碗,唔,好喝。

  烫、浓、香、稠,比起排骨,虞蘅更喜欢那已经煮透的萝卜,软而不烂,一咬几乎溅出汁水,又吸收了肉味,鲜甜鲜甜。

  春天的萝卜还成,水分不至于流失得太厉害,用来和排骨炖汤是绝配。

  “蘅娘子还是我见过第一个能将豕肉做得这般好吃的。”阿盼捧着肚子感慨。

  虞蘅笑起来,那是你们不懂欣赏好吗?嘴上却谦虚:“许是饿了,才显得格外好。”

  阿盼将头摇得像拨浪鼓:“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虞蘅瞧着当初圣母心泛滥而收留的婢子,跟着她养了这么些天,肉长回来不少,脸上也有了健康的红润,再养养,可以看出清秀佳人的影子了。

  心中不免唏嘘,十三四岁,还是个孩子呢,若没碰上她,也不知会被卖去哪里。

  城内的房子暂且租不起,即便楼店务那儿有“廉租房”,只要五百文一间,她们也抢不过那些人。

  虞蘅领着阿盼出城在虹桥附近转了三天,又掏了两晚邸舍钱,才找到合适的住处。

  一间巴掌大的院子,正对院门是一间正房,两边各有一间不大厢房,院门亦连着厨房,拢共四间屋子,她与阿盼各人占了一处,剩下一间则用来放杂物正好。

  这样一间小院,每月租金要一千,看着数目骇人,可若是仔细算起来,其实是她捡了便宜。

  汴京何等地段?她这小院虽在城郊,可离着城门不远,不过多走一段路罢了。

  附近民居、商铺不少,其中不乏有品阶低的小官吏,譬如隔壁邻居户主夫妻,郎君是个身高八尺的捕快,一脸浩然正气,娘子平日在家做些绣工兼带一双儿女,人亦很好相处,头天还来帮着她们收拾屋铺,安全感十足,邻里关系和谐。

  又靠近汴河虹桥边上,入了夜,市井买卖尤盛,生活便利。

  之所被她捡了这便宜,乃是因之前有租户在这出了事,据邻居娘子私下与她反映,入夜后常有呜咽抽泣声,闻之悚然,已经吓跑过三任租户了。

  旁人嫌晦气,虞蘅却不忌讳这个,左右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真碰上,高低让那冤鬼见识下穷鬼有多可怕。

  阿盼则对鬼神敬畏得多,硬将道观求来的桃木剑跟符纸塞在了两人枕头下面。

  虞蘅对新家哪哪都满意,嗯,就是家具有些旧,房顶亦有漏雨处……本朝租房前五日是不收房租的,她得赶紧趁着这几日修缮一下,实在破得用不了的便买新的,这才住得舒服啊。

  薛野鹤说“人家住屋须是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方好”②,按着这个标准去寻,没有几贯钱是下不来的。

  虞蘅打量自己租下这小院,从主屋望出窗去,萧萧竹影虽没有,却有葱茏大树,时不时几丝风过,叶子便在阳光下摇曳晃眼,碎金般闪烁。若是个有闲有心的雅人,便可对窗煮茶,听风摇叶,如何不算好呢?

  虞蘅显然不是雅人,买来菜种,看阿盼熟练地锄地播种,在院墙角落种上葱、韭、蒜等菜蔬,才满意地点头:“这才有了些家样子嘛。”

  太干净齐整的,那是邸舍。眼下家里虽还有些空荡荡,不过日子总归越过越红火的嘛。

  阿盼有点紧张,蘅娘子平日节省,如今置办居所器具,花钱堪比流水,手上银钱约莫只剩十两余,可还够置办铺子?

  虞蘅一点也不急,收拾好家,延续了上辈子搬家之后的习惯,等太阳落山以后,穿着大T恤裤衩溜溜达达,买一堆小吃摊,打探周边环境。

  当然,大T恤眼下是不必想了,但还是可以溜溜达达。

  白日里虹桥边上酒肆食林立,入了夜,选择住这里的好处就更显出来了,商贩们骑着骡子拖着车儿赶来,车头斜斜插盏灯笼,一面沿路叫卖,香气逼人。

  不愧是舌尖上的我朝。虞蘅吃过外表雪白内里嫣红的澄沙团子、翡翠似的莲荷羊肉兜、吃过甜香软糯的牛乳圆子,直把阿盼的脸又吃圆了一圈,直呼过瘾,那点子紧张也早忘脑后去了。

  带着阿盼吃了好几日城中食摊,兜里银钱是越来越少,心里那点影子总算逐渐成了型。找匠人口述一番,定做了桌椅板凳推车蒸笼一应物什。

  赶在初夏来临之前,虞蘅抓住了春天的尾巴,虞记朝食摊就这么没什么声响地开业了。

  

第4章 灌浆馒头

  清明以前,城中已有了些初夏的影子,百姓惯常会在这时节选择吃过暮食以后外出散凉,喧腾热闹的州桥往往是首选,今日也不例外。

  有细心人发现,人来人往的桥南底下悄无声息多了个热气缭绕的小食摊子。

  那摊主娘子生得一双剪水秋瞳,与人说话时,笑眼弯弯,放人堆里格外地扎眼。

  她虽是头天摆摊,却一点也不含糊,肩上搭了条白布巾,挂灯笼点炉子,动作四平八稳,瞧着便是个利索的小娘子。

  路人纷纷驻足去她卖的什么——

  路旁一排榆柳,已有不少摊贩摆起了桌板条凳,虞蘅也见缝插针地将摊子支在其中一棵树下。

  两团朦胧淡黄的光束照亮了推车上的青布旌子,一面写着虞记,一面写着灌浆馒头。

  这乃虞蘅深思熟虑后决定的主打单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页  当前第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市井发家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