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我想深耕经济这个业务版块。”这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
因为有上辈子的职业积累,她已经比同龄人多了很多专业领域的积累。
蒋云息点点头:“很好的想法,我们国家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一定是重中之重,会有很多机会。那就在校期间多去隔壁经济系听听课,了解了解时政和发展。”
她拍拍苏林瑾,“今天挺有收获,跟你聊完,我找时间再跟顾昊聊。”
科学大会一直开到月底,苏林瑾在这期间写了三篇报道都顺利发表,顾昊也跟着发了一篇。
等开完会,各地媒体撤场,已经是四月初。
而她回到滇南的时候,春色已染,漫山的杜鹃花打了花苞。
旺仔已经是一只健硕的大狗子,几只瘸腿小鸡成年了,在院子里飞奔驰骋,杀得菜地里的虫子都不敢探头,停在院墙上姿态高调——大概是跟踏雪学的,有些猫里猫气。
元晴种的空心菜长出了一小片,院墙后面埋的竹根也长出了一小片竹子,纤细嫩绿。
元晴还是老样子,姜望却像是瘦了,眼眶有些凹,显得目光更加深沉。
确切地说,从她回联络处开始,他就一直守着看着,没让她出视线范围。
阮令齐留在北燕帮他们修整院子没跟过来,婆婆便没露一手“可怕的厨艺”,晚饭直接从食堂打的饭菜。
吃完饭,她总算空下来,问他:“你怎么不问我这次跟老师出去开会,有什么感觉?”
“报纸上的文章,我看到了,写得很好。”
每一篇稿费都出得很及时,跟着稿费一起的,还有当期的报纸。
姜望舍不得剪,另让联络处去买了同一期报纸把她的文章剪下来贴在了硬壳本上。
姜望的怀抱很舒服,衣领上有淡淡的皂香,胸口宽阔结实,让她觉得很踏实。
“嗯,算你夸得具体。”她软着声说,“我这一路上一直在想,可能以后我们都得习惯对方时不时地要离开去工作,其实挺刺激的,你说是不是?”
姜望低头看着她,眼里似乎在问“为什么刺激?”
这一次满打满算两个人分开了约莫有一个月,是结婚后分开最久的一次。
“都说小别胜新婚啊。”苏林瑾伸手在他胸口画圈圈,“ 你不想我吗?”
她不会跟他说,徐师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她,开诚布公地跟她说:“你得把姜望稳住。这段时间你不在基地,我看他动了调动的心思。现在基地刚走上正轨,他有两个表彰在身上,最多再有一年半,他就能往上再蹿蹿,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的机遇,你可得把他稳住咯!这也是我们军属的职责!”
“想。”
“我听蒋教授意思,报到前可能还有别的采访机会。”
她不知道自己这会儿表演痕迹有点重,都看在姜望眼里。
“徐师找你了吧?”姜望微眯着眼,在她抬眼之前收回视线,“让他收回那点儿操心。我不会半道不干,就是……有点不习惯你不在。”
“……”
好好好,早就看穿了是吧?
苏林瑾依然动作丝滑地把他按在椅子上,一扭坐在他大腿上,耳朵贴着他胸膛,听里面传出的心跳声格外雄浑有力。
“那我哄哄你。妈说你小时候特别爱听一个摇篮曲,我学会了……”
没哼完呢,苏同志身先士卒地睡着了,还蹭了蹭他胸口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脑细胞很久没这么集中工作,她久违地感受到了烧脑的感觉。
姜望低下头,苏林瑾唇角还留着微微勾起的弧度。
这是对他而言,有点陌生的苏林瑾。
接到活儿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完成之后自得其乐,吃得不那么习惯也不抱怨——虽然在家里的时候能为了一嘴吃的东西,忙活一天。
但姜望并没有不安的感觉,这些不同和陌生,是属于苏林瑾的另一面,也是构成这份爱说不清楚的迷人之处。
元晴说,山里的日子过得快,嗖一下就过了一个月,嗖一下人就老了。
苏林瑾算是也体会到了,什么叫光阴似箭。
明明还有两个多月才暑假,才动身去沪江报到,除草,劳动,接着军训。
但当报到日开始倒计时的时候,这种不舍怎么也挥之不去。
和她相反的是叶小茉,自打知道联络处还能收电报之后,她就隔三差五地给她发电报,花钱如流水一般体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倒计时5天,车票已买,包裹已打,速速跟进。】
【倒计时2天,开始做白日梦。】
苏林瑾出发的前一天,姜望请的探亲假批下来,两人先回北燕看看已经拾掇出来的四合院。
火车到站的时候,老爷子已经等在月台,姜望先下车,老头来不及收回期待的目光,别开眼的时候还有些不自在。
直到苏林瑾下车,老头才轻咳一声迎上前:“瑾瑾回来啦!”
“回来了!”
这次的行李很大一包,小宋上前搭把手和姜望一起抬出站。
满打满算她卡着时间去沪江只能在北燕逗留一天,老爷子便让车直接开到新宅子。
姜永森和阮令齐都在,正看着师傅做最后的清理。
跟上一次回来时相比,四合院已经焕然一新。砂过的门窗露出了木头原本的质地,重刷漆水后像新的一样,而那几件阮令齐挑出来好木头的家具,已经修补好,经宋丽莉的巧手抛光后,修旧如旧,看着木料呈现出来的油光,就知不是普通家具。
苏林瑾拉了拉姜老爷子:“爷爷,修整这院子花了多少钱?我们补上。”
老头朝儿子抬了抬下巴:“你公公说,房子你们自己买了,这些钱他来拿。”
院子的另一角,姜永森站在姜望面前。
他已经有些记不清上一次跟儿子好好说话是什么时候,也有点记不太清这儿子那一年比自己高的。
但总之,站在儿子面前,他没有当老子的优越感。
“你妈……她还好吗?”姜永森背着手垂眼问。
第115章
好半天,姜望才说:“我妈过得挺好的。”
话音落下,两父子没有继续下去的话题,姜永森点点头抬脚正要走。
姜望又说,“我妈没想着以前的事,挺好的。”
姜永森又点点头,不知看着哪,看了好一会儿才走开。
想想也是,那个惊才绝艳的女人,怎么可能一直困在过去?
当年要不是因为成分的关系,压根没可能嫁给他。
成也成分,败也成分。
挺好的。
挺好就好。
两人回大院匆匆吃了个饭,苏林瑾收拾了一些书和文具放进行李里。
老爷子得空让姜望陪着出去散步,忽然问:“今年过年,你俩能回来么?”
一想就知道,这回送苏林瑾报到,应该已经用了姜望全年额度的探亲假,到年底哪来其他假?
姜家过年一直都挺热闹,但有了对比,老人才知以前过的那叫瞎过,没这俩人的新年寡淡得跟白开水一样。
人老了对热闹两字有执念,仿佛看到子孙绕膝,才不怕老去,或者说,衰老才有了佐证和价值。
姜望很果断地摇头:“今年回不来。”
老人眼里的神采瞬间黯淡下去,表情空白了会儿,才点头说哦。
要在以前,他已经脱口而出让他想办法回,但看着姜望沉默的表情,老人有些说不出口。
他从来没像过去的一年里那样,密集地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个孙子的进步和荣耀——不得不承认,离开他的羽翼之后,他们俩过得很好,甚至可以说比他能想象的还要好。
他忍不住把自己年轻时跟姜望去比,比了才知比不了,更比不上。
在明白这种差距后,那种骨子里习惯了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就在他准备说“回去吧”的时候,然后姜望又说:“最快明年年底能转业到地方,看瑾瑾以后的发展我再定方向,总之不是回北燕就是留沪江。我妈在沪江的房子拿回来了,您要是过来,住得开。”
老人心里的石头在半空停留了刹那之后,猛然落地。
他一直没张口问元晴,其实是怕直面姜望的态度,怕他的疏远。
“好,那感情好,你妈……还好吧?”
话题被轻轻揭开,很多东西不用再说,模模糊糊地才能过下去。
“她很好。”姜望伸手搭到老人后肩,“我妈现在很好。”
现在很好,跟以前不一样就很好。
“那,那回头我去一趟滇南吧。”老人忽然说,“你俩回不来,我可以过去嘛,瑾瑾说那里暖和,我也去看看冬天满山满谷都是绿色到底是啥样。”
“行。到时候我来接您。”
这次行程真的很赶,苏林瑾连雕了一半的翡翠都没看,第二天一早还犯着迷糊劲就跟姜望去了火车站。
到学校已经是报到日的最后一天,工作人员正在收迎新的牌子。
叶小茉是报到第一天来的,苏林瑾报到拿到宿舍钥匙后,在登记册上翻到了她的宿舍号。
宿舍里,她是最后一个到的,剩下的床铺挨着门。
姜望帮她铺床的时候,她跟舍友聊着摸清了宿舍情况。
这个宿舍一共6人,跟她一样结了婚的有4个人,另两人虽然没结婚,但岁数也比她大些。
姜望给她安顿完行李,就去学校门口买了回程的火车票。
再是牵肠挂肚,也到了不得不分开的时候,苏林瑾此时此刻,才品尝到了舍不得的滋味。
她就像一只吃惯了白糖的蚂蚁,日日离不开糖以后,已经想象不出没有糖吃的日子。
来的时候两人大包小包,但回去的时候,姜望只一个贴身小包。
他摸了摸她额发,不顾大厅广众揽她入怀,声音从胸腔深处传到她耳间:“平时要出校门的话,跟小茉一起,不要在外面玩太晚,就算食堂不好吃也要吃,周末不上课跟小茉出去打牙祭,不要想着省钱。还有,去看陈妈的时候,替我问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