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铎又道:“《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叶小姐已经交付了二十多万字,我们已经刊印了上册,打算不日上架出售。”
说着,他拿出了一本装帧精美的书籍,书名正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叶嘉宜很意外。
之后的几次接触,关铎助她良多,所以她就把已完成的二十万字稿子交付给了他。
当时她是想着,出版社出版书籍,要申请书号、要设计、要校对,她早点交稿,他们就能早一点做准备。
她以为至少要等到五月下旬才能看到印刷好的上册,没想到这么快就刊印出来了。
卫扬接过书籍,把扉页打开,这里有书名、作者、出版日期等信息。
虽然作者那里写着“叶蔓”两个字,但出版日期就在上周,出版社就是南城出版社,完全跟关铎出示的合同对上了。
卫扬又往后翻了翻。
家园论坛里只连载了四万多字,而这本书的字数却是二十万字。后面的内容是论坛里没有连载到的。
卫扬先问了一个问题:“据我所知,论坛里叶小姐才连载到四万多字。读者天天催更,叶小姐既然把后续情节写出来了,怎么不发出去,让我们读者天天等更?”
不等叶嘉宜回答,他又道:“作者是谁,咱们先放一边。作为读者,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更新速度问题。”
第92章 他问关铎:“关先生,这本书你们既已付印,想必出版社不缺这一本吧?一……
他问关铎:“关先生,这本书你们既已付印,想必出版社不缺这一本吧?一会儿这本书可得留给我做礼物。”
他又转过头来,对叶嘉宜道:“还得劳贺叶小姐给我签个名。”
关铎点头:“这本书本来就拿来送给你的。”那天电话里唠叨半天,说他如何喜欢《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叶嘉宜则笑得无奈:“可以。不过卫先生,你是不是得先给我正名,再来催更?”
她就知道,一旦暴露马甲,她就要被时时催更。这不,还在录节目呢,就忙不迭地催更上了。
“哈哈,对。咱们言归正传。”
卫扬敛起笑容,恢复了一本正经的样子,转向镜头:“现在,我们有请公证人员上台来,验证合同的真假,以及叶小姐登录家园论坛后台的常用IP地址。”
两个穿着制服的人走上台来,一人验看合同,一人则在电脑前操作了一通,并跟户口本上叶嘉宜所登记的小区IP地址核对了一下。
“合同不存在作假行为,真实有效。”
“家园论坛后台常登录的IP地址,跟叶嘉宜小姐户口本所登录的IP地址高度重合。而且叶小姐登录后台的时间,与小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发布的时间完全吻合。”
卫扬看向叶嘉宜:“冒名顶替,但没人获取经济利益,只受道德谴责;可如果与出版社签订合同,收到出版社付出的稿酬,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
“现在我想请问,叶嘉宜,你确认自己是《梦今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两本书的作者吗?”
“我确认。”叶嘉宜的声音清脆、响亮、掷地有声。
声音洪亮,心里却是无奈。
现在的法律制度,对于版权问题并没有后世制定的那么细致。
吴芷冒名顶替,只要她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经济利益,叶嘉宜就不能将她诉诸于法,只能从道德层面去谴责她。
这也是她把吴芷的罪名坐实,并且闹到电视节目里来的原因。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如果叶嘉宜不借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只是跳出来指责吴芷,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那两本书的作者。最后这件事的传播面积大概只会在福旦大学校园内部。
她如果去家园论坛里澄清,家园论坛就会以此为筹码,让她签下合同,成为家园论坛固定撰稿人,否则她的声明将会被沉底,甚至直接被删掉。
就算她签约了,把自己之后几年写作上的付出全部奉献给家园论坛,论坛里读者的言论也不会一边倒地倒向她。
有些人的脑回路是很奇怪的,永远只同情弱者,不管这个弱者是否道德败坏。只要损害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他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同情弱者,指责那个讨公道的强者。
而吴芷,她会有一百种方法装柔弱,求原谅。
到头来为了平息事态发展,学校怕是也会不痛不痒地给吴芷个处分就了事。
时过境迁,吴芷因在节目采访中提出了一些观点,很有可能让她成为网络文学的先锋,成为某些文学理论的开创者。
这大概就是吴芷敢这么做的依仗吧。
“很好。”卫扬的脸转向了镜头,神色郑重而严肃。
“之前受某些节目的影响,我们节目组没有进一步核实《梦今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的作者情况,是我们的失误。在这里我郑重向叶嘉宜同学道歉,也向观众道歉。”
他站起来,朝叶嘉宜和镜头方向分别微微鞠了一躬:“对不起。”
叶嘉宜伸出右手虚扶了一下:“不是你们的错。”
她叹了口气:“在吴芷被采访前,某论坛通过后台联系过我,想要采访我,并且要跟我签合约,让我成为他们的固定撰稿人。我婉拒了。”
“为什么要婉拒?”卫扬坐下,进入了采访状态。
叶嘉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家或许知道,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春雨青年文学奖的获得者。文学界的前辈们对我多加鼓励,让我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她耸了一下肩:“结果我没有深耕现实主义作品,反而跑到网络上写这种带着点虚幻主义的爽文,有负前辈们的厚望,我心里发虚,不敢公开这个马甲。”
说到这里,她满脸的不好意思。
这并不是演的,她是发自内心的不好意思。
想到春雨文学奖和国家作协那些前辈对她的鼓励,老师宋知润对她的殷殷叮嘱,寄予厚望,她就觉得愧对他们。
经历过后世现实文学与网络文学两个阵营的对峙,她太知道自己这个春雨文学获得者率先写出影响巨大的网文有多对不起那些前辈了。
这相当于背叛。
而老师宋知润也要被现实文学阵营谴责,认为他没有教导好她这个学生。
可她从后世网络文学阵营穿来,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名与利,她不能因为这一点,就不去写网文。
网络是新的文学载体,穿越、重生是新的题材。虽然它们必将被新的载体与题材所取代,但不可否认,在二十一世纪开始至她穿书前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它们是文学界题材的主旋律。
人要顺应时代潮流行事,否则将被时代所抛弃。
叶嘉宜这番解释既真挚又有点好笑,卫扬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你为什么不深耕现实主义作品,反而跑到网络上写这种带着点虚幻主义的爽文呢?”卫扬用着叶嘉宜的原话引导话题的展开。
昨天确定要采访叶嘉宜后,卫扬就给了个提问大纲,叶嘉宜是有准备的。
“国家经济搞活了,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了,单位房子的产权改革了,商品房出现了。我们年轻人,过的生活跟父辈们可能不一样了。”
叶嘉宜本来还要加一句“国有企业员工下岗了”,但这是敏感话题,卫扬提议去掉。
“我们大学毕业后,要去工作市场找工作,随时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没办法再一个工作做一辈子,还能传给子孙后代。”
“我们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就需要用自己菲薄的工资买房,买不起就得向银行贷款,然后背一辈子房贷。”
“而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职场,我们就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我们得在孩子教育上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
“总之我们这一辈人无论是职场压力还是住房压力、孩子教育压力都是巨大的。生活已经这么苦了,总需要在精神上寻求一点甘甜与放松。”
“四大名著里,《西游记》就是虚幻主义题材。我想很多人希望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孙悟空,不惧强权,不畏艰险,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一根金箍棒下能搅海、上能让玉帝为之妥协。”
她笑了笑:“所以我想写爽文。给主人公一点金手旨,让她具有不一般的能力,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压力,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愉悦与酣畅淋漓的爽感。”
“或许这些作品思想不够深刻,但能让读者喜欢的文字,我想,应该就是好的作品,是社会需要的作品吧。”
她朝卫扬摊了摊手:“随着电脑的普及,文字出现了新载体。相应的,文学也会出现新题材。文化是有包容性的,既有百家争鸣,也有百花齐放。我想写一点新题材,这不为过吧?”
“哈哈,不为过。反正我作为普通年轻人,就喜欢看你的作品。”卫扬哈哈笑道,打心眼里佩服叶嘉宜。
他能说,叶嘉宜不愧是能写出《梦今生》和《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这两部作品的作家么?
看看人家说的,跟吴芷所说的格局完全不一样。
叶嘉宜立足于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展望社会前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
她所谓的“虚幻主义”作品不是空中楼阁,是萌芽于现实土壤之中,建立在社会形态之上的。
吴芷对于这些问题,她说了什么?
她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新时代女性不光要追求爱情,更要追求事业成就。所以我要写一部以事业为主题的女性作品。让女性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进而获得甜美的爱情。是先有事业,再有爱情。而不是只有爱情。”
她说:“我身边都是名牌大学文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喜欢上网,愿意接触新事物,对文学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我就尝试写一点不一样的题材,发在网络上,以连载的方式,没想到获得了他们的喜爱。”
看看,高下立判!
接下来卫扬又问了几个问题,叶嘉宜的回答都是高屋建瓴,格局极大,引经据点,说话却又风趣幽默,所说的观点还十分新颖。
在接受到导演提醒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卫扬竟然觉得意犹未尽。
作为主持人,他需要做到的就是客观、公允,不能对所采访的人做出主观评价,应该由观众自己来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更何况叶嘉宜与吴芷这件事还有得扯。
可他实在忍不住。
在节目的最后,他道:“我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的忠实读者。我想说,坐在你对面跟你聊天,我仿佛看到了书中那个极有智慧又极具个性的闻越。或许,只有像叶嘉宜你这样的优秀女性,才能写出闻越那样优秀的主人公。”
他站起来,跟叶嘉宜握手:“感谢你接受‘热点追踪’节目的采访。”
“也感谢南城出版社主编关铎先生。”
“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我们的特别节目。我们,下周五晚上见。”
整个采访过程,他和叶嘉宜都没提“吴芷”两个字。
这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
叶嘉宜坐到了卫扬对面,证实了自己是两本书的作者,就是对吴芷的有力抨击。
她没必要直接用言语去指责吴芷,那会让人觉得她素质低下,咄咄逼人。
观众和读者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和自己的判断——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对别人灌输的思想会有逆反心理。
是非曲直,自在人心。
第93章 等导演做了个手势,结束了这次采访,卫扬走下台来,跟叶嘉宜再一次握……
等导演做了个手势,结束了这次采访,卫扬走下台来,跟叶嘉宜再一次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