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叶东盛的基因在,她都要怀疑这个女儿是不是她生的。
赵兴邦是个人精。
陈昭月对叶嘉宜莫名其妙的敌意让他十分不爽。
铎鸣公司跟逐梦文学网的合作,法律问题都归他管。本着律师职责,他会查一查陈达鸣,对陈达鸣的人生经历和名下资产,他都有所了解。
陈昭月在他眼里,连叶嘉宜的一根小指都比不上。陈昭月到底哪来的底气,时常对叶嘉宜露出不屑神情?
因此他特意点出叶嘉宜的优秀。
他道:“这个我证明。我原来是叶总处理S市事务的律师,叶嘉宜创业,他就把我介绍给了他女儿叶嘉宜。前几天我还替叶总签了个合同,产品是销往欧州的。”
他拍了拍身上的衣服:“我这一身就是叶总旗下品牌。”
他看向叶嘉宜和章敏:“嘉宜和章阿姨身上穿的应该也是吧?”
“对,是的。”叶嘉宜点头,“出了新款我爸就往我这送,我这些年就没穿过别人家的衣服。”
大概是被叶嘉宜创业的速度激烈得不轻,又或许是离婚、结婚、离婚对叶东盛刺激太大,这半年来叶东盛一门心思干事业。
服装厂在电视上打广告,“东盛服饰”现在也算是国内知名品牌了,销量甚好。前段时间他一连拿下了好几个国外订单。
陈达鸣吃了一惊:“东盛服饰是你家的?”
叶嘉宜点头:“我爸叫叶东盛。”
陈达鸣转头看了妹妹一眼。
陈昭月身上穿的这身套装,就是东盛服饰的。
陈昭月涨红了脸,恨不得立刻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扔进路边的垃圾桶里。
偏来之前,为了在关铎面前展示自己的美丽,她买了好几身衣服。
东盛服饰的衣服设计新颖,质量不错,价位也不是很高,她便买了几件。
行李箱里带的衣服里,外穿的都是她刚买的东盛服饰的产品。
第116章 看关铎陪着叶嘉宜进了银行,又护着她走出来,他看向叶嘉宜的目……
看关铎陪着叶嘉宜进了银行,又护着她走出来,他看向叶嘉宜的目光跟看别人完全不一样,陈昭月忽然心灰意冷。
罢了,灰姑娘,全世界就只有一个,还存在于童话里。
她跟关铎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顶起脚尖都够不上他,他的目光也从来没放在她身上过。
他目光追逐的,是跟他一样,或许比他更优秀的叶嘉宜。
看到叶嘉宜跟李俊聊天,到了茶厂后又跟茶厂的销售人员聊天,最后满眼都是茶叶,目光从未在关铎身上停留一瞬,陈昭月忽然就笑了起来。
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昭月你干嘛?”陈达鸣不知道妹妹又发什么神经。
“没干嘛。”陈昭月白了哥哥一眼,“要你管!”
陈达鸣长叹了一口气,目光投向正在说话的叶嘉宜。
“九三年的老班章饼茶,我全要了。南糯山、昔归这些寨子的古树茶,你们存得最久的是哪年?味道最好的是哪年?你们拿来我尝尝看。”
同样一棵茶树,受天气影响,雨水多或干旱,都会影响口感。
这也是叶嘉宜为什么一听九三年的老班章就全拿下的原因。
这一年的老班章是经典珍藏款,经过了市场检验的,闭着眼就买。
跟八二年的拉菲同一个道理。
其他的,如果茶厂库存多,她就得好好甄别一下了。
一行人中,只有叶嘉宜和关铎两人懂茶。
两人一边喝一边评价,有商有量。
赵兴邦听叶嘉宜说茶的“钱景”,对于做茶叶生意十分感兴趣。
原先他想着,他资金不多,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折腾。开家茶叶店挺好的,虽然挣不了大钱,却也能细水长流。
可听叶嘉宜这话说的,似乎囤茶叶还能赚很多的样子,他就盘算着是不是多囤一点。
章敏也有此想法。
来之前叶嘉宜就跟她说:“妈,你别把钱存着。你看我舅舅,非得买房子需要钱了才想着赚钱,平时就靠省吃俭用攒钱。其实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
“你手头有多少钱,我建议你都带去,把它换成茶叶存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越来越讲究健康。喝茶会成为一种时尚。”
“反正普洱不怕放,存得越久,价格越高。你买来放着,需要钱了再卖出去,绝对比你把钱存在银行里得那点利息赚得多得多。”
女儿就从叶东盛给她用来买电脑的两万块钱起步,不到一年就成了百万富翁,而且三个公司跟印钞机一般,每天源源不断地替女儿赚钱。
别看刚才章敏在众人面前对叶东盛满是溢美之词,实则在她的眼里,女儿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
听人劝,吃饱饭,她果断带了全部身家来,打算也囤点茶叶坐等升值。
因此,她也听得十分认真。
唯有陈家兄妹俩,处在状况外。
陈昭月就不必说了,处在失恋的沮丧情绪中。
陈达鸣则对于买茶叶有点不以为然。
他是看着关铎把茶叶店开起来的,此前他就跟关铎一起来过云省。
而关铎的茶叶生意,真就是细水长流的状态,赚不了大钱,只是能维持个运转,可其中付出的时间精力一样不少:要租门店,要聘人员,要进货;茶叶储存还需要时时注意温度湿度,麻烦得不行。
在陈达鸣看来,关铎做这生意,就真是为了献爱心,回报当初曾经帮助他父母的人。
这次他之所以跟着一起来,只是为了融入集体,拉近关系,拓展人脉,也放松放松心情。
另外,他还有一点隐秘的念头,那就是:万一在旅游过程中,叶嘉宜对他生出了一点好感呢?或者,妹妹跟关铎之间能感情升温呢?
这两人那么优秀,身家那么丰厚,他们兄妹俩能俘获其中一人的心,那就成为人生赢家了。
他有自知之明,因此这种想法也只是存在内心深处的一点侥幸而已。
看到叶嘉宜一行人迅速把茶厂的库存清干净,勐海茶厂销售科科长高兴不已。
将消息递到领导那里,茶厂主管销售的副厂长特意过来了一趟,感谢S市来的客人。
叶嘉宜趁机提出加工茶叶的事。
开始副厂长还不大愿意,毕竟他们是国营厂,有自己的生产任务,夏茶收上来,他们得做成茶饼。
但生意嘛,靠的是谈。
“你们的今年的销售任务完成了吗?如果你们愿意替我加工茶叶,我可以多买些今年的新茶。另外咱们还可以签订长期合同,每年我都可以从你们厂购买一定量的茶。”
叶嘉宜指着赵兴邦道:“这是我的律师,如果价钱合适,你们又愿意替我加工茶叶,我可以当场签下合同。”
她这话,一击必中。
副厂长是管销售的,销售科长的工作任务也是销售。叶嘉宜让茶厂加工茶叶,对他们而言,只有麻烦,没有好处。
可这个加工任务伴随的是销售额度的提升,还是长期合作,那他们就很乐意促成这个事了。
关铎开口加码:“如果你们愿意加工茶叶,且茶的价格合适,我也每年购买一定量的茶叶。”
副厂长和科长大喜。
科长连忙问:“那你们这次买多少?每年买多少?”
“这次我要一千饼。”叶嘉宜道,“每年不少于一千饼。”
今年的头采古树春茶制成的老班章茶饼,每饼才八元钱,你敢信?其他寨子的茶也贵不到哪里去。平均下来,每饼十元不到。
按十元算,一千饼,也才一万块钱。二十年后,这一万块钱就可以变成一千万。
投资小,收益高,没有风险,无需劳神。
有什么能比这个生意更好做的?
当然,茶叶价格一年年涨,明年后年勐海茶厂的茶就不是这个价了。
但她赚钱的速度不慢,每年购入茶叶的钱她还是能拿出来的。
最主要的就是能拿到正宗的勐海茶厂的头采古树春茶。
头采古树春茶,后世是有价无市。市面上到处充斥着台地茶、拼配茶。
一点点原料,跟其他茶拼配在一起,就敢号称正宗古树茶,卖几百块钱一饼。就这,还是良心茶了。
她加了一句:“不过必须是头采古树春茶,别的茶我不要。这一点,必须写进合同里。另外,我每年需要加工茶叶,加工费按市价算,你们得接我的加工任务,这一点也得写进合同去。”
对于“必须是古树茶”这个条件,副厂长和科长根本不在意。
他们茶厂的原料都是各大寨子里的古树茶,只是“头采春茶”,这个有一定的限制,但对他们而言也没什么难度。
反正每年茶叶都有一茬“春季头采”,他们茶厂都会收。这一茬茶叶,卖给谁不是卖?
“价格呢?”副厂长问道。
“随行就市。”叶嘉宜道。
她带着后世的记忆而来,明知道古树普洱的价格会疯涨,她跟勐海茶厂签个二十年合同,并把茶厂此后二十年所有的茶包圆,对这几个寨子的茶实行垄断,对她而言才是最有利的。
她能靠这个赚得盆满钵满。
可叶嘉宜有良知,她实在做不出这种事。
此后茶叶价格飞涨,茶农们凭着山头的茶,人均年收入百万。他们过上了富裕生活。而勐海县的经济也因此而腾飞。
这是上天对这片土地的馈赠。
她穿越而来,重活于世,已是天大的福气。她又不缺钱,怎么会吃这样的人血馒头呢?
随行就市,就可以了。
反正茶厂和茶农的茶卖给谁都是卖,她先签个合同,获得购买优先权,就是领了穿越福利了。
副厂长提醒:“头采春茶价格会比一般茶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