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王栓柱只把停电宝放在店里,后来来了一批样品,就放在家里了。
徐梦偶然见到,就觉得很熟悉,现在充电的手电筒还没有流行,停电宝这种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东西,她也觉得陌生,但后来还从这款产品衍生出来了充电手电筒等等,只是现在的停电宝很大,拎着也很沉,但电筒光也大很多。
电筒光一打开,魏香的眼睛就直了。
“这东西很贵吧。”
“没事没事,这王叔放家里的样品,没花钱。”徐梦还以为魏香是担心钱的问题:“送你啦!”
魏香却觉得她手太松了,这种东西肯定很贵的。
徐梦:“你拿回去用,没关系的,你家也经常给我们家送东西呢。”
魏香看着这台停电宝,也爱不释手,电池贵的很呢,上山捡蘑菇最大的成本,大概就在买电池上了,像这样一天下来能捡一二十斤也还好,碰到不好的日子,捡不到多少斤的,说不定还要亏本做买卖。
听说魏香最近都在山里捡蘑菇,徐梦就比较高兴,跟她说:“山里有蛇,你拿着这个,就不怕蛇了。”
她的一颗心也放回到肚子里了,捡蘑菇很费事儿,应该没时间去河里玩了吧。
等到魏香回到家,告诉母亲她得了这么一个好玩意儿时,魏母还说了她一顿:“让你去给同学送点东西,结果人家还回了你一个这么重的礼,你也好意思收,这东西我听说卖可贵了,七八十一个,咱们这里还没得卖的,村长家的大儿子去了趟京市,也不知道上哪里买的,这个东西光亮大,一照就是一大片。”
以后至少能省去一半买电池的钱。
等到魏大哥从地里回来,见到了这东西也夸:“这是好东西啊,咱们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买,你说这玩意儿也是稀奇,竟然不用电池,也不知道充电费不费电?”
魏父刚从外面回来,也围着看了起来:“我听村长说,他家天天都用着这个什么停电宝,电费跟以前也没区别,可见是个好东西,就是太贵了,不过像咱们家这种人家,买一两台停电宝倒是也便利。”
魏母说:“这么贵的东西,如果不是日日要用,谁舍得花大几十去买,咱们且不说别的,就捡蘑菇,又能捡多少日子,要我说既然人家送了,咱们就用着,大可不必再买一台。”
魏父却说:“那你是没算算每年买电池要花多少钱,这一台看着贵,也就是二十对电池的钱。”
这话一说完,全家都陷入了沉默。
魏大哥说:“这东西,也不知道能不能搞到咱们这里来卖。”
魏母说:“你上哪卖去?”
魏大哥不以为然:“之前不是也有那么多人去村长家打听上哪买来的吗,我就不信咱们去卖,就没人要了,魏香你去问问你那个同学,看看找他们家提货要多少钱,如果有利润,咱们也可以上街摆摊去卖一卖!”
第137章
魏香只是犹豫了一下,决定给徐梦打个电话问问。
自从冯燕文跟王栓柱结婚以后,新装修的房子,家里是装了电话的。
现在打电话联络人也方便了不少。
徐梦在电话里听说她说完便说道:“我叔做的就是总经销,底下的代理商都找他拿货,现在这东西在京市卖的也可好了,光我们长春巷就人手一台。”
魏香被说的越来越心动,忙跟她讲:“那你能不能问下你叔叔,这东西怎么提货的,最低提多少?”
没过多久,徐梦就给了她一个提货价。
“真的很好卖,你先提三十台,实在是卖不掉的话,没拆封的,一个月内我找王叔给你退。”
魏香立刻跟家里人商量了,准备第一次进个五十台。
王栓柱没想到自己只是出了趟门,徐梦就跟人谈了这么一笔“大”业务,他倒不嫌弃人家提货少,初初打交道的客户,一次提五十台都算多的,晚上欣慰的跟冯燕文说:“我看梦梦心里是向着咱们的。”
冯燕文嗔道:“自然向着咱们,她心里鬼着呢,明着是拿你的东西送人,我看她早就想好了,她那个同学那边的生意好做!”
徐梦:“……”
她当时还真没想过给王叔做个推销……
吃过晚饭,徐梦说想去走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史家胡同。
恰好碰上了也要“出去走走”的韩季明和韩凌凌。
韩凌凌大叫了一声:“徐梦,你怎么好久没来我们家了。”
刚好蒋慧琦也要出门散个步,见到是徐梦,笑着请她家里坐:“好久没看见你过来了,我还想着考完了你也有时间,怎么也不过来。”
韩凌凌就在她身后嘿嘿嘿笑。
闹得徐梦一个大红脸,她哪好意思,以前她可是管蒋慧琦叫阿姨。
韩凌凌说:“你不是要学滑冰的,哪天我们一起去室内滑冰场,我带你。”
韩季明一般这个时候都不说话,但明显有些不高兴了,绷紧了一张脸,刚才他就该让韩凌凌先走的,这丫头还真是话多。
徐梦干笑两声:“我没有玩室内的冰刀鞋,之前买的在什刹海玩的那种,应该上不了好的冰场,回头等我买了新鞋再来约你。”
韩凌凌虽然很想说把没穿的那一双鞋子送给她,但看着韩季明的脸色不好,就没敢开这个口,只是应是。
蒋慧琦笑着说:“头回说滑冰,倒让我想到一件往事,你们还是去室内滑,户外的野冰还是很危险的,季明小的时候去外面溜冰,还掉到水里去过,得亏了有人把他救上来,我记得那会儿他都读初中了吧,真是个不省心的。”
徐梦睁大了眼睛:“什么?”
韩凌凌:“你不知道,那年就是我们一起去溜冰的啊,好像你也掉河里了呢,也是奇怪了那年明明冷得很,河水早就结了冰,什么会掉下去的,不过这样的事,每年冰场都有一两件,出了事没闹出来人命就好……”
徐再看向韩季明,见他脸上的表情一点变化都没有。
而她再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有些不能理解的事情,便有了答案。
她怎么说呢,韩家的人也太客气了,明明是韩季明救的她,但人家却给她送来了水果。
原来这些都是韩季明……
他压根没跟家里说出实情来,而是把事情反着说了。
就说嘛,韩家哪怕是再好性,儿子为了救人掉在水里,还给被救的结算了医药费,送来了水果,这不是人好能够解释的,这简直就是圣母了!
再回忆起这些往事来,徐梦的内心充满了苦涩。
她跟韩季明的渊源,远不止他救过自己,还维持了她在韩家的体面。
韩凌凌见她的表情变了又变:“当初救他的,好像还是你吧!”
蒋慧琦微怔,似乎也想起这件事情来:“真的是徐梦吗,你瞧我怎么就忘了,这事儿过后你就没怎么来我们家了,事情隔了太久我还真忘记了,你也是个好样的,当年的事情,我们还没好好感谢你呢。”
徐梦说:“不是我。”
韩凌凌:“你倒水那次发了烧,好多事情都忘了,我怎么记得小叔回来跟我们说就是你救的她。”
徐梦心里暗暗发苦:“真的不是我。”
韩凌凌嘻嘻笑:“我就说为什么我小叔喜欢你呢,敢情是有这救命之恩啊。”
徐梦祈求般看向韩季明,见他微微摇头,她使眼色对方却把眼睛撇开。
刚才那一点感动,却因为他撒了这么一个谎言,顿时变得没滋没味起来。
她不是韩季明,站在他的立场上,只是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站在她的立场上,却有可能要用很多个谎言来圆,徐梦一时之间没说出话来,而是又看了韩季明一眼,见他还没有解释的意思,顿时她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是继续配合韩季明撒这个慌,还是戳穿当年韩季明其实才是撒谎的那个人?
徐梦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离开这里的,只记得蒋慧琦留了她,她还是离开了,等她走远了韩季明才跟了上来,伸手拉她的胳膊的时候,还被她甩了一下,韩季明这才知道她生气了。
“徐梦,你听我说。”韩季明用了点力,好歹把人给拉住了。
徐梦突然觉得心里堵得慌:“我知道你最初这样说是不想让我为难,但刚才为什么不跟她们解释。”
“你要我现在怎么说,因为这个事情,她们对你的印象极好,我现在说出来,他们记恨的不会是我,你懂吗?”
徐梦一下子就卸了力气,她就说呢为什么蒋慧琦一开始对她的态度就不错,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她是韩凌凌的朋友的关系,那他们家的人也太和善了,到现在她才明白,原来他们对自己的好,是基于她“救”过韩季明。
因为有救命之恩的牵绊,所以才会对她这么好吧。
“但我也真的,我不想以后看到他们一次,就要面对着这样的窘境一次。”从小就不喜欢当个撒谎的人,徐梦有些受不了的说:“你跟家里解释一下。”
“都这么多年了,再去解释是不是太刻意了。”
“你不说,难道我去说?”
“你别太放在心上了,以后大不了不要在家里提什刹海,其实你不提他们也不会记得,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以后再问起来,我俩就说互相记混了呗,当时的情况确实很混乱,我记成了你救我,你记成了我救你。”
徐梦:“……韩季明你别是把人当傻子吧。”
韩季明有些哭笑不得:“我让他们别提好了,我马上又要去青海了,你不能好好跟我说会儿话吗?”
他把徐梦搂在怀里,轻轻顺着她的后背哄。
看来她是真的气到了,呼吸都急促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两人接了一个很深的吻,又过了很久韩季明才平静下来,他双手捧着徐梦的脸,一眼不眨的看着她,好像怎么都看不够一样:“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喜欢你呢。”
徐梦没好气的在他手背上拍了一下,她手劲儿很大,撒娇的语气,打人却很有力量。
还凶巴巴的……
韩季明拉着人的手,一边遛马路一边问:“还没问你估分的情况,快报志愿了吧。”
现在是先考,考完半个月左右就要开始报志愿,就显得估分这个动作很重要。
徐梦说:“我估计是450往上,就是想问你,这分数是报京大还是外语学院。”
450!
连韩季明都愣了一下,这分数就算是放在往年也不低。
正是因为高,所以报志愿就要更加谨慎,万一京大掉档了,外语学院肯定录不上,保底能读个普通的本科,四百五这样的高分,去读个普通本科冤不冤,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复读。
所以就显得报志愿这个环节很重要,这年头除了请教自己的老师,或者蒙一把,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你当初是怎么报的?”徐梦有些好奇。
“我当初啊。”韩季明摆出一副沉思的样子出来,最后咧嘴一笑:“我当时是保送的啊。”
不出意外,又挨了鸡爪子。
徐梦挥舞着小爪子,恶狠狠的说:“又给你装上了。”
韩季明委屈巴巴:“你这人怎么一言不合就打人啊,以后肯定有家暴倾向。”
徐梦本来想小小的踢他一脚,但忍住了:“谁跟你一家?”
脸颊滚烫,一秒就红透了。
韩季明没忍住又捏了捏她的脸:“真可爱啊,我怕我离开了会想你。”
徐梦知道他离开是做正事,青海那边常年气温低,就算是夏天晚上也是很冷的,韩季明现在在做的那个项目跟冻土施工有关,在徐梦重生前,这条公路是修好了的,运营通车十年以后,质量都很好。
虽然韩季明没有参与过那条路的建设,但在拉萨的终点有一块纪念碑,上面铭刻了对这条公路做过贡献的人们,而在这之前,长达十来年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论文,也给这条路创造出来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