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赶上冯燕子生老三,坐月子。
黄晓莹那年五岁,把带妹妹的事跟洗衣服的事情大包大揽了下来,垫着小板凳,拿着比她个子还高的擀面杖爬上了灶台。
冯燕子问丈夫:“还是没找到吗,你那几个兄弟家没有,你姐姐那里呢?”
黄诚低着头,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塑料袋出来,又随手拿出一把裁剪好的作业本纸,随手卷起来烟丝,作业本是写写画画用过的,他也不嫌弃,纸张包裹住了烟丝,卷了个喇叭筒,最后舔了舔粘住。
食指跟拇指合拢,住了喇叭筒的口,微微捻了捻。
黄诚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没什么本事,这些年别人都在外头挣钱钱去了,他还在地里伺弄庄稼,都是干地里的活儿,人家知道种个经济作物,比如西瓜啥啥的,他只会种麦子种白菜,一年下来挣那几个钱,扣完吃穿都不够买化肥交农业税,两口子又生了六个娃,家里一天比一天过得苦。
好在有他几个姐姐帮衬,不至于到揭不开锅的地步。
但全家人到现在都还没实现吃饱饭的任务。
冯燕子看着他这样就来气:“抽抽抽,你还有心思抽烟,也不出去找找闺女。”
黄诚点燃了火柴:“有什么好找的,她要跑怎么会让你找到。”
“你姐姐家去了吗?”
“去了,都找过了。”黄诚的声音闷闷的,土烟丝的味道直接呛到肺里:“你二妹那里看过没有。”
所有亲戚朋友家都找遍了,现在只有冯燕文家里没找过。
冯燕子怒了:“我二妹在京市,我二妹家离这里二百多里(华里),她身上一分钱没有,怎么可能走到那里去,她这辈子连京市的大门都没摸着过,一分钱不带能跑去京市?你不想找就算了,这么冷的天我就不信她能在外头待多久,就不信她不会回来。”反正去哪里都不可能去京市。
昨天她还在想着把女儿弄出去,跟珍珍一起“打工”。
今天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了。
她也不是个懒人,但家里的活儿怎么都做不完,她年纪大了,又生了那么多胎,手脚没有年轻的女儿那样利索,二女儿三女儿被她惯的不像个样子,家里的活以前依靠的都是大女儿,黄晓莹这样一跑,家里的活就堆在这里,饭没人做,衣服也没人洗,家里更是没人收拾,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一向在家里没有存在感的大女儿一走,家里就跟乱了套一样。
今天她自己去洗衣,冻得手指都要掉了。
二女儿更不可能去河里洗衣,早上碰了下冷水,就开始哭哭啼啼的。
冯燕子火冒三丈,把老二跟老三喷了一顿,现在看谁都不顺眼。
不行,得尽快把老大找回来。
————
徐梦很少跟妈妈顶嘴,但这次她极力反对妈妈的决定。
虽然她知道妈妈这样做没错,孩子一天不见了,是要通知父母。
但她大姨是正常母亲吗,她刚才看过黄晓莹一双手,满手都是冻疮,她给黄晓莹擦了凡士林让她在被窝里头捂着,马上就痒到了人心窝子里去,但只要她回去,家里肯定有干不完的活儿,黄晓莹还有可能会被冯燕子逼着去南方“打工”。
她现在才十五岁,这个年纪不是应该在学校里头读书吗?
“妈——”
“徐梦,我正式警告你,莹莹一个晚上没回去了,你想想父母该多着急,你要是一晚上没回来,我晚上连觉都睡不着。”冯燕文涨红了眼睛。
徐梦丝毫不退让:“我大姨可不是一般的妈。”
重男轻女,偏心眼子。
以前还想把黄晓莹送人呢,但农村里面女娃都没人要,幸好她还不够丧心病狂,没把自己的闺女给卖了,但现在看来也差不多了,黄晓莹还有两个月才满十六岁!
黄晓莹无助的看着争吵着的母女俩,犹豫着要不要把离家出走的原因说出口。
但她觉得丢人,这样的事情怎么好说给二姨听?
但不说,二姨肯定会告诉妈妈。
妈妈知道了还是会叫她回去,等年后就会让珍珍带她去南方了。
为了巴结珍珍的妈,她妈还送出去一袋子面粉。
“二姨。”黄晓莹突然从床上滚了下来,跪在地上。
这可吓了冯燕文一大跳,她还从没有见过有人行这样大的礼,往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听到外甥女艰难开口的声音——
“二姨,你看看我这双手。”黄晓莹把手伸出来。
此刻这双手上长满了冻疮,指节上都是肿的,冯燕文认得这样的手,往年徐梦和她手上也都会生这样的冻疮,一到冬天痒的心里都难受,今年徐梦没怎么碰冷水,手上都生了不少冻疮,黄晓莹的这双手是干了多少活才会成这样。
“这都不算什么,如果妈妈只叫我在家里干活,那我干活就是了,反正从小到大家里的活儿都是我干的。”黄晓莹轻咬着下唇,下定决心的开了口:“我妈叫我明年跟着黄珍珍去南方打工。”
打工,打什么工。
冯燕文一时之间没明白。
徐梦问:“黄珍珍是什么人?”
“我们村里的,她在外头打工挣了大钱,穿金戴银的,给家里盖了房子,我妈羡慕的不得了,叫我也跟着她一起出去,年后我就要跟着珍珍去南方了。”
冯燕文如遭雷击,往后退了好几步:“你妈亲口跟你说的,还是外人在你面前说的,是不是听错了?”
她很了解这个姐姐,虽然小毛病一堆,但不至于逼着女儿去干那种事。
那个叫黄珍珍的人,听着就不像是干正经营生,不然干什么能迅速搞钱,可黄晓莹才十五岁啊。
这么大的孩子,让她去南方挣这种钱。
冯燕文摇了摇头:“你肯定是听错了。”
薛老太那样偏心眼子,丧心病狂起来,也没叫徐梦去挣这种钱,冯燕子好歹是黄晓莹的亲妈,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来。
黄晓莹见她好像还不信:“刚开始他们也鄙视黄珍珍,但他们家有钱了,弟弟也娶上了媳妇,现在村里人可羡慕她了,我妈说了一般人她还不愿意带呢,要年轻要漂亮的,她亲口跟我讲,都说了好几次了,这次还送了人家一包富强粉,我见她铁了心,才要跑出来的。”
冯燕文打断了她:“算了别说了,你让我想想。”
想想这件事情要怎么处理。
晚饭听说有米饭吃,三小只开心的不行,齐齐欢呼一声,拿着饭盆就往厨房跑来。
黄晓莹看的目瞪口呆,压根没有想过房东就是三个小孩子。
更没有想到小孩子这么活泼。
一人喊了一声“姐姐”,又喊了一声姐姐。
冯燕文炒了个鸡蛋出来,先给三小只一人分了一筷子,又把炖好的萝卜端上了桌,三人就要在屋里用饭了,她跟黄晓莹说:“你先住着吧,我到时候问问你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要真是让孩子去那种地方,她是绝不可能让黄晓莹回去的。
本来别人家的事情她就不太想管,如果是冯燕子家里的事,她就更不想管。
但一想到自家姐姐竟然能干出这种事来,她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问过黄晓莹几句,才知道她在家过的是什么日子,有些事情确实是冯燕子能干的出来的。
桌上摆了两样菜,三个碗,黄晓莹却是松了一口气。
二姨没有告诉她妈,就是好事。
等安顿下来了,她就出去找工作,但她这个年纪连身份证都没办过,工作肯定不好找,而且京市是个大城市,这里的闲人也肯定不少,找工作激烈着呢,但见到徐梦冲她眨了眨眼睛,她突然就轻松了。
虽然她不知道二姨在这半年内到底做了什么,但她从小的生存经验告诉她,只要在这个家里肯干活,就能活下去,她们就不会赶她出门,她能干着呢,家里的事情能包圆大半,村里人都夸她懂事。
想到这里,黄晓莹的心渐渐安定了下来。
“吃吧,饿了没?”冯燕文笑容和煦的问。
黄晓莹看着她那张脸,就想起妈妈来,点了点头说:“刚才表姐给了我两个馒头吃了。”
徐梦插嘴:“她自己走过来的,今天都没吃东西,俩馒头估计早消化掉了。”
冯燕文瞪她。
徐梦鼓着腮帮子,夹了一筷子鸡蛋,然后低头扒饭。
黄晓莹却是吃的没滋没味的,米饭是好吃,菜也好吃,她还是很担心随时被二姨送回去。
不过这个米饭是真的好吃啊,以前家里买的米,怎么就没有这个好吃呢,这米口感糯糯的,圆润润的,不像家里的长粒米,她低着头懵猛扒饭,徐梦拿着勺子,往她碗里送了一大少萝卜,又夹了一筷子鸡蛋。
鸡蛋就是打散了用油炒,味道很香,她家里就不舍得这样放油。
但二姨家炒菜没这么多规矩,鸡蛋的味道香到她眼泪都要出来了,然后眼泪就真的出来了。
冯燕文装作没看到,但心里却是酸酸的。
一直低头吃着饭的冯燕文讲:“晚上我跟徐梦换一个床,你俩睡我那张床,明天早上你跟我一起出去,我带你买几身衣服去,你妈妈也真是,那一身衣服都小了不能穿了。”
冯燕子才舍不得给这个大女儿买新衣服。
别人家都是老大穿新,老二穿旧。
到她这里就不一样,老大是捡着她的旧衣服穿,有些衣服本来就很旧了,缝缝补补完又给黄晓莹穿,里面的衣服不知道打了多少层补丁,冯燕文刚才去看了一眼,难过的说不出话来。
黄晓莹:“二姨,我明天想出去找工作,等我有钱了就还你。”
一直埋头吃饭的冯燕文抬起头:“找工作,找什么工作?”
黄晓莹:“我想找个地方打工,不想回去了,我妈找我找不到估计会着急几天,但也未必会上火。”她只是恼没人干活而已,等他们自己习惯了,就该靠着自己生活了。
家里是困难,但那么多孩子又不是她要生的。
管她什么事。
现在她一点都不想回去,如果能找到份工作最好,找不到就去南方,听说南边有工厂,进厂其实不难的,想到这里黄晓莹扒饭的手多了几分份量。
徐梦问:“你没读书了,你初中都没读完?”
黄晓莹:“读完了,但高中就不肯送我读了。”
农村多的是这样的,跟她一个村的小伙伴,有人小学都没读完。
冯燕文叹了一口气,外甥女那么多,她也管不过来。
徐梦却问:“你喜欢读书吗?”
黄晓莹:“??”
徐梦笑着说:“喜欢读书的话,我这里有书,你自己拿着自学也行,不管能不能读大学,多学点东西是好的,我记得你以前很喜欢看书的,不知道现在还看不看。”
黄晓莹以前就喜欢看书,一群小孩儿一起玩,经常是玩着玩着,就不见她人上哪里去了。
一找才知道,不知道上哪摸到一本书,就躲着去看了。
她家里是不会买课外书的,一是没那个闲钱,二是那个年代的父母,基本上少有支持孩子看课外书的,但黄晓莹就是喜欢看,小说也好杂志也好,她都能看得下去。
冯燕文却会错了意,对徐梦说:“你看过的复习资料,有没有合适莹莹看的,给她挑几本,你英语基础怎么样,不懂的也可以问我,高中的话你可以自学,也可以问徐梦,万一学起来了哪天能用得上呢?”
她经常跟那些大学里面的人打交道,知道现在学校也有函授课程,就是不知道没读过高中的,能学那个东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