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也就生了三个孙子!”
赵父说着脸上露出了些许得意。
这个小儿子真是给他长脸,那些个老家伙笑话他没孙子,如今一次来了三个。
可不得狠狠打他们的脸吗?
“三个孙子?一次生的?”
周润海都惊呆了,老赵这儿媳妇厉害啊!
他记得先前这老家伙好像还不太乐意三儿子的婚事来着,没想到这个媳妇却这么争气。
这怕不得给人家供起来。
“是啊,最小的那个才只有三斤,真是可怜,我得回去叫媳妇给多寄点奶粉过去。”
说着赵父就急冲冲的回家去了,三个小孙子出生让他坐不住了。
“切,你就得意吧!”
周润海看着他的背影无奈的笑道。
这老家伙打了个翻身仗,这段时间怕是有得他显摆了。
家属院里,刚回来的赵母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高兴的不行,直说这媳妇算是娶对了。
“老赵,你说我是不是再寄点奶粉过去?”赵母看向赵父问道。
当初她也不想儿子找方圆的,后来听说她哥哥全生的儿子才同意的。
如今这个媳妇的遗传果然没错,一次就给她添了三个孙子,她都想把她供起来了。
赵父点点头:“寄,奶粉要寄,棉布也都寄一些过去,要那种最软的,小孙子只有三斤多点,可别把皮给他磨破了。”
“三斤,这也太小了,那我可得多准备些奶粉,以后老三媳妇的奶肯定不够吃。”
赵母说着就准备出门去找奶粉布料,尤其是奶粉,她简直是不要钱的往那边巴拉。
她这份区别对待,幸亏另外两个儿子媳妇没在身边,不然一准得说这两夫妻偏心。
这天之后,赵父在大院里散步的时间都多了起来,赵母找人逛街聊天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很快,赵家三儿子一次性生了三个儿子就在大院里传开了。
方圆家那边也是同样的,自己的闺女一次生了三个儿子,方父也高兴得不行。
他让方母不急着回去,让她在那边多呆一段时间带孩子,家里的事情不用她操心。
方母当初过来的时候,是把纺织厂的工作找了个临时工顶班才来的。
她今年刚五十,工资42,给顶班的临时工拿十八块,剩下的24还是她自己的。
不上班还能领一大半工资,对于现代人来说那是梦寐以求的日子。
但这里不一样,这里的人巴不得每天上班,就为了自己的工资能领全,毕竟那十八块也不算是小数目。
不过涉及到女人生孩子带孩子也只能这样干。
赵清卓也会做人,岳母来帮忙照顾媳妇和孩子,他就让方圆每月给岳母二十块零花钱。
这样算起来,方母其实还赚了。
但偏偏家里老三媳妇只是个临时工,她眼瞅着方母的工作呢。
没想到方母宁愿让人顶班都不给她,在家里跟老三发了不少脾气。
“没事,既然你岳父让我多待段时间那我就待着。”方母毫不在意的说道。
家里是什么情况她很清楚,反正几个儿媳妇她压得住。
不说别的,她那三个儿子都是个顶个的孝顺。
前两个媳妇也都不错,就老三媳妇让她看走了眼。
嫁过来没多久就原形毕露,什么都听娘家的,一门心思想把婆家的东西搬到娘家去。
还想要自己的工作?
别说她还能干几年,就是立马退休,也不会给她。
“哎哟,外婆的乖孙孙哟,外婆最喜欢你们了,不爱哭闹的孩子真是乖。”
方母抱着小宝哄着,她女儿这三孩子比家里生的几个都好带。
儿媳妇生的孩子,她这个当妈的也都伺候过月子,那几个孙子孙女都闹腾,真比不得方圆这三个乖巧。
第23章 六十年代的工具人军嫂23
“妈,这三个小子太能吃了,我这奶水好像不够了!”
才一个多月,方圆就发现自己的奶水有点不够了。
这三崽子长大一点后吃得太多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肚子里的时候跟着她吸收的好东西太多,个个的都很能吃。
不过也因为能吃,三个孩子这一个月长下来,已经是正常孩子的体重了。
“能吃是好事,能吃才能快快长大,不过小宝出生的时候小那么多,得吃纯奶,只能委屈大宝二宝吃点奶粉了。”
方母抱着最小的小宝心疼的说道。
这孩子当初真的太小了,她都怕养不活,在他身上的关注也是最多的,是她最心疼的孩子。
再加上另外两个长得一模一样,像足了他那亲爹。
这个偏跟哥哥们长得不一样,像她女儿多一些,自然就显得独特起来。
“现在几个孩子都长得跟正常的娃娃差不多,我这心呀才算放下来。”
天知道她看到这三个明显比别人小几号的外孙时,她有多担心。
“行吧,妈,那你什么时候回去啊?”方圆点头问道。
她不知道这个年代上班是什么情况。
但她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坑,人走了说不得就有人给你的岗位顶替了。
“我让人顶了几个月班,我帮你把孩子带到过年再回去。”
方母怕自己女儿辛苦,这女人生孩子坐月子前面这段时间尤为重要。
若是没坐好月子,老了各种病痛都能找过来。
“谢谢妈,妈你真好!”听到帮她带到过年,方圆笑了起来。
孩子是八月初生的,到过年差不多也有小半岁了,到时候就不用特别精细的照顾了。
她妈能帮她带这么久她当然开心。
对着这个跟前世一模一样的的母亲,方圆很自然就当她是自己亲妈,半点没有生疏感。
“谢谢妈,对了我这里得了些东西,给咱爸他们寄过去吧。”
赵清卓也很高兴自己岳母这么帮他们。
有什么好东西也是第一时间给岳父那边寄过去。
“行,不过你们自己该留的得留着,别老想给他们寄。”方母笑着回道。
孩子有孝心,是做父母最高兴的事情。
方母在这里一直待到腊月。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还长得冰雪可爱,她是真的舍不得离开。
可惜已经快过年了,不回去也不行了。
她这几个月其实也没多累,这三小子比她家老大媳妇生的那对双胞胎都好带。
不爱哭,饿了尿了不舒服了就哼唧两声,大多时间都是兄弟三个自己玩,根本不用她操多少心。
除了四个月后这三小子开始想坐了,时常想让人帮他们坐起来麻烦点外,还真没什么其他需要操心的。
不过看着孩子那可爱的模样,虽然累点但更多的是欢喜,这三小子真是稀罕死她了。
到了腊月下旬,三孩子都已经能坐得稳稳当当了,比其他的孩子都厉害。
赵清卓弄了不少棉花回来,打算给一家几口都做一身厚棉衣。
剩下的棉花给了方母,让她拿回去。
他今年把累计的假期一起请了,准备先去岳母家拜个早年,然后再带着孩子们回京城。
赵父赵母都打了不少次电话来问孙子了,他不回去都不行。
这日一大早,方圆起床就看见赵清卓跟方母在装东西。
方圆转身去了最小的那间卧室,提了两个蛇皮袋出来。
“媳妇,你这是什么?”
赵清卓看着方圆拿出来的两大袋东西有些好奇,这两袋子他以前可没见过。
“这两袋都是我早准备好的东西,一袋给我妈带回去,另一袋咱们待会寄回京城。”
里面是干海货,以及她空间的大米和面粉这些。
都是她辛辛苦苦劳作得来的,不说别的了,磨面这个活都耗费了她不少力气。
为此还在空间里放了个石磨,这些可都是她亲自一点一点弄出来的。
“我看看。”
方母说着,放下手里的东西上前查看:“这么多海货,你什么时候屯的?”
她先前可没看到这些,这丫头藏东西倒是有一手,让她都没发现。
“我生孩子前屯的,还有一袋是给公公婆婆的,咱们到了城里就先寄回去吧!”方圆得意的说道。
这些都是放在她空间里存着的,只是找了个借口拿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