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拿了两个烙饼,气愤的咬着,折腾了一天,早上是从赵家来的,压根就没吃饭。
一天到晚,就这一顿饭。
只能尽量多吃点,免得让这群土匪吃完了。
虽然吃饭,她的眼睛还是盯着赵家人的嘴巴,看着这几个侄子跟饿死鬼一样,不停的往嘴里塞,心疼得她心脏病都要犯了,眼前一阵一阵的发晕。
这都是粮食啊,花了真金白银买的。
虽然没用粮票,在村里换来的粮食,价格比镇上粮食公司卖的,还要贵一点点。
现在为了省钱,要不是大家嫌苞米面太便宜,没有粮票不愿意卖给她,她都想吃点苞米面省钱。
现在这么些粮食,怎么也得值一块多钱,全让这家人都吃了。
赵玉兰的气卡在嗓子眼里,上不去也下不来。
她拿赵家人没办法,就如同去找陈可秀吵闹的时候,陈可秀拿她没法一样。
但是还是有点区别的,毕竟陈可秀可以拎起扫把打她一顿,而是她不能这么做。
这两个人是她的哥哥,现在村里人没有人肯帮她讲话,即便是打她两巴掌,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恼火的不行,又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可依旧不松口,不愿意给250块钱出去。
这一年多来,一家三口的开销,加上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哪怕省吃俭用,一件新衣服都不做,也不买XX东西。
油盐酱醋也总是要买的。
林林总总的加起来,这一年多已经花掉了200多块钱。
她的小金库也只变成了三千块钱,而目前没有任何进账,这让她变得很焦虑。
钱肯定是不给了,想在这里一直住下去,那就住吧。
赵玉兰也不是傻子,不愿意留粮食给赵家人吃饭,可她总不能一直不吃饭,就想了主意。
吃过饭就去了厨房,想要把剩下的粮食都搬走。
这群人敢在家里折腾,就是仗着是自己的娘家人,肯定是不敢去别人家折腾的。
她打算把粮食都搬到邵大伯娘家去,等她家开火的时候,让她们一起把饭做了。
到时候呢,就让两个孩子和她一起去邵大伯娘家吃饭。
只要娘家人没得到好处,自然过两天就回家了。
想象是美好的,她没想过邵大伯娘会不会不同意,毕竟这只是一个小忙,没道理不帮的。
再吵再闹,都是自家人。
今天就算是吵架了,她也没骂邵大伯娘,最多就算是不轻不重的说了几句。
总不能这么不近人情吧。
刚收拾好,就见赵大舅妈和二舅妈堵在门口,两人一左一右的,一个架住她,一个把粮食拿走。
赵大舅妈呸了一声,“别出幺蛾子,我儿子因为你的事情受伤,想什么都不给?做梦吧你。”
“玉兰,你说你把东西搬出去干什么。都是一家人,别闹了。”赵二舅妈把粮食拎了回去,还威胁道,“你别再想那些有的没的,就算你把粮食搬到别人家,你搬到谁家,饭熟的时候我们就去谁家吃。”
当然,就只是威胁了。
外村的人来了这个村里,自然得夹着尾巴做人。
不过从今儿起,赵玉兰走一步,大家一定会跟一步的。
正是农闲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和她耗。
“实话跟你说吧,如果今年我们没把那些钱的粮食吃回来,明年我们还会接着来,除非你把家给搬到天。安。门下去。”
赵大舅妈话说的直白,把赵玉兰吓得一个激灵,恼怒不已:“你们凭什么这么做?我要报公安的。”
“哈哈哈哈,报公安?笑死人了。”
“刚学个词儿你就用,我们可是你请来的,跟你儿媳妇家可不一样。”
“而且我们两家没有什么断亲书,我们就是在你家待着。你要是敢报公安,我们就告诉公安,是你让我们来欺负人的。”
“大不了鱼死网破,我们坐牢你也得坐牢。”
赵大舅妈和赵二舅妈你一言我一语的,让赵玉兰无话可说。
真是那句话,请神容易送神难。
她真的不敢找公安。
自己做的孽,就只能自己老老实实的受着。
见这家人不是开玩笑的,赵玉兰只能咬牙道,“我可告诉你们,如果你们要了这些钱走,咱们两家,以后再没有任何关系。”
赵大舅妈撇撇嘴,“没关系就没关系了,你就是个害人精扫把星,害得我儿子门牙都被打掉一颗。你以为谁很想跟你往来?”
明明这么有钱,在娘家哭穷,每次去了先哭一顿邵卫国不孝顺,家里又怎么艰难如何如何。
然后又拿出几十块钱,或者是一点布料,说用来照顾娘家人。
搞得大家都觉得这是她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好话跟不要钱一样往外冒。
每次她回去,谁不是把她当做贵重客人?
天天捧着,费尽心思的讲好话给她听。
结果呢,给娘家的那些钱,对她来说九牛一毛而已,还让大家感恩戴德的。
既然这样,还不如一次性给清了。
赵玉兰听得火大,“行,我什么都不说了。去把我妈喊来,要是她同意呢,也给我写个断亲的书,到时候我们两家就没关系了。”
她停顿了一下,语气沉沉的威胁道,“现在我家建国和梨子都在上学,两人的成绩都很好,以后肯定能干一番大事。到时候我发达了,吃香的喝辣的,你们再来找我,那可没用了。”
赵二舅妈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行啊,再给我多加五十块钱,我保证以后我们家谁都不来找你。”
邵建国有没有出息,那就不说了。
但是邵建国有出息了,就一定会孝顺她吗?
还吃香的喝辣的勒,把美梦做的这么实在,别到时候分不出真假。
第657章 心机深沉得很
别的就不说了,邵建国进了家门,看到赵玉兰满身都是伤,现在一句都没有问过。
换做自家几个儿子,看到娘老子被打成这样,肯定二话不说就抄起镰刀锄头,问清楚是谁干的,早就报仇去了。
而邵建国呢,从头到尾一句话都不关心。
现在明明能听到,他的亲妈被嘲讽,还是选择闭门不出,一个屁都不敢放。
这能是孝顺的人?
至于邵梨子,一个丫头片子,孝顺不孝顺也不好说,虽然关心了赵玉兰两句,也没说别的。
就这两个孩子,就算是哪天真的有出息了,估计赵玉兰的日子也不能好过多少。
赵玉兰就是蠢货,最孝顺的孩子,让她折腾得老死不相往来,把不孝顺的当做宝,眼睛瞎成这样。
估计赵玉兰也就这样了。
还因为她,赵家里子面子都没了,谁还想一直跟她搅和,把钱拿到手是最好的了。
不来往就不来往呗,有啥可稀奇的。
对于赵二舅妈的想法,赵玉兰从来都没有想过,她满心满眼都觉得邵建国应该是孝顺的孩子。
这种心理,是来源于邵卫国打头孝顺了。
在赵玉兰的心里,大儿子那么孝顺,虽然后来也狼心狗肺了,也是给了她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好处的。
她对这两个小的,不知道比对邵卫国好多少倍,必须比邵卫国还要孝顺才行。
赵二舅妈意味深长的目光赵玉兰没察觉到,只听到了她想加钱,立刻就火冒三丈。
这都是什么娘家人,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看着娘家二嫂有恃无恐的样子,赵玉兰气不打一处来,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不要脸。”
这一巴掌,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刚刚还在屋里看情况的赵家老少爷们,一窝蜂的涌出来。
尤其是几个小的,剑拔弩张的。
骂起人来也很难听,根本就不管赵玉兰是不是姑姑,想到什么骂什么。
少年们的嘴巴百无禁忌,骂的赵玉兰头昏脑胀。
没来得及还嘴,就听赵二舅站在门口斥责,“赵玉兰,是你非要我们过来帮忙,结果你打你嫂子,可真是个白眼狼。”
“是你们不要脸。”赵玉兰气得鼻孔冒烟,“说好的二百五十块钱,又往上加价,真当我是好欺负的?”
赵二舅可不管这些,“随你怎么说,不给钱也行,我们就在这住下了。我媳妇挨你打,现在给多少钱我们都不干。”
“对,我们不干。以后就在这里住了。”
“不走了。”
赵二舅一家,纷纷附和。
看起来气势很足。
邵建国听得很烦,过两天同学就来家里玩,联络感情的好机会,这几个同学还是县里的。
想方设法的,才和大家交好,答应来家里玩几天。
其实现在也没什么好玩的,冬天嘛,最多就是上山打.打鸟雀,或者烤几个红薯土豆的。
县里的孩子,多数一出生就是职工家庭,倒是很少出来玩,加上邵建国非要邀请,这才来看看,算是联络感情了,
邵建国可不想,大家吵吵闹闹,给他丢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