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她过得平静,但是蒋清清的日子过得不太好。
虽然隔三差五寄过来的信,都是说一些正向的话,也没有表述出任何失意。
这边离的不太远,基本上信件一个月就可以来回。
蒋清清多数情况下,每隔两个月就会写一封信,但是到了现在,已经有四五个月没回信了。
陈可秀想着,感情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淡的,也没有写信催促她回信。
不管是蒋清清的信,还是郭嫂子写过来的信,别人写过来她就回,要是没回就不搭理了。
但是昨天刚拿过来的信,是宁雪写来的,两个小姑娘今年就要参加中考了。
宁雪那边越来越好,因为成绩还不错,人也懂事听话,因为读书用功,对待事情的见解有不同的角度,现在很得宁营长的喜欢。
而宁营长似乎也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继续当甩手掌柜。
所以,宁嫂子也不太能管得住宁雪,在家里有了极大的话语权,日子也算过得好了。
偶尔会写信,都是感激陈可秀的,很高兴的说,宁营长就再也没有想过让她读完后初中嫁人,而是鼓励她好好往上读。
她觉得这是最美好的日子,都是因为当初陈可秀教她走出的第一步。
话里话外都是感激,倒是把陈可秀搞得很尴尬,反而和她没有什么话可以说。
没有家里长短的事情,自然就有些词穷和无语,就算是回信,也不冷不热的。
但是和蒋清清就不一样了,两人就像是往年交一样,什么事情都可以聊到一起。
可即便是这样,蒋清清没有回信,陈可秀也不好打扰,没在写多余的信过去。
但是这次宁雪寄信来,说的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蒋清清的。
第677章 没有血缘的亲人
两个性格差异很大的女孩,因为在同一所中学读书,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
宁雪说,蒋清清的成绩很好,但是可能不能继续读了。
原因就是因为,蒋清清的弟弟,现在四岁多了,平时就带得很烦,但是因为把他送到别人家管着,蒋嫂子还是能够继续在妇联上班,蒋清清也能上学。
就是平时吧,蒋嫂子确实也很累,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蒋营长也经常出任务。
不过就算再苦再累,也能勉强支撑下去。
可最大的问题来了,蒋嫂子又怀孕了,按照信寄过来的时间,怕是已经有五六个月了。
蒋嫂子自然要孩子,但是可能年纪稍微有点大了,怀着孩子,又要带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根本就忙不过来。
现在妇联的那份工作,已经辞掉了,没有十几块钱的补贴,家里人口变多,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最关键的问题是,蒋家和宁家还不一样,宁家一直都是省吃俭用的,过习惯了苦日子。
但是蒋嫂子之前没有孩子,也就蒋清清一个,加上之前她上班的,也有些积蓄。
家里的日子,都过得比较富足。
这些年又耗的差不多了,人变得多了,加上带孩子的压力,就有了不想让蒋清清继续读书的念头。
蒋清清现在还在上学,那是因为这个学期的学费已经交了。
等到考上中专,学费比初中的时候还要多,而且得去外地上学,处处都得花钱。
而蒋嫂子在家里,怀着孕带孩子,已经很受罪了,所以已经和蒋清清商量了,让她读完初中以后就回家帮一阵子。
至于什么高中啊,中专的,就先不要去上学了。
当然,也不是让她彻底不读书,而是让她在家里帮忙干活,一边复习着准备高考。
宁雪说,后面的课程越来越难学,得用尽全力,才能跟得上进度,带孩子和家务活,这些琐碎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认真学习。
她担心,蒋清清这么聪明的人,会在家务里泯然众人矣,所以忍不住和陈可秀吐槽。
陈可秀只能叹气,她又能做什么呢?
心疼蒋清清,对蒋嫂子心态的改变而感到难受,可这些都没有什么用,她毕竟是个外人。
心底里也是难过的,蒋清清是多么好的女孩子,每天都朝气蓬勃,说要去做接线员。
路过邮电局的时候,都要偷偷摸摸的在门口看很久,会因为心得一点点知识而高兴的蹦起来。
这样的女孩子,让她回家做家务带弟弟,陈可秀相信她还会继续用功的,可是人的精力有限啊。
不是没见过蒋嫂子把她指使的团团转的时候,家里的磨难和琐碎事,会消磨掉人的精力。
也许再过些年,清清的弟弟长大了,她会功成身退,可是能读书的日子,就去而不复返了。
现在蒋嫂子能让她别读书了,再过些年,真的能够愿意出一笔钱让她去读大学吗?
要是以前的蒋嫂子,陈可秀是相信的,她相信以前的蒋嫂子一定会为了蒋清清的未来,砸锅卖铁也要送她去上学。
终究是此一时彼一时。
有了亲生的孩子,蒋嫂子的心已经偏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明显蒋清清是手背啊,无论什么时候,永远都是把手心给攥起来,受伤的都会是手背。
而陈可秀,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
蒋清清不再写信,只怕是不想让她知道这些事情,而这些事,又是别人家的家事。
而她能怎么办呢。
可以给蒋清清出一笔钱,让她继续读中专,又或者是去读高中。
可蒋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蒋嫂子今年三十九岁了,在蒋营长常年不着家的情况下,她没有能力带着一个稚子,以及迎接一个即将到来的婴儿。
陈可秀相信,蒋嫂子也不可能完全不在乎蒋清清,只是让蒋清清留在家里,对于这个家来讲,是会过得最舒服的方式。
这件事情困扰陈可秀两天了。
也没想出好的办法,哪里还能管得了小芳的心事呢?
坐在门口想了好久,最终拿起笔,给蔺主任写了一封信。
蔺主任之前答应过,要是她有所求,会尽力帮一个忙的。
她决定了,请他和成绩很好的蒋清清一个机会,虽然这丫头还没满十八,不管是性格还是成绩都不错的,不会比那些后来招进去的知青差。
现在部队的中学已经盖起来了,会需要很多老师,也许有的小学老师会去中学。
蒋清清倒是可以去小学,只要能做一个代课老师,至少在学校的时候是可以顺便学东西的。
回到家以后再帮蒋嫂子带孩子,虽然,这样会很累,也可以让蒋清清多一个选择。
实在是不忍心让这么好的姑娘,蹉跎在家务的岁月里。
陈可秀很少求人,但是为了蒋清清,她愿意求一求,甚至愿意捐点钱,让学校买点教材用具。
只希望现在能够缺人,至于到时候蒋清清愿不愿意去,那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相逢一场,能做到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陈可秀写完了信,林姐这才回来,还是有点冷的天,从镇上走回来,落了满头的汗。
有时候陈可秀都想劝,实在不行的话,想办法托关系搞一张自行车票,这样来回方便一点。
还能节省时间。
但是林姐想到,要去找自行车票,就觉得很麻烦。
而且总觉得,做这样的生意不是长久之计。
虽说现在没有人效仿,不过已经有很多人打听了,打听配方呀,打听每天出摊的流程之类的。
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个还算大的镇子上就会出现很多卖东西的,到时候就得想办法改改了。
而且,小陈不是说,邵卫国也许今年,也许明年,就会回来了吗?
就赵玉兰这个搅屎棍,哪怕邵卫国就是退伍了,应该也不会在村里继续住。
都是要离开的,弄个自行车,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关于这一点,陈可秀其实已经劝过她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管多好的感情,始终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分开的。
林姐现在的想法是搞一番大事业,而她的想法,就先稳稳的做这份工作。
等到彻底全面开花的时候,在拿着已经拥有的信息和钱,小资本的开始入场。
两人走的路子是不相同的,迟早有一天,总是要分开的。
但是林姐觉得,迟早有一天也分早晚,现在的她,还是觉得跟亲人在一起比较舒服。
陈可秀也不好拒绝,索性也不再劝说了。
没有血缘的亲人也是亲人,和林姐的感情,比之邵卫国也差不了多少。
第678章 典型的想吃苦
林姐收摊回来,给安安和如意带了几颗糖,哄这两个小孩亲她,然后给她撒娇。
如意就不用说了。
两个娃都不需要林姐哄,每次看到她回来,就会屁颠屁颠的迎上去。
而安安呢,懒得不行的家伙,自从吃过了林姐的糖,也变得勤快起来。
听到大门响,跑去迎接林姐的速度绝不比如意慢。
陈可秀有些无奈,“林姐,少给两人吃糖,别把牙给吃坏了。”
“坏不了,我想着呢。”林姐有些不以为意的回答。
这才吃多少糖呀,哪能就把牙给吃坏了。
看这两个小家伙高兴,别说买几颗糖,这是多花点钱买别的,林姐也开心。
陈可秀劝不住,也只能算了,反正除了林姐给的糖,两个小家伙休想再从别处吃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