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觉得,只要能够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朋友即可,小说嘛,不需要从里头获取文学价值。
想要得到那些,完全可以去看名著,没必要在里头找。
安安看得火大,“他们凭什么那么说?”
在他眼里,妈妈是最最厉害的,恨不得隔空把别人的嘴给堵上。
陈可秀耸耸肩,语气平静,“不管什么样的,都会有人骂。不喜欢你的人,没必要向他证明什么,因为他就是不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自然会懂你。”
况且,来信不算什么。
相比售卖出去的书籍,来信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
一件东西,喜欢的人,大多数都是沉默的欣赏。
只有不喜欢的,才会跳脚着骂,甚至贴着邮票的钱,都要写信来长篇大论的辱骂。
甚至有抠一个剧情和事件,逮住不放,使劲骂的,还上升到了人身攻击,满信纸都是脏话的。
她都懒得搭理,连生气都不会,毕竟故事的原型从来不是她,很多人物的选择也并非她的主观意愿。
她笔下的人物的灵气在于,代入角色的性格和环境以及经历,站在她们的十字路口,猜想她们会做出的选择。
什么样的选择,都会有人不喜欢,何必置气?
安安若有所思,半晌后,还是有些沮丧,“我做不到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我希望大家都喜欢我。”
如意一把搂住他的肩膀,“喜欢你的人很多,我老弟生得好看,拍照好,品学兼优。你都不知道吧,班里喜欢你的同学能从咱家排到学校,想这些做什么?”
安安一脸不信,“别骗我了。”
“当然是真的。”如意努力点头,笑嘻嘻地说道,“能坚持自我的男生,真的很帅的。”
姐弟俩毕竟还是孩子,开始说起了班里的谁谁谁。
都是眼冒金光的。
陈可秀扶额,两个小家伙,不会早恋吧?
这才刚满十三岁啊。
她担心归担心,但是也没有提醒,毕竟两个娃都是有分寸的,即便是早恋,最多就是约着学习,顶天了逛街买个东西。
这种青春的发散,她觉得没有阻止的必要。
她还有别的事,因为月亮的笔名还有点名气,距离华兰拿到国内代理权,出版了之前的书,销量还不错,她也准备出版《招娣》了。
她觉得《招娣》没有那么差,偏偏大点的出版社都拒绝了。
有几家有意向的,但是要求和前面的几本书有联动。
可是风格南辕北辙,那些联动和欺骗读者购买没有任何区别,她只能拒绝。
却有个很小的出版社找到她,死皮赖脸的要出版,她自然是同意了。
不过坏消息是,这家出版社没有什么资源,只敢说尽力给她铺货到二十家书店。
听起来不算少,其实分散到全国各地,就像是泥鳅入海,很难激起水花。
不过陈可秀不怕,也不想搞什么宣传,有缘人能看到的。
明天就是首日销售,她多少有点激动的,毕竟没有经过华兰的帮助,她自己找的出版社,也不是很大的,甚至没有名气。
她也想知道数据如何。
华兰也在等销量报告,一直让人打听着。
一家很小的出版社,应该还是这几年创办的,只出过几本书,也就是这种实力的,才会听到月亮的笔名,就想全力以赴。
不过,就算全力支持陈可秀,她那种沉闷没有亮点的书,也不可能起来的。
虽然笃定,可华兰还是紧张,就怕陈可秀自己出头了,啪啪打她的脸,简直比陈可秀还关注事态的发展。
首日销售,自然是没有多大的水花的。
毕竟帮助陈可秀出版的小出版社,没有什么资源,谈出来的书店也不如何。
现在的人,认作者的笔名,也看发行的出版社,没有任何营销,要是能巨大的销售份额,那才是有鬼了。
陈可秀也没做任何宣传,单纯就是写出来了,等待着发行。
至于成绩如何,倒是也没有想那么多。
一天的销售统计下来了,出版社那边很看中这本书,还是特意打电话通知了她。
全店铺销售,日销十本。
陈可秀都沉默了。
确实是她写书生涯里,最烂的成绩,没有之一了。
华兰利用星河出版社总监的身份,打听到了这个数据,瞬间就没憋住笑。
“十本,她说她有底气和自信呢。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才十本。就她当初随手写的几个小故事,放在我的手里,那还是70年代,我给她卖出去的都不止这个数。”
“90年了,文化复兴成这样,小说是炙热可热的东西,她挂着月亮的笔名,销售出去的也只有十本,这种数据,她没话说了吧。”
余松也觉得解气,他们一家都讨厌陈可秀。
奈何陈可秀已经不是他们能够随便凌驾于上的了,也不是他们能动的,看陈可秀吃瘪,就好像报仇了。
“谁让她不听你的话,身为干了多年的编辑,这点市场把控的能力她都不信任,还想自起炉灶,这不是活该的。”
见华兰听得高兴,他继续说道,“说实话,这些年又不是你给她把控大方向,她能有如今的地位?只是单单这本书离开了你,立刻就不行了。要我说啊,还就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给这种老人,容易飘。”
这话也说到了华兰的心里,她就是这么想的。
她觉得,陈可秀没有尊重她了。
很多事情,她嘴上不说,实际上特别希望别人能够捧着她。
就像当初当编辑的时候,把着作者们的命脉,唯有把她捧高兴了,她才能答应发行。
这几年文化复兴,小说这个行业兴起,很多老牌的出版社不是改革就是倒闭。
但是市场经济活跃,小说不止是文字的载体,而是成为了一种另类的娱乐行业。
而伴随着这个时代兴起的,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出版社。
就比如陈可秀找的这个,叫什么田野出版社,什么野生的东西,估计就是有个小破空壳公司,托点关系找个印刷厂,然后就自称出版社了。
第816章 你还真是关心我
连个自家的完整产业链都没有,也敢来分一杯羹。
陈可秀也真是走投无路了,找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出版社,也不知道谈铺货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现在销售这么差,可能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全面下架,这本书连个泡沫都砸不起来。
指不定多么后悔呢。
她收敛了笑容,给陈可秀打去了电话,“关于你的新书,我也关注了,数据确实不太好。不过你也别着急,你的功底摆在那里,就是类型的变化太大,读者适应还需要一些时间,别影响你的心情。”
还没打算跟陈可秀撕破脸,哪怕是嘲笑,她也不敢说得太明白了。
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她已经知道了陈可秀的窘迫,也让人挑不出错来。
陈可秀语气淡淡的,“意料之中的事情,劳驾你费心了。出版社里那么多事情,亏的你还记得我首发的日期,华姐果然是把我放在心里的。”
她哪能不知道华兰的意思,打着关怀的旗子,实际上是来臊她的。
无非就是当初因为这本书的事情,两人闹得不愉快。
这是提醒她,华兰是多么的有本事,没了她,就不会有太高的名望。
陈可秀并不在意这些,这本书只是因为她想写,所以就写了。
找个地方发行,也算是善始善终,至于能赚多少钱,压根就不在她的预期内。
最重要的问题是,她觉得田野出版社还行,有意向投资,或者是以收购的方式融资。
她做了多年的写手,和华兰又起了龌龊,暂时不想退出这个行业,就有必要有自己家的出版社。
只不过她现在手里的钱没有收回来,足够保证生活质量,但真的想要做风投,还是差点意思。
所以也没有跟现在田野出版社的创始人谈这个问题。
这本书是她投石问路,也想看看创始人的耐受度和水平。
她对做老板是不感兴趣的,即便是完全控股,她也不会作为管理员亲自上阵。
最后除了股份什么都不变,依旧是原班人马在经营,也想看看这些年轻人如何。
今天那边打来电话,虽然成绩很拉胯,他们为了铺货,就属于求爷爷告奶奶的,让书店上架,结果出了这个成绩。
一般年轻人都该心浮气躁了,然而那边还很平静,不停的安慰她,说这本书一定可以起来。
甚至,还说了很多书里优点,比如节奏很快,每一件事的冲突矛盾都能够吸引别人看下去。
只是这些年大家都习惯了,女生小说就是言情故事,沉溺在情情爱爱之中,获得一些现实获取不了的情绪。
而这本书的后期也可以满足这一点,虽然不是情爱的情绪,但是能够获得成就感。
而且她们觉得,立意是很不错的。
虽然开放这么多年了,女性的地位一直都很低,而这本书表达出了抗争和女性的力量,他们都很看好。
虽然首日销售的数据不好,甚至称得上是很烂,但是田野出版社并没有表达出放弃。
田野出版社负责人甚至觉得,是田野出版社太小了,铺货的面积小,而且商家的一些书店都不是什么地理位置很好的地方,人流量不是很大,没能帮她把销路打出去。
接下来还会继续洽谈别的书店,哪怕是多让利,请求书店上架,也会把这本书做起来。
虽然其中有月亮,这个笔名的加成,他们才会很看中。
毕竟,田野出版社实在是太小了,想要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招牌。
而月亮这个笔名,简直就是目前小说市场中的大咖,肯定会倾尽全力的将资源倾斜。
所以,哪怕是成绩不好,陈可秀也觉得跟田野出版社合作很愉快,至少是认可她的。
而且,她只需要创作,所有的运营事情他们都会去解决,虽然能力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