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第2天茶话杂志社,发布了茶话报。
跟杂志差不多的性质,不过杂志更像是一些其他热门事件的合集。
而茶话报是最近出的,每天都会有一期,内容也就跟报纸上的内容体量差不多。
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不过就是有陈可秀和水莲的采访。
水莲说了故事震撼人心,而陈可秀没有任何进展,顺嘴说她性格傲慢,两相对比,这就已经开始吹捧起来了。
陈可秀也不在意,把报纸丢在一边,就开始写第一个故事的大纲。
去年发生了一场谋杀案,一家四口都死在了家里,案子目前还在侦破中。
现在没有什么工具,更没有天眼可查,逃跑了就是逃跑了,想要找人难如登天。
四处走访,都没有得到什么消息,她记得那期的报纸,就在南省,是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提供消息的。
她当时记下了这个案子,也觉得有些唏嘘。
没想到今天会用做素材,毕竟时空不一样,而且也不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只能改编后,当做素材来使用。
第1个案子是很简单的谋杀案,一个人杀人夺财潜逃。
毕竟是二十年后的背景,凶手乘坐火车,在火车站被直接抓捕,然后牵扯出了之前的事,那一家四口都是他所为。
第一个故事,没有任何故事性,甚至有点狗血,巧合度偏高,主要是提到了各种提取证据和抓铺,以及交通工具和通讯的信息。
算是把20年后的世界观先打开了,当然,也做出了些许的模糊处理。
即便以后人们发现这些高度吻合,也不过是觉得是时代的推进,而她那时候,也失去了研究的价值。
更不会有人想到,她明目张胆的写出了这种东西,书里的故事,是当不得真的。
有了前情提要,后续也都是类似的故事,其中包括一些利用化学药品,甚至是比现在存在的高科技的犯案手法。
贴近生活,却又什么东西都和现在不太一样,有着些许区别,能看出时代的进程。
甚至是在过程中,平时的消费,都能体现出繁荣,能让人完全看得懂,却又觉得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把大纲全部写完之后,已经是四天之后了,借用了酒店的机房,把键盘敲得飞机。
管理电脑的人,看得眼睛都直了,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能够手速这么快的。
陈可秀写得很快,每天一两万字,然后立刻打印出来,晚上检查稿子有没有错别字和语气不通顺的地方。
偶尔有些错漏,直接用笔修改。
第二天又继续。
她说到做到,用了十五天的时间,一本十九万字,六个小故事的小说完成。
这速度,哪怕在后世也是极快的,何况是在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年代。
作协的人听说她已经完成了,请求查阅后送审,然后提前结束比赛,都懵了。
才十几天的时间,能干什么的?
不过还是和她见面了,文会长劝说道,“要不要再打磨打磨?还有时间……”
他算是齐舒的朋友,在绝对公平的情况下,倒是想偏向自己人的。
十五天的时间而已,就算小说这种东西,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也不该这么快呀。
完全不用着急的,毕竟提前写完也不加分。
作协也不能够给出任何评分,最终的结果还是得看销售量,写的越好,赢的几率也比较大,不如再想一想呢。
陈可秀摇摇头,“就算再打磨也不过如此了,麻烦了。你们看看吧。”
文会长也没办法,拿过装订成册的稿子看了看,书名起的也很随意。
只有四个大字——《破案实录》,这还真是符合晓黎明取出名的风格。
一共三本书,一本是《民国诡事录》,第二本是悬疑的小故事,就叫《镇妖实录》,第二本是《江湖游历录》现在就变成《破案实录》了。
没有一点花里胡哨,书名简单又直白。
他看了眼陈可秀,难不成真是晓黎明?
实在是这种风格,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他虽然不搞小说,偶尔也会看看别人推崇的小说,他还挺喜欢晓黎明的。
所以说很多东西很诡异,看起来不怎么现实,但是逻辑自洽,也还算严谨,也就是文字粗糙,简白了一些。
刚开始看的时候不习惯,等习惯了之后,发现没有任何阅读障碍,也就适应了,甚至觉得还挺好的。
而且剧情跌宕起伏,落笔永远在想象不出来的地方,完全可以忽略文笔这种事。
他翻开看了看,开局就是一场血腥的案件,入室抢劫,男主人头破血流,已经失去了踪迹。
而且这是路人的视角。
路人摸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接线员很冷静的问出地址,除了场景之外,男主就开始入场了。
然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侦查,从脚步到屋里的痕迹调查,立刻锁定了嫌疑人。
从接到消息到实施抓捕,不过是一个小时的时间,嫌疑人在火车站被拦住。
而文中,也给出了解释,出行必须身份证实名制,而且可以联网,嫌疑人在进站的一瞬间就已经被锁定了。
这个故事看起来没有什么转折,也没有跌宕起伏,可是能够吧电脑想象出联网,甚至是给出了一套浑然天成的购票体系。
还有侦破案子的微小细节,无不体现了和现在的不同。
这个世界像是真实的,却又有一些现在做不到的手段,这种猎奇,让人欲罢不能。
刚破了一个案子,立刻又接到了别的报警电话,死亡情况,比第一个案子诡异多了。
很好奇后面还会出现什么手段是大家想不出来的。
文会长一看就是一天,本来只是确保这个稿子到时候出版,不会有什么变动。
免得出现偷梁换柱的情况,结果完全入迷了。
第921章 家里的东西都是你的
后期出现的案子扑朔迷离,甚至让人猜不出凶手,不管是收集的苹果核,还是会杀人的电风扇,都是寻常人想不到的角度。
胡编乱造中还有那么一些逻辑。
甚至最后一个故事,压根就不是他杀。
层层剥茧,让人看到的是另外一个世界完全不同的思维和探案手法。
他看完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不好意思,耽误你时间了。”
陈可秀摇摇头,“没关系,如果没问题的话,我这边比赛就结束吧,然后送审了。”
“没问题没问题。”文会长和其他两个成员对视一眼,然后就让她把稿子带走了。
虽说没有直接公开,如果连作协审查过得,大家都不相信了,那这场比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陈可秀直接拿着稿子出去,田昕已经在等着了。
即将结束的时候,陈可秀特意打电话让她过来,方便她把稿子拿去审核,尽快上架。
提前结束确实不能加分,不过,这场比赛是3个月。
也就是说,在创作结束后的两个月就是结算期。
这两个月的时间需要送审,然后出版最后是统计销售量。
现在她多出半个月的时间,如果动作够快的话,等到创作期的时间过后就可以直接上架,领先了半个月的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出来的时间就是优势,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发酵,销售量很可能就会遥遥领先。
明明可以碾压,她也不想等着水莲一起,好似公平公正的比拼,那没有任何意义。
田昕还是第一次看到她,两人之前都是电话沟通的,要么就是信件往来。
就算是出版社融资的事情也都是律师出面代理的,还没见过面呢。
“月亮老师!”
陈可秀看着剪着学生头,穿着蓝色卫衣的女孩子,“田昕?”
“对对对,是我啊。”
“不是让你明天再来吗?等到这么晚了,你怎么知道是我?”
田昕嘿嘿一笑,“没事,我就知道,你今天会完成的。老师的气质和别人不一样,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陈可秀莞尔一笑,“那就请有眼光的你吃顿饭吧,想吃什么?”
“那我就不客气了。”田昕指了指路边的烧烤,“就那个吧。”
吃饭的时候,两人谈了谈公司的事情,又互相交换了一下信息,把齐舒帮忙拉过来的资源交给田昕,让她整合。
也提了,要不要让出版社开到京城来,关于这方面她是可以帮忙的。
不过田昕拒绝了,那个城市是她的老家,不管是在哪个地方都差不多的。
也就是洽谈业务的时候辛苦一些,往京城跑跑,不过距离并不算远,倒是也没什么关系。
陈可秀也不强求,她说过不参与出版社运营的,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都不值得上心,给予她最大的自主权。
这种事她都不管,田昕彻底安心了。
本来想邀请田昕住一晚的,可以给她订酒店,不过田昕拒绝了,当月买了火车票回去。
出版图书审核这样的事情,当地也可以做,到时候排版印刷,还有封面类似的事情,都要搞很长的时间。
这件事情对于田野出版社来说是大事,晓黎明和月亮是同一个人,现在入驻田野出版社,肯定要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虽然她嘻嘻哈哈的,却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办砸了。
如果赢了,田野出版社就此爬起来,如果输了,她会和陈可秀一起沉入谷底。
况且两人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了,完全绑定在一起,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陈可秀也没让人来接,打了个出租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