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往前走,很快到了梅树村——城市扩建,原先的梅树村距离市区有十几公里的路,开始是坐严家兄弟的拖拉机进城,后来通了公交车后,他们这里算是远郊公交,但现在,因为城市的扩张,他们已经快算城中村了。
此时的梅树村,跟90年代的又不一样——那会儿大家挣了钱,都盖了大瓦房,但如今入眼所见,皆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别墅。
现任村长是周福军,当年村里人都想建小别墅,周福军还找了周渔问:“你说是统一的好,还是各自建各自的好。”
周渔就说:“统一的跟小区一样,咱们村的人还缺小区房啊。”
周福军一想也是,直接大手一挥,跟梅树村的人说:“想建什么样就建什么样,但我话说前头,难看了可别怪大家笑话。”
结果,著名房地产商周远征成了劳累命,村里人一个个的找他——要好看,要时髦,钱的事儿好说。
周远征还跟周渔吐槽呢:“我也不能挣村里人的钱啊,累死我了。”
周渔就问他:“又累又高兴吧。”
周远征美滋滋:“那当然,富贵哪里有不还乡的啊,可你这成就太大了,村里又富得很,根本用不上我,我想使劲都没地方。终于,我等到这一天了。乡亲们用得上我,我骄傲。”
周远征的心血没白费,梅树村建起来用大家的话说:“就跟村名一样,好看。”
可不是吗?周远征不但给大家设计了别墅,还设计了村里的绿化,如今整个梅树村绿树掩映,即便是市里最好的别墅区,也没这边环境好。
石鹏把车开到了停车场,几个人下了车,直接进村。
因为是大庆,村里的特别热闹,不但树上挂了灯,还拉了横幅,周渔看了看,上面写着:“庆祝梅树村致富二十年”,而且周渔瞧着树上还挑了不少杆子,都拴着鞭炮,每挂最少是一万响。
周福军听说周渔过来了,就迎了过来:“怎么样?布置的还成吧。”
周渔点头,10周年的时候,他们还挂了感谢周渔的条幅,周渔让撤下来了,这次好在没弄上,倒不是她谦虚,而是她虽然走出了致富这条路,但如果没有秋桂婶小翠姨她们敢于跟着走出来,没有四爷爷福军叔的稳定大后方,周渔真不一定能带着他们走这么远这么好。
周渔可以说,华美集团是她奋斗的结果,但她认为梅树村的富裕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跟她有关系,但不为主。
“挺好,听说还有烟花秀?”
周福军就说:“是,晚上放。不止烟花秀,还有表演呢。”
周渔都愣了:“自己表演吗?”
周福军乐呵呵:“可不是,报了一百多个节目,初试复试两轮,至今留了四十个。”他还小声说,“很精彩。”
周渔竖起了大拇指。
说着,就走到了村委,翻建的时候,村委这块就专门做了设计——村里不止有节日庆祝,还有婚丧嫁娶,所以这里扩大了不少,仅仅阅览室就占了整整一层,还有个大广场和大舞台。
周渔到的时候,广场上已经放好了桌子,不少人已经入座等着了,林巧慧,秋桂婶,周秋芬,小翠姨,老旺叔他们正凑在一起说话。
林巧慧就招招手,让她坐在了自己身边。
周渔就问:“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秋桂婶笑着:“你郭婶子和桂花嫂子瞧着小翠羡慕,这会儿正后悔呢,说当初她们也跟着摆摊了,就是没坚持下来,要不也能当当职业妇女。”
郭婶子笑眯眯的说:“我发现职业女性显年轻呢。”
可不是吗,张小翠去年过了五十五,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不过依旧奋斗在梅树村的战线上,如今是梅树村百货的副总经理。
她今天穿了一身酒红色职业套装,气势够身材好,看起来也就四十出头。
对此,张小翠的回答是:“那你来啊,你把蘑菇厂开的这么好,管理经验充足,来了还得给你安家费呢,是人才。”
这惹的郭婶子她们笑个不停,其实也就是说说,周渔当年缺人,梅树村当年愿意出去的能干的,都跟着去城里了,剩下的就是喜欢伺候土地。
用桂花嫂子的话说:“我看着蘑菇一点点长出来我就高兴。”
这次的庆典是12点正式开始,这会儿还早呢,周渔就听着她们聊最近的事情,秋桂婶说她已经将事情都交给了大儿子和儿媳,算是退休了。
“我和福军说好了,他有空的时候,我俩就去旅游,先去国内,有空再去国外,他们说我们的蘑菇和日化品在国外卖的可好呢,我想亲眼看看。”
周秋芬则说:“我哪里也不想去,我就想工作,工作最美好!”
当年抛弃她的知青丈夫,在知道梅树村都发了后,曾经多次回来找过周秋芬,但她拒绝了,这几年,周秋芬一边工作一边养孩子,两个孩子也争气,一个读博士,一个读硕士。
秋桂婶还问:“小伟今年要毕业了吧。工作定了吗?”
周秋芬自豪地点头:“定了,进南河大学教书做研究。”
一听这个,周老旺都连忙说:“哎呀,咱们村这博士生,讲师教授可不少。我家大外孙女就想考博士呢。”
秋桂婶子立刻说:“你家糖糖没问题的,我们家浩浩说了,糖糖每次都是第一,是考清大京大的苗子呢。”
夸孙女,周老旺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花:“哎,那可太好了,这要是二十年前,谁敢想啊。那会儿我就天天愁,家里那么穷,三个姑娘,拿不出像样的嫁妆,那可咋办!”
“我可真没想到,我能住小别墅,开小汽车,打电话,孩子还能上最好的大学,你说,咋跟做梦一样啊。”
是啊,弹指二十年,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拖着行李被大学开除的女孩,能带着梅树村,能带着华美集团,能带着夏国日化行业走到这个地步呢?
不知道谁把电视打开了。
那是周远征友情赞助的大屏幕,平日里跟村里的老人放电影用的,但这会儿,不知道谁放起了周渔的演讲。
一看是周渔,立时大家都关注起来:“哎呀,这是去哪里啊。”“怎么看着好像是大学?”
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周朵笑眯眯地说:“是南河大学,前两天请我姐讲一讲华美集团二十年,我姐从卖菜开始讲,四爷爷适合在今天放一放,我就拿了录像带回来。”
一听这个,大家都集中精神了,“对,今天适合放这个,也让孩子们知道知道,咱们梅树村能做起来,开始有多难?”
“难什么?人家周渔繁育了菌种,找到了销路,咱就是跟着干的,要说难,也是周渔在前面难。”
“就是,周渔挣钱了咱们才跟上,外面都不知道多羡慕咱们梅树村,说我们走大运了……”
说着说着,声音就小了,大屏幕的声音响了起来。
周渔讲第一次去卖菜,还得盖上铺盖,怕人看见。
讲想要培养菌种,偷偷摸摸在百货大楼那里找人买试管。
讲梅树村门市部开业被人放了鸽子,饼干开了天窗又不能被发现,只能隐晦打广告找聪明人救场。
讲想要买日化线设备去南州肥皂厂帮忙,结果厂长太大方厂没起来又差点黄了。
讲自己去买设备遇到强买强卖……
这一路走来,经历的事情可太多了。
周渔讲,屏幕里的学生们听得一惊一乍,时而因为遇到困难而着急紧张,时而因为听到周渔别开生面的解决办法而哈哈大笑……
而在梅树村,不知道什么时候,原来聊天的说话的四处逛的村民们都聚集了过来,连85岁的老村长也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出来了。
他们坐在凳子上,听着这些知道点大概却不知道细节的“故事”,他们知道这不是故事,这是真实的人生,是在改革开放风风雨雨二十年间,华美集团经历过的事情。
不少人眼睛中都蓄满了眼泪,老旺叔喃喃道:“我们是运气好,可周渔哪里是运气好,这一路多难啊!”
再难也走过了。
等着周渔讲完,就开始了互动环节,有学生问周渔为什么种蘑菇?有学生问周渔开门市部的时候就想到用渠道对抗外资吗?
周渔都回答的很幽默,大家哈哈哈的笑着,直到一个学生站起来,“那么多行业,您是学农的,为什么要做日化?”
这个问题一出,村里人都好奇起来,秋桂婶都说:“就是啊,周渔,你学农,门市部一开始也是为了卖蘑菇,怎么就突然要做日化了呢!”
“是,当时说你要做日化,我们都有点担心,觉得不搭噶,还是老村长说,我们都不懂,把蘑菇生意守好就行了。”
周渔没想到,村里还有这样的讨论。
不过看着大家好奇的目光,她的回答没有学校里那么文绉绉,她回答学生的是因为那是我的心中挚爱,她回答乡亲们的是:“那是我的梦想。”
是的,梦想。
不知道是否能实现,但一直为之努力的梦想。
她梦想着不再被那些外资欺负,梦想着我们的货架上再也不会没有国产品牌的身影,梦想着有朝一日我们的日化产品也可以出口海外,卖遍全世界!
“大姨,那你实现了吗?”佳佳在旁边认真地问着周渔。
这问题一出,顿时引爆了全场,大家都笑了起来,不用周渔回答,梅树村无数人都在帮她回答:“可做到了!”“早就做到了!”“佳佳,你大姨特别厉害!你以后就知道了!”
是的,周渔,你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