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安然的教学很简单,数学只要会加减乘除运算即可,会简单记账,会英语口语,认识一些简单英语单词——
呵呵,好像蛮多!
只要练武的记忆力都很好,尤其被空间果子改造过的人,识字后安然便扔给他们一堆书自己去学,各方面的都有,不认识的字有字典自己查,能学多少是多少。这群孩子在一天天成长壮大,如果利用好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甲午海战那年安然拉孩子们到一处战场上实地考验,曾经最小的孩子已经11岁,最大的十六七,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安然给他们每人配了一把短刀,让战场的残酷和鲜血对他们进行洗礼。
就是这群孩子将那处登录的日本人全部干掉,黎明时分,海滩上除了具具日本人的尸体孩子们已经消失。
“你们一定要记住,日本人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他们无时无刻都想着占领我们的国土,只要有机会就会卷土重来,只要是我的学生就要牢牢记住!”
“是!先生!我们会牢牢记住,日本人是我们不共戴天的敌人!”三百多名少年齐刷刷喊道。
“很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们都通过了考验,你们都是我合格的学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宽,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是先生!我们要做有骨气的中国人!”
回来安然将沈家要的两百多人交给沈家兄弟,安舒信带走了五十人,安然选了四人做亲随,自此,训练基地结束了使命。沈大山为了报答安然将那一处训练场给了安然,让它继续发挥价值。
安然拒绝,已经足够了,毕竟自家也占了便宜得了人,就当结善缘。再说沈家兄弟现在都已经是合格的教练了,沈家想再培养人很容易。
接下来便是准备启程去国外,现在走稍微有些麻烦,以前去的那些小留学生因中方督导大人觉得他们被西化了,忘了祖宗规矩而分批召回。自此再也没派国人出去留学,但也没反对个人出洋求学。
还有就是美国那边连续出台两次排华法案,以前是地域性排华现在是政府排华。国人想过去必须有政府批准,那边有接纳的地方。而且据说很多学校拒绝接收华人子女入学。这可就难办了,如果这批孩子再耽搁就过了中学的年龄。
安然找租界内领事疏通关系,最后还是一位英国领事夫人和教会帮忙让她们去英国上学,英国的教育要比当时的美国好,安然自然愿意。
安然的身份则是住英商办翻译,带四名亲随,孩子们上学。三个孩子学习都很好,想到家里的那几个,安然叹口气,自从上次回去她就没再回去过,这次要是离开不定哪年才回来,想到年迈古稀的爹娘,怎么也说自己的祖宗,这具身体的亲爹娘,临走还是要去看看的。
张氏苍老了很多,看到安然不住抹泪,“你这丫头心就这么狠啊!我就说说你还记娘的仇?后我还以为到死你都不回来了!”
“娘,您到什么时候都是我亲娘,母女哪有隔夜仇?我是真忙,这不有空就来了”
“真的没怨恨娘?”张氏显然很高兴,张罗着赶紧准备吃喝,家里又添人口了,安家长孙安志斌已经成了亲,肚子看似已经怀上了。陈嘉怡生了一个小儿子,她抱着给安然看,“你二哥想把虎头给你,虎头今年两岁了,你要是喜欢就带走吧!”
安然抱着帮呼呼的虎头喜欢得不得了,但还是摇摇头:“二嫂,我哪里有空带孩子?这次来是想告诉你,我想带着双儿三个去英国读书,我的事以后你们不必惦记,等我老了就回老家来,这群侄子侄孙还不管我吗?”
“呵呵,也是,你对他们这么好都会管你的!”陈嘉怡也舍不得儿子,听小姑不要虎头了一颗提起来的心终于落下。
第58章 被安然带着的三个孩子出落得都很好,与在家的孩子相比差距越来越明显。陈嘉怡越看越喜欢,拉着三……
被安然带着的三个孩子出落得都很好,与在家的孩子相比差距越来越明显。陈嘉怡越看越喜欢,拉着三个儿女的手细细问了问各自情况,有些忧心地对安然低声私语道:“家里那几个孩子一直念叨着回上海呢,我觉得你们出洋的事就别告诉家里了,我怕孩子们添乱。”
安然一想也是,“不说也好,说也娘还惦记,你们三个嘴巴严实一点,咱们这次就当探亲”
“知道了小姑姑!”
安家的男孩都去府城读书了,女孩则留在家里协助娘亲管理家。安然觉得没说出洋很对,这些孩子除了羡慕二叔家的孩子能留在上海读书却没什么了,在家的日子也不错,还有人伺候。
安然也没给张氏找不痛快,这一走不知道多时相见,安然尽可能收敛脾气好好陪张氏说说话,看安炳绪每天守着汤锅,这种日子其实很幸福。
回来官府的签署文书已经下来了,他们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徐嫂已经做了奶奶和外婆,小香都做了娘,安然交给徐嫂小楼的钥匙让她定期通通风,留了一笔钱。
安家及其各家的房屋租赁就交给了沈大山,“你没时间就让海生海涛帮着看照看照看。”
“真的走?”
“走了,不走干啥?”
“我会想你的!”沈大山装作难过。
安然哼了一声,没有谁愿意自己的手下心里还念着师傅的,她走对沈大山用人只有好处,估计他心里愿意着呢!
“那个,啥时候走?我送你!”
“不用!”
安然去沈军那边做了告别,分红就存进银行,沈军无奈苦笑,这么多年这女人还是喜欢单身。
轮船招商局那边一样分红直接存进她的账户即可,还有其他入股,到处安置了一下,拒绝了各种送行宴。带上一群孩子四个跟班,登上油轮刹那沈大山居然给她送了一份大礼。
“小孩子帮忙带!我出钱,这回连你们的一起出!乖孙好好听先生的话,爷爷在家等你!”
安然差点泪奔,这什么人啊!看着可爱懂事的两个男孩正可怜巴巴看她,这让她怎么拒绝?随着游轮的起航,沈大山让儿子送上去一个沉重的盒子。安然一上手什么也没说就拿着带孩子们进仓房。
那是一盒子金条,沈大山还真下本!不过安然很佩服他,在国人眼里英美法等国就是蛮夷之邦,甚至有传言那里的人会剥人皮,把人皮安在狗身上,很恐怖可怕。而且他们没礼教,不认祖宗!但凡能在国内生活的都不会出洋,这就是闭门锁国的弊端。
去英国就要走东海南海,穿过马六甲进入印度洋,转向欧洲。历时一个多月。孩子们熬过了晕船便精神抖擞看大海,看日出日落。
很庆幸当初结识了詹姆斯,现在他们的设备零部件修理厂生意越来越好,现在詹姆斯不但管进口备件,还负责购买机械设备。这家伙自从赚到了钱脑袋就如开了挂,在欧洲几个国家现在都很晚的转。
詹姆斯帮着安然找了房子,一座位于康沃尔半岛上有些陈旧古老带院的别墅,附近有教堂,有学校,有集市,算是一座不大的城镇。这里民风淳朴,他让他们先融入这里再做其他。
安然正有此意,是得先让孩子们适应一下环境,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会与当地人相处才是。最好的途径就是教堂,但首先是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装束,他们换下来时的衣服,穿上与这里人一样的服装,女孩学会扎辫,男孩忍痛剪掉辫子。
安然以为沈家俩小公子会抗拒,没想到两人没让安然废话就剪了:“爷爷说到了这里一切听先生的。”
好吧,你爷爷就是一只老狐狸!
四个跟班年龄都不大,年龄十二三的样子。安然犹豫后将决定告诉了四人:“我们在这可能要待很久,以后你们就与少爷小姐们一起上学吧!学到什么程度凭自己,这里人人自由平等,没有尊卑,你们的费用就保护小姐少爷们和干家务偿还。将来再说将来的,我不限制你们做任何选择,就当我结善缘。”
四个人跪下哭了,“先生,请不要赶我们走,我们一辈子在您身边!”
“那就好好学,在这里可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学的越多对我可能越有帮助。”
“是先生!”
安然每个礼拜都要带他们去教堂做礼拜,与神父交谈,与这里好心的妇人孩子接触。带一些小礼物拜访一下周围邻居等等。孩子们学习都很努力,他们要在很短时间将这里小学甚至中学的课本读完。抽空还要整理院子,种种蔬菜瓜果,学做家务,学做饭菜。安然尽可能地教,她和孩子们会做一些吃食带去集市上卖,不为钱,只为融入。
没去城市的选择完全正确,安然给小镇捐建了一个棒球场和一批运动装及设备,她赚了名誉和人们对他们的好感,孩子们多了玩的场所。一年后孩子们毫无语言障碍地能与当地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打球,一起野炊,一起骑马。
安然这才松口气,她也适应了这里。英国属于工业化进程最早的国家,但乡村依旧保留着淳朴。
这种淳朴让她忘记了国内一切烦忧,这种生活让她的思维都放慢了节奏。她的院子里有了草莓,有了樱桃,有了玫瑰花和各种蔬菜。每天早上少年男女都会跑步打拳等等,为此经常有人驻足看看。喜欢武术的男孩子开始跑来跟安然他们学武术,安然也经常做中国美食招待他们。
融入或许只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理由。两年后陈嘉怡带着家里的几个小孩也过来了,老家那边义和团闹得厉害,他们排斥洋人仇杀洋人,发生了几次洋人教案,而且对亲洋者喊打喊杀。
安家因为孩子们曾进过洋人办的学堂而遭人举报,要不是他们人缘好有人通风报信几家人怕是难以全身而退。陈嘉怡回忆起这次死里逃生就是胆颤,活着太不容易,上次**,这次义和拳,简直没法活了!
“真是想报仇什么时候都不晚,这次就是侯家为了报复咱们举报的,他们一直没咽下当初那口气。说起来咱们有什么错?不过是他们的私欲贪心没得到满足罢了!好在老天有眼,让咱们提前知道消息及时逃出来。”
“爹娘他们都去上海了?”
“都去了,走的匆忙,也不知道家被豁豁成啥样子?还好咱们家早有准备,值钱的东西都藏的好好的。田地有那些佃户倒是不怕,爹让人传话说以后将租子换成银钱就行了。”
“侯家胆子倒是挺大,也不怕咱们秋后算账?”安然想着义和团好像没闹腾多久,也是因为他们这个诱因才有了八国联军的入侵,想想还真挺糟心。
就听陈嘉怡苦笑一声“忘了告诉你,胡家完了!”
安然惊异,胡家也是官商,家产那么庞大怎么说完就完了?
第59章 “舒信说胡家树大招风,惦记的人太多了,多家联手设局,朝廷正缺银子更是乐见其成,最后弄得倾家荡产。钱是……
“舒信说胡家树大招风,惦记的人太多了,多家联手设局,朝廷正缺银子更是乐见其成,最后弄得倾家荡产。钱是没了,好在人都没事,舒信他们过去看过,胡老爷就让他们以后自己干了。”
被人设局?一定是得罪人了,像胡家做那么大得罪的一定不少,敢设局的也一定不是普通人。就如安舒信所说是树大招风吧!倒一个胡家不知道要肥多少人,有时候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是你拥有了太多。
安然想起胡家的那些姨太太,据说胡老爷前两年还收了第八房姨太太!
“胡老爷遣散了家里的下人,也打发走了那些姨太太,身边就留了一个孙子照料。”说完糟心事,陈嘉怡给安然带了沈大山的信。
信很厚,里面有沈大山对她的‘想念’,因为安然带出来的那些人手实在是太好了,沈大山只用了三年就在上海扩大了地盘站稳了脚!就如他所说,出去别人现在要喊他一声沈爷!他好想希望安然能再帮他带一批人!不过现在两个儿子能帮上不少忙,他们在负责训练一些人手——
再有就是他参股了安家的航运,安舒信他们成立了一家航运公司,现在大小船只有几十艘,就是轮船也有两艘。
安然看完信给上海那边写了几封信,或者自己应该回去一趟。即使要回去也得等陈嘉怡他们适应了这里。
安然和陈嘉怡为了一群娃做起了家庭主妇兼辅导老师。安然喜欢上了这种生活,她一边教陈嘉怡和小孩子英语,自己一边与一位牧师太太学法国,牧师家日子清贫,安然给她钱,对方自然愿意。
陈嘉怡也是聪明的,很快就与安然一起学起法语来。这种乡村生活她也很喜欢,唯一的就是要信什么基督教,每周去教堂做礼拜。
“咱们属于异国异类,如果不信那玩意他们不会接受我们,还会排斥,你就当学习学习,可信可不信。”安然心里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不排斥却也不会作为信仰完全接受。没想到陈嘉怡经过一年多的洗脑却成了虔诚的教徒,安然扶额流汗——
小孩子学习能力很强的,经过一年的语言强化基本上能适应了这里,可能因为他们的虔诚孩子们顺利地学习生活着。
但八国联军的入侵让安然怎么也不能淡定,她将这里交给陈嘉怡和四个亲随,自己独自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她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一个人面对拿枪的强盗只能进绵薄之力。但她可以收那些没被破坏糟蹋的文物国宝,可以从强盗手里低价买回被抢走的东西。还可以偷走那些想要运回各国的国宝——
看着满目苍夷的京城,安然心中流泪,快快强大起来吧!我的国!
她不想再看清廷的无能谄媚和妥协了,回到上海,安家人大多都回去了青龙镇。安然见到了安舒信安舒齐。
青龙镇再次洗牌,上次侯家趁着义和团的事霸占了驴肉市场,只是好景不长,被人举报勾结义和团杀洋人,祸害乡里。还有人作证侯家有人杀了一名神父和他的家人。
那时正是朝廷想办法怎么熄灭洋人怒火,正好送到枪口上,当即抄没侯家家产,男人被下了大狱,女人充作奴隶。据说成年男丁全部被斩首!
安然不知说什么好了,她怀疑里面有安家的手笔,也不知道侯家作何想?如果将这笔账再记在安家头上两家的仇怨何时是个头?
不过安舒信的公司办的的确不错,剩下的时间见见老朋友,上海的实业迅猛发展着,沈军又扩建了纺纱厂,沈大山已经今非昔比,那浑身透着**老大的样子让安然忍俊不禁。
两人密谈了良久,安然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有民族大义,绝不卖国求荣。但愿能在将来的路上不要走偏。至于培训的事她不会再管,他们之间从结束培训就再无瓜葛。
沈大山依旧给了她三箱子各种收集来的古董,安然整理了一下各处股权,大多转给了安舒信重新回到英国。
辛丑条约签约那日她让孩子们记住这个国耻日,要想自己的国家不再被受欺凌只有好好读书。
回来安然则开始用手里的钱去收集那些被强盗带出来的中国文物。看着那些文物被当摆设玩物或用具任意糟蹋只有更沉痛。为何让她这时候来?难道就是为了让她经历这一切?
孩子们选择专业的时候安然没干涉,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如果能多学就多学。
但四个亲随却让安然帮着选,“先生让我们学什么我们就学什么?”
好吧,安然给他们选了物理、化学、机械、医学!但愿他们能在这几方面有所为。
孩子们选得五花八门,等庚子赔款赞助的第一批留洋学生抵达异国他乡时,这些孩子们在国内外已经崭露头角。有的兴办民族企业,有的从事教育,有的协助朝廷成立新部门,有的做对外事务翻译,还有的留在国外搞搞科研教学——
由于安然他们在英国旅居多年,上海的朋友想送孩子过来的几乎都要拜托安然,于是安然和侄女双儿受聘留学事务处,专门负责留学生接待及处理一些事务。偶尔还要处理一些贸易上的事。
安然先后将自己在上海各公司的股份处理掉,尽可能买一些设备仪器运送回国,手中的银票在国内购买物资到国外变现成黄金白银和实物。这些年他跑遍了欧美,跑遍了国内各地——
一战打响之后,安然回国,这年她已经接近花甲,青龙镇已经没了爹娘,大哥已经做了太爷爷,大嫂前两年已经故去。
安舒衡在安家算是最没存在感的人,他没弟弟妹妹那么有能力有本事,但他很执着,驴肉馆一直开着,依旧是那个铺子。尽管家里的土地都给了他继承,完全可以什么也不做享清福。但他觉得不做驴肉对不起安家祖宗,老爷子闭眼前就拉着他叮嘱不要将煮肉丢弃!
安然也赞同她大哥继续做驴肉,如果没有安舒衡这一支的坚持,安家还会将驴肉传承下去吗?所以她支持!她确定她是安舒衡的重重孙女了!
好在经历了那么多安家的驴肉招牌没倒,陈嘉怡将她爷爷的手札抄了一份给安舒衡一脉,安然也要了一份。随着年龄增大她越来越喜欢安静,安安静静看看书,陈老爷子的方子也被她研究了不知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