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快穿之食味_分节阅读_第255节
小说作者:沙柳273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4 MB   上传时间:2025-05-18 11:32:49

  北极虾、对虾、基围虾、牡丹虾、皮皮虾,各种蟹、螺、贝类、鱼类、蛤蜊、海参等等,瞄准了就出手,这里的资源太丰富,安然可着空间空余囤,回头找机会拿出来雇人剥虾仁,挖贝肉,抠螃蟹——

  回来三兄弟的房子已经建好了,只用了一个多月。他们只做了外围墙,三家之间用了篱笆隔开。都是两间厢房一个柴棚,一家一个砖石木料做的地窖,空出一块地还可以种东西。

  安大成让他们种啥都可以,吃不了卖给店里。三兄弟一研究,觉得种些玉米和韭菜。玉米成熟了可以当口粮,以后他们也是有家的人了。

  徐师傅家除了厢房也都完工了,厢房位置下面已经挖好了地窖,所差就是做浇筑。安然将物资全部堆放在徐师傅家院里,工具则放在自家,亲自将蒋坤叫来验收。

  这次的工具很多,安然让蒋坤拿,要不了的她再卖出去。

  “这些我都要!”蒋坤没犹豫就要了,而且在安然要的价钱上又多给了一些。

  “徐师傅家的东西要是有剩余也给我好了!”

  “行,我堂弟家可能要用一些。”

  “没关系,先紧着他们用,剩余的别卖就好。”

  安然让泥瓦匠把四家屋内地面全打了一层厚厚的水泥砂浆,曾出亮光,这样的地面会很好打理。如果以后实行地砖还可以往上铺,都不需要找平。

  安然给三兄弟添置了几件最基本的家具,就如炕柜炕桌,炕席和被褥。

  第一个搬过去的是安宁夫妻,随后是安云安辰兄弟。没两天兄弟俩又搬了回来,感觉还是鲁味斋好,人多热闹。于是新家那边就剩下安宁夫妻,夫妻俩也就是晚上上上宿。鲁味斋忙完晚了干脆也不回去了,弄得人人将鲁味斋当成了家。

  徐师傅家交活后父子俩决定搬过去,安大成让安然帮着添置一下物件,最起码能让父子俩生活。几年相处下来安然多少了解父子的为人,是个踏实肯干,老实忠厚的,这样的人应该招揽。

  安然征求了一下父子意见,打了几样家具,将锅灶安置好,还有米缸水缸之类,最主要的是主房两间住人房间布置了一下,该有的都有了,父子俩可以拎包入住。

  四间正房三间厢房,一间柴房,这样的人家在这一片已经很醒目了。

  很快就有人上门给提亲,女人将徐师傅父子和安然及鲁味斋全部打听好了,女人笑出一脸褶皱“你也算徐师傅的东家,这事我觉得与你说最合适。

  一个家哪能没个女人?我想给徐师傅说的是我一个远方亲戚家的表妹。都是从山东过来的,路上男人没了,带了一个儿子一个姑娘。儿子已经十岁了,什么都能干,姑娘和她娘一样老实,刚七岁就能烧火做饭。我那表妹比徐师傅年轻,还能给徐师傅生娃,娶进门不吃亏。”

  安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她该管吗?还是拒绝?犹豫再三道“这事我做不得主,回头我与徐师傅说一下,成不成另说。”

  “哎哎哎!”女人连连应着,热情地让安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女人又拉着安然说了一些其他,提到了安大成“你爹年岁也不大,要不是与我表妹差太多我可更愿意说与你爹呢!杨太太,我可偷偷告诉你,附近有好几户在打你爹主意了,听说都被你爹婉拒了,来哈尔滨的寡妇可不少,你要你爹小心了——”

  安然晕晕乎乎回来,先将徐师傅的事告诉了安大成,“爹,这事怎么办?”

  安大成知道,这年月只要你有能力了往上贴的多的是,涉及到徐师傅他也不能做主,“还是告诉徐师傅一下吧,如果是个好的倒是可以说说,就是带两孩子——?”

  安大成本能的摇头,要是一个姑娘倒是无所谓,养几年嫁出去就好了,男孩要娶媳妇的,还不是亲生的,要是养个白眼狼怎么办?

  安大成想的多,但还是将这事告诉了徐师傅,徐师傅当即摇头“以后这种事就不要提了,孩子娘太可怜了,我一直觉得很愧疚她,不能做对不起她的事。”

  徐师傅从没提过他家过往,今日还是第一次。他本来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他带着大儿子经常在外给别人做活,赚钱了全部送回家。媳妇和两孩子在老家侍奉老人,家里还有其他三兄弟。

  他以为媳妇和孩子在家很好,即使每次看到媳妇孩子很瘦,吃的很少,他都没多想。他相信他的父母兄弟不会亏待他的妻儿,可事实却如此的残酷,天灾后首先饿死的却是自己的妻子,接着是自己的小女儿。他在外面拼命地赚钱买粮食给家里,却让自己的妻儿饿死。后来小儿子偷偷告诉他,是爷奶不给他们吃的,娘为了他们省下自己少的口粮才活活饿死的。

  他一怒之下砸了葬送妻女的家里,带着两个儿子闯关东,只是小儿子太瘦弱,半路就没了,“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带好带大小满,过两年给他娶个媳妇就行了。”

  安然明白了,这样怀着愧疚的男人可能一辈子再也容不下其他女人,如果这样他们以后会注意,安然婉拒了那个女人的好意,多少说了一下徐师傅的事。

  女人叹息一声“倒是个有情义的汉子,可惜没早看清父母兄弟。”

  “他家小满人挺不错,婶子要是有合适的姑娘就帮忙留心着,到时必有重谢!”

  “好!都是街坊四邻的,有好姑娘一定给你们留意着。”女人还问了小满的年龄,安然又说了一下自己堂弟的年龄,两个这两三年都可以说亲,尤其安云,已经十七了,明后年也到了说亲的年龄。

  安然想到老父亲,按年龄来说真不大,还不到五十,在现代还是黄金年龄,难道让老父亲孤身一辈子?还是她给自己找个后娘?想想有了后娘可能衍生出的一堆破事,安然决定装聋作哑,她爹不提她更不提。

  安然觉得今年安家犯桃花,接二连三有人找她给安大成说亲,给安家孩子说亲。给安大成说的都是寡妇或被夫家驱赶出来的,有带孩子的也有不带孩的。连蒋坤都跟着凑热闹,他说的还是一位官家出来的姨娘。

  皇帝退位,皇朝覆灭,各地被军阀接管,很多大清官员的头衔名存实亡,朝廷都没了还要你们干啥?更不会有谁给他们发俸禄。收入减少养不起那么多闲人,有的人家就将小妾姨娘打发出去,下人该卖就卖。加上今年沙俄派军队进驻东北一些地方,以前的官员更加没了地位和权利。

  被迫离开的官员不得不精简随行人员,最后东北这边就多了一批以前在大户人家养尊处优现在无依无靠的女人,这些女人为了以后生活不得不再嫁。

  “蒋叔,这人您了解多少?”

  蒋坤有些尴尬“这是你婶子跟我说的,她在成衣铺认识的那个女人。”

  原来如此,如果是蒋坤介绍的安然还相信几分,如果是蒋太太介绍的安然首先给了否定。只是正谈着蒋太太却带人来了。

  女人面容姣好,清丽可人,进来一副乖巧样子,她叫苏秀娥,江浙人,本是夫人陪嫁,后来做了姨娘,去年姥爷带着家眷回原籍,她和一些下人被迷晕遗弃在奉天。而且没给他们留多少银钱,就是那点钱也被下人抢了去。没生活来源的她只好去成衣铺当绣娘。

  今年随着掌柜来到哈尔滨开了一家新成衣铺,她可以嫁人,唯一要求就是男方把她的一双儿女找回来。

  “他们现在在哪儿?”

  “我醒来就没见到他们了,应该是被老爷夫人带去了老家,姥爷的老家在安徽宿县。”

  没用安然表示,安大成将头摇成拨浪鼓“抱歉,我办不到,也没再娶的打算。”

  女人扑通跪下“请安大掌柜可怜可怜我,我不要求现在就把孩子们找回来,等以后有机会了,或者托人帮我去打听,我只要我的孩子平安就好。我会干活,不白吃饭,而且我已经不能生了。”女人祈求地看向安大成等人,又朝安然瞟了一眼。

  

第443章 这个女人可不是老实的,不然怎么没被夫人带走?有孩子的姨娘一般不会被……

  这个女人可不是老实的,不然怎么没被夫人带走?有孩子的姨娘一般不会被遗弃。

  安大成看向蒋坤“蒋老板,我实在无能为力,还请蒋夫人帮她再某一户更好的人家。”

  蒋太太道:“安大掌柜,秀娥真是很不错的女人,她温顺贤淑,会持家。你看你家阿恒眼看着也要说亲了,难道什么事都要安然这个出嫁的姑奶奶操持吗?将来弟媳坐月子是不是还要大姑姐帮忙伺候月子?这样怎么行?”

  这句话说道了安大成心头,自从老婆没了家里可不就是安然在操持,再看苏秀娥,女人温顺乖巧的样子让他的心松动了几分,蒋太太一看又赶紧劝说。但最后还是让蒋家夫妻带走了苏绣娘。

  给安云介绍的姑娘倒是好相看,姑娘过来见见面。她们有家里在哈尔滨的,有投靠亲戚的,还有逃荒过来的,有家里想给姑娘找户人家换些彩礼。

  这种事安然和安大成都表示不能做主,稍了信将安大智夫妻叫来,让他们定夺。

  夫妻一来先看了新房,他们对新房是十分满意,家里也建了新房,还不如儿子这里的好。不过比这儿宽敞,院子随便自己圈,也是四间正房,兄弟俩成亲后都有地方住。而且建了一排的厢房,以后再干活就有地方了。

  接下来就是相看姑娘,小婶拉着安然一起看,今天这个,明天那个,就如走马灯,看得安然都没了主意。小婶选儿媳的标准就是姑娘一定好生养,能干懂事,将来有长嫂的样子。

  安然更不敢拿主意了,其实问你主意的人她心里往往有了目标,果然,小婶千挑万选下终于给自己选中了一个儿媳。姑娘柳芳芳,跟着家人从河北过山海关来的。

  这家兄弟姐妹不少,但各个能干,父子三人都在蒋老板那边做建筑工,安家房子就有他们功劳。也是因为这个那家对安家了解才想法要与安家接亲。

  柳芳芳在家行三,上面俩哥,下面还有一个弟一个妹,都能干活。平时父子三个去工地,剩下的孩子与母亲种地,一家子勤勤恳恳,没一个吃闲饭的。

  女方要二十块钱的彩礼,好给儿子娶媳妇。小婶真是看中了姑娘,一咬牙给了!双方商定明年年底,这事算是定下来了。

  夫妻俩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的,临走告诉安然,第二茬玉米和小麦产量应该不差,村里人都后悔种少了,还想明年多种。

  安然提醒他们,最多种一半,万一种子不行了绝产怎么办?

  “放心,我会提醒大家,土豆就是准,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光长秧子不长土豆,大伙不傻,得一年赚一年,哪能年年赚。”

  知道就好,安然就怕到时候扯皮。“如果再有新种我会给村上,让大伙放心,但多茬种植还是要谨慎。”

  安云的事算是搞定,苏秀娥再没看到,安家又进入囤货期,秋季的新粮和土豆、红薯、萝卜、酸菜、粉条、干菜、大葱、山楂、苹果梨等全囤进安然和安大成新家那边地窖。暖棚依旧交给了张老六,有了去年经验,今年全部种韭菜。

  安家三兄弟也想弄暖棚,安云说可以交给岳家帮着照料,安宁说莉莉娅怀孕也可以照顾。很好,安然都答应了,建暖棚不费事,就是费用高些,三兄弟账本上又多了一页。

  果然是虱子多了不痒账多了不愁,不过一个冬季靠种植韭菜收入不会少,起码建暖棚的钱能赚出来。

  钢管架构,一次投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应该没问题。这时代的钢材就是这么好,安然有时候搞不懂,现代有了先进技术怎么钢材生产的反而不如这时期的耐用?通过鸭绿江大桥和哈尔滨铁路桥就能知道,钢铁桥梁几十年依旧。

  今年村上直接从货栈发的货,合作了几年,彼此已经很信任了。那边发,这边收,安然是将腊肠的调料托送过去的,那边做好再运回来。可着调料来,太多怕是卖不掉。要知道哈尔滨的肠种类已经够多了,好像大家都很擅长做这类美食。

  欧式肠就有红肠、茶肠、保大斯肠、松江肠、小干肠、熏干肠、肉枣肠、肉泥肠——

  华夏人做出来的种类更多,就如风干香肠、南味肠、腊肠、桂花香肠、粉肠、肉肠、水晶肠、牛舌肠、猪腰香肠、猪心香肠——

  没有谁能越过红肠的销售,其次是松仁小肚,洋人更喜欢这两种口味,当然鲁味斋的南味肠也很受欢迎,粉肠更受国人喜爱。

  哈尔滨的小肚也很有特色,除了松仁小肚还有肉小肚,水晶肚,肉蛋肚、香肚。不得不佩服国人的智慧,简单的食材不断创造出美食奇迹。

  随着一场场雪世界再次陷入白茫茫的世界,安家的饺子外卖也开始了,这次可不紧紧只有他们一家在做,做的人家多了,各家卖的相对就少了。但鲁味斋三鲜饺子是别家无法比拟的。也有人在做暖棚,效果却不如安家的好。当然,安家的韭菜根可都是经过灵泉水浸泡过的,哪怕是再低的浓度,韭菜长势依旧喜人,而且味道出奇的好。

  就是太费虾仁和扇贝,某日安然带了一个车队,全是各种海虾、扇贝、海蟹、海参。一下子将内院空地堆得满满。

  “哪弄来的?”

  “别问,赶紧找人收拾。”安然不想解释,怎么解释?

  安大成忙吩咐大家加班干!招人干!这回安云岳家那群人都来了,虾仁剥出来,扇贝抠出来,蟹肉也要抠,除了干这个还要包饺子,送饺子。

  小山一般的海货足足干了半个月才干完,真是痛并快乐的幸福。但这一下就解决了海鲜缺乏的困难。鲁味斋靠着素三鲜和海三鲜卖了整个冬季,饺子结束时安家三兄弟暖棚钱出来不说还有剩余。

  开春安然这回没事了,连教杨志鹏识字的任务都给了女儿明玥,看家护院有两只貂。这两只貂被两只狐狸带的神出鬼没的,平时你看不到,有事一定出现,这样也好,被别人看到了反而事多。

  她决定再要一个孩子,生完这胎后就不生了。于是大地回春之际,安然再次怀孕,接着就是安安静静在新宅养胎,偶尔去莉莉娅那里看看,莉莉娅第一胎生了个漂亮的男孩,大伯母一看就喜欢的不得了,洋人的孩子咋就那么好看呢!有大伯母在安然过去的次数不多,后来是莉莉娅带着孩子过来找她玩。

  安然过来后才知道蒋太太将苏秀娥带回家住了,两人亲如姐妹,苏秀娥会将成衣铺的衣服拿回来在家做,除此外还负责蒋家的一日三餐和家务活,据说苏秀娥与蒋家的孩子相处的也很不错,不得不说这个女人很聪明。

  安然这回明白了,蒋太太找了一个免费的女佣,当然住宿没要钱。安然很理解蒋太太的操作,这回算是过上了有人伺候的生活。

  两人偶尔来安然家串串,安然便跟她们一起做做孩子的小衣服,被褥之类。苏秀娥偶尔讨教一下饭菜,安然捡着能教的教教,不想说的就道是安家的独有秘方。

  苏秀娥也会做一些江南糕点送给安然,两厢相处下来算是和睦。只是某日安然被隔壁哭闹声吵醒,杨林过去一看就回来了,“别去了,好像是苏秀娥与蒋老板睡在了一起。”

  安然瞪大眼睛,原来走的是这个套路?就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哭闹声停歇后就没了动静,安然一直没过去过,后来看到苏秀娥还在那边似乎明白了下文。

  果然从蒋坤嘴里说出他纳了苏秀娥做二房,也就是小老婆。然后安然就没再看到蒋太太和苏秀娥多和睦了,偶尔还能听到吵闹声,但蒋坤回来时很少有吵闹,不久蒋家多了一个四十上岁的女佣,纯纯的女佣,干活拿钱走人的那种。

  蒋太太接受了现实却不等于心中没怨气,偶尔过来在安然跟前马上几句狐狸精臭不要脸等等。苏秀娥也来安然家,但她从没抱怨过,或许这就是她聪明之处。

  偶尔有瓜吃也不错,今年欧洲拉开了一场持续四年三个月的战争,本来与华夏无关,但随着战争持续,一批批流亡的俄国人和犹太人闯入哈尔滨。他们在本家呆不下只得来东北寻找出路。

  如今的哈尔滨已经小有规模。这里有发达的交通,良好的生存环境,世界都市的潜质,没有战争的和平。他们一来便开始修建住所、工厂、酒店、商铺,各种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

  他们以最快速度侵占着华夏土地,看着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国人有了一种恐惧,他们仿佛才是外人。

  安大成一直心绪难安,只有安然坦然养胎,到了月份生了一对龙凤胎,女孩杨明雅,男孩杨志昆。杨林有了两儿两女,听安然说不生了,他很赞同,女人怀孕生产很辛苦,四个孩子足矣!

  两只紫貂被召唤来继续带娃,杨志鹏被送去学校时明玥已经到了高小,高小只有两年,安然给她增加了英语课和法语课。哈尔滨有那么多洋人,请一个家教很容易。

  一战四年安家添丁入口,安云成亲有了娃,莉莉娅继续生娃,就连蒋坤都有了娃,当然那娃是苏秀娥生的。蒋坤这几年发展很快,给洋人建房赚了不少,后来在洋人和富人集中的南岗建了洋房搬走了。

  但每年过年都会来安家串串,有事办桌必须去鲁味斋。蒋坤家的院子没卖,住进来一对兄妹和一个伺候他们的女佣,看那模样就知道是苏秀娥的那双儿女,苏秀娥果然不是简单人,安然庆幸她没进安家。

  今年安恒已经二十,安大成决定入冬天前把儿子的婚事办了。这两年上门提亲的人家太多,不得不早早给安恒定下亲事。在选媳妇时一家人意见不统一,各有各的想法。

  安大成一直觉得他只有安然安恒两孩子太少,在选儿媳妇时就选人口多的人家,人多帮手多。

  他的想法与安然截然相反,安然总觉得人口多是非多,简简单单最好,要是孤女更好。

  安恒不管人口多少,他的目标是穿洋装的姑娘,会说洋话,进出体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5页  当前第2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5/2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快穿之食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