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馨躺在床上喝水,“你什么时候走?我们可以去吃一些老北京特色,现在一些老字号都陆陆续续开门了。”
“你想出去吃?”
陆冲锋看着良馨,“你能走得了那么长时间?”
良馨:“……”
“你这么贴心,我说很长时间没做了,让你停,也没见你停。”
陆冲锋连忙将餐盘放到茶几上,走过去抱住话语里带着一丝怨念的良馨,“这哪是说停就能停的事。”
“我考大学,你不是说停就停,说不做就能不做?”
“……你记忆力怎么这么好,不愧是状元!”
良馨端着杯子斜了他一眼,“你还没说你什么时候走。”
“明天。”
“……这么快。”
良馨顿时有点不舍,想了想,“半个月,那我可以等你回来后,一起回江京。”
陆冲锋下意识转身想去帮良馨拿衣服穿,等看到卫生间地上湿透的贴身衣服,身体一僵。
良馨看着他,再看他看的方向,嘴角也跟着僵住。
两人一进卫生间,她的外套裤子被扒掉丢到了门外,棉毛衫裤和内衣全都被淋浴湿透了,贴在身上被冲刷很久,才被卷成一条毛巾堆在淋浴间拐角。
开始内裤穿在身上,他先用的手指,最后直接拨开边缘一角……
“我去给你买?”
陆冲锋用一种讨好的语气,趴在良馨被子上,“要不然你告诉我哪个是你的柜子,衣服放在了哪里,我去拿过来。”
良馨将水杯放在床头柜子上,指着军用背包,“把你的衣服拿给我。”
“我的?”
陆冲锋看着绿色四角裤紧贴良馨纯洁无瑕的娇美曲线,喉结不断滚动。
接着,他的白衬衫遮住了良馨上半身,没有常穿的白色背心遮挡,衬衫之下的樱桃若隐若现……
陆冲锋转身,面朝窗外,调整粗重的鼻息。
“这样能行吗?”
声音沙哑如良馨不喜欢吃的粗粝豆沙,良馨抬头看他,发现了他的变化,“……要么不出门了?”
陆冲锋眼藏惊喜转头,对上良馨微眯的双眼,停顿一瞬,拿起单人沙发上的棉袄,走过去,“套上毛衣和棉袄,应该看不出来。”
陆冲锋在招待所里,把良馨的衣服搓洗了,挂在阳台晾晒。
招待所里住着很多探亲家属,放在这边阳台晾晒,比拿到四合院晾晒,一看就知道两人做了什么,要好得多。
两人回到四合院,良馨去家里换上了自己的衣服。
找到一家老字号铜锅涮羊肉。
良馨从锅里捞出一筷子肥嫩羊肉卷,放进麻酱碟子里蘸取一圈,羊肉裹满麻酱
后塞进嘴里,满口醇香,舌尖味蕾顿时顿时享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陆冲锋看着良馨一脸被香迷糊了的表情,拿起芝麻烧饼递过去,“再香一下。”
良馨拿起烧饼咬了一口,外酥里嫩,与羊肉麻酱的香气层叠在一起,极致的美味让她不自觉舒出一口气,“还是这样的日子有滋味。”
陆冲锋夹起几片烫好的羊肉放到良馨的酱碟子里,“面包坊能做成这样,已经超出很多人想象之外了,上了大学也学到了知识,看到了更好的世界,你如果还是觉得更喜欢在11师吃吃喝喝,每天去面包坊做一些喜欢做的事好,就回来吧。”
“今天要不是很累的话,这顿羊肉可能也不会觉得这么香。”
良馨继续往嘴里塞了一口羊肉,嚼着咽下去后,“我的面包坊计划,因为余红红,意外多了很多烈属,不过,就算这样,我应该也不会工作太久,我准备……四十岁退休,享受生活。”
“再过十三年?”
陆冲锋算了算时间,“那差不多就是1995年。”
良馨点了点头,“退休之前,先存一笔养老钱,免得全部都得指望你的退休工资。”
陆冲锋诧异,“你怕我的退休工资不够你用?”
“时代在变化。”良馨道:“要不了几年,军人工资就不再会是人人都羡慕的数字了。”
陆冲锋皱了皱眉,但没有说话。
陆冲锋登上前往法国的飞机,在民航餐谱上看到了豆沙面包、黄油小餐包和三明治的选择。
他点了黄油小餐包套餐的早餐,空乘小姐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加热,陆冲锋表达需要后,隔壁教官选择不需要加热的豆沙面包。
黄油小餐包随着咖啡煎蛋一起端起来,没有包装纸。
隔壁不需要加热的红豆沙面包,蜡纸包装上写着‘良心面包坊’五个字。
陆冲锋一口吃掉一个黄油小餐包,语气自豪对周围访问团的其他同志一一介绍,他们吃得停不下来的面包,都是他家属做的!
陆冲锋到达圣西尔陆军军官学校访问之际,各大报端首先出现其他国家企业家访问中国,赞誉民航面包店的报道。
民航食品一厂厂长李健康接受采访,讲述解决寻找高质量面包的过程,说到救水英雄良馨同志,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及时解决了民航面包的燃眉之急,最后重点提及了良馨同志即将在北京和江京开办良心面包坊分坊的事。
救水英雄的舞台节目、小人书、电影、早已在三年之前就已经被老百姓们所熟知,众人也都看过英雄拒绝进药厂,去面包坊做点心的后续报道。
广大人民同志极有好感的良馨同志,居然把面包点心做到飞机上去,受到外国人的称赞,同志们顿时与有荣焉。
正互相打听良心面包坊开在什么位置,各大报端又出现了特供飞机面包的良心面包坊开业的报道。
报道中非常新颖的留下了飞机面包的兑换券,兑换券反面就写着面包坊地址。
此时,出国潮席卷全中国,知识分子和明星群体疯狂迷恋,渴望到病态出国,每天都不放过报纸上任何一个有关外国的报道。
开业当天,夏霞四人即便看了报道有了些自信,但心里免不得还是很紧张,紧张准备的大批量面包,害怕卖不完,开业当天就做了赔本买卖。
却没想到,凌晨五点,她们才刚和好面,面包坊外面就排起了两排长龙。
一排是衣着光鲜亮丽的明星知识分子外事部门等年轻群体,另外一排则是每天端着铜锅搪瓷盆等在豆汁店、粮店铺子、饮食店门口牵着孙辈的老年人。
四人顿时激动不已,但经历过在拿下航空食品厂订单的关键时刻,被良馨逼着去做产品的事,四人不会再紧张地忘记戴手套去端烤箱。
定下心来,有条不紊地制作面包。
面包出炉,端到了玻璃柜台里。
良馨打开大门,人群蜂拥进来,挥舞着手上的报纸和已经剪下来的兑换券。
第一名挤进来的是一名偶尔会在电影画报内页出现的脸,她拿着一张粮票兑换券和一角兑换券,递给良馨:“良馨同志,我要一款飞机上的豆沙面包,这样是不是再付两毛钱就可以了?”
良馨夹出一个豆沙面包,“是的,不过飞机上面包有三种,黄油小餐包受到了国外同志的一致好评,小餐包三角两个,如果再加上牛奶吐司的话,还能再减免一角,一共就是一块钱,这是飞机套餐优惠价格,你还可以把小票收好,年终可以凭着小票,到任意一家良心面包坊免费换领小票总额5%的产品……”
疯狂的女明星,拿出一元纸票和几张粮票,“那给我来个飞机套餐!”
第74章 送你礼物。
开门红之后,兑换券、三种面包套餐减免和年终小票总额的5%可以任意挑选产品,刺激了广大群众。
门口的队伍,良馨很快就已经看不到尾巴排到哪里去了。
面包坊的玻璃上贴着时刻表,早上六点第一炉面包已经卖完了,排队的人却依然不肯离去,甘愿站在边上看报纸聊闲天,等到七点钟的面包出炉。
“真没想到,比我们在11师的生意还要好!”
夏霞兴奋地合不拢嘴,“良馨,你打这广告还真是很有用!”
“是赶上了出国热潮,放到以前,生意肯定不会这么好。”
良馨把新鲜出炉的桃酥、鸡蛋糕和芝麻薄片端到柜台,不需要吆喝,同志们自己就看了过来。
“可惜除了面包,老式点心,大家兴趣好像都不大。”
夏霞观察了一会,有点担心,“万一这出国潮过去了,我们面包坊生意是不是就会变差了?”
“这才刚开始,哪那么容易过去。”
良馨拿着抹布擦干净玻璃柜台,“现在有钱有能力出去的都是明星和知识分子,明星一茬接一茬,知识分子也是一茬接一茬,再说你看还有这么多老百姓在排队,商业这样开放下去,有点钱的人都向往着国外,出国潮估计至少能持续十年。”
“十年!”
夏霞顿时放心了,接着又道:“出国学习可以,学完还得回来,否则人才都跑外国去了,这样哪能行。”
良馨一笑,“邓公不是说了,出去一千人,跑了一百人,也只占十分之一,相信心系祖国的留学生,还是占大多数。”
夏霞点头,“也是。”
一上午售光了准备好的500份飞机套餐,中午吃饭时间,又来了大批穿着工厂服的男女职工。
夏霞四人连饭都不愿意吃了,一心只想着赚钱。
良馨去隔壁一条街上的熟食店,买了卤肉,用灶房大锅下了两把挂面,撒上一把小青菜,一人打了一个荷包蛋,分批吃饭。
“人手不够。”
夏霞端着面条,夹了一块卤猪头肉蘸了辣椒油后放进嘴里,“得让师里再派几个人过来了。”
“我已经通知后勤了。”
良馨帮喜欢用蒜配面条的韩彩霞剥着大蒜瓣,“等三天后吧,今天这么多人,是因为有报纸的兑换券,没有兑换券之后的营业额出来后,再看调几个人过来。”
韩彩霞走过来看到良馨已经帮她把蒜瓣都剥好了,心里一热,知道良馨不喜欢提谢谢,拿起蒜瓣咬了一半,端着面条吸溜起来。
良馨原以为最高人流量是在上午,没想到下午也不比上午少,到了下班点,人流量更是超过上下午加起来的总额。
因为原材料充足,人流量充足,面包坊一直做到了晚八点关门,还有很多人没有买到面包。
三天之后,没等同志们过了新鲜劲,良心面包坊门口就先放出了牌子。
因为原材料紧张,每天开始限量供应飞机面包。
限量供应的决策,让面包坊门口的长龙每天都没有断过。
良心面包房的飞机面包,如飞机票一样难得,更刺激了人们想要争到的欲望。
吃上飞机面包和吃过飞机面包,一时间成了京城老百姓们最为时髦的谈资。
晚上下班后,良馨冲了一杯绿茶,看着夏霞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