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也积累下不少回头客,每回去到县城集市的摊位把糕点摆出来,陆续就有顾客过来买糕点。
县城这边政策比较宽松,自从有第一个大胆的人迈出第一步且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人也跟着出来做起买卖。
大多数人是拿了自家的鸡蛋、青菜和编织的各种竹编品出来卖,也有人有门路弄了些外面的东西回来卖。
县城政府干脆划分出块地方来变成集市,只要向管理员交摊位费就能在里头卖东西。因为集市里的东西丰富多样还不要票,慢慢地也就吸引了不少人往这边来买东西。
当然,像供销社、百货商店、副食品店这些国营单位,生意虽说受到影响,但到底体量在那,倒也经营得还可以,往后可就说不准了。
刚开始苏玉决定去县城摆摊卖自己做的糕点时,除了提前沟通好的丈夫和小姑一家支持,就连平时交好的那几个军嫂也都非常不看好,还一直劝她。
“咱部队小学的老师工作多稳定啊,工资虽然不高但也不低了,小孩子是闹腾了点,但上完课什么事也没有,多轻松啊。小玉,你确定要辞掉这份工作吗?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是啊小玉,现在政策虽然说放宽了,谁知道以后是什么样子,万一出了问题你自己落不着好不说,还会连累你家男人的。”
“小玉你做的糕点是挺好吃的,但拿出去卖总归是有风险,万一卖不出去的话糟蹋的可全都是钱。咱还是老老实实在学校当老师吧。”
苏玉谢过了她们的好意,还是毅然迈出了创业卖糕点的第一步。没道理自己前世做生意卖糕点能成功,重活一世反倒会失败。
那阵子她还成了家属院军嫂们热议的对象,有人佩服她敢于辞掉学校老师工作去卖糕点,有人暗讽她心高气傲妄图想要赚大钱,有人盼着她糕点卖不出去赔钱最后灰溜溜回来却找不到工作只能待在家里,各种话都有。
苏玉不在意,部队这边也没有对何连州有什么约谈,她照常经营着自己的糕点生意,每天赚的钱越来越多,积攒了不少回头客。
她打算再攒些钱,到时候盘下间铺子可以开甜品店,做出更多好吃的甜品来卖。
家属院的军嫂们多少关注着苏玉的动态,见她摆的摊位糕点很快就卖完了,就知道没少赚钱,羡慕的同时那些不好听的话也销声匿迹了。
有些胆大的或是有手艺的,见县城还专门成立了个集市,也跟着前后弄出各种东西拿去摆摊卖了赚钱。
她们不像苏玉那样特意买辆自行车每天跑县城,只逢五逢十搭着部队汽车过去卖东西,就算是这样,赚的钱也只多不少,着实让人尝到了甜头。
恍惚间,所有人好似感受到春风拂过,一个开放宽松的时代即将到来。
到现在,家属院里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有弄些小玩意去县城里卖,有时候连在自家菜地种的青菜都拿去换钱。
这会苏玉笑道:“小妹你放心吧,我分得清轻重,不会为了赚钱搞垮自己身子的。你最近写文章写得怎么样?”
她有上辈子的记忆和经验,知道这个时期只要稍微有点胆子能够弄出些可卖的东西来,做生意的是最能赚钱的,远比国营厂那些工人工资还要高。
不夸张的说,一些万元户就是在这会诞生的。
小姑和自己关系不错,一直这么相处着互相帮忙,苏玉也想让她趁着时代的东风赚多点钱。
她曾经问过小姑想不想跟着她做生意,做些别的吃食摆摊也是不错的,或是请小姑先前的沪市朋友帮忙在那边买多些沪市新潮的衣服寄过来,在这边不要布票加多点钱转卖也是门好生意。
其实这会去南边的羊城或是深市批发衣服鞋子回来卖是最赚钱的,那边政策推行得早,胆大头脑好做生意的人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国有不少人是跑到那边去批发衣服回来卖的。
不过苏玉在那边没有认识的人,也不想一下子步伐迈得太大跑去深市羊城那边批发衣服,怕引起丈夫和部队这边太多的注意,卖糕点已经够她在初期赚钱了。
但小姑听完后考虑了下就拒绝了,只说汤圆还小自己也没这个精力,写文章赚点稿费已经是够自己生活得很好了。
苏玉听完后也没再劝,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总不好强硬安排小姑去做些什么。能提这么些建议,已经是尽到她和小姑之间的情分了。
听了嫂子的话,何素素说道:“最近写文章挺好的,现在大家生活条件稍微好些,可能对精神上的需求也多增多了点,买书买杂志比以前舍得掏钱了,连带着给我的稿费也增多了。我现在写文章写这么多年写上手了,每天不写点什么反倒不舒服,就这样写作能赚到稿费,我也挺满足的了。”
苏玉听了替她高兴:“那挺好的,你写文章写得高兴就好。现在政策好了,说不定你写的故事还能出版成书。”
“我听说现在沪市京市那边有些家庭都能买电视回家看,那电视里头的电视剧不也是把一个故事拍成剧在电视上播给人看吗。我看啊,说不准以后你还能碰上有人出钱买你的故事版权拍成电视剧,那可能赚不少钱呢。”
这么顺嘴一说后,苏玉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她对小姑写的小说还是很认可的。
再过些年影视行业发展起来了,不少公司会买小说版权回去拍电视剧,还有有声、广播剧这些,都是能卖版权赚钱的。
有些厉害的作者一本小说在以后能卖好几百万的版权,小姑这么接着写下去,迟早能积攒出名气来,到时候卖版权也未尝不可能。
何素素在听到嫂子说写的故事出版成书时有股冲动想要告诉她个好消息,但话到嘴边还是先咽下去,等到时候再说吧。
听到后头嫂子说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她笑得眉眼弯弯,也是生出期待来:“那就承嫂子你吉言了,希望未来真能卖个版权赚点钱。”
苏玉笑着点头:“会的,我相信你。”
外头院子里大宝二宝和汤圆的嬉笑打闹声,其中还夹杂着小黄的汪汪汪声,夏日风吹过树叶摇晃的娑娑娑声。
何素素笑问:“大宝二宝最近怎么样了?”
大宝小学毕业后去了县城读初中,哪怕苏玉买了辆自行车每天往返县城卖糕点,也还是选择让大宝住宿,周五放学再去带他回家,周日下午送他回学校。
一是想着让大宝锻炼下独立能力,二是她每天早上得在家做糕点,没办法那么早去县城,自然也就赶不上送大宝去上学的时间。
二宝今年在读四年级了。
苏玉笑了笑说道:“他们俩还是老样子吧,学习上还可以,大宝考试成绩在班级里经常排前三,二宝的话在班里排前五这样子。他们也就在学校认真点,写作业跟打仗一样极速猛攻,回了家就是玩,还是玩性大。”
何素素:“成绩好作业不用你和我哥操心就好了,小孩子玩性大正常,等再大些就好了。汤圆也是这样啊,上午基本上全在玩,下午看点识字卡练下字,接着就是跟小黄在院子里跑着玩,一天到晚精力多得很。”
苏玉点头赞同:“大宝二宝以前也这样,都是这个年纪过来的。你家有小黄跟着玩,汤圆肯定玩得更欢。不过有小黄陪着汤圆玩也好,家里多少热闹点,他也不无聊。你家就汤圆一个,不像大宝二宝兄弟俩还能一起玩。”
话说到这,她笑问,“小妹,你和程时就没打算再多生一个吗?”
何素素笑道:“我们俩也没做什么措施,但这三年里也没消息,顺其自然吧,缘分到了自然会有的。”
她和程时对再生一个孩子抱着随缘的心态,家里有汤圆一个娃够了,再来一个凑成一对也不错,但这一切还是得看缘分。
苏玉明白了:“没事,听你的顺其自然就好。”
她是决心就大宝二宝两个够了,这些年和连州一直有做措施。
姑嫂俩又聊了些别的话题,日常那些小趣事拿出来这么一说,好像也能笑一笑,一时客厅里有笑声,院子里更是欢笑声不断。
临近中午,苏玉才带着不舍的大宝二宝回家去。
何素素招呼玩得满身汗的汤圆过来:“你快去拿毛巾把脸上的汗擦干净,再去换身衣服免得着凉了。我又给你倒了杯柠檬水,待会给喝了,多补充点水分。”
汤圆笑着应好,乖乖去厕所拿毛巾擦汗,接着去回房间换衣服。
小黄这跟屁狗,跟在汤圆后头,走哪跟哪。
何素素则去厨房准备中午的肉菜。
等程时回来炒菜吃饭,休息了会何素素赶汤圆回房间午睡。
这孩子从小就有午睡的习惯,倒不像一些孩子平时死都不肯午睡,精力旺盛得像大树那样蓬勃。汤圆午睡不用听故事,自己躺在床上盖好被子,左翻翻右翻翻也就睡了。
主房这边,何素素和程时也躺着午睡。
午后的风从开着的窗户灌进来,带着些许燥热,电风扇的风从里头对着一吹,也就消散得差不多了,还增添一点阴凉。
床上的夫妻俩睡得正熟,没有依偎在一起,但那挨着的双手也见证了之间的感情。
何素素午觉不算长,睡醒时只觉得浑身舒畅,整个人也精神了。
她起身走出房间,先去小房间看了下,里头汤圆躺在床上睡得正香,被子给妥帖盖着,她轻声走出房间,去厨房倒杯水喝。
等何素素喝完这杯水,汤圆就揉着眼睛出来了:“娘,你醒来多久了?”
“刚醒没一会。”
汤圆松了口气:“那就好,我也没睡太久。”
他是个爱和娘比睡觉的,早上和中午都比娘晚起一点可以,毕竟早起了也没什么好玩的,但晚起太多也不行,这也太耽误时间了。
何素素又去给他倒了杯水喝,夏天还是得多喝水比较好,汤圆跑动多爱出汗,更得补水了。
等喝完水,见孩子精神了,她布置今天的学习任务:“你待会去把识字卡31到35页的字给认了,再把26到30页的字给每个写十遍,写完就可以去玩了。”
汤圆对学习的事倒也不抗拒,笑着应好:“娘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说完他捧起娘新给装的一杯水进了房间书桌坐下,拿起识字卡翻到31页准备开始学习。
小黄摇着尾巴紧跟进去,在书桌旁趴下开始睡觉。
何素素看着这一幕满意笑了笑,也拿着水杯回房间书桌坐下,拿出稿纸开始接着写故事。
她现在还是写长篇故事居多,不再拘于当年的那一家杂志社。
这三年里她另外试着投稿给另外两家杂志社,也是以分期刊登连载故事为主的杂志,刚开始能给到千字五块钱,何素素也就轮流给这三家杂志社投稿。
另外每完结一回长篇故事后,她都会写一些两三千字的短篇故事练手。
现在写作能力提升上去了,对各种人物性格和故事类型模式也有了对应的了解,构思起来得心应手,像短篇故事这种剧情线弱更是简单,她从构思主题、内容、人物到动笔写完不用半天,投稿出去能赚到的稿费却是能达到千字七八块。
刚才和嫂子说的话也不假,政策放宽后不止做生意方便了,连带着像出版社杂志社这些文学行业也跟着回温,愿意付钱购买的人多了,相应的付给作者的稿酬也跟着增多了。
从千字五块涨到千字七八块,再到千字十块,她自身的能力的提升加上乘着时代的东风,现在稿酬已经涨到千字十八块。
也就是说她现在这么坐在书桌前写故事写一下午三千多字,能够赚到稿酬五十四块钱。
这样的收入,何素素很满意了。
就连程时知道了也忍不住笑道:“素素你现在真厉害了,我是比不上的,以后说不准就靠你养我了。”
“我养你也行啊,咱俩谁跟谁啊。”何素素当时笑着应道。
其实这些年家里的开销都是用程时的津贴,她自己赚的稿费一直存着,没怎么动用过。
程时一直是个很有担当的人,当初把津贴和奖金的存着交给她来管家后,哪怕知道她能赚稿费,也一直让她自己存着,用他的钱就好了。
思绪回笼,何素素专注于笔尖倾泻而出的剧情,行云流水写了起来。
等写完后,她检查一遍确认逻辑无误且没有错别字后将文稿收了起来,意念一动调出购物系统光屏来。
前两年她赚勤劳值全靠写文章获得系统奖励,再偶尔和娘抢着备菜赚点勤劳值,当然教育汤圆也能赚到勤劳值。
自从娘回去后,午饭晚饭备菜的活再次落回她身上,加上每天教育汤圆能赚1点勤劳值,投稿出去的文章被选用也能获得勤劳值奖励,何素素再次成为勤劳值大户,攒了不少,基本上可以随心兑换购物系统里的东西。
她刷了下,先兑换了个大西瓜。
夏天吃西瓜最爽快了,她和程时爱吃,汤圆也爱吃,哪怕现在才刚入夏还早了点,何素素也打算下回去县城顺便带个西瓜回来。
接着她又翻找了下,给汤圆兑换两套夏天穿的土棉布短袖短裤,再给自己挑身豆绿色连衣裙、两件短袖上衣和一条轻薄凉爽的长裤。
程时的话常年穿橄榄绿训练服,她干脆给兑换了两件白色背心和晚上或者放假在家穿的军绿色短裤。
再是兑换点苹果和香蕉,多吃点水果总没错的。
在购物系统里兑换一堆东西后,何素素这才拿着杯子走出房间。
汤圆在完成娘的学习任务后,最开始是和小黄在客厅里玩,等外头太阳没那么大时又跑到院子去玩。
知道娘在写文章,他会克制着笑声,别笑得那么欢快,偶尔小黄汪大声了点,也会迎来小主人竖着食指在嘴边嘘一声,它立马就小声了。
何素素走出来就瞧见一孩童一小狗并肩坐在院子地上,汤圆嘀咕着不知道在说什么游戏规则,从菜地里挖出来的小堆泥土划分成好几块,小黄似懂非懂在那听着。
天边的太阳渐沉,晕开半边天的橘色霞光,她笑了笑。
五月底的时候,何素素收到之前一直投稿合作的那家杂志社寄回来的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