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里小学开学,爱在午后在街巷树下窜着玩的孩子去上学,何素素午睡起来也舒坦不少,连带着整个家属院都安静不少。
苏玉去上班,大宝去上学,二宝每天被顺路送到自家来。
这孩子对小姑家早就熟悉了,也不怕生,该怎么玩就怎么玩,何素素都不用怎么管他,只偶尔督促他多喝水,闲了就拿些糕点或者糖果出来两人一起分着吃。
倒也相处着还不错。
何素素休息了这么久,也觉着自己该重新拾起写文章的事,新年该有新气象才对。
年前她赶着时间收尾了第三个故事,想着不要将一个故事拖过一年,既是给读者一个完美的结局,也给自己足够的过年休息时间。
她可不想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在嗑瓜子聊天,就自己为了赶稿子在房间里苦哈哈地写稿子。
这会重新坐在书桌前,拿出本全新的稿纸,何素素天马行空地想着,手拿着笔无意识地在纸上勾勾画画,总觉得脑海里想法太多,东一个西一个,没有什么章程。
管它呢,何素素趁着脑子里有灵感有想法,一股脑地全写在稿纸上,打算等回头再整理。
过年去沪市她也算开了眼界,那里不愧是大城市,远比老家还有部队这边要繁华得多,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能有所彰显,但大家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美好日子的期待是一样的,都是那么得积极向上,奋斗着过好每一天。
何素素抓住自己观察到的每一点不同,华侨商店和西餐厅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豫园的园林建筑让她流连忘返,步行街的热闹让她难以忘怀。
她将脑海里冒出来的灵感记录下来后,没忍住又翻开新一页稿纸将自己能记住的沪市印象给记下来。
等写完后再将一上午写的所有东西翻看一遍,何素素的眼睛越来越亮。
她有明确的思路了,这回想写一个外地人到沪市生活工作的故事。
她回想着以往杂志上刊登的文章风格,知道编辑偏爱哪种主题的故事——踏实、爱国、奋斗和进步。
将这四个主题跟自己想写的故事串联起来,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整个故事主线脉络也就跟着清晰起来。
因为去过沪市回来没多久,何素素对那座城市还有着奇妙的感觉,这会选取故事中关键情节点也得心应手,不管是好的坏的到最后都能成为推进故事发展丰富主角人设的好内容。
有主角当然少不了配角,生活除了高歌猛进也少不了柴米油盐,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写得好也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共鸣。
何素素回想起自己在沪市遇到的人,筒子楼里喊一声整栋楼都能听到的热闹,大爷大娘们闲着没事自发帮着看护停在楼下的自行车,友好体贴明事理的公婆,当然那嘴巴里说不出好话的程时小姑自然被列为反派人物。
也算是她的一点点小记仇吧。
第四个故事动笔前的准备远比何素素想象中要顺利。
许是这回的故事取材现实且很新鲜,又或是过去长达一年多的文章撰写让她在写故事前的脉络构造和人设设置上得心应手,总之一切都很顺畅。
将最后的大结局设置好,何素素长舒一口气。
她站起身来活动腿脚舒展脖子,埋头伏案写东西写久了总是各种不舒服,平时写稿子时写一两个小时就会站起来动动,今天写得太兴奋一下子就给忘了。
她将书桌上的稿纸收拾好,走出房间就见二宝自个坐在椅子上摆弄着他的积木玩具。
二宝抬头瞧见小姑出来,顿时把积木玩具扫一旁,从椅子上下来:“小姑你可算出来了。”
知道小姑在写东西,娘说小姑那是在工作千万不能去打扰,二宝玩累了想找小姑说话,去到小姑房间那悄悄探头进去瞧,见小姑写得认真就没出声,又坐回椅子这边玩。可算是等到小姑出来了。
何素素摸摸他的小脑袋:“我刚写文章一下子入神就久了点,你肚子饿不饿?”
二宝立即点头:“饿了!”
他就是惦记着吃糕点,才想去找小姑的。
“我给你倒的一杯水喝完没?”何素素问着,边走去厨房拿糕点。
二宝昂首挺胸自豪道:“早就喝完了,一整杯都喝完了!”
他还特意在“一整杯”三个字上咬重音。
“行,二宝真棒。待会给你吃一整块山药糕。”何素素笑道。
因为三嫂交代过在给二宝控制饮食想让他瘦下来点,之前她每回都只给二宝分半块糕点,哪怕这小子再怎么撒娇都不管用。
二宝听了喜笑颜开:“好!谢谢小姑!”
他暗自决定,下午再过来小姑这要多多喝水,明天也要喝更多的水,这样子就能吃更多的糕点啦!
何素素从厨房拿了两块糕点出来,姑侄俩一人一块,到客厅椅子这坐下悠闲吃着。
等吃完后,拿起三嫂特意做的识字卡考察起二宝来。
好在这孩子虽然爱玩,但娘交代认的字半点不敢含糊,这会回答起小姑的问题来轻松得很,基本上每个字都能认出来读出来,多数还能正儿八经地组个词。
何素素对二宝的考察结果很满意,夸了他几句见这娃子被夸得激动直说下午还要拿新的识字卡进来认字,她笑着应好。
打发这孩子自己玩,何素素走进厨房去备菜。
她拿了块猪肉出来切成肉片,再用淀粉、盐等腌制一下,打算待会铺盘子里再敲上两个鸡蛋一块蒸,这样子再炒上腌辣白菜也就够夫妻俩吃的了。
得亏这天够冷,到处都是天然的冷柜,也不怕猪肉放几天就臭了,还省事不用给风干成腊肉,轻松不少。
接下来几天,何素素趁着新鲜感十足直接动笔写故事。
可能过年休息时间长了一下子没什么手感,前两天她每回也就写个一两千字,到后面可能是手感回来了或是对笔下故事主角有了了解,拿着钢笔刷刷刷就是写,基本上没遇到卡顿的地方。
一周后,她成功凑齐两万字稿子,放进信封里打算拿去收发室邮寄给杂志社。
顺带她还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爹娘的,一封则是给大姐的,信里无非是说些自己在部队的事,做了什么吃了什么,看起来无聊但爹娘和大姐挺爱看的。
当然信末不忘问候爹娘身体是否安好,提醒再过阵子就是春播了千万要记得买些肉回来给家里人补补油星。
她还塞了三斤肉票和两斤糖票进信封里,糖票是给怀孕的二嫂买红糖补身子的。给大姐的那封信自然也问候了她和浩浩觉觉两个孩子最近情况如何。
临出发前,何素素问:“二宝,我要去收发室寄信,你是要跟我一块去还是在家里玩?”
二宝被拘在家里久了自然是爱往外跑的,当即应道:“小姑,我和你一起去。”
他把积木玩具扫一边放着,溜下椅子跑去穿鞋,跟着小姑出发。
部队家属院这边二宝经常跑下来和小朋友们玩,对这些路熟悉着呢。
这会跟着小姑走去收发室,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见着一棵树就说曾经和哪个小伙伴在这玩跳格子,见着一张石椅就说哪天和哥哥玩累了跑来这边坐会歇脚。
何素素耐心听他说着,偶尔应答几句,很快到了收发室。
因为她经常过来寄信,连工作人员都眼熟她了,这会笑着打过招呼就接过信封,分别查看无误后就开始盖邮戳贴邮票。
何素素付了钱后和工作人员打声招呼,就牵着二宝往回走。
二宝这孩子好不容易出来见什么都新鲜,哥哥上学期间下午放学晚,娘来小姑家接了他就直接喊着回家,只有周日哥哥休息的时候哥俩才能下楼去找小伙伴玩。
这会他也不拘着要找玩伴,是个自来熟的见到小朋友没一会就能玩到一起。
用可怜兮兮的眼神望着小姑,二宝开始撒娇:“小姑,咱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你看你写文章肯定也累了,不如在外面多透透气吧。”
“最好透气透到你玩累了再回去是吧?”何素素好笑问道。
显然知道二宝是见到道路对面那几个孩子在跳大绳走不动路了,她抬手看了下手表说道,“最多给你半个小时,时间一到我们就回家。”
二宝当即拍掌欢呼:“好耶!谢谢小姑!”
于是何素素牵着二宝过了道路,放他和小朋友去玩,自己则找了张石椅拍走上头的灰尘坐下歇脚。
这石椅的位置很好,有大树遮阴,也不怕被太阳晒到。这会还没什么风,也不怕冷。
何素素笑着看这些小朋友跳大绳,时不时为了谁没跳上谁多跳了一回而吵起来,二宝居然还是当中的领导者总能三两句评判谁对谁错,小朋友们也都服气,前一秒还嘟着嘴下一秒就咧开嘴放肆得笑。
她没忍住笑出声,觉得怪有意思的。
没结婚前在哥嫂家住,她带着大宝二宝偶尔也会陪他们下楼看他们玩。
等结婚后何素素多数时间都窝在家里,没什么事轻易不出门,也就程时想着法子喊她出门散步,才能呼吸下新鲜空气。这会看着小朋友玩怪有意思的,也算是放松休息了。
半个小时一到,何素素喊上一声,二宝也遵守承诺,和小伙伴们打声招呼告别,蹦跶蹦跶跑过来跟着小姑回家。
成功把两万字的故事稿子寄出去后,就等着杂志社回信看能不能被选中刊登连载。
虽然对自己很有信心,何素素还是选择休息几天,等收到回信再接着写文章吧。
在这几天里,她来例假了。
那会发现后何素素本能地想去找月事带换上,突然又想起从沪市华侨商店买回来的稀罕物卫生巾,她去拿了包开了抽一片到厕所换上。
根据先前售货员教的方法换上并不难,何素素轻松从厕所里出来,只觉得比用月事带要轻便不少。
读书那会不少女同学来例假时会肚子痛,严重的直接脸色苍白痛到走不动路,而何素素打小身体养得好,除了有些异样感怕外漏平时动作斯文些外,没别不舒服的地方。
当然她也不会亏待了自己,这会去厨房给自己泡了杯红糖水喝。
体验一天下来,何素素对这卫生巾简直不能再满意,觉得这是绝世好物,造福万千女性。
每回上厕所脏了直接换掉就好,也不用像月事带那样还得轮换着洗,照那售货员说的从卫生安全的角度也要强很多。
何素素打算等过阵子给婆婆写信时提一嘴这卫生巾好用的事,也算是为之后买卫生巾做个铺垫。
整个例假期间,一天用三四片,何素素看了下大概用了两包多点,家里有十包也就能用四五个月。
到时候婆婆如果能弄到侨汇券再买些寄过来,自己再从购物系统里兑换一些出来掺和着用,基本上一整年无忧,都能这么舒服着过了。
夫妻之间聊天什么都能说,何素素也和程时提了嘴这卫生巾很好用的事,当然没细讲。
程时点头恍然大悟,素素每月来例假不那么舒服难免会有点急躁,这次倒是没有,还一直心情很好嘴角带着笑,原来是这卫生巾的功劳。
他也说道:“既然这卫生巾是好东西,下回写信给爹娘的时候让他们留意着些,有机会的话就换些侨汇券攒着,回头帮忙买了卫生巾寄过来给我们。”
何素素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好事总不会单独出现,好运连连这词也没说错,何素素也收到了杂志社的回信。
信里说她这次故事取材很新颖,开头充满沪市烟火气息,主角作为外地人初到沪市的惊讶、好奇、羡慕、彷徨、憧憬展现得恰到好处,初步展现出故事帷幕,吸引读者对接下来主角如何融入沪市生活和找工作产生期待。
编辑夸赞她这回文笔和内容人物构造能力又增强了,依旧是给了千字五块的稿酬,约定好下次寄稿子的时间。随信还夹杂着一张一百块钱的汇款通知单。
何素素看完松了口气,哪怕早有预料也还是有点紧张,这会算是安心了。她写故事的能力还是那么好甚至有进步,接下来又有稳定的收入了。
为了庆祝这事,当天晚上准备的肉菜也丰富了些。
程时回来进厨房瞧见了还有些惊讶,平时两人在家一般都是吃一荤一素这样子。他笑问:“今天是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何素素俏皮点头:“是啊,收到杂志社回信了算不算好事?还是给千字五块钱的稿费,编辑夸我文笔和写故事的能力有进步来着。”
程时是有看过媳妇这回写的故事的,没想到带着她回趟沪市还能激发出她的灵感来。
他当时看着故事里头主角初到沪市见到的一切,行文间充满沪市特有的烟火气,就连邻里间说的地道方言都那么形象,那会就觉得素素这回写的故事肯定受欢迎。
他笑着点头:“厉害,恭喜你又写出动人的故事。编辑慧眼识珠,你写的故事值得这稿费,不过接下来你又要忙了。”
何素素不在意说道:“没事,我这在家写文章比起那些去厂里上班的工人算轻松的了。而且我现在写故事越来越发觉其中的趣味,通过自己的构思让笔下的主角走一段奇妙的经历,一步步过上美好的生活,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我喜欢写文章,我爱上创作的感觉了,特别是在知道读者们也很喜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