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没亲眼看到他姐写给苏倩子的那封信,却能在下午的时候,从苏倩子说的那几句话里,隐约猜到了什么。
他当时就说不出话来了。
他浑浑噩噩地回了家,茶饭不思,然后躺在床上发呆。
谭维明从小就知道,他是个不健康的孩子。
幸好有了全家人的善待,
他才能慢慢长大、又数次死里逃生,才终于活到了现在。
苏倩子是为数不多的愿意和他来往的朋友之一。
后来,他的朋友们大多数因为下乡插队,跟他也没有来往了。
只有苏倩子,还一直和他保持着书信往来。
早前,当苏倩子还没下乡的时候,谭维明就一直暗恋她。
因为——
其他人避他如洪水猛兽。
从小到大,谭维明不止一次地听到小伙伴们的家长,然当着他的面,教训自家的小孩子:
“看到没?他就是谭维明!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得了这种病的人一般活不长久。你可一定要离他远点儿!要不然啊,万一他有什么事,他家里人怪到你头上可怎么办!”
“千万别跟谭维明玩,谁也不知道他哪天死,要是他死的时候你在边上,那可什么都说不清了!”
“谭维明得了这病啊,是气不得、喜不得、哭不得!他太高兴了会死、太生气了会死、太难过了会死……你说说,你还能跟他交朋友吗?”
“我再说一遍!你不要再跟谭维明玩了!以后再让我看到你跟他在一起,我打断你的狗腿!”
……
所以,谭维明一直很孤独。
只有苏倩子愿意和他玩。
她在老家长到五岁,才跟着她姐姐回到广州。
她爹不疼、娘不爱的,
没有人教过她,要和他保持距离。
或许也有人教过,
但当时年幼的苏倩子并不理解什么叫做“先天性心脏病”。
再加上,苏氏姐妹其实是大院子弟里的底层——大家都叫她俩乡巴佬。
没有人愿意和她们玩。
于是孤独的苏倩子只能一直懵懵懂懂地和谭维明一起玩。
两人在单位托儿所相识,
一起上小学,
一起上初中,
又一起上了高中。
算起来,他俩是真正的青梅竹马。
到苏倩子下乡前,他俩已经相依相伴地过了十几年。
其实二人从未表白过。
但,爱意已在不经意间盘枝缠绕。
苏倩子刚才下乡时,会给他写大量的信。
虽说她并没有具体地说些什么,只是频繁提起白毛女喜儿的遭遇,还常用中篇小说《月牙儿》里的金句……
于是谭维明意识到,她的处境应该很不妙。
他担忧、焦虑……
他无计可施。
极端的情绪令他脆弱的身体不堪重负。
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父亲的下跪、母亲的眼泪感动了医护。
他们日夜不休地抢救他、照顾他,
终于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在这过程中,回家探亲的二姐承担起照顾他的重任。
在二姐的悉心照顾下,谭维明终于康复了。
可是,等他病好以后,
远方的苏倩子好像也变了个人。
她不再借用小说人物来讨论她的情绪。
她开始在信件里说工地上的环境好差、好像无时无刻都弥漫着灰尘;
她抱怨专业书好难看懂,如果没办法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话,她心里真的好慌;
她会说本来每一天的伙食都很糟糕,但不知为什么今天有道醋溜茄子特别特别好吃……
当时谭维明还以为,可能苏倩子的处境有所改善。
现在想来——
结合今天下午苏倩子说的那两句话,
他明白了。
大约就是在那个时候,二姐可能……出于维护他的心态,跟苏倩子说了什么。
谭维明不想责怪二姐。
因为二姐的初衷,也是为了他好。
可一想到苏倩子会因为他
二姐说过的话而伤心难过,
谭维明心如刀绞。
他又想,
如果那一年,他二姐真有跟苏倩子说了些难听的话,
那么苏倩子……其实对“分开”这个概念,已经有了两年的缓冲期。
他,要不要趁势和她分开呢?
谭维明很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
在他很小的时候,
尽管父母家人都瞒着他,
可他还是偷偷听到家人和医生们讨论他的病情。
据说,他是活不到成年的。
是父母家人对他的爱,
是他向往着和苏倩子合拍的思想……
才让他一直活到了二十一岁。
可是,谭维明也能体会到躯体正在逐渐败落。
他不知道意外哪天会到。
如果——
如果能趁机斩断他和苏倩子的情缘,
这其实对苏倩子是好事。
是啊!
分开对苏倩子来说,确实是好事。
可他呢?
对他谭维明来说,却无异于剜心掏肺啊!
他连想一想……
都觉得难受极了。
极致的心疼让他无法顺畅地呼吸。
理智告诉他,他应录呼救。
可听着父母家人在客厅里言笑晏晏地讨论着二姐的新工作、即将返城的三哥、大侄儿考试得了双百分……
谭维明又不想打扰家人了。
他甚至觉得,
就这样静悄悄的死去,
好像也不是坏事。
他逐渐失去知觉。
醒来时,他已经躺在医院的病房里了。
守在病床旁的家人埋怨他,为什么不舒服也不知道喊人?
谭维明强忍悲伤,含泪笑答忘记了。
然后,大嫂匆匆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