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凤则是鼓励李稻花写,她觉得自己闺女没什么做不成的,以前也没写过小说,一写,就拿了全世界最厉害的奖。
闺女没当过妈怎么了,没当过妈照样能写好。
“我没孩子,没当过爸妈,可是我当过孩子啊,我有自己的爸妈,我也认识很多孩子,见过很多人的爸妈,这经验还不够吗?”
李三柱无话可说,这是真当过孩子。
“再说,我这也不是教育人的那种书,就是几个小故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小故事。
只希望能少几个像男人这样的悲剧。
回来的路上,李稻花都在构思这本书,欧阳远就有点吃醋。
“心疼他啊?”
“我是替他可惜,能在这时候考上大学不容易,大学毕业的生活也绝对要比他现在好很多,他的腿也许就不用断了,哎,他爸要是把他的录取通知书给他就好了。”
不管什么时候,听到这种录取通知书被恶意藏起来的事情,还是会让她感到气愤。
没人比她更知道,寒窗苦读十几年,如果是自己的原因没考上,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可是因为这种情况,是真的会让人爆炸的。
“你打算以他为主角写一本书啊?”这才是最关键的。
她甚至都没有以他为主角写一本书,就以这个男的为主角写一本书。
“怎么可能,他的故事,只能算是里面的一个单元,这本书里,都是些可怜的孩子。”
男人的故事,都不是最可怜的,她见过太多可怜的孩子。
至少,男人最后知道了真相,也有能力反抗,有些孩子,到死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你能不能把我也写进去?”
“把你写进去干什么?你又不惨。”
李稻花抬头,看到欧阳远幽怨的眼神才反应过来,这是吃醋了。
“你说你跟他吃个什么醋,他连个名字都没有。”
说了这么久,一直都是男人男人的,这世界上的男人多了去了,欧阳远可就一个。
欧阳远这才满意,李稻花想内容的时候,他就也在绞尽脑汁的帮她想内容。
可惜,他的小学初中同学,大多都已经没了联系,他不知道情况,下乡之后认识的人,李稻花比他更熟悉。
两个认识时间长的人结婚的一个坏处就是,双方认识的人高度重合,想说个新鲜的八卦都不容易。
第104章 冒名顶替李稻花刚回家,正准备安……
李稻花刚回家,正准备安安稳稳的写父母手册,就接到伊恩的电话,说她朋友的小说《爱你》已经找到出版社了。
贝迪集团愿意出版这本《爱你》,并且愿意买下《爱你》的影视版权,他们要尽快把《爱你》拍摄出来。
“你把它怎么介绍出去的?这么快?”
真的很快,从联系出版社到敲定影视版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比《亿万富翁》可快多了。
尽管这里面有伊恩地位转变的关系,但是她的马甲可是个全新的号,就连伊恩都不知道。
这样情况下,还能出版影视一条龙,李稻花可不会认为是自己的作品有多优秀。
再优秀的作品,没有伯乐,也容易寂寂无闻,尤其是在现在。
“额,是这样的,他们比较特殊,所以他们觉得,这部作品,完全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希望可以由他们来拍摄。”
伊恩给李稻花介绍了贝迪集团名下的企业,贝迪集团的高层都是什么人,他们拍摄的话,大概率会拍摄成什么样的。
李稻花也没想到,伊恩居然会这么帮她介绍出版社。
说实话,让他们拍摄,他们还真敢拍,换成别人,还真不一定敢。
“行吧,那就卖了,不过里面的内容不能修改。”
她可是夹了私货的,之后考古的时候要出小彩蛋的。
同意之后的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李稻花知道他们厉害,没想到他们这么厉害啊。
大聪明这个新马甲,抛开伊恩之后,纯交给贝迪集团来运营,很快,各大主流媒体都开始报道。
一时之间,有点像后世买通告,买流量热度的感觉。
伊恩攀不上的媒体,贝迪集团都能使唤的动,就是为了给《爱你》造势。
《爱你》的名字取的也很巧妙,没有之前《亿万富翁》的暴发户感觉,透露着一种文艺、禁忌、神秘……
文坛瞬间被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想太多,毕竟,在国外,很多读者达不到做阅读理解的水平,只能浅显的读。
所以在很多读者看来,《爱你》只是一个狗血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主流媒体要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也不出名啊,也没获过什么奖。
只是书都买了,他
们已经为销量出了一份力,觉得不如《亿万富翁》也没办法。
直到后来,主流媒体主动写了读后感,剖析了作品背后隐藏的含义,很多人才恍然大悟。
做阅读理解,其实哪个国家都会,不一样的是,会做的人多少的问题。
在国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会做阅读理解。
他们不止从小说中做阅读理解,也会从画中、雕塑中……做阅读理解。
又一个有深度的作家冉冉升起,李稻花瞬间被顶替。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更别说李稻花还不是全民热爱,是有褒有贬,这么个新人横空出世,是很多人都想看到的。
他们没想到的是,哎,这个人还是李稻花。
主流媒体发的读后感是贝迪集团要求的,所以这读后感也跟李稻花真实的意图完全不同。
贝迪集团想让读者的视线集中在难民多可怜上面,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灾难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找到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又被这里的人驱赶。
他们做错了什么?错的是当地人,从他们踏上这片土地开始,这片土地就有这些难民的一份,所以应该走的不是难民,而是当地人。
好一个倒反天罡。
李稻花看到这个读后感的时候,真的很想告诉他们,这就叫农夫与蛇啊!
但是她不能说,因为她这部小说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经小说,真要用农夫与蛇的故事提醒了他们,她反倒不高兴了。
看到她讨厌的人受罪,就是她最开心快乐的事情,没错,她就是这样的人。
这部小说很快就在贝迪集团的推广下,翻译成多国文字,被送到各国进行出版。
国内也引进了这本书,作者布鲁理恩特,没错,大聪明的英文音译。
刚拿到手的时候,李稻花都有一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人偷书了,哪怕只是她的马甲,她的书作者也不能变成别人。
问伊恩之后,才反应过来,国内这是把大聪明的英文翻译当成人名直接音译过来。
国内的翻译向来讲究信雅达,很多时候,一些朴素的英文都要翻译成有深度,同时又要贴合语境和内容的文字。
只有少数情况是直译,比如人名。
李稻花拿到的这本书现在的名字不叫《爱你》,叫《以爱之名》。
中译英后又英译中,李稻花都要不认识这本书了。
她写的大白话全都给她换成了信雅达,这还不算,受到主流媒体读后感的影响,这一版在翻译的时候,参考的就是主流媒体的意见,所以翻译之后,侧重点也变了。
翻译是个带着主观意识的工作,翻译者的爱好和参考的文献,也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品。
李稻花看到翻译的书,就觉得这一版不行,好在还有其他版本,她又买了一版,另一版翻译的还算贴合原文。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这部小说的起点要比李稻花之前小说的起点高很多。
阿美莉卡主流媒体亲自背书,甚至还大胆预言,这部小说必得诺贝尔文学奖。
李稻花觉得大可不必,让她和诺贝尔文学奖都歇歇吧。
得一次奖,她就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把另她看不顺眼的国家写小说喷一遍,多得几次,她都没时间休息了。
而且诺奖不要面子的?每次都发给她这样的人,说不定之后还要弄出来个禁赛,李稻花和非人类勿入。
针对某种行为,进行特殊禁赛,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轻车熟路。
李稻花是真的不想再获奖了,她跟那群人真不是一路人,他们膈应不膈应李稻花不知道,反正李稻花是真的膈应他们。
再来一次颁奖词,她真的会骂的更难听。
《爱你》出版之后,紧随其后就是拍电影,这次跟伊恩他们没关系,伊恩旗下的演员一个也没被选上。
关于这件事,伊恩还跟李稻花吐槽过,他旗下的演员,那都是他认真挑选的,要演技有颜值,要颜值有颜值。
当然,也不是说只有颜值,演技这玩意,只要愿意学,认真学,不说多好,有个六七分是没问题的(十分制),前提是愿意学,认真学。
剩下的几分,那就是纯靠天赋了,这个是学不来的。
结果,一个没被选上,他还特地去看过,被选上的主角一家……真的各有各的丑。
“曾经我也认为亚洲人就是电影里的那样,但是稻花你,和你身边的人,他们看起来跟我们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有的身材更棒,但是他们选的……你知道的。”
李稻花当然知道,他们不仅特意选具有刻板印象的亚洲面孔,而且还会在化妆上下功夫,加深刻板印象。
当然,李稻花也不得不承认,后来确实有这么一部分华裔,跟着刻板印象完全长成了刻板印象的样子,真是神奇。
“不止是亚洲人,他们选择的一家四口,我的天,我完全感受不到小说里的感觉,那根本不是优秀的一家,是糟糕的一家。”
在阿美莉卡,有钱人和穷人,也是有区别的,还是体型上的区别。
有钱人,有时间有精力健身,同时也有钱吃昂贵的蔬菜水果之类的健康产品。
而穷人只能吃高热量高糖分的速食产品,也没有时间去健身,他们要把时间都节省下来去打工。
李稻花也没办法,版权费已经给了,违约金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是她把版权费还回去这么简单。
而且……这样拍摄出来,等到以后考古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彩蛋呢?
发现没有人认出这是她的马甲,李稻花就能安心写《父母手册》,这也多亏了音译,别说别人,就连她自己都差点没认出来是她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