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多久,欧阳远就变成这样。
“哼,跟她那个农村老婆待在一起时间长了,也变成了乡野莽夫,一点素质都没有。”
不行,他得找上门去,他们不是搬家了吗,郭为民不说地址,他就不信楼里还都不知道他们现在住在哪里。
“哦,欧阳远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啊……知道是知道……”职工楼里的很多邻居是认识欧阳建的,甚至以前跟他关系还不错。
不错的关系没办法支撑他们告诉欧阳建地址。
他们可不敢赌,赌李稻花问欧阳建是谁告诉他地址的时候,欧阳建能守口如瓶,不把他们供出来。
一旦供出来,李稻花只要不高兴,惨的不是欧阳建,是他们。
欧阳建在楼里问了一圈,没一个人愿意告诉他欧阳远的住址。
他记得这楼里的人原来也没这么团结啊。
“《改革三部曲》还有吗?我要两本!”被禁售的地方刚一解禁,当地群众蜂拥而至,仿佛要把落后的时间都补回来。
“这个……我怎么感觉……跟咱们厂里这么像呢?”
“你看看是不是?”
“对!你看这个,政策跟他们说的不一样,他们是骗咱们的!”
“那……那这怎么办?”
“咱们去告他们!一直告,告到有人管!”
几个穿着破旧衣服,脸冻得通红的男人,拿着手里凑钱买回来的改革三部曲。
本来,他们买这本书是为了骂这个作者的,想看看这个作者到底用什么忽悠的他们厂里改革。
改革改到最后,把他们全都改革下岗,甚至连下岗费都没有。
结果看完发现,他们厂里的改革不就是《华尔街奇遇记》里那个主人公侵吞国有资产的方法。
所以,不是改革是错的,是他们厂里的改革是错的。
原本他们以为,国家是支持他们厂里的,现在看来,是厂里欺上瞒下。
他们应该
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走,咱们找人去!”
十月份,天气已经逐渐变冷,但是再冷的天,也没有人心冷。
十一月,东北日报刊登一篇报道,某国营企业,以改革名义,侵吞国有资产,霸占员工退休金过亿。
目前涉事人员已全部逮捕归案,追回国有资金八千六百万。
举报群众根据《华尔街奇遇记》,发现工厂改革的猫腻,才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这桩案件给了全国很大的警示,各地都开始自查自纠,防止出现类似情况。
各种各样关于《改革三部曲》的新闻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收获的编辑张博又重新过来跟李稻花约稿来了,这次不管李稻花写什么,他们都要按照千字十的最高标准来约。
只要求李稻花的下一本小说一定要给他们收获。
李稻花脸色有些古怪,她下一本已经决定要写《重生之一生一世一双人》了,这小说……可不太适合收获啊。
别说收获了,北平文学都不太适合,她都做好准备,北平文学不收的话,她就去《故事会》投稿。
反正故事会本来刊登的就是些浅显易懂的故事,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怪谈。
只是她这样的表情让张博误以为是她不想在收获刊登,毕竟上一篇小说《董乐成功学》,她本来投的是收获,收获给的千字太低,才转投的北平文学。
“您放心,我们这次绝对诚意满满,只要达到刊登标准,就按千字十。”
厉害了,北平文学现在给李稻花的也就是千字八。
“行吧……”看来,这本重生文学要好好写了,不能让收获失望啊,她可是个有信誉的人,这点可以问北平文学。
第23章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华尔街,伊恩……
华尔街,伊恩,他留下来的一万多,只有很少的钱用在自己的身上。
每天依旧跟人合租在特别偏僻的小区里,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那身定制西装被他小心的挂起来,需要的时候才会穿上。
这一万多,他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华尔街奇遇记》刚公布具体出版时间,伊恩就开始活动,到报纸上刊登广告,甚至还笨拙的自己写读者来信。
当然,也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是把《华尔街奇遇记》看了好几遍,每天练习仪态的空隙,他会选择看奇遇记来放松和激励自己。
作为一个标准的底层人,伊恩写的读者来信更加真情实感,再加上他笨拙的话语,更加能印证这封读者来信的真实性。
伊恩和安德米勒因为作品的事情,逐渐熟络起来。
伊恩告诉安德,他父亲的故事只所以是翻译的,是因为这个故事,是由一个中国人记录下来的。
“为什么?”
“在华尔街,没有人会在乎一个流浪汉不是吗?华尔街不相信眼泪。”
华尔街不相信眼泪,是李稻花在历险记里写的,现在伊恩和安德深以为然。
在这个强者挥刀向弱者的华尔街,一个流浪汉,哪怕他曾经再成功,也不会有人再看他一眼。
或许在某次跟别人的聊天中,会提起他,作为笑谈,一笑而过。
伊恩从小镇来到华尔街,从地铁通道搬到小破房子合租,看到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安德比伊恩来华尔街的时间更长,他的感受比伊恩更深,他背叛过,也被背叛过,能爬到现在的位置,他付出了很多。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别看他作为版权负责人,好像很风光的样子,其实在华尔街什么也不是。
这里多的是老集团和新贵,有钱的人太多太多,他就是个卑微打工人,也就是在伊恩这种新来华尔街的人面前还能有点优势。
“这个作者是个神秘的人,她把传记留给我后,就离开了,或许,是去发掘另一个人的故事了吧。”
“她?所以……作者是个女性?”
“我以为,riceflower很明显不是吗?”反正伊恩觉得这名字不能是男的,当然,丹尼斯也说过作者确实是女性。
年轻,漂亮,富有朝气和才华,可惜,她已经结婚了。
从有些失真的跨国电话中,伊恩都能听到丹尼斯话语里浓浓的遗憾。
“那又怎么样,结婚也可以离婚不是吗?”伊恩不了解中国,他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在阿美莉卡简直太常见了。
远在中国的欧阳远还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已经有人盯上了。
安德觉得自己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名字叫riceflower的作者,是个神秘的人,这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农场的农民,或许她来自德州农场。
稻花这个名字,好像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土土的代表。
“她还有其他的故事吗?”安德觉得,这个作者,迟早要火起来的,当然,她也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毕竟,这里面揭露了不少人发家成名的手段,光他知道的,能对上号的就有三四个,更别说他不知道的。
也就是他现在有事业,有家庭,不然的话,看到这本书,他绝对要拼一把。
这本书,他打算收藏一本,留着给自己的孩子看,这可是在学校学不到的,却是最实用的。
十一月的某一天,《华尔街奇遇记》正是上架,不少书店都开始推这本书,当然,只是略微介绍。
毕竟,没名气,还只是在小报纸上宣传了一下,能有推就很不错了。
介绍上面写的也是亿万富豪的人生传记,豪门家族的兴衰起落。
伊恩就趁这时候,暗戳戳的继续在报纸上发一些似是而非的读者来信。
有的是真实感受,有的则是他根据奇遇记里的故事编的。
他还花钱,上了电视上的访谈,访谈内容就是关于莱特理的故事,关于他们家族的故事。
这次他出的价格不低,上的是个收视率还算不错的栏目。
“嘿,那不是伊恩吗?”超市里,电视机上正好在播放伊恩的访谈节目。
几个正在工作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工作也不做了,只是在讨论着,伊恩怎么上了电视。
“见鬼的,他不是叫伊恩加西亚吗?怎么又变成了伊恩理?”
“我知道我知道,他老爹,加西亚叔叔,在德州农场干活呢,什么时候死了?可怜的加西亚叔叔,我应该去参加他的葬礼的,”一个卷头发的小伙低下头,默默进行祷告。
身边的一个小伙伴一巴掌打在他头上:“蠢货,他说的死了的爸不是加西亚叔叔,是那个莱特理。”
有脑子转不过来得早小年轻怎么也转不过来这个理,甚至还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伊恩的父亲就是叫莱特理,而不是加西亚叔叔。
那个脑子转的快,给同伴一巴掌的凯尔正在认真看着伊恩的访谈。
他绝对是发财了,从伊恩的穿着,和他现在上的电视栏目,凯尔觉得,或许他应该去见见他们的这位老朋友,发财怎么能不带着兄弟们?
他当初发财的时候,不就是第一时间通知大家一起挣钱,只不过伊恩不想做,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至于伊恩推荐的他父亲的传记,抱歉,他文化水平没有伊恩高,可看不懂那玩意。
凯尔回到他们原本住的地铁通道,没有找到伊恩。
凯尔并不觉得奇怪,伊恩现在毕竟已经成了大人物,怎么可能还住在地铁通道里。
他的希望是伊恩之前工作的那家报社,报社里有人知道伊恩住在哪里。
在那条街上,所有人都来去匆匆,因为冷空气的降临,不少人都戴着围巾或者是帽子,凯尔也不例外。
视线中出现了一身高级定制的衣服,这样的人肯定有钱。
作为认真工作的凯尔,这时候立刻觉醒工作基因,悄悄凑上去。
“嘿,伙计,这可不礼貌。”
凯尔还没偷,就被对方抓到,只是听着熟悉的声音,凯尔抬头,对方裹的严严实实,但是熟悉伊恩的凯尔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他。
“伊恩?”
“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