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零文艺妇女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木头山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08 KB   上传时间:2025-07-07 13:19:08

  《华尔街奇遇记》的爆火,让伊恩有了谈判的资本,这是riceflower的新小说。

  “这同样也是我们家族流传的故事,是我爷爷的兄弟的故事,据说,这罐金币一直都埋着,因为他并没有真的重生,也就没能拿到那罐金币。”

  在阿美莉卡,有各种各样的小教派,这些教派中,也有很多专门研究永葆青春、重生、长生不死……

  所以说一个老人会痴迷于重回青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安德已经麻木了,你说是就是吧,你们家族的故事总是这样的奇奇怪怪,家族里就没个正常人。

  傻蛋的爹,信教的爷,还有个爱八卦的小同学。

  “金币的情报是真的,所以,我的要求是,千字两美元,《名利场》的那些人已经愿意提高价格了,不是吗?”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但是安德不得不接受威胁。

  稿费确实已经很久没有上涨过了,这次《名利场》放出信号之后,很多报刊和出版社不得不跟进。

  而且,riceflower作品的价格,也值这个价,上次的《华尔街奇遇记》,他们公司狠狠地赚了一笔,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安德笑着说:“我认为,作者的名字或许是写错了,riceflower应该是richflower。”

  这本十万字的小说,仅仅是出版版权,就有二十万美元。

  如果之后改编成电影,有了前一本作为基础,这一本的价格绝对要上涨。

  这次他们是绕过国内的期刊,直接在海外发表的,李稻花也没想过在国内发表美版的《重回十八岁》。

  有上一本奇遇记,她再在国内发表这样的小说,很容易让人对她产生无端联想,觉得她属于享乐主义,向往资本主义。

  天地良心,她比所有人都要讨厌资本主义,天杀的老板,上辈子她就是被压榨的对象,福报996,弹性工作时长……

  新房装修的这段时间,李稻花准备根据自己装修房子的感悟,写一本小说,就叫《一方屋檐》。

  是两个家庭,关于房子的故事。

  1980年,房改首次提出,从此,拉开房改的帷幕,房子,逐渐从单位分配,改革为自己出资购买。

  《一方屋檐》中主角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第33章 买房的好时代时代的浪潮,个人无……

  时代的浪潮,个人无法逆转,李稻花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很多的人,有更少的遗憾。

  《一方屋檐》,两个家庭,一个自知分房无望,家中人员众多,不得已买下一套房子。

  另一家到处跑关系,送礼,请人吃饭,每次分房子,总是差一点,差一点……仿佛稍微努力,就能够到这一点儿。

  靠着贷款买完房子的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还房贷,每天都要精打细算,不敢多花一点钱,生怕还不上贷款,房财两空。

  因为这套房子,全家不知道吵过多少次架,都是埋怨不应该买房子的,买了房子,单位是绝对不会给他们分房子的。

  他们平白少了单位分的房子和买房子的钱,就连原本决定买房子的曾方,都有几次怀疑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

  没买房子的孟家也不好过,挣的钱很多都被拿来走关系,有次,买的罐头放在家里,还没来得及去送,就被家里的孩子偷吃的时候不小心打破。

  家里又是大吵一架,孩子们也是又怕又伤心,又碰上房东涨房租,全家只能搬到更破更小更远的地方去,这也使得两家意外成了邻居。

  孟家住的房子,合租户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孟家坚定不移的住着。

  从单位蒸蒸日上,到无法适应改革开放最终无奈倒闭,两家人的工作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同样的没有工作,一个要挣钱还房贷,一个要挣钱交房租。

  孟家租的房子,已经是城里最便宜的房子,再想便宜,那就要到农村去,更找不到工作,再加上他们户口也不在农村。

  “以后真的都要自己买房了

  吗?”他们家,是李稻花挣钱,她不想住在狭小的单位楼里,才买的房子。

  至少,欧阳远认为李稻花买房子,就是为了住的舒服,包括后来买的那套四合院。

  被迫买房,背上房贷,一辈子为了房子挣钱,这是他没想过的事情,毕竟,他家分有房子,代代相传。

  “房改已经开始了,房屋商品化以后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单位都不分房子。”她可是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

  21世纪之后出生的人,对他们来说,单位分房子,才是天方夜谭,这么好的单位,那不得磕一个。

  “这篇小说,我准备投到人民文学去。”

  “啊?这么突然?”

  人民文学属于独一档的刊物,真正的全国性主流刊物。

  “这篇小说,只有人民文学能压住,而且,这小说跟人民文学也很契合。”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全国人民都翘首以盼的,那么房改,就是大家都不愿意碰的,尤其是普通工人。

  虽然知道总有分手的一天,但是当李稻花告诉梁宁,新小说要发布在人民文学的时候,梁宁还是一阵失落。

  “理解,理解,不过我们北平文学的大门也一直会为你敞开,欢迎你回来看看。”

  李稻花也算是有名的作者,她的首部短篇小说,《李幺妹下岗记》也被提名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当她的新小说发过来的时候,也极受重视。

  “以前就知道,稻花老师是改革文学的急先锋,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

  人民文学近几年一直想转变风格,人民文学复刊之后,开启了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大门。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对人民文学来说就是个试探,目前看起来效果良好,涌现出不少改革文学作者。

  李稻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她的稿子一直都没有往人民文学投。

  这次看到李稻花的新小说,文字比之前凝练不少,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有逻辑可循,合情合理。

  其中最满意的,当数提到的房改问题,上面要求宣传,让老百姓逐渐接受房改,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宣传。

  作者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围绕着房改进行写作,不知道房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无法想象后续的结果,自然也就没办法写出合情合理的小说,也就不会被人民群众接受。

  之前李稻花的改革文学被批判为空想文学,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她写的太过虚无缥缈,不符合实际,完全就是自己瞎想的。

  直到有了真实案例,才证实李稻花的改革不是空想。

  现在的《一方屋檐》也是这样,王蒙看着,总觉得不买房的孟家,他仿佛见到过无数次。

  每次单位分房子前后,整个单位人心浮动,吵吵闹闹,不管是分到还是分不到,总是有话说。

  可买了房子的曾家,他是一个都没见过,为什么要买房子,买了房子全家一定就开心吗?用十年的时间,供出来一套房子,真的值得吗?以后的工资真的会涨吗?

  《一方屋檐》里的很多观念,都太过先进,因为是从81年写起的,李稻花在文里合理结合了改革开放。

  并且大胆猜测,物价以后会上涨,工资以后也会上涨,提前购买的房子,需要还的房贷,在工资上涨,房贷不变的情况下,房子的价格其实是降低了。

  所以这个时候,贷款买房,比全款买房要划算,当然,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工作问题……

  李稻花每抛出一个对未来的设定都会有相对应的解析,以证明自己言之有物。

  “这个稻花老师,真是会给人出难题啊。”

  作品的水平是有的,就看他们敢不敢发表,这篇小说发表出去,被骂是绝对的,不止是李稻花,连带着发表这篇小说的刊物也会被一起批判。

  会刊登这篇小说,那就代表着,刊物释放出来的信号,再怎么免责声明,也无法阻挡大家的想法。

  “登。”

  1981年五月,李稻花的新小说,《一方屋檐》,在人民文学静悄悄的发表了,没有宣传,也没有突出介绍。

  就像是个普普通通的月刊,刊登了一篇普普通通的小说。

  “这写的都是什么狗屁!劝人买房,天打雷劈!我倒要看看,这是哪个杀千刀的写的。”

  像往常一样看《人民文学》的马长安,不知不觉看到《一方屋檐》,又不知不觉把它看完了。

  看完才反应过来,这小说是让大家赶快买房子啊。

  他家就一直在等着分房子,他进单位十年了,他们是个大厂,他又不是技术工种,再加上他为人老实,不会走后门,这么多年,一直都没轮到他分房子。

  家里人不是没埋怨过,也不是没张罗着走后门,就是他自己抹不开面子。

  “稻花?稻花!”稻花这个笔名,在这一年可是相当的火,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她的名字。

  她的小说,马长安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看过不少,都是拍案叫绝,尤其是其中的可操作性,简直绝了。

  可惜他们厂长是个老古董,死活不愿意改革,说那是骗人的事,他们这样的厂子改革就完了,改革是小厂子要做的事。

  这让不少厂里的员工都气愤不已,多少小工厂,靠着改革,越办越红火,还拿到了海外订单,他们厂呢,还是半死不活的。

  去年厂里又没有建新房子,也就不会给大家分房子,大家还要继续等。

  本来觉得,《一方屋檐》就是在瞎胡扯的马长安,在看到作者是李稻花的时候,突然觉得合理很多呢。

  仔细想想,曾方的厂子不就跟他们厂差不多,不思进取,暮气沉沉。

  曾方所在的厂子最后倒闭了,马长安觉得,他们厂要是不改革,迟早也要倒闭。

  呀,那要是倒闭了,他不就更不可能分到房子了……马长安忧心忡忡。

  如果今年,厂里还不建房子,不给大家分房子,那,就去买房吧……

  马长安有些犹豫地想,他管不住工厂改不改革,自己家还是能管住的。

  家里跟工厂是差不多的,也要用心经营才能过得更好。

  “放屁,纯粹是放屁,我一直都觉得,这个李稻花是欺世盗名之辈,她之前写的小说都是这什么玩意啊?

  什么改革文学,我看就是糊弄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董郁只是晕倒了,不是死了,治好病,他重新投入到战斗中,现在他跟李稻花是真正的你死我亡,不可能和解。

  董郁有房子,是单位分的,所以他不担心房子问题,对于房改自然也不关注。

  但是他学聪明了,枪打出头鸟,他就是上次出头太快导致被李稻花集火,这次,他要悄悄地批判,打枪的不要。

  他料想,李稻花这次是自己作死,都不用他号召人,自然有无数的人出来反驳她。

  很快,第一批看到《一方屋檐》,并且写好稿子的人开始质疑李稻花。

  他们认为,李稻花是自己挣到了钱,买了房子,于是想要拖更多的人下水。

  理解李稻花的人很少,质疑李稻花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两篇抨击李稻花的文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零文艺妇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