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转一转把手,还不够过瘾。
盛放眼巴巴地看着外甥女:“晴仔,我可不可以——”
“回来了!”祝晴看见驶入警署大楼的警车。
他们到了。
看着祝晴加快脚步迎上去的身影,盛放小朋友踮着脚尖,整个人趴在沉重的摩托车上。
“小鬼。”
放放沮丧抬头,谁这么没眼色?
不知道小少爷不爱听吗?
正值下班时分,程医生握着车钥匙走来,恰好看见熟悉的小朋友抱着警用摩托不放。
车身很重,盛放踮着脚趴在上面,这个姿势极易失去平衡,如果被倒下的摩托压住,估计会变成小肉饼。
程星朗扶住车身:“危险。”
有人帮忙撑着摩托,盛放愈发肆无忌惮,一点劲儿都不使,彻底挂在摩托车上。
“……”程星朗笑道,“小心我告状。”
盛放回头看一眼,仍旧挂得安稳:“Madam很忙哦。”
祝晴那边,正处理游敏敏案的相关事宜。
游敏敏的父母被带回警署协助调查,两位低着头,想要说什么,却被提醒等到正式录口供时再慢慢说。
“莫sir已经安排好问话室了。”祝晴说。
“那就赶紧开始吧。”豪仔催促,“天都快黑了,别又熬到三更半夜。”
祝晴让小朋友跟上,这才注意到程医生在场。
而放放小朋友的眼睛已经亮成电灯泡。
“真的吗?你会骑吗?”
“你有电单车车牌呀!”
“我们现在就去兜风好不好?”
程医生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我还有事。”
祝晴还望着他们的方向,忽地肩膀被拍了一下。
梁奇凯手中拿着一个儿童商店的购物袋。
“刚才路过铜锣湾,他们去买盒饭,我正好看到儿童商店。”
“听小朋友说,你们晚上要去买夜光星星,顺便给你们带回来了。”
梁sir的顺便帮祝晴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那一页被撕走的日记,是重要线索,也不知道他们全组人为了这个发现要加班到几点……她不想让放放失望——
“谢谢。”祝晴摸向口袋,“我给你钱。”
梁奇凯注意到,她看见夜光星星贴纸时,眸光亮了一下。
清澈晶莹。
但是下一秒,她把钱塞到他手中。
“不用——”梁sir还想推辞,但是祝晴已经转身去催促盛放。
祝晴不知道夜光星星贴纸的价格,袋子里也没有购物小票。
但是她的小富翁舅舅之前说过,多给一些总是没错的。
现在,小富翁正缠着程星朗,不知道在软磨硬泡什么。
“你什么时候才有空?”
“我们再约哦,程医生!”
这是祝晴第一次听放放小朋友用上这个一本正经的称呼。
他嘴角往下弯,黑葡萄一般的眼睛眨呀眨,虽然不至于水汪汪,但也已经可爱到让人难以拒绝。
果然,连程医生都破功。
“等我有空call你?”
放放小朋友迅速点头:“call我啊!”
被晴仔拉走时,盛放又觉得自己这番话说得不严谨,回头在耳朵边比划一个接电话的手势。
“call我外甥女啊!”
……
在相邻的两件审讯室里,游敏敏的父母分别接受着问讯。
祝晴仍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游敏敏的母亲,是在西环尾角街。
她瘫坐在纸扎铺门前痛哭,头顶悬着店门上那张褪色的讣告。当时游母早就已经无暇顾及这些忌讳,女儿死去的噩耗将她彻底击垮。
“敏敏从小就是个乖孩子,不管你们问我几次,我都还是这么说。”
“那时候,我们两公婆工作都很忙,特别是敏敏爸爸,经常要出差。”
“一康小时候身体弱,如今波波就是随了他父亲,经常生病。”
或许是警局环境带来的压迫感,游母有些紧张,供述毫无条理。
她向两位警官解释,年轻时他们公婆忙于生计,无暇照顾两个孩子。本该将年幼的女儿带在身边,但是儿子体弱多病,需要频繁就医,担心老人应付不来,只能把儿子带在身边照料。
“敏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那时候,我们一年回来一次,只要回家,就会把所有时间用在陪伴女儿上。”
“起初没什么异常……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老人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敏敏变得过分安静、内向,不单单是小女孩的文静,更像是在埋怨我们。”
“她总是把我们往坏处想,可能是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你们年轻人可能不懂——有些老人总爱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话。我知道,不应该责怪她爷爷奶奶,可确实因为这样,敏敏和我们生疏了许多。”
辛苦打拼这么多年,非但没有赚到钱,还把女儿养成这样,游敏敏的父母很愧疚。所以在敏敏十岁那年,他们将她接回自己身边。
有时候游敏敏的父母也会困惑,女儿的性格究竟是因为成长变化而养成,还是天生的?
将她接回家后,他们与女儿的相处总是小心翼翼。明明都是生活琐事,然而在过度敏感的游敏敏眼里,却成了天大的委屈。
豪仔低头记录供词,抬眸看了游母一眼。他可以理解游母的想法,因为关于这一点,他早就察觉异样。
游敏敏似乎天生具备着曲解他人善意的能力。嫂子送的连衣裙和口红,她认定是人家不要的,父母让侄子在浴桶玩水,她竟然和两岁孩子置气,甚至唱片行同事阿柔好心提醒她提防吹水辉,她转头就告诉他,还讽刺阿柔的男友又好到哪去?
这样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
日记本里细碎片段构成的,是游敏敏的日常,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其实我偷偷看过敏敏的日记。”游母局促地承认,“我知道这孩子心思重,从不肯跟我们说心里话,但是越看越心寒……我们总觉得她好乖,可其实她把责备多疑都藏在日记本里。”
“无论我们多疼她,她永远觉得我们待她不好。”
“我经常和一康开玩笑,说生他还不如生块叉烧——但是这样的话,我从来不敢对敏敏说,她会当真的。”
“所以你们撕走的那页日记,写的是游敏敏和她哥哥的矛盾?”祝晴问。
游母点点头:“她写得太过分了,所以我们……”
……
此时另一间问话室里,游父从口袋掏出那页日记。
“我们回家拿证件时,和往常一样,偷偷看了她写的日记。”
“这页写得太可怕了……所以我们趁当时的阿sir不注意,偷偷撕下来带回家。”
“但这毕竟是敏敏留下的遗物,人已经不在了,也算是个念想,我们不舍得烧掉。”
游父回忆,在案发前三天,游敏敏和游一康发生激烈争吵。
起因是,游敏敏来大哥家里吃饭,偷偷翻看他书房里的信件和收据。游一康发现后,严厉地斥责了她。
“她从小就是这样,小时候哥哥帮她修自行车,她摔倒后就认定是哥哥故意弄松了链条。”
“全家都给波波买过玩具,只有敏敏没有……那天波波过生日,一康多买了一份,对孩子说是姑姑送的……没想到她觉得,是哥哥嫂子故意让她难堪。”
“其实一康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他也知道,小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害得妹妹不能跟着我们一起生活,所以一直在包容她。直到那天,她又疑神疑鬼翻收据,一康终于忍无可忍。”
游父说,那天的争吵异常激烈,素来隐忍的游敏敏歇斯底里地,控诉着全家人。
尤其是她的哥哥。
曾咏珊插话:“因为当天她刚和谢栋辉‘分手’。”
游父怔了怔。
他摇头道:“我不知道,敏敏从来不跟我们说这些……是她大哥心疼她,那天去唱片行给她送小时候最爱吃的白糖糕,正好撞见他们在一起。其实一康真的很疼敏敏,可是她从不相信。”
“敏敏说话,总是很夸张。兄妹吵架是正常的,她却捂着耳朵尖叫,说哥哥要杀她。”
“怎么可能杀她?她情绪崩溃,说的是气话。”
“当时波波都吓哭了,阿秋——就是我儿媳,赶紧抱着波波下楼,直到敏敏回去之后,他们母子才敢回家。”
游父说,他们也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撕走日记,并不是为了包庇“凶手”,他和妻子只是想要保护这个家庭而已。
“我们拿走日记,是怕你们误会。”游父声音沙哑,“怎么就闹到这个地步了……”
……
经鉴证科专业比对,被撕走的那页日记,不管是从纸张纤维、墨水成分、还是书写压痕特征来看,都和游敏敏的日记本完全吻合。
“死者父母的供词也高度一致。”
“游敏敏在日记中控诉游一康,但在父母眼中只是兄妹争执,担心会引起警方的过度关注,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撕下了那一页日记。”
“其实可以理解,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嘛——”
莫振邦沉吟片刻:“继续深入调查,但要保持低调,先撬开死者哥哥的不在场证明。”
“对了,DNA样本采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