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前两年在陈父的帮助下,找了个空闲的工作,每个月拿二三十块,只够了饭钱的。
这五年,g市变化也很大,更多新鲜玩意儿进入内地市场,引得人们争相购买。
南来北往的商人赚的盆满钵满,但这活儿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一个不小心,容易被人盯上。
陈家没人对这个感兴趣,大人们基本都有稳定的工作,陈父的工资更是上涨到五百元。
所有孩子的读书费用都是陈父出的,他喜欢知识分子,只要有孙子辈的考上大学,就会给奖金。
在金钱的激励下,陈家第三辈的孩子们,个个努力学习。
四月四清明节,陈芳带着祝子期三姐弟回到z市给祝为军扫墓,他有一个衣冠冢。
扫完墓,出来的时候,祝子期注意到路边站着一个鬼鬼祟祟的男人。
男人时不时用余光看她们,准确的说,他是看着陈芳,眼神非常诡异。
祝子期忍不住看了陈芳一眼,她这是什么时候惹的人?
或许是她的目光或许炽热,陈芳回头,“子期,你这么看着妈干嘛?”
祝子期被陈父亲自带着练武后,陈芳对她的态度简直是一百八十度转变,甚至比对小儿子还要上心。
但她到底懒散惯了,再上心也只是嘴上功夫。
祝子期又不是小孩子,对她态度转变的原因心知肚明。
“没什么。”祝子期摇摇头。
刚才陈芳目光从路边男人身上扫过,丝毫没有反应,她应该不认识,或者是没有认出来。
路边这个男人看起来非常邋遢,头发乱蓬蓬,遮着耳朵和眼睛,只露出来一点缝隙。
在他眨眼的时候,祝子期发现他眼角有一道三角形的疤。
他的胡子完全炸开,把下半张脸遮的严严实实,看不清楚样子。
祝子期观察他的时候,他转过身蹲在地上,装作等人。
“妈,我们下个月要买资料……”回去的路上,祝子兰小心翼翼开口。
她上了高中后,需要的学习资料更多了,但这个她不好意思问陈母要,只能和亲妈提起。
陈芳却直接打断她的话,“要买什么资料找你姥姥姥爷,我工资那么低,手里没多少钱。”
祝子兰听了,低下头,脸涨得通红。
她已经十五岁了,知道自家都住在姥姥家,吃喝用度都是陈家的,因此心中产生羞愧,不好意思问陈母要钱。
但陈芳可不管那么多,陈家是她娘家,她觉得父母帮自己养孩子很正常。
这还是陈父主动提起来的,她花起家里的钱就更没有心理负担了。
陈芳工资低是真,可手里的金钱流动却不少。
祝子期在放学后闲逛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陈芳躲着一家人在外面加餐,各种零食卤肉不断。
陈芳也经常添置衣服,一个月往往要买四五件,都是挑又漂亮又贵的买。
祝子期她们要不是有陈母照顾着,陈芳一年都不见得能想起给她们买新衣服。
陈芳手里各种新鲜玩意,比如牛仔裤、化妆品、包包和首饰也总是能看到有新的。
祝子期有时候也很好奇,祝为军的抚恤金不多,陈芳工资也不高,陈母更是不会给她太多钱,她怎么买的这么多东西。
这种新鲜玩意儿在g市可不便宜,一条牛仔裤起码二三十,顶的上她一个月工资了。
虽然心里有疑问,但祝子期也没多管,不管这钱怎么来的,出了事,陈芳自己担着。
第50章 姐弟三人都是小可怜12
晚上,陈大哥和陈二哥带着媳妇都回来了,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屋里吃饭。
陈父的工资越高,在家里的话语权越重,这几年陈大嫂和陈二嫂安生很多。
他们四人工作也不轻松,平时很少回来,一般逢年过节,或者有事才会找到陈父。
或许是相处时间短了,陈芳和两个嫂子关系也缓和不少,不像以前,刚见面就呛声。
“都过去五年了,小妹不仅没变老,还越来越年轻了。”陈大嫂笑眯眯夸她。
“可不是,这几天还有人找到我,把小妹当成是我闺女,要给她介绍对象呢。”陈二嫂接话。
“介绍对象?”陈母皱眉,老二媳妇怎么这个时候提起这一茬,今天可是清明。
陈芳却全然不在意已经去世的丈夫,她听到陈二嫂的话,眼中闪过得意。
“我说小妹已经三十多了,对方还不相信,说我诓她,哎呦,小妹是真受欢迎啊。”陈二嫂继续夸陈芳。
“要是不认识的人,确实看不出小妹的年龄。”
“都是保养的好。”陈芳嘴上谦虚着,虚荣心越来越强。
陈大嫂和陈二嫂的话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到底是才三十多岁,陈芳看到周围的女人有丈夫陪伴关心,经常会感到心中酸涩不已。
她也希望能有个爱她的人呵护她。
祝子期注意到,陈芳的打扮越来越张扬了,好几次连陈母都看不下去,让她换衣服。
陈芳却推三阻四,不愿意听陈母的话。
她原本在工作的地方不怎么显眼,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知道她是寡妇,还带着三个孩子。
只有那些冲着陈父来的男人会主动和陈芳搭讪,陈芳虽然寂寞,可她不傻。
年轻的好男人早就和门当户对的人家定了亲,剩下这些歪瓜裂枣,平时暧昧也就算了,断然不能嫁过去的。
陈芳打扮了一段时间,确实吸引到不少年轻男人,其中未婚的不少,都是冲着她的脸来的。
她也很享受这种追捧,让她无聊的生活多了些兴趣。
另一边,祝子期正在参加期中考试。
考数学的时候,她发现监考老师从一个变成了两个,其中一个老师气度不一般,看着也不是初中的老师。
卷子发下来后,她首先把整张卷子看了一遍,很快发现了问题。
卷子后面比以往多了一题,题目很长,还附有例图,标题旁边写着附加题。
祝子期来了兴趣,这题一看就不是初二能用到的难度,她抬头又看了眼多出来的监考老师,心里有了猜测。
这样的题对其他人困难,祝子期写着却很轻松。
考完试,考场一片哀嚎,都在讨论最后一道附加题。
“不如问问学霸吧,她是全校第一,肯定会做。”有人提议道。
闻言,有同学赞同,有同学不屑,“她是第一又怎么样,这题可是用到了高中的知识点,没学过的想破脑袋都做不出来。”
说话的学生名为张扬,他今年13岁,正经的初二学生,以前一直是年级第一。
自从祝子期跨级读初二,他的第一就没了。
张扬非但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反而把一切都推到祝子期身上。
他认为祝子期小小年纪就跳级,肯定是个虚荣心强的人,为了得到全校师生关注才这样做。
与张扬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很多人根本没把这个小两岁的女孩当成同学,总盯着她的错处。
祝子期某一次考试前请假,少考了一门,只得了年级第十六,就被人传谣言,说她以前的成绩都是抄来的。
她参加体育活动,为班级争光,夺得第一名,就有人嘲讽她是农村人,邋遢不爱干净。
但与之相反的,也有不少人把祝子期当成自己的榜样。
她小小年纪就能力压一众同学,常年占据第一名,平时有同学问她问题,她也不吝赐教。
“张扬,听你这意思,你会做这题喽,不如写出来,让我们大家看看。”有人看不惯张扬得意的样子,出言刺激他。
“写就写,这题简单死了,我初一就会做了。”张扬得意走上讲台,单手插兜开始板书。
他确实有两把刷子,很快一整块黑板就被他写满了。
周围的同学看着他写的,有些看不懂,“张扬,你这个公式在哪一页啊?我怎么找不到。”
“张扬,这个数据怎么得出的,我怎么看不明白?”
“……”
问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张扬满意的看着这个场景,耸耸肩,面对祝子期说:“你们就别问了,高中的知识点,说了你们也不知道。”
祝子期忽视他挑衅的眼神,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下午还有最后一场英语考试。
就在班里闹哄哄的时候,班主任进来了,“都吵什么,下午还有一门呢,回去复习去。”
人群散去。
下午所有科目都考完后,班主任再次来到教室,今天是周五,马上就要过星期了。
班主任是教数学的,他布置完作业,转头注意到黑板上的解答过程,笑着点点头。
“还挺有研究精神的,这附加题超纲了,是另外加的,不算进总分里,做不出来的都不用担心。”
“啊?为什么不算进总分?”有学生不解,大胆询问道。
“这题是市里一高选拔优秀学生的,答满分的同学会统一参加入学考试,考试就在今年暑假,成绩优异者可以提前被一高录取。”
班主任这话引起轰动,g市高中很多,但最出名的还是市一高,师资力量是所有高中第一。
每年市一高的学生招收1000名学生,有70%考进大学,前两年还有考进京大的,轰动一时。
而其他高中,顶天了不超过一百人考进大学,差一点的,可能全校前十都有考不上大学的。
可以说,只要考进市一高,就等于一只脚踏进大学的门。
班里学生顿时沸腾起来,议论纷纷。
“老师,您怎么不提前说呀,我就是拼死,也要把这道题做出来。”前排几个学生哭丧着脸抱怨。
班里其他人也赞同,他们这可是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