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想法和许明月说了,许明月没想到她在这个时候辞职,她刚掌握蒲河口没几个月,有许红菱在,她事事都省心很多。
虽说许红菱在蒲河口,可以帮许金虎掌握蒲河口的情况,但许明月本身就不是特别爱揽手下琐事的人,巴不得有许红菱在蒲河口处理内部事务,她只要主抓大方向就够了。
现在许红菱提出想要调走,她一时间还真没有人替她。
她妹妹许凤莲倒是可以,只是许凤莲夫妻俩现在都在水埠公社,肯定不好把许凤莲叫过来,让他们小夫妻分开。
许明月便想到了她嫂子赵红莲。
赵红莲嫁到许家五年多,第一胎生了许小雨,如今也四岁了,第二胎是个男孩子,按照前世排序来说,应该是她前世的大伯。
但这个说不好,毕竟母亲人都换了,这生出来的长子长大后是不是还长她大伯那模样,性子还是不是她大伯的性子,谁都说不好,更大可能就是,可能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了。
现在赵红莲又怀上了,等这一个出生,就是六年时间,三个孩子,基本上是隔一年生一个,这年头没有避孕措施,又将就多子多福,赵红莲这几年基本都是在怀孕生子,这在这时代十分的普遍,甚至很多人都以她这样多子多福视为有福气,反而是许明月和孟福生,结婚几年都没开怀,不少人私底下都给许明月塞过生子秘方,光是山上采的老中药,就悄摸摸的给过她不止一回。
就连如今已经年过五十的老太太,都担心她和孟福生没孩子不长久,对孟福生就跟对亲儿子似的,以此来期望孟福生能够接受许明月不能‘生’。
他们都默认,许明月和孟福生之间,不能生的人是她,毕竟她前一段婚姻就是有了阿锦之后,就再也没开怀过。
很多人在心里总是默默想,她要是有了儿子,王家人就是看在她生了儿子的份上,都不会轻易休离她,她会被休,肯定是因为她生不出儿子!
许明月确实生不出儿子,她车里有小雨伞,回回都避孕,可不就不能生吗?
她说服不了这时代人的观念,他们也改变不了她,无所谓谁对谁错,不过都是个人选择罢了,不需要特意拿出来辩论,她的观念并不合适她们。
只是她想招赵红莲来蒲河口帮她,就得解决许凤台和赵红莲三个孩子的问题。
许明月不由想到了建学校。
除了那十几个过来串联捣乱的红小兵知青不算,目前临河大队只有四个知青,但许明月知道,后面还有九年多,还会陆陆续续有知青下来插队下乡,这些知青大多都是城里度过初中、高中的知识青年,他们的体力劳动在农村或许不行,但要解决农村孩子们的读书识字扫盲的问题,却绰绰有余。
与其让他们在农村挑堤坝、干农活,不如建个小学,人尽其用,这样知青们能少受些苦,大河以南的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机会,多认识些字,等到这十年动荡之后,以后的路也能多些机会。
自从江地主家没了后,大河以南已经好久没有过学校私塾了。
还有那十几个红小兵知青,一直把他们关在临河大队捡石头肯定也不行的,现在是他们之前在他们下乡的大队狠狠闹过,把该批斗的人都批斗了,即使他们失踪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他们下乡的大队估计都不会有人去知青办报告这事。
但这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人去吴城的知青办告了这事,这十几个知青留在临河大队也不好。
还有分配到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的几个知青,建设大队的两个男知青还好,和平大队还有两个女知青,她不能时时到和平大队看望她们,在她所不及的地方,她也怕分配到这些封建落后小山村的女知青们会出什么事。
许明月想着,要是许红菱走了,她能不能调几个知青到蒲河口来。
蒲河口人虽不少,能写能算的人还是太少了。
第192章 许金虎直接让他大女婿……
许明月将要建小学的事情写在笔记本上。
现在水埠公社的一二把手都是临河大队出来的人, 她若提出建学校,许金虎和江天旺不可能不同意,只要有他们同意, 批出凭条,就可以继续为临河大队去水泥和砖瓦厂购买砖瓦。
临河大队和水埠公社都不缺钱, 缺的反而是这些建筑材料和各种物资。
许金虎和江天旺两人都是坚持将家中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的人, 许金虎的最小的女儿如今还在吴城读高中呢, 江天旺的小儿子江建国也是读完了初中出来做事的,两个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不可能不同意这个提议, 只是这学校建在哪里,到时候估计两个人又要吵死了。
前世临河小学最初便是建在许家村的,后来大约是觉得施、胡、万三个村子离的太远, 读书不便,第二次建楼房小学时, 校址便选择了正处于大队几个村子中央地带的江家村村头。
正好许红菱要走,许明月写好自己的建设小学的计划书后, 就把蒲河口的事情暂时交给了孟福生和周宗宝,和许红菱一起去了水埠公社。
许红菱过去是要和许金虎说,蒲河口的事情稳定了, 想要调回到大河以东的事情的。
哪怕她没有明确说, 想和陈正毛一起, 老父亲许金虎又岂会不懂, 沉吟了一会儿说:“这样,你妹妹也高二了,现在吴城乱的很,她在学校也学不到东西了, 我让她拿了毕业证后就来蒲河口,跟在你后面一段时间,你手把手教你妹妹。”
许金虎一共三子二女,两个女儿一头一尾,一个是长女,一个是幼女,两人差了一轮还多。
许金虎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他要不是小时候在江地主家的私塾里跟着读过书,认识字,后来当村长的人也不会是他,而是他大哥。
之前吴城再乱,他都没想过让小女儿辍学回来,坚持让她把高中读完,可现在城里风气之乱,连他都看不下去了,刚开始批斗那些资ben家、地主、富农也就罢了,现在连高中的老师、初中的老师都不放过,学校的学生也不好好读书学习,去当什么红小兵,四处去串联,之前下来捣乱的红小兵中,很多都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被人一鼓动,就跑下来给人当木仓使。
这些学生正处于青春热血的时候,下手不管不顾,也不怕死,要都是王根生那些人,反倒好弄,这些人有顾忌,反而是那些学生又莽又不怕死,有时候他们‘正气’的真敢碰死在你面前,还以为是为‘真理’殉道。
他小女儿许红荷性子天真活泼,本身并不是会闹事的人,但在那种气氛下,他也怕她小女儿被其他人一蛊惑,就也跟着坐火车全国串联去了。
在本地,在水埠公社,他还能保护她,出了水埠公社,出了吴城,他算个什么东西?小女儿真要跟人出去遇到什么事,那真是要挖了他和妻子的心了。
把她叫回来困在蒲河口,有许红菱和许明月看着,许金虎也能稍微放下些心。
还有个原因,便是他占了五公山公社,之前吴城革委会主任新官上任,又忙着和县委书记、县长争权,一时半会儿管不到他这里,便也不会分出心思和精力来调查他,现在吴城已经分出胜负,他又占了五公山公社,上面一旦调查到他女儿在吴城读高中,难免不会抓他女儿来威胁他。
许红菱也没想过提出想法后,立刻就能走的,听到父亲的话,便也笑着点头:“行!”
许金虎见她好不容易来水埠公社一趟,估计也是想家想孩子了,大手一挥,对门外站岗的民兵说:“小安,你送你阿姐去趟炭山,她要是想去五公山,也顺便送她去五公山公社看看。”
许红菱和许红荷差了十几岁,许红荷年龄比她大儿子都大不了几岁,她以前都是把妹妹和儿子放在一起纯粹当女儿一样养着的,让她带自己妹妹,她自然没什么不愿意的,很快就在门口两个许家村的本村人的带领下,骑着自行车往炭山赶去。
许红菱走了后,许金虎才看向许明月:“你不好好的在蒲河口训练你的民兵,建你的猪场,把王根生他们看守好了,又来我水埠公社干嘛?”
他和江天旺都晓得,许明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她每次出来,都肯定有事。
果不其然,许明月将她写的关于建设小学,招下乡的知识青年们当老师的想法和许金虎说了。
许金虎拿着许明月手里的计划书看了后,也是赞同说:“自江家的私塾没了后,我们临河大队都十几年没有过学塾l ,是要建个小学。”
他没当上水埠公社主任前,临河大队是既没钱也没人,他之前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许明月提起来,他立马就觉得,建学校是大事,得建!
他看着许明月写的计划书,略微皱了皱眉说:“光招收下乡的知青当老师还不行,你又不晓得他们能在我们这待几年,要是待一两年就走了,学校没有老师就完球!还是要培养我们自己的老师,招老师这事,得知青和本地人各一半。”
之后他就头疼起学校老师的人选来。
村里但凡是读过书,识的几个字的,全都被他和江天旺带到蒲河口和水埠公社来了,村里除了那几个老家伙外,是真找不到几个能写会算的了。
村里倒是还有一些还在读扫盲班的人,叫他们认字,看墙上的宣传标语没问题,让他们写,他们那手缺胳膊断腿的狗爬字,狗都不认识,更别说教孩子们了。
许明月马上就想到了高中正要毕业的许红荷,眼睛一转,笑着说:“二叔,小荷不是要回来了吗?蒲河口到底是个监狱,里面大多都是男的,还都是犯人,小荷眼见着也要十八岁了,总不好一直把她放在蒲河口,离的远找对象都不方便,你看让她去学校当个老师怎么样?说出去工作也体面。”
许金虎坐在那深深的看了许明月一眼,许明月只是微笑着看向许金虎,眼神并没有躲避。
好几秒,许金虎都没有说话,在思索这个问题。
蒲河口农场是他从无到有,一手建立起来的,花费了他极大的心血,可以说,他人生的转折点,便是从临河大队生产主任,升为蒲河口农场的生产主任,蒲河口农场在他心里的地位,那是水埠公社的革委会主任都不能比的。
别看他这段时间在水埠公社与天斗、与人斗,斗的风生水起,但在他心底,他的根基依然是在蒲河口。
过去他虽然走了,但蒲河口有他大女儿大女婿夫妻俩在,两个人一个是民兵排长,掌握着民兵,一个是后勤组组长,掌握着蒲河口农场的后勤,更别说还有别的心腹也是他的人。
可以说,他虽然走了,但实际上蒲河口依然牢牢的掌握在他手里。
许红菱想要离开蒲河口去五公山,作为一个疼女儿的父亲,许金虎心中虽没有那些情情爱爱的东西,却也知道夫妻两人两地分隔久了也不是办法,这才想着要把在吴城读书的小女儿叫回来,代替大女儿去蒲河口管理蒲河口农场的后勤工作。
这一点他心里有数,许明月也不可能看不出来。
但许明月却提出了让他小女儿回临河大队当老师。
他会犹豫和思考,确实是因为许明月的这个提议,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都是对许红荷最好的选择。
且不说他小女儿那实心眼的性格,是不是许明月这小狐狸的对手,哪怕她到了蒲河口,也只会被许明月使唤的团团转,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只许明月提的一点,蒲河口除了当初逃荒过来的一百来个女人,其余全是男的,还大多都是犯人,他小女儿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马上就要相亲找对象的年纪,把她放在蒲河口劳改农场,确实不合适。
要是她和蒲河口的人看对了眼,那他真的要气死!
哪怕是蒲河口的民兵,在他眼里也不是当女婿的人选,现在的那些民兵大部分都是从当初逃荒的难民中选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和平大队、建设大队这两个大队选的。
逃荒来的那批人就不说了,全部是北地人,别看现在是留在这里,说不回去了,可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又想着落叶归根,就又回去了?到时候天南海北的,她女儿是跟去还是不跟去?要是跟去了,那不是得要了他和他娘的两条命?
还有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这两个大队许金虎是顶顶看不上的,他小女儿当宝一样在家养了十八年,还是读了高中的,不说嫁到外面的工人家庭,要是找了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这样穷村子的,那他一口老血真的要喷出来。
这才是许明月说出这个提议后,他既怀疑许明月是心大了,想要自己独自掌握蒲河口大权,又忍不住心动觉得她的这个提议对许红荷来说是真的好,真的合适。
他小女儿要是真当了老师,在找对象方面,当老师比在蒲河口监狱当个后勤小干事,不知道要好听了多少!
第193章 确定了要建小学的事,……
确定了要建小学的事, 下一步许金虎自然是要把江天旺叫过来一起商量。
江天旺这段时间全都在忙着跑吴城和省城给水电站搞设备的事。
这要是在六六年之前,搞设备这事还真不难,让在国外留过学或者有国外方面资源的人, 去国外电力公司花外汇买一个回来就行。
甚至都不用那么麻烦,直接去金花市水利局, 找当初建设湖海塘水电站的人, 通过他们的渠道买设备就行了。
可现在正是批斗之风最盛最疯狂的时候, 很多过去有过留学经历,或者和国外有联系的人,全都受到了牵累, 现在不是在被批斗,就是在被游街,要么就是被下放到偏远山区的牛棚里, 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谁敢冒着被批斗被游街的风险,给他搞发电机设备?
江天旺是到处找关系, 想要买发电机设备,都买不到, 倒是蒲河口养猪场的污水处理设备,被他一趟一趟的跑省城机械厂,给他搞到了。
现在这个时代, 除了那些全国串联的红小兵们外, 其他人没有证明是不能在外面乱跑的, 江天旺每次去吴城, 去省城,待的时间都不能太多,最多三五天就要从省城回来等消息,再去下一个可能买到水力发电机设备的地方。
这段时间他天天在外面跑, 原本就黑的面容,晒的越发黑的发光,人也憔悴不少,原本四十多岁的人,看着像老了十岁。
听许金虎叫他,他以为许金虎问的是设备的事,人还没走进办公室,嗓音就已经在门口响了起来:“你蒲河口要的污水处理设备已经给你们搞到了,过两天会用船送到码头,到时候你们派人去码头接就行了。”
他热的满头大汗,随手拿了洗脸架上的毛巾擦着额头上的汗,用草帽扇着风,“这老天爷,热的出奇。”
许金虎见他如此有效率,高兴的笑着打趣说:“谁问你设备的事了?你设备搞定的事我能不知道吗?”
江天旺不客气地说:“你知道是你的事,大兰子不是不知道吗?现在蒲河口是大兰子在管,又不是你管,我跟大兰子说不行啊?”
他故意对许明月称呼的亲近,言语中又挑拨许金虎和许明月的关系,故意把现在许明月是蒲河口一把手的事说给许金虎听,想要离间她和许金虎之间的关系。
他小儿媳是许明月的亲妹妹,一旦许明月和许金虎之间有了猜疑和裂痕,那许明月不就是他江天旺的天然盟友?反正有枣没枣打两杆,挑拨不了他们也没关系,要是挑拨动了,那不是白赚一员大将?
许金虎人虽粗犷,却也不是傻子,只目光犀利的看了江天旺一眼,将许明月写的《建设临河大队小学计划书》甩给江天旺,哼了一声,冷笑地说:“兰子可是我大侄女,我知道了兰子还能不知道?要你操这份闲心?你还是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吧!发电机搞到了吗?”
江天旺见许金虎不客气,也不在意,嘿嘿笑了两声,接过许金虎甩过来的计划书就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就摸着头上的短毛,脸上露出憨憨的笑来,说道:“幸亏有大兰子在,我们没想起来的事情,有她在背后替我们提前想到,提醒我们,不然等我们想起来这事,还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了,建学校可是大事情啊!”
他将计划书放在桌子上,一只手依然扇着风,“这事不用说,我肯定同意!我现在就写批条去,正好我们村头位置还有一大片平地,正好距离许家村和施、胡、万三个村子都近,把学校就建在那里,临河大队的娃儿们上学都方便。”
他话说的自然,却被许金虎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没好气地说:“你可要点脸吧!什么好东西都往你江家村扒拉,水电站建在你们江家村我都不说什么了,学校还想建在你们江家村,你怎么不去抢呢?”
江天旺丝毫不恼,笑呵呵地说:“瞧你这话说的,什么叫抢?我这还不是为临河大队的娃儿们着想吗?建在江家村村头,位置正好在几个村子的正中间,不管是许家村还是施胡万三个村子,娃儿们上学都方便,离的都近。”他故作生气地说:“那你说,学校要是建在你们许家村,建在哪儿?别说要建在你们村村头啊!”
江家村和许家村的村尾离的近,中间只隔了一个荒山,可那片荒山也是延伸下来的荒山尾巴了,荒山是从山下延下来,将许家村和江家村一分为二的,那村头的距离,隔的距离可就多了,那都不光是大片的荒山,还有荒山两边大片的山地和农田。
要是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娃儿们,穿过荒山去许家村,距离远就不说,还很危险,搞不好娃儿们还没到学校人就被狼叼走了。
许金虎没好气地说:“谁说我要建在村头了?我们村尾就没位置了?他们不能从村头到我许家村,还不能经过你们江家村来我们许家村上学?”
江天旺瞪眼说:“万家村还好说,离我们江家村不远,那胡家村和施家村都和石涧大队在一块儿了,光是到万家村都不容易了,还要穿过我们江家村到你们许家村,天晴还好,要是下雨下雪,哪个娃儿受得了?淋雨淋雪生病了算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