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苏向阳被喊的回头,忙说:“你等我一会儿,我先把我的包提下车,再来拿你的!”

  一行人中,好几个身材高挑的俊男美女,惹得火车站不少人都在朝她们这边看。

  这时代的火车站简陋,他们还没出站口,就见到了一个站在台子上,举着个木板的人在挥舞着手中的牌子:“到水埠公社插队的知青们来这里集合了!”

第235章 喊话的是当年逃荒过来……

  喊话的是当年逃荒过来的北地人, 说的虽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在遍地南方口音的临时,还是较为突兀的, 一下子吸引了出站口许多下乡知青们的目光。

  叶冰澜他们的目光也看向举着木牌子的汉子。

  这个木牌还是去年许明月过来接人时做的,用完了后也没扔, 就放在了仓库里, 这次叫人来接人, 便让他们带上了。

  很多同样插队到南省的知青们,看到牌子上写的硕大的‘水埠公社’四个字,就转移开了目光, 看向别的公社。

  出站口喊话的人很多,可惜不是每个公社都有逃荒而来会说北方话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操着各式各样的方言口音, 十里不同音在这个火车站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好在很多公社都有去年接人的经验了, 知道当地人的方言外地来的知青们听不懂,也学着去年来接人的水埠公社, 搞了个木板牌子举在手里,上面用炭笔写着不公整的黑色公社的名字,下车的知青们只需要找到他们要插队的公社牌子就行。

  叶冰澜提着自己的编织袋走到水埠公社牌子的下面站定, 内心隐隐有些发沉。

  早在知道魏兆丰、阮芷兮几个人的名字时, 她就已经察觉到不对了, 没想到自己特意找关系, 没有下放到荒凉的沙漠、草原、北大荒那边下乡,找了个南边的农村,却万万没想到会这么巧,自己穿进了一个书中世界。

  那水埠公社虽然是南边的公社, 男女主他们插队的地方却并不是个好地方,而是一个被大山大河围住的‘绝地’,贫穷落后自不必说,关键还封闭、愚昧、胆大、民风彪悍。

  她目光不由的落到了与她同下车的几人身上,她记得这本书中,除了男女主在一系列的虐身虐心之后,通过各种关系离开了那里之后,有几个人还永久的埋葬在了那个闭塞的山村里,一些女知青们更不必说,后来也嫁在了当地,想要离开千难万难。

  想到此,叶冰澜心底越发的沉了,她家里已经自身难保,再也没有给她改变下乡地点的能力,她起码要在这里待上十年,直到恢复高考。

  她目光看向魏兆丰、阮芷兮几人,心底打定主意远离是非之人,便也垂着眼眸站在旁边,一声不吭。

  叶冰澜原本以为下放到水埠公社的知青,就只有他们那节车厢的几个‘命定’之人,没想到站定了没有一会儿,就又陆陆续续从别的车厢内也下来了十几个青年男女,听到举牌子的人的喊声,也都扛着、夹着、抱着他们的行李,来到这边,一下子聚集了二十多个人。

  举着牌子的人还没停下,依然扯着嗓子在喊:“还有没有下放到五公山公社的?五公山公社的知青也到这里来集合了!”

  现在五公山公社的革委会主任是陈正毛,公社书记是许金虎的亲戚,五公山公社想来临时一趟,比水埠公社过来更难,偏偏吴城没有自己的火车站,附近几个城,吴城火车站是距离他们最近的火车站,所有插队到这边的知青,全都是到吴城火车站下,五公山公社也需要到吴城火车站接,现在五公山公社也是许金虎的自己人,便叫蒲河口的许明月帮他们一起接过来。

  刚才站在火车站出站口,脚边放着大包小包,听着周围全都是听不懂的方言,眼睛在接人的人群中寻找的知青们听到北方汉子的喊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终于找到了他们要下乡的名字,都赶紧抱着、拎着他们的行李宛若螃蟹步一般挪过来。

  原本只有二十几个人,一下子就集中了四五十个知青。

  来接人的汉子也没想到这次插队来的知青有这么多人,还有这么多行李,不由的和身边的人嘀咕了一下:“这么多人啊?船要坐不下啊。”

  光是人还好,还有这么多行李,行李太多,船吃水太深,搞不好要沉船的,虽然已经开了春,但倒春寒的天气,要是掉到水里,真的会被冻个好歹出来。

  同样来接的当地人看到这么多人,用方言对北方汉子说:“这不行啊,人太多了,我得去多叫几条船来,把他们先送到蒲河口,问问主任要怎么搞。”

  他们原本想的是人不多的话,他们把五公山公社的人一起接了,水埠公社的人就先放在蒲河口,再换船送到水埠公社去,他顺便把五公山公社的人一起送到五公山公社。

  自从许明月提出挖河沟引水灌溉五公山下的万亩荒地,从临河大队到五公山公社的河道就给挖通了,虽然五公山公社当时为了快速的挖通河道,达到引水灌溉荒地,开发农田的效果,挖的水沟只有两米多宽,也足够他这样的五米多的小船行驶了。

  只是现在的竹子河还处于水落石出的季节,哪怕竹子河的河水已经在慢慢上涨,五公山那边的大水沟却因为地势较高的原因,现在水沟还是干涸的,基本要等到三四月份,竹子河河水完全涨起来后,那边的水沟才能正式通船。

  但只要把这些知青送到凤兰大桥,这些知青们只需沿着通往五公山公社的大河沟走,一直走到堤坝的尽头,再上岸不到半个小时,便是五公山公社的公社大院了,非常好找,哪怕这些新来的知青们不是本地人,只要看到了房屋建筑,找个人一问,就能问到公社大院的地址。

  现在一下子围了五十多个知青,他们之前的打算就不行了。

  周围的公社全都在看他们的公社,毕竟没有哪个公社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知青。

  有过去年插队来的知青,很多田地不富裕的大队根本不欢迎这些外来的知青,原本他们还抱怨自己公社来了这么多知青,看到水埠公社那边围的乌泱泱的知青后,心气一下子就平顺了,觉得上面领导还是照顾了他们公社。

  一直到火车都离开了,他们等了又等,确定没有新的知青再过来,就拿着名单开始点名。

  这时候就显露出语言不通带来的问题了,除了水埠公社这边有个北边大汉会说普通话,点的名字新来的知青们能听懂外,其它的公社任来接的人喊破了嗓子,语言不通就是无法沟通,点出来的名字,知青们听不懂,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后来实在不行,就举着牌子点人头,人数对了就对了,叫人跟着走。

  来接人的什么工具都有,有拖拉机、牛车、板车,还有像水埠公社的两个人一样,两手空空的。

  北边汉子点完名,就让那些知青们跟着走,知青们原本以为至少还有个牛车给他们装行李,谁知道什么都没有,有些带了两床被子的知青一个人身上挂着三四个行李,人都傻了。

  “没有车吗?没有车我们这么多行李怎么带的走?”有人惊呼地问。

  他们可是来插队下乡的,带的是他们能够带的全副身家,除了少有的几个是家里寄,其他人全都是一次性带齐的。

  他们看着别的公社来接的牛车或拖拉机,惊叫道:“没有拖拉机,牛车呢?有个牛车也行啊?”

  过来接的北方人说话道:“我们在河对岸,哪来的牛车?牛车也过不来河啊!”他挥手招呼着他们:“快走吧,晚了就更不好走了!”

  火车到站的时间是下午四点,现在天已经不像隆冬时节那样黑的晚,但要是搞太晚了,河面上一片漆黑,越发的不好走。

  他对知青们说:“把行李搬到外面公交车站就行了,我们坐公交车。”

  知青们一听还有公交车,顿时对他们要下乡的地方有了些期待,通了公交车,应该不会太过偏僻吧?

  他们家中有哥哥姐姐去年就去北大荒和沙漠那边下乡插队的,写回来的信凄惨到他们都难以置信,不然也不至于找关系来到了南边,现在这么一看,果然要好得多,一个个又打起精神,怀里抱着,背上扛着,拎起他们的行李往公交车站走。

  春季多雨,邻市最近的天气便是细雨蒙蒙,火车站所在的地方周围又都是山地,全是黄泥巴土,一脚踩下去,黄泥糊在鞋子上,脚与黄泥地黏在一起,拔都拔不上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行李只能牢牢的提在手上,一点都无法放在地上。

  火车站出口距离公交车站大约百米多的路,只是这百米路,在这时候仿佛有天堑之隔。

  他们想到过下乡艰苦,但没想到下乡的第一步,是让他们一个人扛着这么多行李走下过雨后的黄泥地!

  男孩子们还好,还有把力气,阮芷兮、杜晓雅这样的女孩子,站在火车站出口处,更是傻了眼。

  来接的两个汉子见她们两个小姑娘,面对着几个行李,站在那里都快要哭了,忙过来帮她们提着行李,一人提了三四个,一边往公交车站走,一边招呼他们:“快一点!都跟上,全部上两辆车,别分开了,在邻市码头站下,别忘记了啊!”

  北方的大汉怕两辆公交车坐不下他们,一再的向他们强调下车的站台。

  上公交车的人并不止他们两个公社的人,还有别的公社的知青也在往上挤。

  本地的大汉一边向上面堆行李,一边大声喊:“其他公社的等下辆车,这两辆车我们公司先上了,都别被分开了!”

  一群新来的知青人生地不熟,全都慌慌张张的弯腰驼背扛着大包小包,走着螃蟹步,跟着往公交车上挤,现在的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都还算好,见他们有很多行李,就知道是插队来的知青,让他们把行李都堆到公交车顶上,司机还带了绳索,本地的大汉站在车顶上,让他们把行李递上去,将他们的行李在车顶上固定好。

  叶冰澜前世家境优渥,连地铁都没挤过,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公交车了,不大的公交车上已经挤的车门都关不上了,来接他们的两个汉子还在让他们上车,“都别愣着了,车上坐不下,抓着绳子和扶手,挂在车上,一会儿就到了!”

  头一辆公交车叶冰澜嫌人太挤,她还没上车,等到第二辆的时候,她知道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了,赶紧上了车,找到后面的一个座位坐下,没一会儿,上面就挤满了人,窗外外面全是挂着的人。

  公交车司机见很多人挂在公交车的周围,也不吱声,等到所有人都上了车,售票员扯着大嗓门对公交车司机喊一声:“行了,都上车了!”

  车子外面挂满了人的车子,车门也不关,慢慢悠悠的行驶了起来。

  魏兆丰和苏向阳他们一样都挂在车厢外面,外面的车厢上非常的脏,全都是轮胎犁过黄泥地时,溅起的泥巴点子,这使得他们抓着上面绳索的手上也都是泥。

  他们望着车厢内挤成肉饼的人,心也在不断下沉,直沉到了谷底。

  这还是城里,他们不敢相信到了插队的农村又将是怎样艰难的光景,哪怕他们已经做好了下乡会吃苦的心理准备,可看到车厢外面挂满的人和周围荒凉萧索的环境,他们原本就因为在火车上待了几天几夜而疲惫的身体,更是对接下来要面对的地方感到了绝望。

第236章 邻市本就是个背山靠水……

  邻市本就是个背山靠水的城市, 火车站本身就建在山边,公交车回去的路上,行至人烟罕至的山边, 慢慢悠悠。

  车子走的是真慢,一路上也没几站可以停, 这段时间几乎都是插队来的知青, 车上坐着的也基本都是知青。

  一直到邻市码头了, 才一下子下来六七十人,车上立马空了大半,两个来接他们的人又爬到车顶上, 把他们的行李一件一件的往下放,原本没到站的人也全都下了车,生怕他们把自己的行李拿错了。

  拿到行李的人, 站在距离码头不远的地上,这里倒不是黄泥巴路了, 这里是黑泥巴路,路上还带着些细小鱼鳞的腥味, 吓得他们一个个的抱着自己的行李不敢撒手,眼巴巴的站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

  车上的有些人见车厢空了, 干脆把自己行李提到车厢内。

  等所有行李都拿下来了, 本地人又对北方的汉子说了声:“你把他们先带到码头去, 我去找人租几条船。”说着就撂了所有人, 头也不回的跑了。

  少了个大汉帮他们提行李,杜晓雅和阮芷兮等女孩子们抱着她们的行李,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北方的汉子见杜晓雅身材娇小, 还有三个大行李包,一手提一个,又扛了一个阮芷兮的行李在肩膀上,健步如飞的往下面码头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对他们大喊:“行李都带上,别落下,丢了就找不到了啊!”

  一群语言不通的知青们就又在北方汉子的招呼下,大包小包宛如难民一样的,把他们的行李往码头提。

  魏兆丰看看她们拎着的行李,又看向两百多米远的码头,转头对阮芷兮几个女孩子说:“你们在这拿着行李,我先送到码头再来接你们。”又招呼苏向阳等一路同行的几个男生:“我们先把行李搬到码头去,别着急,一趟一趟的来!”

  气质文静稳重的阮芷兮此刻也维持不了她那淡定的面容了,催促着魏兆丰:“兆丰哥哥,你们快点,我快拎不住了。”

  魏兆丰点了下头,扛着自己的行李就往码头上跑,也幸好码头那里是石头砌的,水边的石头大多还干净,他们放下了行李,又赶忙走回来接阮芷兮、杜晓雅她们,不是他们不想走快,而是他们刚才扛着行李小跑的时候,差点没滑一跤,回来的时候就再不敢小跑,只稳稳的往回走。

  阮芷兮从来都没这么狼狈过,她重的行李已经被北方大汉给提走了,剩下的两个是相对较轻的,可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她也想提着往前走,要是晴天还好,可这样下过雨后的多云天气,她生怕行李包掉到地上,只能眼巴巴的等着魏兆丰他们回来接她们。

  北方大汉也回来帮她们又提了几个行李到码头去了,她们才松了口气,提着剩下的包,自己慢慢的往前走。

  往码头是下去的路,没有后世的水泥路,路上都是泥巴,还滑的很,她们是一边小心翼翼的走,一边防止滑倒。

  一直到他们把行李全都搬到码头,出去租船的本地人也带着四个人来到了码头边,解开系在码头边木头桩上的船锚扔到船上,帮他们把行李搬上船。

  原本这么多人,挤一挤三条船也就够装了,可他们带的行李比他们人都多,三条船根本装不下,只能又多租了两条船。

  船公的意思是行李装两条船,知青们坐三条船,船和行李分开好坐人一些,尤其是其中两条船舱里有雨后下进来的水,不太好放行李。

  可这些初来乍到的知青们,哪里敢让自己的行李和自己分开,全都摇头表示反对。

  北方的大汉见这样不行,和知青们商量说:“我们自己就只有一条船,我们船上有乌篷,船舱里面是干的,你们把行李装到我们的船上,再上来几个人坐到船头、船尾跟着,剩下的人也都尽量把行李往能放行李的船上放,不然就这么点大的船,行李没地方只能抱着,那哪里行?路上要是掉到河里,捞都没法捞!”

  五条船,只有他们自己摇来的船是乌篷船,这船还是许明月的,因为够大,被许明月借给他们来接人,租的四条船全都是不带乌篷的。

  本地鲜少有乌篷船,这个时节还停留在码头的,几乎全是渔船,有两条渔船船舱内虽然也有水,但下面铺了一块板,行李可以放在仓内的板上,水在板下。

  船舱内还有一个葫芦瓢,船公飞快的将船舱内的水向船外舀去,对知青们喊道:“不要紧哎,一点水,沾不到行李上,搞个竹竿挡一挡就没事啦!”

  可惜他们说的话,知青们是一句话都听不懂,只能听北方大汉的,把行李使劲的往乌篷船上塞,船舱内塞不下,就挂在船舱外面的乌篷上。

  也幸亏许明月的船够大,不然还装不下这么多的行李。

  魏兆丰、阮芷兮、苏向阳、杜晓雅都上了这艘一看就很新,保养的很好的船。

  叶冰澜见他们上了乌篷船,原本也想上船的脚步一顿,就往另外一条船上去了,苏向阳看到还喊她:“叶冰澜同志,来这里,这里还坐得下。”

  他拍着船头,因为他的动作,船身有些摇晃,长这么大头一次坐船的杜晓雅吓的尖叫了一声,一把拍在了苏向阳的胳膊上:“你干嘛呀?在船上乱动什么?”

  她紧紧抓着船沿,生怕船身摇动,把自己摇下去了。

  站在船另一头控桨的本地人也连忙喊了一句:“在船上可千万别乱动啊,船上东西多,吃水深,乱动摇晃船是很危险的!”

  现在是岸边还不要紧,要是在河中心敢乱动,那才叫危险。

  可惜他说的话知青们听不懂,北方的大汉就负责传话,开口将他们训斥了一顿,重点是说在船上一定要安静安分,千万别乱动。

  苏向阳见叶冰澜根本不理他,不由有些失望,坐在他身边的杜晓雅则嗤笑了一声,“瞧你这殷勤劲儿,你看人家理你吗?”

  心理不由的有些酸溜溜的。

  两人虽不是情侣,但到底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之前苏向阳还对她殷勤的很,这才多久?眼睛就跟长在别人身上似的,开口闭口‘叶同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