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187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许明月苦笑,“主任,我这蒲河口就这么大,您都亲自来了,您尽管看。”她指着蒲河口监狱外面修建堤坝的地方,“前面就是咱蒲河口正在修建的堤坝,这个时节,除了少数擅农事的犯人在田里除草、施肥,其余都在堤坝上挑堤坝,您亲自过去看看就是了,咱这蒲河口就这么大,人我也不能藏起来不是?”

  她真的张了一张很‘乖’的脸,眉是天生秀气无攻击性的柳叶眉,细细弯弯的,一双圆圆的杏眼,水滴鼻,鼻梁高却不锋锐,唇不薄不厚,面容生的十分秀丽端正,一笑就两眼弯弯,天生就自带亲和力,给人的感觉,她就是许金虎留在蒲河口帮他看着大本营的傀儡,而不是实际上一个劳改农场的一把手。

  刘主任看着她满眼真诚,也不可置否,抬脚走出蒲河口监狱,往修建堤坝的地方走去。

  一连三个晴日,堤坝上的路被每天来来往往的劳改犯们踏出一条平坦的小道来,十分好走。

  现在蒲河口的堤坝已经修到距离蒲河口监狱□□里的地方,再前面就是蒲河口的养猪场,包括养猪场前面五六里路的地方,都在修建堤坝。

  现在是涨水期,堤坝很是不好修,却又不得不修。

  此时正值梅雨季节,竹子河的水位是一日比一日高,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坐落在河边的人最为揪心的时候,生怕涨水太过迅猛,淹了河边的稻田。

  此时的稻子正是抽穗的时候,稻穗包裹在秧苗里头,还没有长出米粒来,要是这个时候的秧苗被水淹了,这一季的收成就全没了。

  刘主任带着他手下的红小兵,一路走,一路看,长长的河堤上,全是在挑土、铲土、挑石头干活的人,每隔三五十米,就能看到两个身上背着木仓、手里拿着竹丝的民兵在监督他们,要是看到有谁在偷懒,监督的民兵会直接一竹丝抽过去。

  干活的犯人们全都穿着麻布背心和短裤,四只都露在外面,一竹丝抽下去,全是道道血痕,却不会伤到犯人的身体,影响到他们干活。

  刘主任看到一路上有这么多背着木仓的民兵,心头更是沉的厉害,不由侧头看了眼一直带着儒雅的笑,看着河堤上一片忙碌景象的周县长。

  他当上革委会主任后,连县委书记的权利都被他夺了,曹副县长更是直接下台,周县长不声不响的,不仅从原本的副县长,升到现在的县长,掌握了吴城的经济大权,他却丝毫耐他不得,就是因为周县长出身部队,后面有地方武装部队在支持他。

  他此时也看出来了,这个蒲河口,根本就是周县长的人,没有他的支持,蒲河口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木仓!

  见他朝自己看过来,周县长也笑眯眯的回看了过去,嘴里夸道:“真是不容易啊,在这样的地方开荒出来八千多亩地,建了这么大一个粮仓,老许是有能为的人啊!”

  被夸的许金虎笑道:“周县长,您知道我老许,就一身蛮力,当初提出圈河滩为良田这个建议的,都是我这大侄女,没有她这脑子,我一个人干到死,也就一个生产大队的大队长。”

  周县长笑着说:“有小许主任的脑子,也要有你的魄力和行动力才行啊!整个大河以南,当初露在外面的河滩和河床那么大,也就只有你们叔侄俩,有这样的胆子和魄力了。”

  许金虎立刻装作憨厚的回夸了回去说:“那也少不了老领导您的支持,要不是当初您顶住了压力,现在我和老江在不在还不好说呢!”

  当初他打死都不肯夸大产量往上报,在周围一圈都是亩产千斤、万斤之中,就他一个临河大队亩产三百斤,他和江天旺差一点就被撤职了,要不是有当时还是公社书记的周书记和当时的曹主任在上面顶着,没撤了他俩,也就没有后来临河大队的七千多亩良田和蒲河口这么大的农场了。

  刘主任也就去年才上的位,上位后所有精力都在争权夺利上,对过去他们的事情并不了解,见他们还互吹上了,心里很是不屑。

  这时他已经看到前方建起来的不小的养猪场,问几个人中看起来最没有城府,最单纯老实的许明月:“那是什么地方?”

第270章 见刘主任主意到了蒲河……

  见刘主任主意到了蒲河口农场的养猪场, 也没有在意,反而是笑着向周县长和刘主任介绍道:“那里是我们去年年底开办的养猪场,里面的第一栏猪苗还没出栏, 正在记录和观察这些猪崽的生长周期,看着今年是不是要多养一些。”

  许明月笑着对周县长说:;“还没谢过县长对我们蒲河口养猪场的大力支持, 若不是周县长的支持, 我们蒲河口养猪场也没有那么快的搞来污水处理设备, 不然这养猪场污水污染问题不解决,养猪场我们想要开办起来也难。”

  周县长和刘主任都是头一次听说开办养猪场还要处理污水治理问题,周县长不由好奇问道:“这污水不能直接作为农肥去浇灌庄稼吗?怎么还要特意处理?这个污水不处理会怎么样?”

  周县长和刘主任都没有开过牲畜类的养殖场, 在他们的认知里,不论是养鸭场还是养猪场,产生的粪便直接清理到化粪池内发酵成农肥就行了, 哪里需要那么麻烦,还要什么污水处理设备。

  许明月解释道:“包括养猪场在内的化工、制药、纺织、印染, 包括像我们河对岸炭山的洗煤、选矿、食品加工等,都是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污水的, 这些污水如果不进行污水设备的处理,直接排入咱们的竹子河中,不到五年, 咱们这青山绿水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水地, 不仅对咱们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对水中的生态环境更是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 比如咱们长江中下游中的白鱀豚,污水污染一条大河容易,可治理起来就难了,通常要花十几年的时间, 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力物力去治理它,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咱们大河以南拥有这么好的自然风光环境,那就是拥有一条未开发的金山银山。”她指着此时随着河风摇曳的碧色荷叶,笑着说:“周县长,刘主任,你们看咱们竹子河的风景,看看那一望无际的荷花,比起南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差哪儿了?未来若是开发出来,未尝不能打造出第二个小南湖。”

  她又指着围绕着竹子河一圈而居的村民和河对岸的水埠公社说:“包括围绕着这条大河而居的人,都靠竹子河生存呢,作为生在河边长在河边的人,我们就更不能去污染它。”

  这边农村还没有自来水,吴城有些地方已经有自来水了,这些自来水全部都是来自竹子河的水,一旦竹子河水被污染,首先影响到的就是吴城内的人生活用水和吃水问题。

  周县长本就被许明月的豪言壮语给描绘的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这里被开发成第二个南湖的模样,刘主任则想到如果养猪场每日冲洗猪圈的污水,排入到竹子河中,他们每日吃喝的就是竹子河的水,心底也不由有些反胃,对许明月说的污水处理的问题重视了起来。

  也正因为此时许明月的一个小蝴蝶翅膀的煽动,让周县长提前认识到了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的问题,后来随着他的一路高升,对于本地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的问题,一直都维持的很好。

  刘主任没有那么多的环境保护的想法,他只知道一点,他也是吴城人,喝的也是竹子河的水,未来要是各种厂子的污水排到竹子河里,他不得也喝被猪粪污染过的粪水?

  他强忍着胃里翻滚的恶心,对许明月说:“带我们过去看看吧,看你们这养猪场是怎么处理污水的。”

  许明月就邀请几个领导一起,进了养猪场。

  当初建这个养猪场,许明月就是想往大了办的,所以养猪场的建筑面积也很大,按照前世她见过的养猪场科学养殖的方式,分为了好几个区,猪栏与猪栏之间都是隔开的,这进一步的预防了一旦有猪生病,会迅速的传染给整个厂子的猪的问题。

  他们之前已经见过了临河小学和蒲河口监狱,但此时见到了蒲河口养猪场,目光还是不由的落到许金虎和江天旺身上,刘主任更是哼哼的冷嘲热讽地说:“两位成了这水埠公社领导后,真是没少为你们的私心牟利啊!”

  许金虎立刻虎着一张脸,瞪着眼睛不依不饶地说道:“你说我们有什么私心,谋什么私利了?这里哪一项是我们私人的?”

  江天旺更是连连摆手,连道不敢:“刘主任这话可不能乱说,咱可是一心想着把咱水埠公社发展起来,全心为公,一点私心都无!”

  刘主任冷哼说:“临河小学和水电站建在你们临河大队我就不说了,这个养猪场居然也建的这么大,一个养猪场,地上居然都铺上了水泥,人都还没住上水泥砖瓦房呢,猪住的比人都好,要是你们没有私心,这些水泥砖瓦哪里来的?”

  许金虎当下就面容一肃,冷着脸问:“刘主任的意思是水泥厂的水泥砖瓦可以给大河以东的人建房子用,都不能给大河以南的建厂子发展经济?”

  “我什么时候说了可以给大河以东的人建房子了?”

  许金虎冷哼了一声:“你到炭山去瞧瞧,大河以东多少人家都是水泥砖瓦的房子,你再看我们大河以南的人家住的都是什么,有没有一栋房子是水泥砖瓦的?全是土坯房!大河以东建了那么多砖瓦水泥房,都不见刘主任说一声,咱这大河以南就建了这么一个养猪场,还是公家的,就被刘主任这么上纲上线,我不得不问一声刘主任,你觉得这个水泥砖瓦厂生产出来的水泥砖瓦,不应该建公家的厂子,是想着给你们私人建房子用吗?”

  把刘主任气的吹胡子瞪眼睛的:“我啥时候说要给私人建房了?”

  “那建公家的厂子有什么不对?你说!”许金虎眼睛宛若铜铃,瞪的比刘主任大多了。

  他个子也高,一米八左右,身材魁梧健硕,瞪大了眼睛杵在身高只有一七五左右,身材清瘦的刘主任面前的时候,气势赫人让刘主任直接后退了两步,声音也弱了下来,说:“我没有说给公家建厂子不对,但你们俩作为水埠公社的领导,不能只想着临河大队和蒲河口吧?水埠公社不是只有大河以南,大河以南也不是只有临河大队与蒲河口吧?你们把学校、水电站、养猪场、养鸭场全都建在你们临河大队和蒲河口,你说你们没有私心?”

  说到后面,刘主任嗓门也大了起来,和许金虎对喷,气势丝毫不弱于许金虎。

  这时候许金虎却不和他对喷了,反而嗤笑了一声,说:“刘大主任是不是忘记了,我和老江两人升任水埠公社书记、主任也才一年多,这一年多,我们建了学校、水电站、开办了养鸭场、养猪场,还为水埠公社开荒出来几千亩良田,和隔壁五公山公社合作,为五公山公社开荒了万亩良田,日常还要修建堤坝,你说说,一年多时间,你还想让我们怎么样?我就问问你刘大主任,你上任了吴城革委会主任这一年多时间,又为吴城做过了什么?”

  你有什么屁脸来指责我们?

  许金虎的声音是一声高过一声,只喷的刘主任鸦雀无声。

  他这一年多,不是在斗倒这个,就是在争夺那个,他能做什么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吴城的事?破坏他在行,建设他是一个都不会。

  但他也不虚,冷笑着说:“这事你们问我问错人了,吴城经济这一块归周县长管,我这里是文化革命委员会,是负责革命调查小组,调查黑五类思想问题的地方!”

  许金虎只‘呵呵’冷哼了一声,嘲讽的看了刘主任一眼,没再说话。

  刘主任也没再说,他是发现了,眼前这三个人,周县长手里有木仓有兵,江天旺表面上和稀泥,看上去是个憨厚老实的老好人,实际上就是个唱白脸的,许金虎是地方势力出身,更是如土匪一般,偏偏这三个人手里都有人有势,在地方已经形成了势力,不是他能动得了的。

  许金虎和江天旺看似不和,实则三个人是一丘之貉,刘主任想靠以前的法子,先扣大帽子再抓人去批斗游街夺权,根本不可能,批斗这样的法子只能对付讲规矩的人,对于许金虎这样不讲规矩的人,真要把他逼急了,说不定就和前五公山革委会主任王根生一样,直接被他们抓住不让他回去。

  想到这里,刘主任生生的打了个寒颤。

  县委书记虽说权利被他夺了,现在人低调下来,不太管事,现在吴城大大小小的事由他和周县长在管理,但县委书记毕竟是实际意义上的一把手,人家人还在呢,不是死了,也不是被下放了,只是形势比人强,他暂时退让了而已,要是他真被困在了这大河以南,不出三天,县委书记就能把他这一年多经营的势力全都拔了!

  瞬间,他什么视察找麻烦抓人开批斗大会的心思都没有了,此刻只有一个想法,回吴城!

  立刻回吴城!

  养猪场的猪圈内,从吴城革委会的人要来大河以南视察的消息传过来,就一直战战兢兢,和范老两人日日守在猪圈内打扫猪粪的郑济河两人,都已经做好了可能要被吴城来的红小兵们折腾的心理准备了。

  还没见到革委会的红小兵们呢,就听周宗宝的人来告诉他,吴城革委会的刘主任突然想起来吴城还有事,带着他的红小兵们,又坐船回吴城去了。

第271章 郑济河和范老两人也有……

  郑济河和范老两人也有些懵:“不是说来视察吗?咋突然回去了?”

  周宗宝也不理解, 望了望天上的日头说:“从这里回吴城起码要两个多小时,估计是怕天黑了,行船不方便吧。”

  刘主任和他带来的红小兵们毕竟不是河边长大的, 有几个人会游泳,他们也不知道。

  这两天郑济河和范老两人一直都住在猪圈边打扫猪粪, 身上臭烘烘的, 会把自己搞成这样, 也是为了方便吴城红小兵们来的时候,看到他们身上的狼狈,知道他们在猪圈里与猪粪为伍, 受苦受难,在折腾他们的时候,会下手轻一点, 至少不会对着他们扔粪球,毕竟他们身上已经满是猪粪的味道, 已经住在了猪圈里。

  周宗宝也有些受不了两人身上的味道,无奈地说:“你说你们何必做到这等地步?打扫打扫猪圈也就得了, 还把自己身上搞的满是味道,还要小许主任不在,不然她非得说你们!”

  许明月对卫生要求非常高, 不光是蒲河口监狱, 就连猪圈她都要求每天打扫, 务必不让猪粪堆积在猪圈内。

  但打扫猪圈、处理猪粪这样的活, 一般都是蒲河口关押的真正的犯人在做,郑济河和范老两人也会打扫猪圈,基本都是做最后冲水的工作。

  范老还在研究更适合猪生长的饲料配方。

  郑济河脱下了自己身上的薄衫外套,蹲在河边洗了洗, 又清洗着自己的两只胳膊,呵呵笑着说:“小许主任年轻,不知道外面人的心险恶着呢!”

  郑济河来的早,受到的折磨还不算多,范老是今年三四月份刚来的,在京城差点被折腾到了半条命去,老妻受不了折磨,和他商量后,带着他的孩子们一起和他断绝了关系,只剩下他一人。

  这也是他希望的。

  他受的折磨更多,看的人心也更多,期间有害他万劫不复的,也有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不至于有万念俱灰之感,现在也是沉默谨慎了很多,只静静在一旁洗手洗衣服,两个人旁边都放着一个竹制的肥皂盒,里面放着本地产的土肥皂,这种土肥皂没有味道,洗衣服还可以,洗身体会使得皮肤十分干燥,可此时两人却顾不得,都专心致志的清洗着身上的粪水味,清洗衣物。

  洗完衣服两人也没走,郑济河赤着脚就走到河滩边上,就这样在长满了水草、荷叶的淤泥里摸起了螺蛳和河蚌,等两人清洗完身体和衣物,就用大大的荷叶,包着一包螺蛳和河蚌递给周宗宝说:“这一包你给小许主任带回去,她喜欢吃这个。”

  养猪场如今已经正式步入了正轨,日常养猪、照料猪都是蒲河口的犯罪较轻的犯人们在做,郑济河的主要是在研究蒲河口的沼气发电。

  如今临河大队的发电机设备全都到了,下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等发电机设备全部安装好,就为整个临河大队通电。

  蒲河口距离临河大队太远,要是拉电线过来,还得经过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费用较高,要是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愿意一起交钱通电的话,连带着蒲河口一起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都太穷了,连拉线通电的钱都没有。

  郑济河在养猪场成立之初,就设计好了沼气发电的计划,只等着条件成熟罢了。

  他将螺蛳和河蚌给了周宗宝后,就自己和范老两人也一人包着一荷叶的螺蛳和河蚌回养猪场。

  不知道是不是三年灾害期间,本地人吃螺蛳、河蚌吃腻了,明明河边满是各色螺蛳和河蚌,本地人却鲜少去吃它们,但河蚌和螺蛳里又富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硒等矿物质,有助于增长猪的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健康,自从范老来了后,就在使用螺蛳和河蚌给养猪场的猪们,搭配浮萍和小球藻给养猪场的猪吃,偶尔他们自己也会做一顿蒜蓉河蚌解馋。

  周宗宝抱着这两包河蚌也很是无奈。

  蒲河口没肉,为了维持这些蒲河口后勤工作人员和犯人们的营养和健康,蒲河口日常最常吃的,除了那些各类野菜,就属螺蛳和河蚌最多,他们来到蒲河口九年,就吃了九年的河蚌。

  周宗宝本就是北方口味,吃不惯着南方的河蚌,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河蚌吃下来,他现在也和很多本地人一样,看到河蚌就有种胃里翻涌的感觉。

  可是没办法,小许主任爱吃!

  主要是小许主任的做饭和他们不同,小许主任有油,做出的蒜蓉河蚌、红烧河蚌能鲜掉人的舌头。

  可大厨房里没有油,哪怕有葱姜放在糠米粥里一起煮着去腥,做出来的河蚌依然又腥又柴,难以下咽。

  他们后勤的工作人员还好,吃的河蚌至少还吐过沙,认真的清洗过,犯人们吃的河蚌那都是当天从河里摸上来,当天就现剖开煮的,只加了点盐,每天如此,那些犯人们还不能不吃,不吃挑堤坝没力气,等待他们的,就是监督他们干活的民兵们的竹丝鞭子。

  为了能吃饱,能有力气干活,蒲河口的犯人们是忍着干呕也要把河蚌粥吞下去。

  反倒是郑济河和范老等下放来这里还不到两年的,大约是过去没有吃过河蚌,偶尔吃一次还算新鲜。

  刘主任他们一走,陈卫民教授他们就又开始了每日到临河大队报到,发电机设备进了水电站,并不是马上就能有电,能使用了,还需要后续的安装和调整,这些都需要陈卫民教授他们带着人去一一测试。

  水电站的发电机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全临河大队的人都在围着看热闹,纷纷好奇地问:“建军书记,是不是这个安装好了,我们大队就也跟炭山一样有电了?”

  江建军也不懂,但还是耐着性子答:“哪有那么容易?还要安装电线!”

  江建军和许红桦等几个大队书记,也开始每家每户的登记,愿意拉线通电的人家。

  第一个登记的就是住在荒山的许明月家,然后就是许凤台兄弟俩。

  拉线通电的费用大部分大队部出,但每家每户也许出一小部分的安装费用,比如电灯泡,得他们自己花钱买,每个月还要按照每家每户灯泡数量的多少,交电费。

  这个时代的电费和后世按照电表的交法不同,这时代的电费叫做‘灯泡制’,也就是数你家里的灯泡有几个,按照灯泡数量和灯泡的瓦数交电费,十五瓦的灯泡一个月一毛五,二十五瓦的两毛五分钱,以此类推,如果家里有两个十五瓦的灯泡,那一个月的电费就是三毛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7/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