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30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脚还在天上飘着的,她是飘着走的!”

  “舌头这么长!”

  “眼睛是红的!”

  荒山的女鬼在大栓子父子俩的描述下,一下子具象化了,他们光凭脑补,都能脑补出来荒山的女鬼有多恐怖。

  又有人问:“那贵平他闺女咋没把大栓子他们给抓去吸了啊?”

  就有人自动合理化说:“你们忘了大栓子的童子尿了啊!”

  还有人疑惑:“大兰子母女俩不是住在荒山吗?她咋没事?”

  许家村的男人们给出很合理的解释:“她是女人,女鬼就算找,也是找男的吸阳气,女的身上哪有阳气?”

  再联系几次在荒山见鬼的人,全都是男的,不得不说,这个解释合理,很合理!

  这就导致,开春后,许家村和江家村的人,到荒山附近的田地里整田,都惴惴不安,害怕的,生怕自己被女鬼抓去吸了阳气,每天不等天彻底黑下来,就赶紧回村。

  不光是临河大队彻底传开,就连石涧大队的人,都听说了老王庄王根生被女鬼吸干了阳气的事情,纷纷找王根明、谢二牛、谢四宝他们打听。

  王根明最爱吹牛皮,喜欢当人群中的焦点,那简直是大吹特吹,将当时的现场描述的香艳无比,什么王根生衣服都被女鬼扒了啊!

  找到的时候还和女鬼抱在一起,睡在棺材里,女鬼见他们这么多人,立刻飘走了啊!

  什么他们再晚一步到,王根生命都没了啊!

  他们去问谢二牛,谢二牛是个老实人,看到什么回答什么,两厢一佐证,外加谢四宝几人对天发誓,真的看到了女鬼,人们对于临河大队‘荒山有鬼’的事,是再不怀疑,还越传越广。

  毕竟王根生被谢二牛背回来时,是什么模样,他们可是看的清清楚楚,当场就送到公社诊所了,听说后面还转到县医院了。

  王根生小时候身体不太好,好不容易养好了,这次在荒山一冻,直接病了大半个月都没好。

  等王根生身体好些了,他们还想问问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许家人干的,可王根生被下破了胆子,只不耐烦的说:“不是不是不是!能不能别问了?”

  他根本不敢回忆他那天看到的东西,只想忘了那天发生的一切。

  实际上,当时是荒山夜里山风很大,吊在树上的假人被山风吹的直摇晃,夜黑雾浓,王根生才会看到一道白色身影一闪而过,他当时条件反射拿手电筒去照,山风一阵一阵,于是他就看到女鬼又飞回来了。

  他看到的‘女鬼回头’,是假人被山风吹着原地转圈圈。

  可女鬼脸上会发光啊,还长着一双绿莹莹的眼睛,他当时一声都没发出来,直接吓晕了过去。

  要不是他身上穿的厚实,怕是不吓死也要冻死。

  后面会冻的嘴唇发黑,面如白纸,纯粹是因为许明月扒光了他身上的衣服,给冻的。

  可他并不知道这些,恐惧始终萦绕在他心头,他始终疑神疑鬼,觉得自己被女鬼缠上了,病好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庙里,求护身符、念珠等各种东西。

  此时的破四旧行动尚未开始,离他们不远处的五公山上,就有香火很不错的道观,他求了许多护身的东西,又让五公山的道士给他做了驱鬼的法事,他才稍稍按下心来。

  也因为他跟厂里请假的事,厂里人都知道他生病了,怎么病的,他们也不知道。

  王招娣本来还怀疑她弟弟这事是不是许家村人干的,但看她弟弟这反应,好像真不是许家村人干的,不然以王根生的性子,早就在背后各种骂,各种想要弄死许家村人了。

  开春后,许家村人又要开始去挑堤坝了,怕今年雨水不丰,影响收成,家里闲散的劳动力,依然去河滩挖莲藕,村里人都盼着老天赶紧下雨。

  江家村的人和建设大队的人,看到临河大队的人又跑去挖莲藕,都笑话他们是大孬子。

  这春天马上就到了,还能少得了吃的?

  不说这满地的野菜了,就是山上的春笋和蕨菜头,也吃不尽了,还能把人饿死?还冒着这么冷的天,跑到河滩挖莲藕:“也不怕冻死!”

  结果这一等,直到正月都快过完了,也没见到一滴雨。

第31章 记工员

  “春雨惊春清谷天!”

  二十四节气中, 立春在这一年的正月初六,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 新的一个轮回开始生长,万物开始复苏。

  第二个节气‘雨水’, 则在这一年的元宵节后, 也就是农历十八, 从这一日起,就进入降雨的时节。

  这个节气对万物生长非常重要,一般进入这个节气, 南方已经是春意盎然,一片早春景象。

  让许家村的老村长和负责整个大队生产的大队长开始着急了起来。

  雨水节气不下雨,他们之前的预感成了真, 这一年的雨水恐怕都不太好。

  “叫村里女人能挖莲藕的都去挖莲藕,除了每日挑堤坝的, 其余人都给我去蓄水,把大水沟都给我堵住, 别让水流到建设大队去了。”老村长说:“还有上面的池塘,能储水的都储水,所有池塘的缺口都堵上!”

  许家村因为大, 形如船, 在村头, 村中央, 村尾,都各有一个大池塘,池塘内的水是活水,村头池塘的水, 是日常山涧和山上雨水落下,流入塘中,形成的活水,池塘里的水再经由小渠沟流入村中,供村里人洗菜洗衣服,这水会直通村中心的池塘。

  村中央的池塘不光是上面池塘留下来的水,还和下面村尾的池塘一样,承接着整个许家村下雨天时的雨水,村尾池塘又通过水沟,流向下面的田地里。

  日常三个池塘的水是活水,干净的,可这时候,却不能再让池塘里的水流淌出去,得堵上了。

  大队长说:“我年前就叫人把村尾池塘的水堵上了。”

  这时江大书记也觉得不对了,尤其是许家村的人过年都在河滩挖莲藕,他也想组织江家村的人去挖莲藕,可他是负责落实上面传下来的政策和方针的,去年和今年的整个主要政策,就是全面的落实集体食堂政策,导致江家村人,人虽多,但做事一点都不积极。

  人倒是去了,每个人挖回来的莲藕,还不到江家村一个女人挖的一半。

  把江大书记气的够呛,却没什么法子,不过这样好歹也是为江家村的大食堂增添了一些粮食。

  此时大食堂制度,一般都是十五到五十户开一个大食堂,江家村和许家村都是超过了一百五十户的大村落,所以各村都是有自己的食堂。

  做事困难还体现在施、胡、万三个村子的上方挖水库上。

  这个水库位置正好在施、胡、万三个村子的正上方面,山脚下,却离江家村远的很,即使是水库挖出来,对江家村基本上是一点意义都没有,他们吃水、用水,有竹子河,所以江家村大房被派来挖水库的人,干活一点都不积极。

  江家村大房原本就是说出游手好闲的人多,即使有勤快的人,在现在这个吃大食堂,干多干少都吃一样的食物的大环境下,勤快人都被闲汉带的偷懒起来。

  反正又饿不了肚子,何必拼死拼活的干活?干的还不是自家村的活,是帮别的村子干活。

  于是,就看到,下面施、胡、万三个村子的人,都吭哧吭哧埋头挖水库,江家村大房的人,干不了一会儿就坐在水库上面晒太阳,休息了。

  连带着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劳动力,干活的积极性都不高。

  等许大队长带着许家村的人挖了足够多的莲藕,储好水,到施、胡、万三个村子上方的水库那里一看!

  挖了一整个冬天了,水库还没挖好!

  气的许大队长对他们破口大骂:“就这么点活,几个村子一起干都干不好!你们还是个男人吗?要不要把裤子脱了让我看看你们下面长没长那二两肉!”

  许大队长骂的很脏,可被骂的江家村的人却低着头不敢说话。

  许大队长是真的气疯了。

  今年什么光景这些人不知道吗?居然还敢在挖水库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偷懒,他当下就去找大队书记,逮着大队书记一顿喷,直把大队书记喷的满脸口水:“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只下了两场小雨,土地没湿透雨就没了,都这种情况了,你们还一点不着急,水库不挖好,我看你们今年用什么浇地!”

  大队书记也恼火的很,人他是安排去挖莲藕了,也安排人去挖水库了,可他也没想到,江家村的人居然这么不争气,在这时候给他拖后腿,他自己每天还要负责政策宣传。

  他到底是部队退下来的老兵,和许大队长这种满身匪气的人不同,他恼怒之余,还得想办法解决这事,不由地说:“那你说情况怎么办?”

  许大队长还在气头上,手臂一挥:“我管你们怎么办!”

  大队书记说:“说到底,你是生产队长,现在开春了,马上春耕就要开始,这个时候你不想办法谁想办法?”

  “办法我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不当回事,难道要我给你们喂饭吃?”许大队长是真气的不轻。

  许大队长说不管就不管,大队书记却不能不管这事,将几个村子的小队长、大队会计,都召集起来想办法。

  江家村的人念过书的人稍多一些,大队会计也是江家村的人,除了他外,还有两个读过书的初中生,都被叫了过来,大队书记让他们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看怎么才能解决大家吃公共食堂,闲汉懒汉干活不积极,连带着整个大队的人,干活都懒懒散散的问题。

  “政策是好的,是为了将更多妇女同志从繁重的家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但现在在执行上,出了点问题,导致有部分同志从集体中钻空子,不仅在日常任务中不好好干活,连带着一些原本积极干活的人,都开始懈怠工作,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行的,是要进行批判的!”

  批判一事,并不是从六几年开始,其实五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人为此罢官,被逼自尽,只是还没到几年后那样极端罢了。

  大队书记坐在大队部的上首位置说:“今年开春以来,一直没有下雨,再像现在这样搞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让我们集体中的害虫,得到惩罚,让他们知道,干得多才能吃的多,不干活的人,食堂是没他们饭菜的!”

  “现在就是请你们来共同想个办法,怎样才能扼制住这股不良的风气,让群众更团结、更勤劳,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农业生产当中!”

  大家都看向许大队长,许大队长把手中的笔一扔:“你们都看我干啥?问我的办法,那就打一顿,打一顿不行就饿着!不干活还给你吃饭?我给他吃屎!”

  大队书记也对许大队长这满身的莽气没办法,他也没指望他,而是问大队部里的其他人,尤其是大队会计和另外两个读过初中的年轻人。

  他会把他们也带到大队部开会,也是想多培养本村的年轻人。

  大队会计也不愧是当会计的人,说:“这事,就是干多吃多,干少吃少的问题,现在不干活的人跟干活的人吃的一样多,那干活的人心里肯定不痛快。”

  许大队长说:“你这是讲了个废话!”

  江会计笑了一下,也不生气:“所以我的想法是,把每个人干的活的多少,都记下来,干的多的吃饭的时候,打饭就多打一些,干的少的,就少打一些。”

  “那其他人不会同意吧?”施家村的小队长皱眉:“现在到处都在宣传‘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你不让他们吃饱,他们还怎么有劲搞生产?”

  一个小年轻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就以挖莲藕这事来说,每个人挖了多少斤,我们就给每个人记多少斤的票证,吃饭的时候就拿票证来食堂,吃多少划多少,这样总没话说了吧?”

  大队书记眼睛一亮:“我看这主意不错!他们自己干的少,记得少,换的食物也少,这总不会还有话说。”

  “那其它活呢?去堤坝上挑堤坝,马上春耕地里的干的活,都是没办法用粮食统计的。”施家村小队长问。

  这一点倒没有难住江家村的年轻人,只见他拿出一本《农村工作》的增刊和几张报纸说:“这是去年合作社实行‘定额包工和评工记分’的报道。”他又拿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篇头条说:“这是老领导对这篇报道进行了批示,说可作各地参考,我们不妨参考一下这个合作社的‘定额包公和评工计分’。”

  关于如何评工计分,这篇报导上就有详细的说明。

  其实从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化大集体开始,各地区就陆陆续续出现很多类似于临河大队的困境,直到去年下半年,才有合作社提出了‘评工记分’,也是有了这篇报导之后,下面也开始陆陆续续学习报导中的合作社,开始了记工分制。

  但这个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立刻开始实行的,每个地方实行的时间都不一样,都在一点一点的摸索当中。

  这个年轻人在看到这份增刊和报纸后,就喜不自禁的买了下来,带回家中,一直没有给人看过。

  这时候终于有了他发挥的余地。

  他会在此时拿出来说,当然也有他的目的。

  他从初中毕业后,想在城里找工作,可此时城里工作也不好找,不得已回了村里,但既然已经读过书,自然不想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份增刊和报纸,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瞄准的就是报纸上提到的‘记工员’的工作。

  评分记工制实际上并不是上面要求下面一定要执行的政策,不过是一个合作社尝试实行这个政策是时候被报导了,又被老领导批示了,这才引起了全国各地效仿。

  村里本身是没有报纸的,大队书记想看报纸,了解上面发下来的政策,还得是公社领导们先领到上面下发下来的政策内容,再叫大队书记他们去开会,了解政策,再轮到他到基层施行。

  这年代的很多政策施行就是这么慢,就好比改革开放的事,有些地方都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了,有些地方还受老政策影响,好多年都闭塞不动,根本不执行。

  大队书记他们日常就是带领队员们挖河滩,挑堤坝,除非公社里有事,才会叫他们去开会,所以这个增刊和报纸的内容他并不知道,加上临河大队隔着大山、隔着大河,冬季水位下去,想坐船也不容易,又没有收音机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临河大队的大队书记一直都不知道,外界已经开始实行‘评分记工制’。

  此时大队书记看到增刊上的报导,和报纸上一些大队已经成功实施这个制度,大家都传阅着看了一遍,才说:“既然老领导都批示了说可以干,那我们也这么干!就按满工分十工分,干的不好的就扣工分,用工分抵粮票,干的多吃的多!”

  之后就是开始商议,十个工分抵多少粮票合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