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家属”席上坐满了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是符合篮球少年幻想的美少女。
几乎都是一群糙汉子也就罢了,颜值最高的那个哪怕只是坐在场边,都吸引着周围许多女孩子的视线,全然盖过场上挥洒汗水的一群篮球少年的风采。
好在大家很快就意识到,安静的学神每天都能欣赏,哪怕不是同班同学,也能在宣传栏上看到越殊的照片;而一中与二中的篮球比赛每个学期都只有那么几回。
……论珍惜程度,果然还是后者更不容错过。
随着两队比分来回上升,篮球空心入网的声音与刷刷打铁的声音交替不断,肌肉的碰撞声与肾上腺素爆发的怒吼混合成交响曲,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场上。
被围观的越殊终于不再是众人的视线焦点,得以静静地欣赏眼下的篮球比赛。
第一次观看篮球比赛的他边看边听旁边的李瑜向他介绍篮球的基本规则:“场上十人,每队五个位置。负责传球组织的控球后卫,以得分为主的得分后卫,然后是锋线上的小前锋、大前锋,小前锋侧重外线,大前锋侧重内线,最后就是内线活动的中锋,刚子担任的就是中锋。”
“中锋一般是全队最高的,也是最靠近篮筐的。战术地位很重要,是全队最后一道防线,要负责抢篮板、防守、盖帽,由防转攻时中锋往往是第一发起人……”
李瑜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大小也是个篮球爱好者,更是校队比赛的长期观众,给越殊这个“小白”科普起来,绰绰有余。
听他一番介绍,结合场边那位似乎非常专业的解说员的解说,越殊渐渐看懂了比赛。
什么是有效的进攻与防守,什么是非法的进攻与防守,怎样的进球算两分,怎样的进球算三分,以及通过造犯规获得罚球……新世界的大门向他打开。
戎马经验十足的越殊将场上的比赛看成一场小范围的5V5战斗。哪怕是篮球场上的门外汉,转换思路的他依旧从双方的攻防之间理解了两队教练的战术。
……嗯,不知是否有用的新知识增加了。
越殊迅速投入两队的交锋中。
“一中有内线优势,二中外线占优;一中防守更强,二中进攻更强……”
一节比赛下来,他自然而然融入了看球的人群中,“专有名词”信手拈来,熟极而流。
“……另外,他们打得更有章法,我们这边因为接连几球不进,手感出了问题,已经有点乱了……防守最讲究纪律,纪律不行必然影响防守强度,这场矛盾之战恐怕很难赢到最后。”
“除非赌对面进攻拉垮。”
他话音落下,旁边的李瑜半晌没有回应。越殊偏过头,只对上一张目瞪口呆的脸。
“你还说你是第一次看比赛?”
“——到底谁才是真球迷啊!”
李瑜简直无力吐槽。
越殊这侃侃而谈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个老球迷呢。谁能想到这人竟是第一次观看篮球比赛?
越殊正想说些什么,突然微微一怔。
他顺应着冥冥中的感觉召唤出悬浮的光幕。紧接着,便看见原本为零的[声望]突然开始不断“+1”,平稳而缓慢地上涨。
越殊蓦然想起昨天“隐藏身份”的技术大成之后,他便跃跃欲试地登上某个国内权威的学术平台,稍稍“小试牛刀”了一回。
这才一夜,已经取得反响了吗?
目光一动不动落在[声望]一栏,看着数字不断上涨,他颇有果农收获的快乐。
与此同时,帝都燕大。
浓郁的咖啡香在寝室中弥漫,陆陆续续醒来的几个人惊讶地看着电脑前顶着黑眼圈的室友:“不是吧老王,你真就一晚上都没睡啊,什么片子看得这么入迷?”*
“去去去,一个个老不正经。”熊猫眼老王赶苍蝇似地朝他们一挥,“什么片子能和医学领域最新的成果相媲美?”
“嗯?最近又有什么大新闻吗?我怎么不知道?”
闻言,几个室友来了兴趣,纷纷凑到他身边。就见密密麻麻的文字在电脑屏幕上铺开,熟悉的文字组合起来却如此陌生。
听了熊猫眼手舞足蹈的讲述,他们总算明白过来:“老王你是说,你昨天为了赶毕业论文查文献,结果意外发现新鲜出炉的十篇医学论文,不仅都是一个人写的,而且有理有据,直接给你看入迷了……?”
“新的医学成果哪有这么容易出现,何况一个人一口气甩十篇论文,你别是被民科忽悠了吧?”几人第一反应是不信,“说不定只是看起来有道理,实验室一试就露馅。”
水平最强的医学系天才汪年索性将室友挤到一边:“……老王你让开,让我康康!”
室内逐渐变得鸦雀无声。
“好啊!妙啊!还能这样?”
伴随着汪年兴奋的一声喊,桌上的水杯被他挥舞的手砸落在地,玻璃碎片飞溅。
几人手忙脚乱地收拾起来。
一边整理地板,他们还不忘在脑子里反复回想论文内容。
哪怕仅仅只看了第一篇,哪怕尚未在实验室进行任何尝试,他们已然对论文的内容无比信服。由浅到深,浑然天成的理论,在几位医学高材生眼中简直完美无缺。
当然了,越殊的理论不可能真的完美无缺,只是以他们的眼界看不出丝毫缺陷。
这已经超过他们的极限。
纵然是学校里的教授都不曾带给他们这样的感觉,以至于几人越是讨论越是激动。
“好家伙,这是哪个大牛的马甲?”学术平台上的论文并非每一篇都挂着真名,也有用网名的,而这几篇论文的署名者“长生”令几人无比陌生,“……我印象中以前没见过这位的文章,总不会是新晋大佬吧!”这位表现出的水平,不像新人啊!
医学系不同于数学系。数学系或许有年纪轻轻就凭天赋“天下无敌”的强者,医学系往往却是年纪越长,经验越丰富,水平越高。很难想象会出现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大神。
纳闷又兴奋的几人连早餐都忘了吃便赶往实验室。他们迫不及待验证理论的可行性。
于是,震惊在实验室中传开,转移到了更多人身上。
燕大的这间寝室只是全国范围内的缩影。
在这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发现越殊论文的人越来越多,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研究所。
伴随“人传人”的现象,从各大高校的学生、教授,到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先后经历了从震惊,怀疑,到叹服的过程。
医学造诣越是深厚的人,对论文中的内容越是深信不疑。他们甚至无需实验,看完理论就明白这一切绝非作假。
用某些人的话来说,没有深厚的医学造诣,这样的论文哪怕造假都造不出来。
“……没有弄虚作假,不是臆造猜测,这几篇论文非但可行,且是当下条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再就需要技术的突破。”
直到周日下午的篮球比赛开场,某个医学领域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终于看到越殊上传的所有内容,读完后,他郑重其事道。
面对其他审稿的网站主编,这位学贯中西之医术的老教授直言不讳:“我哪里有资格指导这位,让他来指导我还差不多。”
其他人只看到这几篇论文的精妙,他却从寥寥数篇论文中发觉作者的水平深不可测,简直像是在医学领域深耕百年不止。
听了他的话,几名主编大吃一惊。眼前这位李东升教授,可是华国医学领域的权威,不仅桃李满天下,医德亦是无双。十年前国内爆发的大规模传染病,全靠他带着学生没日没夜的攻坚,才研究出疫苗。
老教授看出他们的不信,反而笑了起来,为医学领域后继之才层出不穷而欢喜。他由衷感叹道:“世人说我是医学界的泰山北斗,老夫从此不敢妄称矣!”
李东升老教授的定论令人大吃一惊,也让长生之名越传越广。而这就是后话了。
且说当下,随着越殊上传的论文在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传开,哪怕尚且需要实验验证,“长生”依旧一夜之间闻名南北。
只不过,这个名号并不是在普通人之中传播,而是在更小众的学术圈中传扬。
于是,篮球场边观赛的越殊眼看着自身[声望]像是“火上浇油”一般,猛然蹿高——
[真名:越殊]
[魂能:10]
[寿数:20]
[声望:999↑]
[备注:互联网上的幽灵,无名的恩惠者,你的传说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回响。]
第54章 冠军教练9
◎据说世界冠军都是我弟子◎
半场比赛即将结束,一中落后三分,被替补换下场的吴刚坐在场边观赛,却一点都不安分,扯着嗓门对两队替补大喊大叫。
“好球!漂亮!”
“好机会——”
“哎呀,可惜,居然打铁!”
——投出的篮球没有入网,而是撞在篮筐或篮板上发出碰撞声,被戏称为“打铁”。
“哐!”“哐!”“哐!”
“打铁”声接连不断响起。
眼看队友化身铁匠,吴刚坐在座位上一个劲地干着急,恨不得立刻上场接管比赛。
他嘴上叫嚷的声音更大了。
一时间,离得最近的越殊与李瑜都被他连绵不断的“噪音轰炸”所袭击。
后者作为校迷球迷,全情投入之际与吴刚不遑多让,可以说是大哥不必嫌弃二哥;
前者却是渐渐被突然上涨的[声望]吸引了注意力,外界的喧嚣不曾干扰他分毫。
半场休息的哨声响起。
与此同时——
[声望:999→1000↑]
伴随着光幕上的[声望]一栏突破1000大关,越殊体感中的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
他眼前突然浮现一幕又一幕画面:昏暗的学生寝室、明亮的图书馆、干净整洁的实验室、书香四溢的书房……顶着鸡窝头和黑眼圈的大学生、身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戴着老花镜的老教授……每个人面前的电脑屏幕,或者手中打印的文件上,都是同一份论文资料,作者的署名如此熟悉。
此时此刻,越殊与这些陌生人之间好似产生了无形的牵引,他自然而然便感受到这一幕幕画面来自天南地北的各个方位。
伴随着[声望]的涌动,似有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所有人相连,而越殊就在网络的中心。许许多多人的声音化作信息流向他。
“妙啊!十篇论文,篇篇精妙。”
“好家伙,这是哪个大牛的马甲?”
“此人医学造诣之高,不在我之下!”
“嘶,有点东西,哪里来的变态?”
“……世人说我是医学界的泰山北斗,老夫从此不敢妄称矣!”
一道道近乎重叠的声音在越殊耳边响起,每一道声音仿佛点燃一朵小小的火苗,当它们聚拢到一起,声望之火便熊熊燃烧。
这一切发生在瞬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