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一半时,服务员推门而入。
“诶?我们没叫……”
苏子衿转过头,说到一半的话语戛然而止。她定定看着出现在推车上的小蛋糕。
“当当当当!惊喜吧?”
田悠悠变戏法一样变出一顶小皇冠,一下子戴到了她头上:
“——生日快乐!”
“……要不是路远说了,我们还不知道今天是你生日。”你俩不会真的有一腿吧?
田悠悠将最后一句话吞回肚子里。要是没有之前那场闹剧,开个玩笑并不打紧。但有过恶意制造的绯闻,她总得注意一些。
苏子衿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下意识看向路远:“……你怎么知道我今天生日?”
“咳咳咳咳。”路远一阵咳嗽,总不能说是他根据真假千金的猜测推断她和苏惠然生在同一天,而后者的生日打听起来并非秘密。他取出一支精致的钢笔,转移话题,“生日快乐,这是我送你的生日礼物。”
其他人跟着纷纷取出了礼物。
最后,轮到双手空空的越殊。
“想来想去没什么好送……”越殊轻轻点击手机屏幕,“我想你大概需要这个。”
……前段时间苏子衿在田径队训练时,他顺便做了一些观察和记录,经过一番整理,现在也算是正好用上了吧?
苏子衿低头看去,只见手机屏幕上多了一份新接收的文件,文件名明明白白写着:《膳食与训练手册苏子衿专享版》
其他人也凑过去一看。
“???”
第65章 冠军教父20
◎据说世界冠军都是我弟子◎
越殊恢复了没有同桌的日常。
学习、锻炼、周末有空时去市中心图书馆转一圈,翻阅一些市面上找不到的书籍。顺便在附近评分高的餐馆犒劳自己一顿。
这样的日子充实而安逸。
“长生”这个没有实名认证的ID以每个月一篇论文的速度在学术平台上持续刷新存在感。
越殊的[声望]也因此稳步上升。保持这个速度,死劫来临前破万不无可能。
只不过,考虑到上辈子的底蕴有限,每月一篇论文的速度维持几年并不现实。而高中阶段并没有合适的实验室方便他创造新的论文成果,后续声望的获取速度必然越来越慢,越殊已经默默做好了两手准备。
一是用“长生”的名义拿出《祛疫方》这件大杀器。但《祛疫方》实在太过珍贵,长生这个马甲必然面临国家机器的调查,或许世界上最顶尖的黑客都会出动,越殊虽然对自己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很有信心,却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将马甲隐藏到底。
他这一世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高中生,毫无铺垫便拿出如此重量级的成果实在可疑。国内也就罢了,万一被境外势力盯上,他平静的生活就一去不复返了。
相比之下,越殊更倾向于通过竞赛获得保送,尽快进入大学深造。一旦在大学获得高端实验室的使用资格,再拿出什么成果都顺理成章。纵然拿出《祛疫方》,也有国家机构为他保密。
为此,他在生物竞赛上又多费了几分心思,简直成了邢老师心中的“宝贝疙瘩”。
不过他并未疏忽校队的训练。
作为一个挂名替补队员,他不必每天到校队报到,基本上一周去一次,在战术和训练上为李教练提供建议,就已经足够了。
随着校队实力的提升,从李教练到队员们都对越殊愈发信服。越殊为他们编写的膳食与训练手册已经成了校队的必备指导。
而拜托越殊提供针对性指导的吴刚,则像苏子衿一样获得了一份专享版训练手册。
这样一来,越殊的存在等同于让校队凭空多了一位专属训练师。队员们一口一个“季哥”,喊得别提多亲热。
连李教练都忍不住打趣道:“你小子这是要抢班夺权啊!”
越殊很擅长与这样的长辈打交道:“哪里,教练经验丰富,我还要跟您学习。”
“我看我也就只有在经验上胜过你喽!”李教练感叹道,“你小子真是个奇才。”
……学习成绩出众的高中生不出奇,靠自学就堪比专业训练师的高中生那可太离谱了!
校队有了这么一位离谱的“替补队员”,说是如虎添翼都不为过。之后一段时间,市中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李教练都没琢磨战术,校队只凭常规实力便横扫各路对手。
高二的第一学期就在大大小小的胜利中结束,只留下一张张象征校队回忆的珍贵合照。
被众多队员簇拥在中央的少年好似与周围的人融为一体,又好似画风超脱其上。他静静地微笑着,笑容中透着喜悦与满足。
“哥!”有人指着这张照片,惊喜地问,“这是你们校篮球队的合照吗?听说一中篮球队特别强,哥你也是篮球队的吗?”
说话的人是继父的儿子张然。
越殊点点头,将刚刚收到的照片放好,他淡淡补充道:“我只是校队的替补。”
“只是替补啊……”张然兴奋的神情散去不少,不过还是好奇地左问右问,他憧憬不已,“我以后也想进一中,加入篮球队。”
“……那你加油吧。”
越殊鼓励了他一句,钻进自己的房间。他刚才正用“长生”的号与学术平台上的一位大佬讨论医学难题,聊的正是火热的时候,突然来了快递,他只好出门签收。没想到居然是几张照相馆洗好寄来的照片。
此时已是寒假。
年关将至,一中宿舍封锁,越殊顺势回到张家过年。
尽管与母亲的感情有所疏远,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靠父母养着的未成年人,他能在一中安心发育,不为钱财发愁,季琳琅是有贡献的。
所以越殊没有做出大过年不回家、住旅馆的幼稚行为。
这种叛逆少年一样的作风,只会打破目前双方相安无事的默契,以季琳琅一点就着的性格,简直是自找麻烦。
他只想安安静静地读完高中,并不想在羽翼未丰的未成年阶段上演家庭伦理大戏。
果不其然,见越殊回来过年,季琳琅只在嘴上念了他几句,诸如“住校之后就一去不回,周末都不想着回家看看,平时也没个电话问候”之类的指责,有继父张宏在边上打圆场,些许小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孩子回来就好,一家人嘛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能过个团圆年就是幸福美满。”
张宏笑呵呵的,用一句话终止季琳琅的抱怨,也算是表达对越殊回来过年的欢迎。
由于饭卡之事对儿子心存些许愧疚的季琳琅,难得容忍度上升,没有再念叨下去。
越殊自然不会再做口舌之争。
年前半个月,日子风平浪静。
越殊依旧坚持早晚锻炼,其他时间要么在房间自学,要么去图书馆看书,偶尔在季琳琅指挥下帮忙干干活,在张然写寒假作业遇到难题找他询问时,他也不吝指点一二。
在邻居们看来这无疑是个和谐美满的重组家庭:父母恩爱,工作稳定。长子优秀,幼子乖巧。他们的未来肉眼可见的光明。
过年期间往来的亲戚同样如此认为。哪怕是继父这边的亲戚,得知越殊出色的成绩,都是纷纷夸赞夫妻俩养了个好儿子。
季琳琅被夸得眉开眼笑,再看这个儿子时,恨屋及乌的迁怒都散去不少。
随着时间推移,走出阴影的她意识到,虽然被渣男污染了基因,但儿子还是更像她的嘛。
继父张宏同样高兴不已。
虽然他对继子没有感情,但人世无常,万一继子将来出息了,也能拉拔张然一把。
而张然从前与这位沉默寡言的继兄接触不多,被越殊辅导了几天功课,渐渐崇拜起他来。见越殊被轮番夸奖,他小小吃味了几把,又忍不住生出“这是我哥”的自豪。
至于越殊本人……
他只用在旁边静静微笑就好。
这个重组家庭的每个人都知道,彼此之间早已裂开一道裂痕。只是其他人都以为裂痕可以修补,而越殊心知破镜再难重圆。
记恨父母、与之闹得水火不容,远远不至于。但让他像从前那样继续爱他们也不可能。
严格来讲,他们尽到了抚养义务,不是不可救药的父母。他们只是不够爱他而已。
幸而越殊如今也是如此。
如今他最爱的是他自己。
越殊就这样自如地扮演着重组家庭中的一员,只是母亲的位置在他心中已经后移。
回张家过年,对他而言与走亲戚差不多。他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家中每一个人。
人要学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记忆宫殿中,属于季珏的房间灯火通明。越来越多美好的回忆取代了晦涩的心事。
度过一个安逸的新年,越殊收获了大几千压岁钱。重新返校时,他堪称满载而归。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班主任郁老师便挂上了高考倒计时,给假期放飞自我的学生都上紧了弦,将新年松弛的气氛一扫而空。
同学们哀声载道:“老班真不做人,整整一年半,还有整整一年半才高考啊!”
嘴上这样说,等抬头看见挂在黑板旁边的数字,面对各科老师精心准备的话术,一帮少年人还是忍不住紧张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不受影响。
越殊是少数不受影响的人之一。
且不说他已经决定走竞赛保送的路线,就算保送不成,正常参加高考他更不用愁。
况且学校没准更希望他选择高考,为青澜一中创造一个刷新纪录的状元荣誉。
遗憾的是,越殊决心已定。
尽管决心通过生物竞赛保送,但日常的学习与校队的训练,越殊一样也没有落下。
新的学期,他开始三线作战。
校队只是每周去一两趟,检验自学的训练学成效如何,在重要比赛时随队出征;日常学习只要保证课上认真听讲,自习课就能完成作业,不将课业留到课余时间;生物竞赛就更简单了,背背教材刷刷题,偶尔去实验室练练手,一切听邢老师安排。
他辛勤努力的汗水并未白费。
几个月间,三线作战,三线报捷。
先说学习成绩,几次周考始终稳居年级第一,创造了青澜一中断层第一N连冠的记录,又在四月份组织的全市模拟考中夺取全市第一,在全市都出了名。
校篮球队这边更是打遍全市无敌手,轻松进入省级联赛,只等六月份联赛开启。作为替补的越殊一场没打,却赢球赢麻了。
而后便是最重要的生物竞赛。
三月的初赛,五月的省赛,越殊顺利过关斩将,两轮都是满分,成功被选入B省代表队,获得了参加八月份全国决赛的资格。
毫无疑问,这个学期是越殊收获丰硕的一学期。篮球队不断获胜的名单上有他,生物竞赛的获奖名单上有他,每次考试年级前十的红榜上更是有他。“季珏”两个字仿佛长在了宣传栏上,没有下去的意思。
中二少年们直呼“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