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一言就道出了吕布的本质,任人唯亲。在吕布心中,不是谁有本事听谁的,而是谁和他亲近听谁的。
“用好了,便是驱使猛虎的缰绳。”陈昭意有所指。
“主公欲收此猛虎?”贾诩问。
陈昭摇头:“不是时候,虓虎另有他用。”
多勇猛的一支雇佣兵,给钱什么都能干,四处给别人添乱最合适了。
慢了两步得知消息的袁绍就不太愉快了。
“王允死得竟如此轻率。”袁绍深吸一口气。
王允原本是袁隗旧属,攀上董卓也是走了袁隗的门路。袁隗虽死,可王允和袁氏的交情还在,虽说如今朝廷已经形同虚设,可有一个三公之一在朝中帮扶,做事总归能方便些。
袁绍一口郁气不舒,见到田丰也意兴阑珊。
“先生何事寻我?”袁绍郁闷道。
田丰着急质问:“主公可知陈昭麾下的赵云带兵在冀州境内来往一事?”
第102章 你看上了陈昭什么?
“此事我早已知晓。”袁绍语气淡然,显得毫不在意。
赵云此行并非孤身一人,而是率领了三百名披坚执锐的精锐骑兵。一名全副武装的精锐骑兵足以与猛虎单打独斗,三百猛虎过境,自然需要向沿途的势力报备,才能顺利通过各处关卡。
尽管与陈昭之间有些龃龉,但袁绍还不至于心胸狭隘到阻拦对方麾下大将回乡探亲的地步。
“先生不必多虑,”袁绍反而宽慰起田丰来,“赵云只带了三百人,目的无非是保护家族迁居,防范盗匪而已。这点兵力,攻城略地远远不够。”
他对田丰的才干颇为认可,只是对方情绪起伏太大,还总喜欢对他吹胡子瞪眼,这让袁绍心中略有不快。不过,他也深知自己与其他诸侯相比,最大的优势便是名望,因此不会轻易因田丰的脾气而治罪于他,以免损害自己的声誉。
田丰却坚持道:“主公仍需派人沿路监视赵云。赵子龙此人胆大心细,若不加以防范,说不准他会记下冀州布防,将情报献给陈昭。”
袁绍沉吟片刻,觉得田丰所言不无道理,心中也动了派人监视赵云的念头,但仍有些犹豫:“我一向待人以宽,天下士人豪族纷纷举家投奔冀州。若因这点小事便派人监视常山赵氏,传出去恐怕有损我的名声。”
他对自己如何成事心知肚明。
袁绍的根基在于士族,他绝不会做出有损士族利益之事。
监视一个常山赵氏事小,可若因此让天下士族觉得他防备士族,导致人心背离,那才是大事。
“此事可暗中行事。”田丰压低声音,终于劝动了袁绍,袁绍犹豫片刻,应了下来。
只是田丰前脚走出袁绍书房,郭图后脚便迈入了书房。
袁绍见到郭图,顺口把田丰方才所说告诉了郭图,郭图眼珠骨碌转了一圈,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田公竟会说此等话!”
袁绍看着郭图面上的震惊,纳闷:“田先生亦是一片忠心。”
郭图不动声色:“臣不敢怀疑田公忠心。只是想起先前偶然听到的一点消息。”
“听闻在陈昭还未做州牧之前,曾与田公有过交集,还曾三次亲自登门拜访,以重礼相赠”郭图添油加醋把“陈昭三顾茅庐、田丰感动不已”这事讲给了袁绍。
在他的描述下,田丰当年已经被陈昭打动,只是顾忌陈昭黄巾贼的身份,才没有跟随陈昭,实则私下已经暗通曲款,君有情臣有意。
“就连田公如今所骑的那匹白马,都是陈昭昔年所赠。”郭图深谙人心,知道怎么才能激起袁绍怒火。
那匹白马,袁绍也曾见过田丰骑过几次,却不知晓它竟是陈昭所赠。袁绍脑海中浮现出田丰牵马时的满意模样,脸色更加难看。
“田先生方才还建议我派人跟踪陈昭的大将,想来二人并无私情。”袁绍嘴上虽为田丰开脱,但神色间已隐隐透出怀疑。
郭图状似无意道:“或许正是贼喊捉贼呢?”
袁绍脸色彻底冷了下来。
探查赵云行踪一事,自然也就被袁绍交给了郭图。
郭图本不在意赵云行踪,他和袁绍的想法一样。赵云再勇猛,可就带了三百人,这点人手也就只够在乱世中防备盗匪,想要对冀州造成危害还远远不够。得到袁绍吩咐,郭图回头就把此事交给了他的下属。
却没想到喜从天降。
郭图眉飞色舞,再三确认:“那个赵云真去了巨鹿田家,还搁下了重礼?”
“千真万确,好几大车的礼物呢,街上不少人都看见了,万万做不得假。”属吏指天发誓。
上行下效,袁绍麾下谋士内斗不休,连带着更下一层的小官小吏也站队内斗。袁绍麾下多是士人,发展生产不一定行,党斗却各个都是好手。
郭图激动在屋内踱步,转了三圈才压下心中的激动,抬腿往袁绍府邸走。
这是天大的把柄啊。
“主公。”郭图红光满面,见到袁绍第一时间就脱口而出,“臣查到一件大事!”
袁绍回想了一下,终于想起来几日前他让郭图去查赵云了,袁绍缓缓坐直身体,目露诧异。
“那三百人来冀州真是为了查探军情?”
袁绍纳闷,探查军情这事哪方势力都会做。可要么派三五个人目标小好混进城池,要么派三五万人直接大军攻城。三百人,又显眼又弱小,这能探查什么军情?
“此次并非探查军情,而是事关田公。”郭图故意卖了个关子,接着说道,“还请主公将田公请来对峙,也免得田公再斥责我挑拨离间。”
田丰接到消息迅速赶来,看到郭图下意识皱眉。
得知袁绍将探查陈昭麾下大将一事交给郭图后,田丰颇为不满。他认为陈昭才是心腹大患,应联合其他诸侯先对付陈昭。可在郭图等人的怂恿下,袁绍却认定北方的公孙瓒才是大敌,一心针对公孙瓒,忽视了陈昭的威胁。
让郭图去调查陈昭麾下大将,他必定不会上心。
“田公,图派人去探查陈昭麾下大将的行踪,却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消息。”郭图率先发难。
他盯着田丰,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田丰,汝为何私下与陈昭勾结,背叛主公?”
“汝如何敢污蔑老夫!”田丰勃然大怒。
一旁的袁绍都愣了,他反应过来之后连忙劝架:“是啊,郭图,不可轻易妄言田公。”
郭图有证据在手,腰杆挺直:“主公可知那陈昭麾下大将两日前在何处?”
他抬手指着田丰,厉声:“在巨鹿汝之家中,还带了好大几车重礼!汝与外人勾结,早不知泄露了多少军情机密给陈昭,竟还有脸贼喊捉贼!”
“此乃污蔑。”田丰气得发抖。
“我特意派人打听了,陈昭还亲自写了一封密信,命赵云送给你。想必如今那封信已安然躺在你的案头了吧。”郭图在即将胜利的刺激下,忽略了某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这情报详细得仿佛是从当事人嘴里亲自透露出来的一般。
袁绍也拉下了脸,当即就命人去田丰府内搜信。
还真从一摞从巨鹿田氏送来的家书中找到了一封带有徐州牧官印的密信。
田丰感受着袁绍落在他身上的怀疑眼神,气得手指发抖,径直当着众人面把这封他还没读过的信撕开,其中信纸拿出,看也不看就递给袁绍。
“定是那陈昭小儿辱骂老夫。”田丰笃定。他虽午夜梦回之时偶尔也会想起陈昭当年三次登门请他之事,可他生性忠诚,既从了袁绍便一心为袁绍谋划,自觉一片清白。
“昭自当日与田公一别,日夜思念敬田公之才,天下无二,卢子干蔡伯喈亦不及也若得田公,愿以十万大军交换”
袁绍读着这封陈昭亲笔信,面色越发阴冷,看向田丰的眼神也越发怀疑。
他抖抖帛书,语气不悦:“陈昭此人,蛮横无理,对天子尚且毫无恭敬,却对你田丰如此信重。”
“绍自愧不如啊。”袁绍压抑着怒火。
陈昭面对他的时候,尚且句句不饶人,还总阴阳怪气他,为何会对他麾下一个小小谋士如此嘴甜?
定是早有勾结。
袁绍甚至分不清,他此刻的怒火究竟是因为臣子背着他与其他诸侯勾结而起的愤怒更多,还是因为陈昭对他的轻视
他本以为陈昭就是那样桀骜不驯的性子,却突然在一个臣子身上看到了陈昭对他从未有过的敬重,这种落差让他更加怒不可遏。
一个对天子、对他、对天下诸侯都不假辞色的反贼,却对他麾下一个谋士如此敬重。
田丰哑口无言。
他本该愤怒撇清和陈昭的关系。
可在这个瞬间,田丰很难否认他心中那一丝隐蔽的快活。
初投袁绍时,袁绍对他敬重依赖,田丰也曾志得意满。但随着袁绍更信任郭图等巧言令色之人,逐渐疏远他,又暴露出优柔寡断的性格后,田丰心中难免生出一丝后悔。
昔日不如他的好友沮授,如今已是青州州牧、大汉亭侯,功成名就,而他却仍是袁绍麾下一个普通军师。袁绍虽握有并州,但并州牧是袁绍的外甥,冀州高官也多是袁绍的亲戚。
可已经功成名就的陈昭依然表达出了对他才华的渴望和敬重。
文人能不求富贵名利,却很难逃得过人生价值认可的渴望。
“臣并无和陈昭勾结,此陈昭离间之计,还请主公明查。”田丰看到袁绍面上的愤怒,终于后知后觉替自己分辨了一句。
只是这句话在长长的停顿后就显得太苍白无力了。
怒火冲天的袁绍二话不说就撤了田丰的官职,命他回府,等调查之后再行判决。
只是不过三日,被其他臣子求情闹得头疼的袁绍又顶不住压力把田丰官复原职了。
另一边,赵云终于回到了家中。
提前接到赵云书信的赵风,早已备好了接风宴。
对于赵云提出举族搬迁至青州的建议,赵风接受得异常爽快,反倒让提前打好一肚子腹稿的赵云有些措手不及。
“如今是乱世,哪还能守着族地等死。”赵风身形虽仍显虚弱,语气却十分坚定,“辽东公孙度四处灭族的事你可曾听说?不少辽东大族举族外逃,到了幽州,一听公孙瓒也姓公孙,又吓得往冀州跑”
常山赵氏毕竟是常山郡本地的大族,族中子弟大多从军,对北方消息的了解甚至比陈昭还要多些。
辽东公孙度四处灭族,并州外族又趁中原内乱入侵,许多外地士族纷纷举族搬迁至冀州。就连其他地方的豪强大族,也有不少仰慕袁绍四世三公的名望,投奔而来。
见多了赵风也就不觉得弃家舍业搬家难以接受了。
“若现在不跑,日后落得袁家那个下场,才叫凄惨。”赵风亦听说了袁隗全家被董卓宰了个干净这事。
同时传到他耳中的还有“昭侯麾下第一大将常山赵子龙”的勇猛事迹。
赵风看着面前身高窜了一节,原本稚嫩脸庞也彻底变成青年俊朗面容的弟弟,欣慰之余又升起了一阵忧伤。
“你可是后来游历之时才机缘巧合投奔的昭侯?”赵风依然抱着“我那么乖巧的弟弟不可能欺骗我跟着反贼私奔”的期望询问。
赵云打破了赵风的期望,他声音镇定:“我一离家就跟随主公了。”
赵风捂住了胸口,深吸一口气,明知从结果看赵云的选择一点错都没有,可他还是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