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失笑:“那也得进去跟皇阿玛和额娘请安才行。”
他们总不能进了门然后转身就跑吧。
胤祥一脸看好戏的表情,跟着难得有些垂头丧气的胤禩后面进了屋。
康熙和文珊已然开始用晚膳了。
胤禩看到亲点的糖醋鱼已经被皇阿玛毫不客气地吃了一半心里更拔凉了。
方才文珊估摸着时辰这几个也快回来了就把饭菜提前端上了桌就等孩子们回来开饭,结果康熙就施施然地进来了。
他最近常来也不拿自己当外人,解了斗篷随手扔给梁九功就往饭桌前一坐。
“看来朕今天来地正是时候,准备了这么多菜式。”
文珊无语凝噎,她还能说什么。只能陪着笑让他多吃点。
还好康熙还没饿到直接下手,先去净了手然后在炭炉旁烤了烤,和文珊闲聊问起几个孩子去哪了。
文珊说今儿有空就多做了一些吃食让他们各自去给良嫔和敏嫔送一份。
康熙听了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道:“你倒是大方,肯让胤禩和胤祥时常去他们生母那,很多嫔妃抱养了孩子都是对生母避之唯恐不及的。”
“女子十月怀胎辛苦,自然是要感念的,胤禩和胤祥都是好孩子,臣妾们又都身处后宫为何不和和气气的呢。”
康熙感叹道:“若是后宫里的人都和你一样就好了,朕的耳朵就能清净许多了。”
文珊瞥了康熙一眼,没说话。
她自然知道康熙说的是什么事。
最近钮祜禄贵妃和德妃,惠妃因为阿哥们读书的事掐起来了。
这事的起因是太子出阁要结束了。
自从康熙按着汉人立嫡长的规矩立了元后所出的胤礽为太子之后,朝中的汉臣便一直主张着要让康熙按照汉人的传统让太子不再留在宫廷之中,出阁接受儒家汉臣的教导,这事最初在康熙十八年太子才五岁的时候就有汉臣上奏了,结果康熙虽然注重满汉一家亲但是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太子被汉臣把持所以力排众议把太子出阁的事推迟了。
直到前两年礼部侍郎沈荃再次上书康熙才同意,太子于是离开了尚书房前往文华殿听汉臣们讲学。
只能说康熙多年来的卷王教育还是有所成效的,太子去了文华殿之后负责讲经据典的汉臣们大眼瞪小眼,颇有点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了的感觉。
因为太子对这些儒家经典都已经字字详熟了。
康熙还去文华殿听了几次他们给太子讲课然后表示这些东西太子尚不满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全都倒背如流了。
来授课的汉臣们汗流浃背。
皇上就差指着他们的脊梁骨说:就这?
就这点水平还想来教导朕的太子?
朕自己教比你们强多了。
所以这次太子出阁到如今也就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就宣告结束了。
太子也很快要回到尚书房,如今太子已经快要十五岁了,再过两年就可以入朝听政了,所以这次回到尚书房之后康熙的意思就是不止让太子听张英和顾八代授课还想让钮钴禄家如今的当家人,钮钴禄贵妃的亲弟弟内大臣一等公阿灵阿来教导太子一些时事。
说是教导其实也只是下学之后对谈上一会让太子能先熟悉朝中事务。
这事传开之后惠妃也想让大阿哥去蹭课,皇上这样的安排不就是想把钮钴禄家往太子身边推吗?惠妃当然不乐意。
但是求了康熙,康熙也顾左右而言他,故意忽悠惠妃。
所以惠妃思来想去只能去求求钮祜禄贵妃,毕竟那是钮祜禄贵妃的亲弟弟。
钮祜禄贵妃又不是傻子,连她亲生的胤俄都没想着塞过去和太子一起怎么就轮到了大阿哥了?
惠妃的脾气和大阿哥一样这两年越来越骄矜,自认自己的儿子是唯一能和太子一较高下的皇子,如今太子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已逝那母凭子贵,后宫里最尊贵的女人不就应该是她了?
宣贵妃不中用她根本没放在心上,钮祜禄贵妃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幼而且三岁看老,十阿哥显然没什么天分,所以按惠妃的逻辑自己才是真正的后宫第一人。
等到皇上驾崩以后这些女人不都得以她为尊?
自然这个的前提是她已经默认大阿哥能扳倒太子登基了。
平妃也在一旁煽风点火,钮祜禄贵妃也早就对惠妃忍无可忍两人就明里暗里开始给对方下绊子。
本来这事和德妃没什么关系,但是奈何之前德妃和惠妃联手过,所以也稀里糊涂地就被拉进这场混战了。
康熙不管这事,后宫里就算把房瓦给掀了只要不涉及到朝政他都懒得管,凭她们去闹腾,在他看来这都是女人们之间的小打小闹无伤大雅,没空管也没必要管。
但是不放在心上是一回事,被吵的耳朵疼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文珊听到康熙的吐槽白了他一眼:“臣妾看皇上还挺乐在其中的。”
否则康熙一句话就把这件事给平了。
康熙也不恼,拉着文珊到桌前坐下准备用饭。
“钮祜禄贵妃和德妃都有分寸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
文珊:“……”
唯一一个没被点名的惠妃已经被康熙默认是没分寸的人了。
“皇上,胤禛兄弟几个过会就回来了,不如咱稍等他们一会?”
孩子们还没回来他们俩先吃上了是怎么回事。
没想到康熙已经蠢蠢欲动地先动筷了。
“那几个臭小子每日都在你这吃,朕好不容易来一趟还得等着他们?”
第55章
于是胤禛兄弟三个回来的时候场面就是这么的尴尬。
皇阿玛显然已经都快吃到半饱了, 额娘坐在一边表情十分嫌弃。
“回来了那就坐吧,陪朕和你们额娘用膳。”康熙云淡风轻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是皇帝又是父亲,等儿子们吃饭像什么话。
胤祥小声嘀咕:“我看皇阿玛都吃地差不多了, 还用我们陪?”
这可是额娘最近好不容易有闲情逸致给他们做的一桌菜!
全都是他们几个爱吃的!
文珊拉着他们几个坐下, 看了看桌子上已经七七八八的菜叹了口气说:“不如皇上和胤禛几个稍坐,臣妾让小厨房再备一些菜。”
也不知道康熙今天哪来的这么好的胃口, 今天的菜量她可是按着三个成年人的量来准备的。
“不必去忙了, 朕也用地差不多了。”康熙摆摆手,不想让文珊伺候完他还得去伺候这几个臭小子。
他们天天搁这吃地满嘴流油的, 偶尔少吃一点也不要紧。
文珊无语,心想你自己是吃饱喝足了就不管孩子了。
果然之前说的什么自我反思亏待了胤禛几个兄弟都是随口瞎扯的假话。
文珊没听康熙的,还是去了小厨房想做些快速的菜赶紧让胤禛他们填饱肚子。
大冷的天出去跑了一趟回来没饭吃怎么行。
康熙看着文珊离开的背影也是一笑, 看着在他面前略显拘谨的三个儿子挑了挑眉:“你们额娘心疼你们, 待日后长大了记得要好好孝顺她。”
这还用说吗?
胤禩虽然在心里吐槽但还是恭顺地回了声是。
康熙很喜欢胤祥,看着胤祥被文珊打扮地像个年画娃娃一样也心生喜爱, 摸了摸他的头温声问他最近起居如何,胤祥如今面对康熙还是很生涩, 他不像是胤禩迅速地就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 老实说他对康熙还是有孺慕之情的,毕竟当年他年幼时康熙是真心疼爱他。
所以面对后来皇父的翻脸无情胤祥时至今日也有些难以接受。
康熙也察觉出这个小儿子似乎对他这个阿玛又亲近又避讳的,还私下问过文珊是怎么回事。
文珊也只能说胤祥还小从前也不常见所以难免生疏些。
康熙煞有其事地点头说以后要多抽时间和胤祥培养培养父子感情。
文珊听地汗毛倒竖,心里默默为胤祥鞠了一把泪。
自己好像把这个小儿子给坑了。
“转过年去胤祥也满三岁了, 该去尚书房启蒙了。”康熙逗着胤祥说:“你的两个哥哥都极为用功, 太子明年也会回到尚书房,你要多和他们几个亲近,知道吗?”
胤祥点了点头:“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康熙笑了笑, 转头又看向一旁那两个大的。
“用膳啊,都坐在那干什么?”
坐下到现在一筷子都没动。
胤禛和胤禩相视一眼默默地捡了一道没怎么动的清炒时蔬吃了两口。
胤禩边吃边想他现在有点明白额娘为什么那么烦皇阿玛了,本来用膳的时候是他们一家最高兴的时候结果皇阿玛一来全搅黄了,让人坐立难安的。
康熙近日来也想着多和自己的这几个儿子亲近亲近,以前只顾着太子确实有些疏忽剩下的几个,可小的还好说这几个大的该怎么和他们交流倒真让康熙犯了难。
一个个见了他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也就胤禩稍好一些但在他面前也远远不如在文珊面前的自在。
“胤禛,朕听说你大哥最近和太子又起了些争执,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康熙突然问。
太子已经去了文华殿读书和他们不常见了,但是架不住大阿哥整天卯着劲想跟太子碰一碰,终归还是在紫禁城中要碰上总能碰上。
康熙一提起这事三人心里都警铃大作。
原因无他,这次大阿哥和太子冲突还真跟他们有点关系。
事情倒是不大,涉及朝中吏部一个官员的任命,太子虽没正式入朝可有索额图为他奔走牵线有不少官员已经归拢到太子门下,这次吏部一个侍郎的位置空了出来,太子和大阿哥都有门人想要推上去,这才起了争执。
胤禛和胤禩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掌握宫里的动向,也是多亏了太皇太后留给他们的那些人手,能在太皇太后手底下做事的自然都是能人,胤禩用起来很顺手,这一两年的功夫和他之前的人手一整合就已经形成了一张遍布后宫的关系网了。
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能及时收到消息,偶尔有机会能撺掇太子和大阿哥相争他们也就顺水推舟地加一把火。
都是顺手的事。
比如这次。
事情虽然不大可大阿哥这么不依不饶地整天盯着太子不仅太子烦躁连康熙都慢慢地不满起来,觉得胤褆实在太过浮躁。
虽说康熙有意用其他皇子磨一磨太子的性子,可是大阿哥着实有些过分的上蹿下跳了所以慢慢地康熙也有点头疼,便刻意地敲打了一番大阿哥,想让他的心能静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