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咋办?我爹是奸臣!_分节阅读_第53节
小说作者:王廿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30 KB   上传时间:2025-08-09 09:25:51

  陈琰还要提前去官府领取官凭、路引、火牌以及朝廷发放的路费,凭借朝廷发放的火牌,可以在驿站领取马车和“礼部会试”的黄色旗子,以此来提醒沿途关卡,这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必须无条件放行,这些都是朝廷对于读书人的优待。

  到了陈琰启程进京的日子。

  家里特意没有张扬,担心陈琰一早应酬亲友,为漫长的旅途增加没必要的劳累。

  因此陈敬时只是借口私事,给学生们放了一天假。

  因为去盛安码头一来一回要几个时辰,平安特意把昨晚留好的鸡腿喂给了阿吉,扭头见爹娘起来了,一骨碌从门槛上爬起来。

  陈琰一身朴素而剪裁得体的松江布暗雪青色直裰,头戴方巾,不带任何配饰,只在腰间系上象征举人身份的宝蓝色丝绦,低调又舒适的衣着,很适合长途远行。

  陈老爷和赵氏起了个大早,陈敬时也来了,一起在花厅用过早饭,就分别登上辆马车,送陈琰出城。

  天光未明,风声啸耳,今年眼见又是一个寒冬,虽还没有下过雪,已经冷的让人发抖。

  平安将两只小手揣进袖子里,一开口就是一团白气:“娘,京城的天气是不是更冷?”

  “更冷。”林月白将手里热乎乎的汤婆子塞进平安怀里,柔声问:“平安担心爹爹冷,是吗?”

  平安点点头,从昨晚开始,就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夫妻二人相视,无奈一笑。

  “至多到明年仲春,爹爹就派人回来接你和娘亲,去京城或是任地,咱们一家三口又可以团聚了。”陈琰道。

  平安再次点头:

  车马距离官船码头越来越近,远远便可见一艘艘插满黄色旗子的行船,都是举子北上赴考的船只。

  码头上人头攒动,车马如织,不但有送行的师长亲朋,还有附近来瞧热闹的百姓,国朝重文教,在寻常人眼里,这些圆领长袍的举人老爷风光极了。

  陈琰也是风光举子中的一员,在一众亲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与相约同行的同窗朋友一起登上了客船。

  平安以为到此就结束了,谁知更让他瞠目结舌的还在后头。

  一队油壁花车招摇过市,停在管船码头。

  平安还在发愣,码头上攒动的人群已经自觉让开一条去路,只见油壁车上走下十二位女子,袅袅娜娜,翩然飘向岸边的官船,在婢女的服侍下,她们抱琵琶,弹古筝,吹竹笛……以歌声琴声相送才子。

  凤鸣湖上的十二行首,一曲难求,何况十二人合奏,船上船下响起激动的尖叫声,好似走进了早期人类大型追星现场。

  平安是见过世面的小朋友,他也跟着尖叫:“那个姐姐我见过,她是去年花魁大赛的冠呜呜呜……”

  陈老爷捂住他的嘴:“你认错人了。”

  “没认错,她呜呜呜……”

  伴着悠扬的琴声,客船次第起锚,被江风推离码头,船上举子们带着远离故土不舍,纷纷朝岸边的亲友作揖招手告别。

  送走陈琰,已经到了晌午,太阳暖融融照在身上,驱散了初冬的寒冷。

  平安想去江边玩水。

  林月白只好让公婆暂去马车上避风取暖,自己去江边遛娃。

  江畔的芦苇迎风摇曳,绵延数里,林月白一只手牵着他,沿着芦苇荡踩水玩。

  “娘,十几年后我也要参加科举吗?”平安问。

  “平安想不想参加科举?”

  “现在还不想,以后说不准,人会一直变,没准爹爹五六岁时也不想,但是长大了想法会变多,不能实现就会痛苦,实现了就会无聊,所以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无忧无虑,其实是他们想得太多了,怎么都不开心。”平安道。

  林月白被他逗乐了:“你总有许多道理。”

  平安又喃喃问道:“爹爹会是一个好人吗,会当一个好官吗?您相信他吗?”

  林月白想了想,道:“娘也不知道,毕竟这世道容不下纯粹的好人,官场也容不下真正的好官,娘只希望他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别忘了今天的自己。”

  平安点点头,眯起眼睛迎向太阳,河滩上留下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第51章 爹爹不在家的第一个新年……

  屋外飘着雪花,屋内却温暖如春,远近街巷传来断断续续的烟花爆竹声。

  今天是大年三十,平安拉着陈敬时到家里,全家人围坐在堂屋里吃年夜饭。

  酒足饭饱,平安叹了口气:“爹爹不在家的第一个新年,想他,想他,想他……”

  堂兄堂姐在院子里喊:“平安,放鞭炮去啊!”

  “来了来了!”平安将半个炸春卷塞进嘴里,撒腿就跑,阿吉留恋的看一眼满桌的年夜饭,跳过门槛跑了出去。

  “也不是特别想嘛。”陈敬时摇头道。

  小孩子放爆竹,大人们要去祠堂里请祖宗回来过年,并和祖宗开一起大会,宣布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今年族里精壮的中年人、不读书的后生,分别在各个工场、作坊、铺子里辛苦劳作了一整年,明年开始,族产交将由各房共同打理,定期汇总至长房,年底按盈利分红,多盈多得。

  陈琰临走前特意交代过,赚不赚钱还在其次,一定要让家里的年轻人都不要闲着。

  陈老爷很费解:“阿琰从前一味的闭门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关心家里事的?”

  陈敬时道:“这要问你大孙子了,天天喊着家道中落家道中落,阿琰能不重视吗?”

  “童言无忌嘛。”陈老爷道。

  “从前大伙都想着,一个家族要想兴盛,就要出举人,出进士,其实一个家族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脱不开的责任。”陈敬时道:“小孩子都比我们看得透彻。”

  陈老爷嘿嘿一笑:“得亏我年满五十了,不然还要被抓去干活……”

  陈敬时:“……”

  ……

  陈琰在腊月二十三抵京,老师沈廷鹤派人在运河码头等他,他便径直去了沈宅,拜见恩师。

  来到沈宅时已近黄昏,沈廷鹤只穿了件深色的行衣,在庭院里打太极拳,侍立一旁的老仆刚准备通禀,就被陈琰拦住了。

  陈琰不想打扰老师,只是站在一旁静静等待,几年不见,老师的身姿依然矫健,打心底里高兴。

  直到沈廷鹤旋臂翻掌,屏息收势,陈琰才走上去:“老师。”

  “来了。”沈廷鹤笑道:“路上顺利吗,没晕船吧?”

  像在问候一个离家日久归来的孩子。

  陈琰从老仆手中接过御寒的大氅,侍奉老师穿好,又奉上洁净的帕子:“十分顺利,没有不适之感。”

  沈廷鹤接过帕子擦手擦汗,一边打量他:“几年不见长高了不少。”

  陈琰笑得略带腼腆,儿子都好大的人,猛然被人说长高了,心底不禁生出一丝暖意。

  进得堂屋,陈琰端正衣冠,给老师和师母行大礼。

  沈廷鹤位居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比陈老爷年轻几岁,二女均已出嫁,二子都在外地书院求学,京城里只有他和老妻居住,府里没有年轻女眷,便留陈琰暂住下来。

  陈琰不是第一次在老师家中留宿,师母也不是第一次亲自下厨招待他,他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毫不拘束,对师母的手艺连声夸赞:“几年没吃到师娘的饭菜了,心里想得很。”

  沈廷鹤道:“你师母这几年也没怎么下过厨,我也是托了你的福。”

  陈琰忙道:“既如此,得敬师娘一杯。”

  “你小子,还是顺杆爬的脾气。”沈廷鹤笑道:“你写信托我帮你找住处,我在椿萱胡同给你找了处宅子,随时可以立契,但年前还是住在家里吧,我与你好好说说今年的会试。”

  陈琰道:“都听老师的。”

  师生二人久别重逢,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到了腊月三十,满京城的大小衙门挂笔封印,官员们各自回家过年。

  一直到正月十五之前,陈琰都住在沈府,跟着老师拜过几个“山头”,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会试的主考将在这几位高官之中产生,沈廷鹤难得空暇,将几位大人的文章风格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听。

  直到正月十六,陈琰才带着阿祥,跟着沈家的管事来到椿萱胡同。

  京城的四合院比江南住宅轩敞的多,入门是一座砖砌的影壁,前院有倒座房五间,对面为二院的院墙,前后院以垂花门相通,进入二进院,三间正房、两间耳房以及东西厢房,围成了一个开阔的大院子,两侧以抄手游廊相连。

  院子角落有个葡萄架,下面是一座半旧的小秋千,陈琰想到开春发芽,翠绿的葡萄藤爬满竹架,月白在下面乘凉,平安在院子里奔跑,便会心一笑,与房东签下了租赁的契书。

  春闱在二月初九举行,共分三场,每场三天,与乡试一样,要吃住在考场中九天六夜。

  平安向陈敬时打听,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到首辅?

  陈敬时告诉他:“国朝有一不成文的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想入阁,至少是翰林出身,想进翰林院,得选庶吉士,每科馆选庶吉士三十六人,基本取自二甲前几十名,百名开外都没什么指望。”

  “如果没选上呢?”

  “没选上,就是榜下即用,外放知县或分入六部观政,不用进翰林院熬资历,也还是不错的。”陈敬时道:“只是不要太低,容易掉入三甲,同进士只能候补,等待知县出缺才有官做。”

  于是平安提前一天跪在至圣先师像前祷告:“请孔子保佑我爹,会试成绩排在百名开外,也不要太低,容易掉进三甲没官做,一定要拿捏好分寸,劳您费心。”

  虔诚叩拜。

  ……

  “阿嚏!”贡院外的广场上,陈琰打了个喷嚏。

  “彦章是不是着凉了?”同行的举子关心地问。

  “不妨事。”陈琰道。

  此时天还未亮,贡院外已经围满了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举子顶着料峭春寒聚集于此,或紧张不安,或踌躇满志,等待会试开场。

  卯时一到,随着三声炮响,从辕门内走出三个官员,领着一众举子往里走。

  仪门内,主考官带领同考官聆听圣训、拜圣文宣王先师、关圣大帝、文昌帝君……一应礼节不能有丝毫差错。

  待主同考官各自就位,考生才开始分批入场。

  在仪门外,搜检的军士要一一核对举子的年龄、籍贯、姓名、相貌,搜捡的手段自不必提,非但要宽衣解带脱鞋袜,连携带的糕点都会被粗鲁的兵卒切开,所有衣物不许有夹层,不许絮棉花,一旦发现有怀挟夹带者,立刻枷走示众,取消学籍。

  “大人,有了!”一名军卒拿着一份夹带,跑到搜检官面前。

  搜检官翻开一看,是一份字体极小、版面密度极高的微刻本,不到半个手掌大小,囊括了《易本义》中前两卷的所有内容。

  搜检官瞥一眼被兵卒押着的年轻举子,冷声喝问:“姓名,籍贯。”

  那举子沉声应答:“平江省开源府盛安县,陈琰。”

  此话一出,四下哗然。

  搜检官冷哼一声:“叉出去,站枷示众,取消学籍,以儆效尤!”

  “不可能!”有那仗义执言的同乡站出来替陈琰说话:“彦章兄乃是我平江省的解元,四书五经烂熟于胸,根本用不着夹带怀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4页  当前第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2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咋办?我爹是奸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