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二婚家庭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珠珠月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10 KB   上传时间:2025-08-10 13:01:29

  “‘水客’那里拿货?”金惠英小声问。

  江梨点点头,“我听店里客人说起,邻县有个再生布市场,有腈纶乔其纱,到时候也可以拿一些回来,看能不能用。”

  至于胸托钢圈和搭扣,都可以找小五金厂加工。

  金惠英犹豫道:“找我们厂代加工,估计手续办起来很麻烦,也不知道厂领导愿不愿意接个体户订单。”

  江梨本来可以和陈玉珠一样,弄几台缝纫机,再找几个人过来开工,但考虑到技术细节,怕她们做不好,胸罩质量没办法保证,她自己也没有时间一天到晚盯着这一块,所以才想直接找服装厂合作。

  现在听二嫂这么一说,她就打算先和刘秘书打听一下相关政策再说,谁知金惠英这时道:“这个胸罩,只要配件和面料到齐,都不用找我们厂里合作,个体户就能接这笔单子。”

  她怕江梨不相信,特地道:“前两年我们厂有两兄弟自己跑出去单干了,当时厂里人还都说他们是傻冒,结果人家就是有办法,接到了海市那边的加工单子赚了钱,后来还买了日本锁边机、花边缝纫机,现在接了不少代加工单子,要不咱们去问问看,他们报价多少,能不能做?”

  江梨想想,也行,先去看看再说。

第48章 妍美金惠英说的……

  金惠英说的个体作坊,是在县城下面的婺江镇,不过离县城也不远,坐个半小时面包车就到了。

  两人一路打听过去,终于找到了王家作坊,进门就看到屋子里有两个男人正在踩缝纫机,他们也看到有人进来,认出了金惠英,连忙起身打招呼。

  江梨把自己来意说了一下,也拿出两个文胸给他们看,问由自己提供面料和配件,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他们能不能做出来?

  两人知道是有生意来了,也不敢怠慢,家里的婆娘还给江梨两人端了红糖水出来。

  王荣发是大哥,他接过文胸,把每个细节都仔细看了看,又递给弟弟王荣升,两兄弟低头商量了一下道,“没问题,这个我们能做。”

  江梨担心的还是质量,“这内衣杯型有弧度,你们能保证针脚平整吗?”普通缝纫机全靠裁缝手眼配合控制弧度,容易出现针脚歪扭、杯面不对称的问题。

  王荣升自信道:“我们踩了这么多年缝纫机,现在敢出来自己干,手艺还是拿得出手的。”

  他的哥哥道:“如果用棉布料子缝合容易一点,你选乔其纱做杯面,这种细面料轻薄易滑,缝合要更仔细,进度就要慢了。”

  他又说了制作工序,主要强调这两款文胸的制作难度,“乔其纱这种面料太软了,我们还要在杯面加一层薄棉衬,用熨斗反复压出弧度,尼龙托底会滑,锁边时容易卷起来,所以要先抹点米汤粘住布边……”

  江梨点点头,他们才看到样品,之前也没有做过文胸代加工,能一眼看出关键问题,确实是有点手艺和见识在的,江梨不怕他们提价格,就怕他们没这本事,把活揽下来了,又做不好。

  江梨道:“我要的量比较大,如果只是你们两个人做,我怕赶不出来。”

  兄弟俩都笑了起来,“我们会找人帮忙,我们接到大单子的时候,都是要请人的,像一些简单的工序交给帮工做,锁边缝合我们兄弟俩自己来,就这内衣,我们两个人一天就能踩出上百个。”

  江梨点点头,“那你们报一个价格,我看看能不能接受。”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如果用棉布面料,加工费3毛,要用尼龙和乔其纱,这工序会增加,缝合难度也高,所以至少要6毛一个。”

  王荣升还补充一句:“至少要500个起我们才接,不然没什么赚头,我们也嫌麻烦。”

  江梨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成本,现在国产尼龙价格要低一点,但是质量要差许多,她还是打算找‘水客’买进口尼龙和涤纶乔其纱,那成本就上去了,一个胸罩布料成本大概就要两块,搭扣和肩带调节环三到五毛左右,再加上一些材料的损耗,她要把成本控制在两块五左右,加工费就不能太高,“普通款的先做1万件,代加工费5毛一个,你们看一下,要不要接这个单子?”

  两人听到她要做1万件,眼睛都亮了起来,这是大单子了,他们能赚不少,两人正商量要不要给她降一毛下来,这边金惠英听了江梨报的数量,心跳都加速了,“阿梨,一下子做这么多,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要不先做一千个试试水?”

  一千个文胸,她最多赚个几千块,为了这点钱,江梨哪还会费这功夫,她下了一万件订单,一方面是想探探市场行情,另一方面也是初次和王家兄弟合作,她也要看一下他们后期质量能不能跟上。

  两人终于商量好了,接受5毛一个的加工费。

  刚才谈的都是普通款的文胸,江梨还带来一个蕾丝文胸,这个成本更高,她打算先做两千个。

  兄弟俩这次咬死,蕾丝款的做起来更麻烦,最少7毛一个,不能再低了,江梨也同意了。

  过了两天,江梨带了材料过来让他们先做两个样品出来,兄弟俩花了半天功夫做好,虽然成品与港岛的内衣没办法比,但也很不错了,和江梨现在穿的广州货差不多。

  江梨出于慎重,和王家兄弟签了正式的代加工协议,里面除常规条款外,对质量这一关她也写得很详细。

  江梨还提出会找人过来抓品控,如果验收不过关,造成面料损耗太大,王家兄弟还要支付赔偿金。

  她没提出保密是因为知道这种事防不住,慎州这几年经济活跃,一半是仿制商品作坊越开越多带起来的,文胸又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大家察觉出来它能赚钱,就有无数人想钻进来分一杯羹。江梨自己,也是买了港岛的内衣仿抄的。

  王家兄弟这两年接了不少大单位的单子,对签协议没什么异议,很爽快就签了。

  江梨这边联系做内衣,陈玉珠也在如火如荼的召集人手做服装剪裁加工。

  陈玉珠要做的连衣裙,最后也采用了江梨的提议,打算找涤纶乔其纱的面料来做。

  这种面料轻盈、耐皱性好、洗涤后不易变形,很适合做夏裙。陈玉珠找了一个有门路的亲戚,请他帮忙联系购买布料,后来从慎州一家作坊里买到了,虽然质量比起‘水货’差一些,但是价格也低了几毛,陈玉珠看了面料后也挺满意了。

  她本来要找江梨搭股,后来林母给了她四百、林麦冬的一百,她去联系有手艺的裁缝时,对方也要搭股,这么一来本钱就够了,再加上上次娘家人来闹了一次,林父要江梨出钱,她当时没有作声,后来见到江梨就有些尴尬,生意张罗起来后,她也没再找江梨了。

  江梨也不在意,她是看好陈玉珠这个事,如果她来要投资,江梨也可以顺便赚点零花,她没来问,她也不在差这点。

  和王家兄弟谈的交货时限是20天后,江梨想找自己人去那边盯质量,就和二嫂商量。

  金惠英上班的服装厂现在也不景气,做出来的衣服,因为样式老旧,一直积压在仓库里,就这样,厂领导也没有想过求变求新。

  服装厂是挂靠在县纺织厂下面,规模也不大,总共几十号人,厂里职工现在都在外面接私活,帮人裁剪加工衣服,金惠英领着三十几元基本工资,日子也不好过。

  江梨给她开了五十一天,让她去帮忙管品控,她当然愿意了,二十天下来,她能拿到一千块了!

  江梨担心她一个人每天往返两地,还要在陌生的地方和一批人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是很放心,干脆把工钱开到八十一天,让她可以再找一个人陪着,至于她给另一个人开多少,就他们自己再商量。

  金惠英哪能让外人占了这便宜,干脆拉着江梨二哥梨果一起干。

  江梨二哥开始还不愿意,他说自己在纸板厂上班好好的,请这么多天假领导要有意见,又说让他一个大老爷们,去盯着人家胸罩做得好不好,还要每个拿起来检查,他才不干这种事,让人知道了要被笑话死。

  “阿梨开的一天的工钱,是你一个月工资了,你领导有意见有什么关系,他是能把你开了还是怎么地,大不了不干,出来跟着你妹去做生意,怎么也比在那破厂子里强吧。”

  “胸罩怎么了,也没见人家王家兄弟嫌弃这是女人的东西!还怕别人笑话你?让人知道,有钱送你手上,你还往外推,才要笑话你是个大傻子!”

  “这几年大家都往发财的道上奔,就你一点不知道上进,前怕狼后怕虎的,你们兄妹俩,怎么一点不像!你有你妹子十分之一的魄力,咱们家都已经是万元户了!前年阿梨找你去收兔毛,你也是拿上班做借口,就眼见着别人把钱全赚了,你错过一次机会,还不记教训?”

  梨果被她这么一句句连说带骂后,也不敢再说什么,乖乖跟在金惠英身边,去婺江帮忙盯内衣质量去了。

  有二哥二嫂帮忙管着加工,江梨就能投入精力去想怎么把东西给快速卖出去。

  饭店的老顾客里,有一个常年跑供销的客人,江梨和他打听,有没有一些供销员介绍给她。

  这个客人姓陈,是个老供销,主要做五金配件的,江梨之前找文胸的配件,就是联系他拿货。

  慎州有十来万人在全国各地跑供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销网络。

  这些人原先都是在家务农,改革开放后才出来跑业务。他们都是找集体企业挂靠,绕过“投机倒把”罪名限制,由企业收取管理费和代缴税费。

  凭着一本地图册、一双胶鞋、一本合同章,闯荡全国,为慎州的家庭作坊和私营企业推销小商品,还凭借企业介绍信和合同,从上海、东北等地的国营厂采购计划外物资,如本地生产小商品所需的金属、化纤布料、塑料颗粒原材料。

  江梨就是想借助这些供销员,把那一万两千件文胸卖出去。

  老陈听了江梨找他的事,很爽快的拿出随身带的小本本,把他知道的几个专营小商品业务的供销员的联系方式给了江梨。

  江梨拿到联系方式后,第一时间和他们联系起来。

  那些供销员人在外地的,就让江梨把样品寄过去,他们可以直接拿去向百货公司的服装柜台、供销社、批发市场推销。

  人正好在本地的,还会特地跑苍平县一趟,和江梨当面谈。

  江梨已经从二嫂那里拿到了一批完工的文胸,品质控制得还可以,她统一给这些供销员定价6元每个,蕾丝款的要多两块。从找上门和她谈的那几个供销员的反应来看,江梨知道这些内衣是被他们认可的,但谈生意都要压价,这些人都想她能再便宜一点下来。

  “虽然用料和做工还可以,但是现在穿这东西的人少,我们推销起来也不容易啊。”

  “我做这个之前,也了解过市场,从去年到现在,穿文胸的年轻女性一直在增加,之后只会越来越多,我预估两三年里,文胸就会在中青年女性中普及,以后可能不穿文胸,都不敢出门了。

  上次报纸上刊登的人口在籍数据,慎州目前有三百万女性,其中18岁以上40岁以下的女性占百分之三四十左右,按这个比例,就慎州当地,我们的客户群就有一百来万人。

  再说同类商品,现在慎州商店里卖的棉质文胸,价格在3.5—7元左右,友谊商店的要25—30元一个,还要外汇券,‘水货’价格要一二十,我这种可是按照港版1:1做的,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定价6元不算高吧?

  我是给你们留足利润空间的,第一批货,我也是打算试试水,接下来我再做一批,还要打上品牌商标,那时候价格还要往上提一提。

  如果只是销售第一批一万多件的商品,我都不用找你们来跑这业务,我直接自己去一趟慎州批发市场,再找人去义乌小商品市场去一趟,这货一周里面就能全清空。

  之所以找你们,我是计划打开各地销售渠道,为接下来出更大的量做铺垫。”

  他们没有觉得江梨是在信口开河,常年跑小商品这一块的,大家对市场行情还是比较了解的。

  只是对江梨描述的,两三年里面,文胸会在中青年女性中普及这点,还抱有怀疑,但是仅一小部分的女同志有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全国这么大市场,已经够他们吃饱了。

  价格降不下来,他们又提出是不是可以先交订金,货到结款。江梨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下来,还承诺卖不完可退换。这就更是打消了他们的心理顾虑。

  王家兄弟交货时间比约定的快了五天,金惠英说,他们找了几个手艺好的人一起踩锁边,又借了两台缝纫机回来,屋子里塞了二十号人,日夜不停地赶工,才能提前完成。

  金惠英为此要少拿了五天的监工费,但江梨也没让她受损失,还是按照二十天的给她结算,金惠英半个月里面拿到一千六,心情别提多好,直接把钱甩在江梨果面前,“看看,看看,这是多少钱!现在还惦不惦记你扣的那十几块钱工资了?”

  江梨果也眉开颜笑,他又有些担忧:“阿梨又是买材料又是请人加工,这都花了好几万了,你说她能赚回来吗?那些胸罩,最后不会全压家里了吧?”

  “呸呸呸,乌鸦嘴,阿梨这些年,什么时候干过亏本买卖……最多少赚一点,亏应该亏不着,大不了我帮她卖一些,我们厂里那些女工,肯定想买。”

  江母也知道这件事,在家坐立不安,还找到饭店,“能不能卖出去啊?你说你,饭店开得好好的,怎么又想着卖什么胸罩,花头精怎么那么多!听你二哥说,你弄了一万多件呢,你这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要不给我拿一些回去,我找街坊问问,看有没有人要。”

  江梨正在给客人结帐,一边还要分神应付她娘,“不用你帮忙卖,货已经全出完了。”

  “全出完了?什么意思,是谁全买走了?”

  江梨告诉她,让那些本地供销员们提走了。

  江母问:“那钱都收回来了?”

  “还没,有些只收了订金。”

  江母的心砰砰跳起来,“那如果不给你钱怎么办?那些人靠不靠得住啊?你从哪找来的?”

  江梨要是和她说,如果卖不出去,还要退回来,她估计这几天都要睡不着了。

  “表舅妈,我姐做事,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那些文胸可好了,又好看,穿了还舒服,我姐拿了十几个到店里,本来是作为样品给那些来谈业务的供销员看的,结果先被我们店里的女孩子给买了,这样的好东西,你还怕卖不出去啊。”吴小蓉经过的时候,听到江母的话,忍不住插了一嘴道。

  饭店的几个女员工,不仅买了普通款,还各买了一个蕾丝的,她们拿回去后,还有很多小姐妹和她们问起,都想买呢。

  第一批货出了后,款子还没回来,江梨没有等反馈,继续去订面料,给王家兄弟的作坊下单,这回普通款要做五万个,蕾丝款二万个。

  金惠英夫妇都惊呆了,他们虽然知道这东西应该能卖出去,但是毕竟还没看到钱呢,只收了订金,再说卖货还要时间,有可能拖个一两个月卖不动,又退回来了呢。

  江梨怎么就不等等看再做决定呢。

  金惠英也从江梨这里要了一百个,自己找厂里女工和亲戚朋友推销,江梨是按经销商的价格给她的,金惠英只拿了普通款文胸,她本来想卖七块一个,后来想想,觉得这样的东西,八块自己也会买,最后折中卖了七块五,这个价格,很多年轻女工友看到,都爽快的和她买了一个回去。

  年纪大一些的妇女就挑挑拣拣,觉得不如穿背心舒服,背心布料还多,只要5块钱一件,胸罩这么点料子,就要七块五,怎么不去抢?

  年轻姑娘不服气道:“这是涤纶的料子,摸着多光滑,棉背心是便宜,棉面料不值钱啊,化纤的背心,也要十来块一件吧,但夏天穿背心,我都不敢挺直了胸走路,这个懂得都懂。

  再说了,这胸罩不仅用了涤纶乔其纱,还用了尼龙和弹力带,这些东西都不便宜,别看这么小一件,你自己做,做不出来这么圆的杯型吧?”

  反正年轻姑娘们只要看到,都要带一件回去的。

  金惠英觉得这东西是挺好,也应该好卖,但是已经生产了一万两千件,再来七万件——这,哪来那么多人买啊。

  她相信小姑子的眼光,却不能理解她的决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4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二婚家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