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向带娃之我是炮灰的爹(快穿)_分节阅读_第142节
小说作者:萧小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10-09 12:07:17

  如果方家没有背叛,老老实实与他合作共赢, 这个后手自然永远不会有启动的时候,但如果方家背叛了……

  林柊的这个后手,除了告知自己父亲之外,没有对第二个人透露过丝毫。

  司源在听过林柊的汇报之后,有些欣慰:“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做得很好。”

  至于说‘害人之心不可有’这句话,司源就没有对林柊说过。

  事情永远不是非黑即白的,林柊要做的不是道德标杆的大圣人,君子之道不适合他。

  所以司源也没有把他往君子之道方面去教。

  有司源在背后帮忙出谋划策和点拨,林柊和方家合作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而赚了那么多的钱,自然是用来购买粮食武器的。

  林柊原本想从军,加入朝廷军队混到可以手握军权的地位,但在了解过朝廷军队有多么糜烂之后,他放弃了这个打算。

  因为军队之中小兵是出不了头的,不是勋贵世家出身,在军队里就算立了功也只会被上头的人占了功劳,升迁没有丝毫希望。

  而且大部分地方的军队吃空饷成风,仓库里的军械早已腐朽,士兵们连肚子都未必能填饱,军饷都拿不到手,可以说去当兵就是去吃苦受罪找死的。

  林柊在了解到自己去从军就只能当一个大头小兵,还没有出头之日,就放弃了从军的打算,反倒是更加认真的研习科举八股文章,打算考个功名。

  他没打算当官,但有了功名在身,就会被士族视为自己人,他的生意会做得更加顺利,也更能和某些官员搭上线,让这些官员给他行个方便。

  毕竟购买盐铁军械等禁物,都要靠这些贪官污吏呢。

  而给贪官送礼行贿,也要有一定的身份才能登得了人家的大门。

  功名在身,就是最好的敲门砖了,至于钱财,如今生意步入正轨大赚特赚的林柊是一点也不缺钱的。

  林柊就在靠近黎城北方的某个山谷里私自训练了一支军队,都是按照司源教给他的练兵之法训练出来的强兵,想要兵马强壮,自然也是花钱如流水的。

  林柊始终牢记司源教他的那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如今正是他的蛰伏期,他自然要在表面上伪装得对如今朝廷忠心耿耿的样子。

  各地起义军已经足够当今朝廷焦头烂额了,不过当今皇帝还能继续歌舞升平,想着在朝堂上打击异己,全靠那些当地官府的糊弄。

  那些当地官府为了不让自己被朝廷责备,不是谎报起义严重程度很低,就是把起义军的消息压下来不往上报。

  皇帝还以为天下各地都很和平,四海升平,百姓敬服他这个皇帝呢。

  殊不知天下已经开始四处起火了。

  等到有起义军已经杀入城内,杀官占城,把事情闹大了,才闹到皇帝的面前去。

  皇帝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派兵镇压。

  然而多年不曾打仗的军队,如今重新拉出来,那些兵老爷们一个个腰大肚圆,跑个步都气喘吁吁的,身上穿的盔甲跟纸糊的似的,然而就是这样纸糊的一样的盔甲都不是人人有的,刀剑更是锈得连刀刃都钝了。

  这样的军队怎么拉出去打仗?但没人敢把这件事汇报给皇帝知道,因为皇帝知道之后必然会震怒,然后去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些私吞军饷的、私自倒卖军械的、从每年朝廷拨的军费中大捞特捞的,全都要完蛋。

  而整个朝廷上下,又有多少人没伸过手呢?就算自己没伸手,自己的亲朋好友难道也是清白无辜的吗?不会牵连到自己吗?

  于是就这样,整个朝堂都是沉默的,眼睁睁看着皇帝派出这样的军队去镇压起义军。

  固然那起义军也不过是乌合之众,是一群拿着锄头没地种没饭吃快要饿死的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

  但朝廷的军队也不比他们强到哪里去,作为正规军对上起义军的装备优势都没有,更别提其他了。

  这些兵老爷们光是赶个路就累得不想动弹,更别提让他们拿着生锈的刀上战场跟一群他们眼里的泥腿子拼命了。

  于是被赶去拼命的就只有被拉的那些普通百姓家的壮丁,他们谁又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丢在战场上呢?别说朝廷根本不会发抚恤金,就算发了抚恤金,这笔钱也会被贪了,落不到他们家人手里。一个个自然在战场上惜命得很,正面交锋根本打不起来,刚开战就想当逃兵。

  而起义军那边,虽然也是草台班子,但他们知道他们杀进城里杀了官员,朝廷派兵来镇压他们,他们不反抗就是个死字,所以有着与朝廷军队拼死一战的决心。

  双方都是乌合之众,这么一对比下来,倒是显得士气可用的起义军更占优势了。

  很快皇帝就收到了朝廷军队溃败的消息。

  去镇压起义军的朝廷军队,才刚刚正面开战,都没死几个人,朝廷军队就出现了士兵大逃亡现象,还没开战呢就直接溃败了。

  不过领兵的将军不敢背这个锅,就只能对上汇报,起义军多么多么强大,有十几万的反贼,他这区区五万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拼死搏杀之下被起义军差不多全歼了。

  传到皇帝这里,就变成了起义军已经有了几十万的军队规模了。

  内斗内行的皇帝吓到了,怎么就突然有这么多反贼?

  皇帝连忙要召集各地军队前去镇压起义军,不过在这个时候,京城又传出了一个传言——都是那个无用的领兵将军不会打仗才打了败仗,起义军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不然怎么可能只占据一个小小的县城?而且当今皇帝乃是天命所归,怎么会有这么大规模的反贼势力?一定是那个将军为了减轻自己战败的责任,才谎报军情的。

  皇帝一听,这说得很有道理啊,在朕的治理之下,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反贼呢?一定是那个混账东西为了推卸战败责任故意谎报起义军的数量!

  皇帝再次派人去探查起义军的真实情况,那个战败将军的确干了谎报军情的事情,所以一查就露馅了。

  皇帝得知那起义军不过是一群流民组成的草台班子,之所以朝廷军队会溃败,全是因为那个战败将军私吞了军费,军队士兵人数连一万都不到,手里连个打仗的武器都没有,自然就败了。

  皇帝找到朝廷军队战败原因之后,大怒的将那个战败将军全家满门抄斩。

  本来皇帝还想细查军费被贪污一案的,不过被满朝的文武百官联手糊弄了过去,大家联手把贪污一事推到了战败将军身上,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皇帝没有亲眼所见军队糜烂成什么样了,自然也没有意识到军费贪污有多么严重,以为就是战败将军这个个例。

  再加上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镇压起义军,所以皇帝就把查军费贪污的事情抛之脑后,重新派兵去镇压起义军。

  这一次派出去的军队就比上次好多了,起码这次户部拨出去的军费没人敢全部贪污掉,好歹让士兵能够全部披甲持刀,打仗期间也能吃饱饭了。

  毕竟满朝上下都知道,如果这次镇压起义军还失败的话,贪污军费的事就兜不住了,他们自然不敢再把这次军费全部贪污掉,好歹留了一半。

第201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林柊随着时局的发展, 渐渐走上了造反之路,那么自然也会安排眼线盯着朝廷的动向。

  所以皇帝不知道的事情,林柊却未必不知道。

  之前皇帝派兵镇压起义军, 最后闹出那样一个结果, 正是林柊在其中插手引导的, 不然京城怎么会恰到好处的传出那样的流言呢?

  既然都决定造反了,林柊自然不会给皇帝重振乾坤的机会。

  满朝文武百官默契的贪污腐败,皇帝既然被蒙在鼓里, 那就一直蒙在鼓里好了。

  而且根据林柊的揣测,皇帝也未必不知道这些贪污之风,毕竟皇帝当年还是皇子的时候,为了夺嫡成功,也没少花钱收买官员为自己效力。

  皇帝总不会天真的以为只有他自己收买官员才会成功, 其他人收买官员, 那些官员就是铁面无私绝不受贿的清官大老爷吧。

  不过或许也有皇帝以为贪污受贿之风虽有, 却没有那么严重。

  就连林柊要不是派人调查出结果, 他也不敢相信朝廷的军队能糜烂成这样,每年朝廷拨给军队的军费,能几乎被贪污得一分不剩。

  做得太明目张胆了,可以说但凡有人把这件事捅给皇帝,这盖子就绝对遮掩不住了。

  不过满朝文武百官都被拖下了水, 谁也不想掀开盖子给皇帝看, 就连皇帝的心腹也有插手,皇帝被满朝文武一起隐瞒, 与眼瞎耳聋之人也没什么区别了。

  但朝廷这种情况还是对林柊很有利的, 皇帝被百官蒙蔽,毫无作为, 继续铲除异己,文武百官也只顾着政治斗争和牟取私利,没人在意远在千里之外的叛乱,也没人在意京城之外的无数流民。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林柊现在要做的就是一边帮蚂蚁扩大战果,一边建属于自己的千里之堤。

  这支杀官占城的起义军不过是被其他造反势力推出来试探朝廷的出头鸟,如今朝廷第一次镇压失败了,也就把朝廷的虚实给试探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朝廷第二次镇压,这支起义军就在其他造反势力的暗中帮助下,与朝廷大军僵持了个不相上下。

  负责这第二次镇压起义军行动的将军也是个有自己小心思的,他本来是可以不计代价的解决掉这支起义军,但他想想自己被派来当这个将军之前的地位,想想自己现在当了将军之后的地位,有兵权和没兵权在手,完全是两码事。

  于是在有心人的撺掇下,这位将军干起了养寇自重的事情。

  只要这支起义军没被灭掉,他就一直有理由握着这支军队守在这里,朝廷还要一直给他发军饷粮草。

  当然他也不敢什么成绩都做不出来,这样皇帝只会在愤怒之下换掉他,他把起义军打败了,但又没有完全解决掉,战败的起义军时不时还会纠集一些散兵游勇组成小股军队袭击城池,让他不得不带兵继续坐镇。

  皇帝接到军情汇报之后,见起义军已经不成气候,没有威胁了,松了口气,也就允许这位将军继续留下善后。

  只要一天起义军没被斩草除根,他就能拥兵自重一天。

  不过现在朝廷还没察觉到他想拥兵自重的野心。

  等之后朝廷察觉到了,也奈何他不了了。

  因为全国各地的造反势力都陆陆续续的竖起了反旗。

  本来在当今皇帝还未登基之前,皇子们夺嫡之争就消耗了一波朝廷的元气,皇子们各自成党,争斗不休,这些政治党争是丝毫不顾及底层百姓的死活,为了争夺皇位,这些皇子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比如科举舞弊引起举子暴动、故意损毁堤坝让江水淹没数城、派人劫走赈灾银两导致饿殍千里……目的只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手段下作毫无底线。

  后来当今皇帝成为最后赢家,但登基之后,他的那些竞争对手兄弟们依旧不肯认命,不停的给他找麻烦,就算皇帝占据大义优势,如今也差不多是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了。

  像温家那样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而被抄家流放的家族不知凡几,但比起这些官宦之家,普通百姓的日子更是过得饥一顿饱一顿,北地大旱,朝廷的赈灾银两根本发不下来。

  皇帝着急国库空虚,不加赋税都算他理智了,别说拨银赈灾了,国库空得能跑马,就算把政敌抄家了回回血,很快打仗又花了出去。

  碍于北地大旱的灾民都跑到京城来了,皇帝曾经的政敌兄弟们不停放出流言,说是皇帝得位不正,不受上天庇佑,才会降下如此灾祸。

  皇帝也无法继续对灾民们,视而不见,咬牙从自己私库里拨银子赈灾,但赈灾银子发出去没多久,被人层层刮油水,可以说还没落到最底层的灾民手里,就被瓜分完了。

  皇帝还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拨了赈灾银子就一切都好了,继续跟自己的政敌斗得如火如荼。

  直到各地反旗都竖起来了,皇帝才惊觉自己的皇位原来坐得这么不稳当,不止是曾经跟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们觊觎他的皇位,还有那些逆贼反贼也想要窃国,内忧外患同时爆发,皇帝只觉得自己腹背受敌。

  按理说这种情况皇帝应该先解决外患,毕竟要是反贼造反成功了,整个皇朝就要改朝换代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都要换个姓氏换一家皇室了。

  而内部宗室作乱,就算成功了,那也是肉烂在自家的锅里,不会便宜了外人。

  可是皇帝不会这么觉得啊,都是被人抢走皇位,与其被乱臣贼子抢走皇位,他更不能接受自己曾经的竞争对手抢走皇位。

  而且乱臣贼子在千里之外,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他的那些兄弟们却就在京城,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皇帝可不会认为自己的那些兄弟们要是造反成功了会放过他和他的孩子们。

  原先还想跟兄弟们慢慢斗的皇帝,在得知自己处境内忧外患之后,他决定下狠手解决内忧,再腾出手去应对外患了。

  原先顾惜名声只是把兄弟们圈禁的皇帝直接派人对兄弟们动手了,今天这个王爷马上风噶了,那个王爷落水死了,还有骑马摔断脖子的……

  皇帝真狠起心来不顾自己的名声对那些失败的政敌们动手,他们根本撑不过几个回合。

  于是被皇帝逼到绝路的王爷们纷纷派人暗中联系起了各地反贼,他们决定就算是死,也要拖着皇帝这个仇人一起死。

  至于说引狼入室会不会让自家的江山落入外人手里,他们已经不在乎了。自己和后代都快没命了,还管什么皇室族人,还管什么祖宗江山,让皇帝当亡国之君倒是正好。

  有底线有原则的都噶了,就剩下没底线没原则的狠人了。

  林柊这个还没有竖起反旗的反贼也收到了拉拢,是打着清君侧名义挥兵京城的镇北侯想拉拢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3页  当前第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3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反向带娃之我是炮灰的爹(快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